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有10余年,新的教学理念也已经为绝大多数老师所接受,但应该构建怎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似乎仍在摸索之中。杜郎口教学模式推广不到两年,便偃旗息鼓,悄然收场。语文导学案仍在倡导之中,但由于语文导学案需要教师事先写好,再印好发给学生,无形当中加重了老师的工作量和学校的负担,可谓先天不足。
一
纵观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违背正常教学规律,不能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在45分钟内进行教学改革的,都会中途夭折,被广大语文老师抛弃。原因在于:
1.语文学科只是学校众多学科中的一科。
语文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众多学科中的一科。只有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较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有些语文教学改革,不能立足这一现实,似乎忘记了学校还有其他学科,学生还要学习其他知识,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全都用在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则必然会招致其他学科老师的反对,也会招致学生的反对。
2.语文老师教学任务繁重。
只能在45分钟内进行教学改革,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再完成额外的教学任务。绝大多数语文老师一人带两个班,早自习、正课、辅导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尤其是批改作文,已经忙得不亦乐乎,再安排做其他事情,一次、两次还可以,如果长期做,确实有负担。如果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则教师是乐于接受的。
3.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小班化教学仍然做不到,因而要面向全体,集中教学仍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全员参与、综合性实践等新的教学理念,从理论上说肯定有作用,但如果不能因地制宜,而是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则必然行不通。
二
那么,语文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只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归纳参加各种形式的听课活动的感受,我们不难发现:
1.语文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
目前语文教学的流程基本相同: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局部探究—语言品味—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学生活动完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导演。
2.学生只知道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这种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现在呢?所有问题都是老师提出来的,准确地说,是由编者提出来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问该不该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整天忙于问答现成的问题,等到让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束手无策,提不出任何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3.学生语文能力训练不足。
因为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是感到教学时间不够用,所以对学生语文能力训练严重缺乏。现在不少初中生不会朗读课文,不会用普通话,声音放不开,读得磕磕巴巴,毫无感情。老师明知道一些学生存在这个问题,却因为要赶进度,没有时间进行指导和训练。每次朗读课文时,只让读得好的学生读,读得差的学生根本没有训练的机会。
三
问题找到了,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1.找准教师位置,组织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就是教师安排学生在固定场所(教室)运用某些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习规定的内容(课文),不是放任自流,没有纪律约束。所谓引导,就是教师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全盘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提示、启发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得出结论。
如今的课堂教学流程,教师也是组织学生学习,但组织得过于精细,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仅仅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道具。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导入新课课—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解惑学生总结归纳—引导拓展延伸。学习目标应该由教师提出,学习的重点、难点也应该由教师明确。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文,积累语句,朗读精彩语段,理解文章内容。遇到问题,可同座、前后座之间讨论解决。
2.尊重学生主体,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听、说、读、写,充分感知文本内容,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够发表见解,提出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而学生自己提不出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谈感受,谈收获,谈不同见解,能够提出问题,阅读的意义才能体现。
3.针对存在问题,强化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加强语文素养,而不是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的教学任务,怎能一没有时间而置之不理呢?很多时候,老师只把自己当做主体,只完成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进行。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训练。不会朗读课文的,学会了朗读;不会写作文的,学会了写作;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会了说话……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这就是语文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
4.鼓励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缺少课外阅读,关键问题在语文教师身上。因为老师重视不够,学生才会不加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老师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上,尽管知道课外阅读重要,但总觉得鞭长莫及。即使《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但因为对学生成绩没有影响,也就随它去了。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语文老师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把课外阅读当做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做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一环,学生就没有理由不读。因此,制订明确的读书计划,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科学地进行阅读指导,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语文教学涉及方方面面,语文教改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本着对历史、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改进语文教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
纵观多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我们不难发现,凡是违背正常教学规律,不能立足语文课堂教学,在45分钟内进行教学改革的,都会中途夭折,被广大语文老师抛弃。原因在于:
1.语文学科只是学校众多学科中的一科。
语文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众多学科中的一科。只有在不影响其他学科学习的前提下,学生才能较好地完成语文学习任务。有些语文教学改革,不能立足这一现实,似乎忘记了学校还有其他学科,学生还要学习其他知识,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时间全都用在完成语文老师布置的作业上,则必然会招致其他学科老师的反对,也会招致学生的反对。
2.语文老师教学任务繁重。
只能在45分钟内进行教学改革,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再完成额外的教学任务。绝大多数语文老师一人带两个班,早自习、正课、辅导课,还要备课、批改作业,尤其是批改作文,已经忙得不亦乐乎,再安排做其他事情,一次、两次还可以,如果长期做,确实有负担。如果在不增加工作量的前提下,通过改进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成绩,则教师是乐于接受的。
3.班级学生人数较多。
小班化教学仍然做不到,因而要面向全体,集中教学仍是目前语文教学的主要形式。因材施教、分层次教学、全员参与、综合性实践等新的教学理念,从理论上说肯定有作用,但如果不能因地制宜,而是采取生搬硬套的方法,则必然行不通。
二
那么,语文教学的现状究竟如何?只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总结、归纳参加各种形式的听课活动的感受,我们不难发现:
1.语文课堂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
目前语文教学的流程基本相同:导入新课—检查预习—整体把握—局部探究—语言品味—拓展延伸—布置作业。学生活动完全是在教师主导下进行的,学生在教师的要求下,完成各种学习活动。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学习是被动的,完全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不仅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更是学生学习活动的总导演。
2.学生只知道回答问题,不会提出问题。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才能真正培养学生,这种学习才是真正的学习。现在呢?所有问题都是老师提出来的,准确地说,是由编者提出来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这个问该不该提出这样的问题。学生整天忙于问答现成的问题,等到让他们提出问题的时候,就束手无策,提不出任何问题,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3.学生语文能力训练不足。
因为忙于完成教学任务,教师总是感到教学时间不够用,所以对学生语文能力训练严重缺乏。现在不少初中生不会朗读课文,不会用普通话,声音放不开,读得磕磕巴巴,毫无感情。老师明知道一些学生存在这个问题,却因为要赶进度,没有时间进行指导和训练。每次朗读课文时,只让读得好的学生读,读得差的学生根本没有训练的机会。
三
问题找到了,就应该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解决:
1.找准教师位置,组织引导学生学习。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所谓组织,就是教师安排学生在固定场所(教室)运用某些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学习规定的内容(课文),不是放任自流,没有纪律约束。所谓引导,就是教师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把教学内容全盘告诉学生,而是通过提示、启发等方式,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得出结论。
如今的课堂教学流程,教师也是组织学生学习,但组织得过于精细,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仅仅成为完成教学任务的道具。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教师导入新课课—提出学习目标—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解惑学生总结归纳—引导拓展延伸。学习目标应该由教师提出,学习的重点、难点也应该由教师明确。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课文,积累语句,朗读精彩语段,理解文章内容。遇到问题,可同座、前后座之间讨论解决。
2.尊重学生主体,珍视学生独特感受。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中,只有让学生听、说、读、写,充分感知文本内容,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才能够发表见解,提出问题,这样的阅读,才是有效阅读。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解决,而学生自己提不出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动起来,谈感受,谈收获,谈不同见解,能够提出问题,阅读的意义才能体现。
3.针对存在问题,强化语文能力训练。
教学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能力,加强语文素养,而不是赶进度,完成教学任务,学生的问题就是老师的教学任务,怎能一没有时间而置之不理呢?很多时候,老师只把自己当做主体,只完成自己事先准备好的教学内容。事实上,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活动应该围绕学生进行。因此,教师应该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训练。不会朗读课文的,学会了朗读;不会写作文的,学会了写作;口头表达能力不强的,学会了说话……这就是实实在在的语文学习,这就是语文教师应该发挥的作用。
4.鼓励课外阅读,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学生缺少课外阅读,关键问题在语文教师身上。因为老师重视不够,学生才会不加重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老师把语文教学的重点放在课本上,尽管知道课外阅读重要,但总觉得鞭长莫及。即使《语文课程标准》有明确要求,但因为对学生成绩没有影响,也就随它去了。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如果语文老师制订明确的阅读计划,把课外阅读当做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做衡量学生语文学习成绩的重要一环,学生就没有理由不读。因此,制订明确的读书计划,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科学地进行阅读指导,就一定能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远影响。语文教学涉及方方面面,语文教改非一日之功。只要我们本着对历史、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学习,勇于探索,就一定能改进语文教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