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说课是立足于改进和提升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而创设的一种教研形式。面对新的课程理念,现行的生物说课在内容上必须自觉地适应课改的需要,依据新的课程理念、教学方式和评价观念,对生物说课内容作进一步地有针对性的拓展,以使生物说课能积极地推进生物课改的深入进行,并在课改中获得新的发展。笔者以新课程《生物》《分子与细胞》模块“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节为例,就新课标下生物说课的内容结构及实践等方面进行探讨,并与同行商榷。
一、拓展一:突出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把说课程教学理念作为说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树立“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说课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说课时,应重视以下理念在说课过程中的运用: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的独特平台,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课程教学模式。
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和交互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变静态微观知识为鲜活有趣的宏观再现,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求知的心理满足,以求得群体最优发展,并使个体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所提高。
二、拓展二:诠释课程标准
说课,就是要把课标中的课程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因此,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教师把握教学起点、制定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说课程标准,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分析行为动词所要求的层次要求,弄清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说课程标准还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课程标准针对知识技巧内容二般有相应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技能”与“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系,从实际出发,既可利用建议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活动,也可自行设计活动进行组织实施。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程标准。
分析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①简述细胞膜系统结构和功能;②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上述两条内容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中的“简述”属了解性的知识层次水平;“举例说明”属理解性知识层次水平。
(2)结合“内容标准”及相关课程资源,教师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上加以拓展。如通过尝试运用图示或文字描述各细胞器之间的关系等活动,体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对学生进行运动、发展等观点的教育;通过各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的教学使学生形式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三、拓展三:丰富学情分析
说课必须分析学生,对学生分析越准确、透彻、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得就越恰当,教学的效益就越高。新课程理念下,学情分析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基本内容有: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等。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障碍分析往往容易被忽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估计学生原有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基础:①细胞的化学组成;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③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与绘图的能力。
2.学生新知识“生长点”:①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过渡延伸至细胞质知识的学习;②通过相关情境资料的展示比较总结出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学生学习障碍分析:①结构相似的细胞器的学习;②对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理解。这些障碍可通过列表比较、动画展示等方式得到排除。
四、拓展四:体现生成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从宏观上,教学策略中首先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完成个体的认知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认知建构不应是计划与静态的,而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关系,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课堂预设到课堂生成是教学理念的嬗变与超越。说课时,教师要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阐述教学过程安排时,突出生成性教学策略,说教学环节时要适时地提出生成性问题的创设,从而给学生留有自主建构的空间与时间,为课堂生成提供平台。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举例。
片段一:通过科学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H标记亮氨酸出现场所与时间关系的文字材料与图片的呈现,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泌蛋白在哪里合成?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推断出各细胞器的功能?……讨论后,教师请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答案后,再动态展示分泌蛋白合成过程,完善学生的结论。这样,各细胞器相关知识就生成了。
片段二:利用角色扮演形式。通过学生趣味语言(各细胞器的功能称呼)描述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或通过模拟制作形式,由学生设计制作模具饰物来完成各细胞器的相关内容的教学。
通过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预设,对学生的活动生成问题也进行了积极而充分的考虑,运用有弹性的预设,设计活动方案,如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运用角色扮演;制作模型模具等,充分运用生成性教学策略,为课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以便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迎接教学中的生成。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赋予了生物说课内容更多的内涵,生物说课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拓展延伸,使说课真正成为链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充分发挥生物说课的功能,让生物说课真正成为推进生物课程改革的动力。
一、拓展一:突出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把说课程教学理念作为说课的一个重要内容,树立“为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新课程教学理念在说课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在说课时,应重视以下理念在说课过程中的运用:课程要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和社会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新课程改革的主旋律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与开发者;评价的本质功能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等等。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设计理念。
1.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可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设计相应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发展的独特平台,以适应不同智力水平、思维习惯、兴趣爱好的学生的需要。
2.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构建以促进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探究式课程教学模式。
3.注重学生情感体验。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和交互性,结合教学重点和难点,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变静态微观知识为鲜活有趣的宏观再现,让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体验和求知的心理满足,以求得群体最优发展,并使个体在不同层次、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有所提高。
二、拓展二:诠释课程标准
说课,就是要把课标中的课程三维目标作为本课题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依据,从课程论的高度驾驭教材和指导教学设计。因此,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是教师把握教学起点、制定教学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说课程标准,首先要准确把握好课标中的“内容标准”,分析行为动词所要求的层次要求,弄清行为条件影响学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范围。说课程标准还要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课程标准针对知识技巧内容二般有相应的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要认真分析“知识技能”与“学习活动”之间的联系,从实际出发,既可利用建议中的某一个或多个活动,也可自行设计活动进行组织实施。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课程标准。
分析本节课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①简述细胞膜系统结构和功能;②举例说明几种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对于上述两条内容标准的把握应注意以下几点:
(1)“标准”中的“简述”属了解性的知识层次水平;“举例说明”属理解性知识层次水平。
(2)结合“内容标准”及相关课程资源,教师应在“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二维目标上加以拓展。如通过尝试运用图示或文字描述各细胞器之间的关系等活动,体现“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对学生进行运动、发展等观点的教育;通过各细胞器在功能上的联系的教学使学生形式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观点。
三、拓展三:丰富学情分析
说课必须分析学生,对学生分析越准确、透彻、具体,教学活动安排得就越恰当,教学的效益就越高。新课程理念下,学情分析的内容将更加丰富,基本内容有:对学生知识、技能的分析;对学生学习态度的分析;对教学中有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的分析等。值得一提的是,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障碍分析往往容易被忽视。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并估计学生原有基础,把握新知识的生长点,构建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景,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一课学生学情分析。
1.学生已具备的基础:①细胞的化学组成;②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③学生已初步具备了读图与绘图的能力。
2.学生新知识“生长点”:①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过渡延伸至细胞质知识的学习;②通过相关情境资料的展示比较总结出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
3.学生学习障碍分析:①结构相似的细胞器的学习;②对细胞器分工与合作的理解。这些障碍可通过列表比较、动画展示等方式得到排除。
四、拓展四:体现生成性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教学目标落实的保证,也是课堂教学得以进行的前提。从宏观上,教学策略中首先要求创设适合于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使用适合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提供的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措施来完成个体的认知建构。新课程理念下的认知建构不应是计划与静态的,而应是一个指导性的动态方案。这就要求教师需要正确把握预设与生成的内在关系,预设是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设想和安排,生成是师生对话互动中超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情况、新问题。从课堂预设到课堂生成是教学理念的嬗变与超越。说课时,教师要从生成与建构的实际需要出发,在阐述教学过程安排时,突出生成性教学策略,说教学环节时要适时地提出生成性问题的创设,从而给学生留有自主建构的空间与时间,为课堂生成提供平台。
“细胞器——系统内的分工合作”生成性教学策略的应用举例。
片段一:通过科学家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H标记亮氨酸出现场所与时间关系的文字材料与图片的呈现,请学生分组讨论:分泌蛋白在哪里合成?分泌蛋白从合成到分泌至细胞外,经过了哪些细胞器?尝试描述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过程?推断出各细胞器的功能?……讨论后,教师请代表上台交流,得出问题答案后,再动态展示分泌蛋白合成过程,完善学生的结论。这样,各细胞器相关知识就生成了。
片段二:利用角色扮演形式。通过学生趣味语言(各细胞器的功能称呼)描述各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或通过模拟制作形式,由学生设计制作模具饰物来完成各细胞器的相关内容的教学。
通过以上教学片段,可以看出教师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很好的预设,对学生的活动生成问题也进行了积极而充分的考虑,运用有弹性的预设,设计活动方案,如创设诱人思考的问题情境;运用角色扮演;制作模型模具等,充分运用生成性教学策略,为课堂上的生成提供了可能,以便实施过程中能更好地迎接教学中的生成。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赋予了生物说课内容更多的内涵,生物说课必须顺应课程改革的要求,在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拓展延伸,使说课真正成为链接教学设计与教学实践的桥梁,充分发挥生物说课的功能,让生物说课真正成为推进生物课程改革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