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玉“罗生门”

来源 :中华奇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wy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的酷暑中,一个业界热词——黄龙玉,出人意料的成为全国焦点。央视财经频道、新闻频道、《南方都市报》、《京华时报》、凤凰卫视等多家极具影响力的主流媒体纷纷上阵,相继追踪报道黄龙玉。“六年间身价上涨万倍”、“一块籽料拍出9000多万”、“三轮车夫300元起家炒黄龙玉,5年成为千万富翁”…… 各路媒体不吝笔墨,一时间,种种现实版“疯狂的石头”的故事不仅家喻户晓,也使黄龙玉与近来倍受诟病的“蒜你狠”、“豆你玩”等一起,成为价格炒作的典型。在今年的通胀预期与农产品炒作的背景下,这样的涨幅受人侧目乃至诟病确乎事出有因。
  
  焦点
  
  本轮轰炸式报道的焦点,仍是黄龙玉的“玉”与“非玉”之争以及价格迅速飙升带来的炒作嫌疑。关于“玉”与“非玉”,否定者认为“黄龙玉根本不是玉”,不在国家标准的玉石名录中,其组织结构与真正的玉石有显著不同,也没有和田玉、翡翠等玉种的文化底蕴;肯定者则认为“石美则为玉”,黄龙玉符合“美丽、稀少、稳定”三大特质,因而是一个新的玉种。新玉种总有一个认识过程,连翡翠也曾有过被否定的历史。当然,还有所谓“介于玉和石头之间”的中间论者,说它是玉石而非真玉。
  至于黄龙玉的价格,有人归纳了这样的大致走向:
  第一波行情是2000年左右,云南、广西的石商开采这类石头,按照黄蜡石来卖,价格基本在低位波动。
  第二波行情是2004年黄蜡石改名为黄龙玉之后,云南省周边的玉石商人闻风而来,大幅推高黄龙玉价格。
  第三波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的,温州商人、煤老板先后拥入黄龙玉市场。黄龙玉身价涨到一公斤上万,甚至几十万一公斤。
  这被媒体总结为身价“上涨万倍”。拥趸者称这是价值回归,而且以和田玉和翡翠类比,黄龙玉仍有极大上升空间;反对者则认为黄龙玉资源不算稀缺,文化背景也不及传统玉石,现在的价格已严重背离了合理的价值范围。
  
  乱象
  
  然而在众说纷纭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不少的似是而非。首先是来自专家的声音高度不一致,让不掌握话语权的公众无所适从。玉或非玉,各善其理,更有所谓“似玉非玉”的模糊学术,让人摸不着头脑。再深究下去,作为世界公认六大宝石之一的“玉”,似乎从来就没有过一个准确界定,更多的是感官判断和文学描述。再到具体玉种,即以和田玉为例,市场上无论是估值体系还是检测体系,都已陷入了极其混乱的状态。目前无一个检测体系能区分和田玉与青海料、俄玉,而在市场估值上,和田玉又比其他地方的玉石价格高出数倍,这直接导致各玉种都顶着和田玉的名头出现。当然,此间各地、各类、代表各方面的专家的学术真身,就更是一般公众所不能厘清的了。于是,关于黄龙玉观点截然不同的大是大非之争,恐怕也就不难理解。
  再看价格。黄龙玉价格的迅速高起确是不争的事实。但另一方面,不仅是黄龙玉,在整个业界,作为一种心照不宣的“运作”手段,越来越高的价格含水量已经司空见惯。它在“引领”了一批人的同时,可能也吓退了一批人,逗笑了一批人。石界不少有识之士早已注意到“注水价格”的危害,在不同场合以不同方式担忧过,呼吁过。然而有点黑色幽默的是,我们没想到今天“注水价”成为被外界批评的口实,难免有点“吹牛皮却上了税”的味道。
  再看报道。七八月间数十家媒体的连篇轰炸中,除了雷同的故事,相似的角度,我们还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比如“9000万”从最初的“石商报价”悄然演变为“拍出价”,比如热衷于“几毛钱”到“数十万元”的比较,却忽略了不同品质之间的巨大差异……媒体追逐热点、跟风而上的习惯,或许还有种种政治的、经济的任务,加之缺少专业背景和深入调查,带来了太多含混不清的表述,道听途说的论点。而媒体的话语权是强大的,于是在受众那里,就赫然演变成了一个夸张变形的故事。
  
  “罗生门”
  
  《罗生门》是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执导、并令其在世界影坛声名鹊起的一部经典电影。影片中,不同人物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同一个事件做出截然不同的描述,令真相扑朔迷离。在黄龙玉的际遇中,我们分明也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影子。石友、专家、业内业外,不同的声音,来自不同的立场,而且,争论仍在持续。
  尘埃未定。一切都要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但这不妨碍我们做一些或许不应被称为浪漫的想象:
  比如,在喧嚣中似乎总是缺位的职能部门,是否能跟进规则、标准的建立;
  比如,专家的观点也能有更多科学的论证,和出于科学目的的结论;
  比如,媒体的声音可以更客观,更独立;
  比如公众可以更冷静,更多些常识……
  或许小沈阳式的贫嘴套用在这里还是合适的:这个可以有。
  
  于是,才对古人赞石的理解更深了一层。原来,真的:
  石不能言最可人。
其他文献
毋庸讳言,在历朝历代的砚史、砚谱中,松花石和松花砚就像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艺术一样,少有记载。因为浩浩一部中国文化史,受政治风云的变幻和大一统的华夏观念影响实在是太大了,尤其自秦汉以来,中原文化雄视天下,这是一个后人无法改写的历史现实。但是,在56个民族同为一家的今天,当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批检多姿多彩的文化遗存时,就会发现:松花石、松花砚不仅为清宫历代皇帝之宝,更为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文人所激赏,而且
期刊
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对于多数奇石来说,能否出彩,配座非常关键。一方上等奇石配上一个绝佳底座,就能为奇石的观赏价值锦上添花。  “宝玲阁”的阿宝,是致力于精致配座的一位。初见阿宝,用年轻、热情来形容他再合适不过,不到三十岁便已经有十多年的配座经验,尤其是工艺的精湛,令人十分惊讶。  阿宝的配座手艺是在广州学习的。2004年,有了经验积累的阿宝自己开起了配座加工厂,并请来了福建配座之乡的大师傅一同经
期刊
河北保定首届奇石古玩博览会将于2010年9月23日在保定澎园万豪红木家具古玩收藏品市场举行,欢迎各位石友、藏友前来参展交流。  保定市位于大北京经济圈内,是京、津、石金三角的中心地区,全市人口1000余万,商业发达,文化底蕴深厚,是闻名于世的历史文化名城。保定交通便利,北距京城,东到天津,南达石家庄,均仅一个多小时车程。京珠、京昆高速公路及京广铁路贯穿南北,保沧、保阜、廊涿高速及朔黄铁路横贯东西。
期刊
新疆风砺石,可以看山,最令人惊奇的是山体上一朵朵的“小蘑菇”。从山脚缓缓上行,山被经年累月的风吹得光滑无比,但仍有棱棱硬骨挺立。忽然峭拔而起,在这崚嶒上长出崭新的生命,如雨后的春笋,显出勃勃的生命气象。  色的对比也是此石的一大看点,黑的雅正,白的清新,“炒”出来,有着悠远的生命馨香。
期刊
奇石市场与古玩市场有区别:前者要分为固定的奇石市场和奇石展销会临时的地摊市场;后者主要分为固定的古玩市场和双休日临时设摊的地摊市场。本文则主要介绍一下逛奇石市场的诀窍。  首先来谈谈逛奇石展销会临时地摊市场的诀窍。  如想买进精品,消息要灵通,最好在拆箱布置地摊市场时就去。“眼光凶”的人能捷足先登,先“抢”得精品。不过此时一般只能抢得“精品”,抢不到“绝品”,因为真正的绝品,石商要待价而沽不会轻易
期刊
蒙古硅化木,亿万年天地之精华,火与冰的相融相浸。朱红如火,魅惑、耀目,熊熊之势一贯到顶;亦如火山喷发时泼洒而下的熔岩,激情、汹涌;莹白如冰,清莹、高洁,或渲染或垂挂,依稀可见蜕变之前的生命之蓬勃。  如果仅此,许是大多数同类者共有的特色,其上一条剔透的玉虫,脑袋微扬,脚爪清晰,扭动的身姿使奋力之态明晰,更添了石的动势,也是此石“画龙点睛”之妙笔。  硅化木多,如此鸿运天成者少,再有玉化且身姿完整之
期刊
大凡对古石有所了解者,可以觉察到一个现象,以“云”命名者多矣,如园林石就有:冠云峰、皱云峰、岫云峰、瑞云峰、拽云峰、翥云峰、朵云峰、碧云峰、祥云峰、云起峰、悟云根、春云出岫、青云片、蒸云、曲云、袅云、苍云等;案几石有:锁云、卷云、凌云、青云、停云、探云、起云、冷云、绿云、逸云峰、云舞峰、嫩云峰、云淡霜天、秋岭横云、瑞鹤翔云、芝出云岫等等。作为一个审美意象,“云”被大量运用在石之命名中,确是耐人寻味
期刊
晚明文震亨(1585-1645年),字启美,长洲(今苏州)人,崇祯时官武英殿中书舍人。启美曾祖文征明、祖父文彭、父亲文元发皆以书画诗文著称于世。  启美家学渊源、素养深厚、著录甚丰,可考者即达十数种。其中《长物志》凡十二卷,以园林构建为依托,详尽陈设器物,宏大而全,简约而丰,堪称晚明士大夫生活的百科全书。  “长”音“zhàng”,“长物”,多余之物也。沈春泽《长物志·序》中说,“于世为闲事,于身
期刊
烟台人爱石、赏石、藏石历史悠久,当今更是蔚然成风。他们喜欢当地的奇石——长岛球石,也喜欢南方的水冲石、北方的风砺石以及全国各地的其他石种。只要碰到自己喜欢的石头,他们就会毫不吝啬地掏腰包。当金融风暴影响全国石市,大家倍感萧条的时候,烟台奇石市场却一如既往地红火着……    奇石展销会越办越繁荣   烟台每年有两次大规模的奇石展销会,展前主办方通过奇石大刊和奇石网站等形式广发邀请函,邀请各地石商和石
期刊
人 言盛世尚收藏,然而藏有千种万种,以收藏自然、收藏心灵者为“形而上”的雅好志趣。而集两项于一体的石不仅是自然的缩景,更可承载赏者的心情。人说:画上有情为他语,石虽无言知我心,此话道出了石与艺术的区别。因在人、石、空间、时间的四位一体中,是不变的人在自造的不变的小小空间中,享受着不变的时间流去的日出日落;而可变的是你选什么色泽,什么形体的石,置放在什么位置来增强、减弱或创造出适于自身气场与情意的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