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在“培养目标”中提出,要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而数学知识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创造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解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创造性三个问题,如果只重视前两个问题,就会导致教学不到位,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不能适应后继学习的需要和未来社会的竞争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切实抓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维、去探索、去创造。
2.启发想象,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研究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则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去想象,去创新,做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教师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思维,对学生的奇思异想,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看到创新的前景,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在教学应用题时,大部分教师都是给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由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去解题,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甲数是40,乙数是5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题目如果能启发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学生还能提出: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倍?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3.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特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答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巧妙的设疑去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教师的提问应联系实际,迂回起伏,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如,上课了,老师从粉笔盒内拿出2只粉笔,问学生:“老师的这个粉笔盒内原来装有几只粉笔?”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老师粉笔盒内原来有几只粉笔,我们不曾看到,哪能知道呢?正是老师突如其来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接着老师说:“粉笔盒内原有几只粉笔,你们是难以猜到的。现在老师告诉你们,我拿出两只粉笔正好占盒中粉笔的三分之一,你们想想,粉笔盒中原有几只粉笔?”这样的设问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从而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
4.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的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操作,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一开始同学们列出了下面的算式:(84-15)÷3,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你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通过讨论,同学们有了新的解法:设舞蹈队有x人。列出方程:3x+15=84;84-3x=15;3x=84-15;3x+15=84……如果把第二个条件改成“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少8人”,怎样解答?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的创新思维。
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观察、去操作、去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也就一定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作者单位 云南省会泽县工农小学
◇责任编辑:胡广明◇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解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创造性三个问题,如果只重视前两个问题,就会导致教学不到位,学生缺乏“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就不能适应后继学习的需要和未来社会的竞争环境。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切实抓好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1.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一个人要在学业上有所发展,有所创造,首先必须对学业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尽可能借助现代教学手段,使枯燥无味的数学内容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教学中用妙趣横生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去思维、去探索、去创造。
2.启发想象,引导观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想象是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人类思维中无与伦比的想象力是使科学研究不断进入未知领域的原始动力,而观察力则是引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关键。教师要指导和鼓励学生伸展智慧的触角去观察,去想象,去创新,做开拓创新的新型人才。教师教学的艺术不仅仅是传授本领,更重要的是激励和唤醒。在教学中要珍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异思维,对学生的奇思异想,教师绝不能压抑,而应引导和鼓励,让学生看到创新的前景,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造的独创精神。在教学应用题时,大部分教师都是给出题目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由学生沿着教师的思路去解题,禁锢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如:甲数是40,乙数是50,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这样的题目如果能启发学生根据已知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学生还能提出: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百分之几?乙数是甲数的几倍?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百分之几)?甲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乙数是甲乙总数的几分之几(百分之几)?从而培养了学生思维的辐射性、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
3.充分利用数学知识的特点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创造性地答问。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巧妙的设疑去激起学生创造思维的波澜。教师的提问应联系实际,迂回起伏,发人深思,给人启迪。如,上课了,老师从粉笔盒内拿出2只粉笔,问学生:“老师的这个粉笔盒内原来装有几只粉笔?”同学们都感到很新奇:老师粉笔盒内原来有几只粉笔,我们不曾看到,哪能知道呢?正是老师突如其来的提问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接着老师说:“粉笔盒内原有几只粉笔,你们是难以猜到的。现在老师告诉你们,我拿出两只粉笔正好占盒中粉笔的三分之一,你们想想,粉笔盒中原有几只粉笔?”这样的设问有助于激发、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观察与想象等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思维由浅入深、由窄变宽,由形象到抽象,从而增强思维的敏捷性、发散性、聚合性、发现性和创新性。
4.引导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场所,课堂上学生能否主动参与学习活动是学生能否成为学习主人的明显标志。只有学生的情感、思维、动作等方面主动参与了教学活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参与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讨论、质疑、操作,多角度进行思考。例如:“少年宫合唱队有84人,合唱队的人数比舞蹈队的3倍多15人,舞蹈队有多少人?”一开始同学们列出了下面的算式:(84-15)÷3,接着进一步启发学生:你还有其他解题方法吗?通过讨论,同学们有了新的解法:设舞蹈队有x人。列出方程:3x+15=84;84-3x=15;3x=84-15;3x+15=84……如果把第二个条件改成“合唱队人数比舞蹈队的4倍少8人”,怎样解答?这样就培养了学生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的创新思维。
在知识经济时代,数学教师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去想象、去观察、去操作、去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增强,数学课堂教学这片沃土也就一定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创造型人才。
作者单位 云南省会泽县工农小学
◇责任编辑:胡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