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初,在河北迁安市科技局工作多年的许晓冰,决定辞职回老家扣庄乡西晒甲山村创业。许晓冰的老家门口有座荒山,山上适合种果树,许晓冰决定包山种树。她的想法一说出来,立刻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丈夫劝她在外上班比较省心,按照庄稼话说“旱涝保收”,但是要搞这个,经营不好那就是赔钱。父亲更是不理解她放弃科技局的工作而去冒风险的举动。
不顾家里人的反对,许晓冰是铁了心要包山种树。没过多久,她就拿出仅有的两万多元钱,在山上包下了200亩地,开始种一些速成林。很快许晓冰发现,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买苗、通电、打水井、雇工人等等,大致一计算,如果开发整个山头,至少需要10万元的资金投入。她带上项目计划书,到信用社提交了借贷申请。信用社的人没有说贷,也没有说不贷,让她先回去。接下来的那几天,许晓冰等得心急如焚。
有一天她正在山上干活儿,信用社的两个人找来了,他们在山上转了几圈,看了土质和树苗,又询问了一些问题就走了。过了几天,许晓冰接到信用社的通知,通过对她的项目的评估,批准贷给她12万元。许晓冰没有想到的是,她申请贷款12万,就一分不少地给她12万。生平第一二次见到这么多钱的许晓冰知道,这代表着责任和义务。
有了这12万贷款,许晓冰把山头都栽上了树,还在山脚下搭起了鸡舍,在核桃林里散养了几千只柴鸡。2004年,她在迁安市租金便宜的地段开了一家店,专卖自产自销的“山地鸡蛋”,虽然店面位置偏僻,但柴鸡蛋还是卖到了8元钱一斤的价格。突然有一阵子,许晓冰经常在店里听到顾客询问有没有粉条和杂粮。这让许晓冰发现了新的商机。她马上到农户家里去收购粉条和各种杂粮,收完了晚上全家老少来挑选,挑完就装,然后用小封口机封口,做成小包装来销售。虽然只是简单的挑选包装,但是卖得挺火,有时一个月能卖30多万元。
城市居民吃惯了精米白面,如今越来越喜好吃杂粮,许晓冰觉得只要迎合市场、抓住商机,赚钱不难。这时又有顾客提出了意见,因为从千家万户收来的粮食品种不一样,同样包装的杂粮有大有小。为了让同种类的杂粮颜色一致、颗粒大小均匀,许晓冰决定向农户提出统一的种植标准,按合同收购粮食。刚一开始,大多数农户对许晓冰这个外村人不信任,没多少人愿意签合同。
许晓冰想出了自己的办法。她把种子和有机肥白供给农民,农民看到了好处,觉得种植风险降低了,古松庄村第一年就有60多个农户跟许晓冰签了合同。合同确定了统一的种植方案,回收价格保证高于当年行情的20%。最后许晓冰收购了6万斤小麦和玉米。
货源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但要想让成品粮食颗粒大小均匀,就必须统一进行加工。2005年春天,许晓冰又投资盖起了农产品加工车间。为了节省成本,她没去购买加工机器,而是从村里捡回来几台废弃的大石碾子、大石磨,重新整修,再装上电动机芯,石碾子滚起来的速度跟人力推的差不多,这样,粮食被碾压之后还能保持原味儿。她还招来了村里几十位大姐、大嫂,专门来操作这些工具。
统一收购,再统一加工和包装,许晓冰的杂粮卖到了四五块钱一斤,比普通市场价高了一倍。之后,她又想在自己的产品中增加迁安本地产的干果,但她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亲自收购了。于是,在盛产板栗跟核桃的闫家店乡隔滦河村,许晓冰找到了那里的收购商李金兰,要求李金兰给她收购十几吨当地的栗子。
李金兰为了保证栗子的质量,又让本地的收购商去收购,他们对村里每家农户的生产情况都很了解,让这样的人去收购,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一年下来,李金兰能够给许晓冰收购20多吨核桃和百八十吨板栗。货源和生产都扩大了,许晓冰也在努力开拓市场。2006年,她开始有目的地发展大客户。近几年,迁安经济发展很快,到迁安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宾馆里有很多外地甚至国外的宾客,说不定这些人会喜欢她的土特杂粮。她直接到当地一家四星级宾馆推荐自己的产品,提出免费供货,允许对方有销售额以后再付款。宾客到宾馆后,经常询问当地的土特产,离开的时候总要带点,栗子理所当然成了宾客们最喜欢的特产。现在,很多宾馆已经成了许晓冰的长期客户。
2008年春节前,唐山一家大企业下属公司采购部的负责人主动找到了许晓冰。看了产品质量,又看加工过程,然后,一次就下了2000件的订单。许晓冰真是高兴,当初那些为了节省成本而捡回来的石碾子、石磨居然成了她杂粮产品的最大的卖点。现在,许晓冰销售十余种杂粮和干果产品,每年已经能够有100万元的利润进账。当初借来12万元贷款包荒山,时隔7年,许晓冰不断周转滚动,已经积累了近1000万元的资产。
点评:
学会选择,首先要学会放弃。许晓冰从开始就走得很坚定,她选择开荒山种果树之前,选择了放弃。当初放弃的是旱涝保收的工作,才有今天走的很远的企业。困难和阻挠是干任何事情所必须面对的,在我们走向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放弃所有诱惑是最关键的一步。
不顾家里人的反对,许晓冰是铁了心要包山种树。没过多久,她就拿出仅有的两万多元钱,在山上包下了200亩地,开始种一些速成林。很快许晓冰发现,需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买苗、通电、打水井、雇工人等等,大致一计算,如果开发整个山头,至少需要10万元的资金投入。她带上项目计划书,到信用社提交了借贷申请。信用社的人没有说贷,也没有说不贷,让她先回去。接下来的那几天,许晓冰等得心急如焚。
有一天她正在山上干活儿,信用社的两个人找来了,他们在山上转了几圈,看了土质和树苗,又询问了一些问题就走了。过了几天,许晓冰接到信用社的通知,通过对她的项目的评估,批准贷给她12万元。许晓冰没有想到的是,她申请贷款12万,就一分不少地给她12万。生平第一二次见到这么多钱的许晓冰知道,这代表着责任和义务。
有了这12万贷款,许晓冰把山头都栽上了树,还在山脚下搭起了鸡舍,在核桃林里散养了几千只柴鸡。2004年,她在迁安市租金便宜的地段开了一家店,专卖自产自销的“山地鸡蛋”,虽然店面位置偏僻,但柴鸡蛋还是卖到了8元钱一斤的价格。突然有一阵子,许晓冰经常在店里听到顾客询问有没有粉条和杂粮。这让许晓冰发现了新的商机。她马上到农户家里去收购粉条和各种杂粮,收完了晚上全家老少来挑选,挑完就装,然后用小封口机封口,做成小包装来销售。虽然只是简单的挑选包装,但是卖得挺火,有时一个月能卖30多万元。
城市居民吃惯了精米白面,如今越来越喜好吃杂粮,许晓冰觉得只要迎合市场、抓住商机,赚钱不难。这时又有顾客提出了意见,因为从千家万户收来的粮食品种不一样,同样包装的杂粮有大有小。为了让同种类的杂粮颜色一致、颗粒大小均匀,许晓冰决定向农户提出统一的种植标准,按合同收购粮食。刚一开始,大多数农户对许晓冰这个外村人不信任,没多少人愿意签合同。
许晓冰想出了自己的办法。她把种子和有机肥白供给农民,农民看到了好处,觉得种植风险降低了,古松庄村第一年就有60多个农户跟许晓冰签了合同。合同确定了统一的种植方案,回收价格保证高于当年行情的20%。最后许晓冰收购了6万斤小麦和玉米。
货源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但要想让成品粮食颗粒大小均匀,就必须统一进行加工。2005年春天,许晓冰又投资盖起了农产品加工车间。为了节省成本,她没去购买加工机器,而是从村里捡回来几台废弃的大石碾子、大石磨,重新整修,再装上电动机芯,石碾子滚起来的速度跟人力推的差不多,这样,粮食被碾压之后还能保持原味儿。她还招来了村里几十位大姐、大嫂,专门来操作这些工具。
统一收购,再统一加工和包装,许晓冰的杂粮卖到了四五块钱一斤,比普通市场价高了一倍。之后,她又想在自己的产品中增加迁安本地产的干果,但她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亲自收购了。于是,在盛产板栗跟核桃的闫家店乡隔滦河村,许晓冰找到了那里的收购商李金兰,要求李金兰给她收购十几吨当地的栗子。
李金兰为了保证栗子的质量,又让本地的收购商去收购,他们对村里每家农户的生产情况都很了解,让这样的人去收购,能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一年下来,李金兰能够给许晓冰收购20多吨核桃和百八十吨板栗。货源和生产都扩大了,许晓冰也在努力开拓市场。2006年,她开始有目的地发展大客户。近几年,迁安经济发展很快,到迁安来做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宾馆里有很多外地甚至国外的宾客,说不定这些人会喜欢她的土特杂粮。她直接到当地一家四星级宾馆推荐自己的产品,提出免费供货,允许对方有销售额以后再付款。宾客到宾馆后,经常询问当地的土特产,离开的时候总要带点,栗子理所当然成了宾客们最喜欢的特产。现在,很多宾馆已经成了许晓冰的长期客户。
2008年春节前,唐山一家大企业下属公司采购部的负责人主动找到了许晓冰。看了产品质量,又看加工过程,然后,一次就下了2000件的订单。许晓冰真是高兴,当初那些为了节省成本而捡回来的石碾子、石磨居然成了她杂粮产品的最大的卖点。现在,许晓冰销售十余种杂粮和干果产品,每年已经能够有100万元的利润进账。当初借来12万元贷款包荒山,时隔7年,许晓冰不断周转滚动,已经积累了近1000万元的资产。
点评:
学会选择,首先要学会放弃。许晓冰从开始就走得很坚定,她选择开荒山种果树之前,选择了放弃。当初放弃的是旱涝保收的工作,才有今天走的很远的企业。困难和阻挠是干任何事情所必须面对的,在我们走向自己目标的过程中放弃所有诱惑是最关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