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得以放开手脚,全员参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改进实验方法,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协助者、参与者。
关键词:学生主体;动手实验;全员参与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得以放开手脚,全员参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改进实验方法,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协助者、参与者。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以后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分科教学打下兴趣基础。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我国的教学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技巧,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好动是儿童的特点,科学教学中安排一些由學生动手实验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二、强化实验中的技能,淡化实验中的知识点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实验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鉴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技能。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自己来设计实验,从“提出问题——假设、猜测——制订计划(分工)——实验——得出结论——讨论交流——反思”等环节对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团结协作、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对于经典实验,我们要尽量做到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引导学生去以一名科学家的身份去思考、研究问题的源头,从中吸取设计思想的营养。对于教材中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实验结论上的重复性,而是突出师生在实验思想上的探索性,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以此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分析归纳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教师要让学生从中吸取设计思想的营养,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平时教学中将冀人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水单元内容重组,教此顾比,增强了知识的联系性;处理教材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定论,怀疑权威,怀疑教材,怀疑标准答案。如我在教学冀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轮轴》一课时,教参上认为:使用轮轴能省力,而且轮越大越省力。学生质疑:如果是将重物挂在轮上,在轴上用力呢?如用钥匙开锁。结果当然是轮越大反而越费力了!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讨论,我们给结论前加上了“当重物挂在轴上,在轮上用力时”条件,使结论更严密。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假设、猜想去验证自己的观点,敢于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学创造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个延伸,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的第二课堂,根据各学校不同的具体情况来自行开发的课程,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学校和本学科的特点,我们学校开设了《种植探索》、《小发明、小制作》两门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集发观光园种植园”为我们提供了种植基地和技术指导,学生在种植园中可以在种植人员的指导下动手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让他们体验种植的快乐。《小发明、小制作》充分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作品在每年的“科技节”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上面只是我的试验教学的一点点浅见,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现在教材在变,教学对象在变,教学方法随之也要变。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更新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关键词:学生主体;动手实验;全员参与
本次课程改革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一、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理念
《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因此,科学课程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学生得以放开手脚,全员参与;师生共同讨论、交流,改进实验方法,放手让学生动手实验,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是协助者、参与者。
在小学阶段的科学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兴趣,为以后初中阶段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的分科教学打下兴趣基础。兴趣是指一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我国的教学家孔子在二千多年前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够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兴趣不是天生的,是在后天的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而教育起主要作用。科学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要求小学科学教师要有良好的教学技巧,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小学生对这门课程有足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实验教学就是一种不错的教学方法。好动是儿童的特点,科学教学中安排一些由學生动手实验的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动手过程中可以体会到知识的实践意义。如上“二氧化碳”一课时,让学生先把三支高低不同的蜡烛放在大烧杯里点燃,然后把事先制好的二氧化碳沿着大烧杯壁倒下去,结果越低的蜡烛越先灭,学生在快乐的实践中进一步理解了二氧化碳的性质及作用。
二、强化实验中的技能,淡化实验中的知识点
小学生对实验最感兴趣。让学生进入实验环境,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主动去探索新知识,获取新知识,无疑是使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另一方面,实验能促进学习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鉴于实验在科学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它要求我们必须强化实验教学中的技能。同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师提供的信息自己来设计实验,从“提出问题——假设、猜测——制订计划(分工)——实验——得出结论——讨论交流——反思”等环节对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团结协作、创新能力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培养。在实验教学中,对于经典实验,我们要尽量做到精巧的设计,独到的方法,深刻的分析。引导学生去以一名科学家的身份去思考、研究问题的源头,从中吸取设计思想的营养。对于教材中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我们不应该仅仅满足实验结论上的重复性,而是突出师生在实验思想上的探索性,尽量再现实验的设计过程,以此来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通过分析归纳实验的设计思想,实验教师要让学生从中吸取设计思想的营养,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通过实验才能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通过设计实验,分析结果等能锻炼和培养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在研究原因、结果、形成概念的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在实际操作中,还能培养组织能力、实践操作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因此,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三、体现了用教材教的思想
教学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身实际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教师教学的创造性首先体现在对教材的处理上。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如平时教学中将冀人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水单元内容重组,教此顾比,增强了知识的联系性;处理教材的同时要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和批判!没有怀疑和批判的思想就没有创造。鼓励学生敢于怀疑定论,怀疑权威,怀疑教材,怀疑标准答案。如我在教学冀人教版五年级科学《轮轴》一课时,教参上认为:使用轮轴能省力,而且轮越大越省力。学生质疑:如果是将重物挂在轮上,在轴上用力呢?如用钥匙开锁。结果当然是轮越大反而越费力了!所以在教学中,通过讨论,我们给结论前加上了“当重物挂在轴上,在轮上用力时”条件,使结论更严密。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自己的假设、猜想去验证自己的观点,敢于去验证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学创造还体现在编制和优化教法上。各种教法各有利弊,如何传道授业,这就需要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进行教法上的编排、设计和加工,克服组织形式的模式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利用教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四、与校本课程相结合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一个延伸,是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后的第二课堂,根据各学校不同的具体情况来自行开发的课程,能够发挥学生的特长。校本课程的内涵一般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它的本质内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在课程的权力方面,学校拥有课程自主权;二是在课程开发的主体方面,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三是在课程开发的场所方面,具体学校是课程开发的场所。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根据我们学校和本学科的特点,我们学校开设了《种植探索》、《小发明、小制作》两门校本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集发观光园种植园”为我们提供了种植基地和技术指导,学生在种植园中可以在种植人员的指导下动手种植自己喜欢的植物,让他们体验种植的快乐。《小发明、小制作》充分学生发挥学生的想象,作品在每年的“科技节”活动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上面只是我的试验教学的一点点浅见,我相信每一位老师都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方法。现在教材在变,教学对象在变,教学方法随之也要变。因此我们要不断的创新、更新教学观念,使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