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同伴交往是指同伴之间通过接触产生互相影响的过程,同伴交往能帮助幼儿形成自己的态度和价值观念,筛选从父母那里获得的价值观念,吸收有益的部分,舍弃无用的部分,有利于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增强幼儿的情感支持,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社会认知等方面的发展。
一、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具備良好同伴交往能力有利于幼儿产生归属感、安全感,从而心情愉快、轻松。据观察发现,由于年龄相近、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幼儿与同伴在交往时处于相互平等的状态,会表现出更多的、显而易见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交谈,具备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参加活动、分享快乐,承担烦恼,缺乏同伴交往能力的幼儿,不能和同伴一起游戏,会产生孤独感和不合群行为,沉浸在消极郁闷的情绪中,从而对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步入社会后的成功有很大影响,而同伴交往能力正是他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是幼儿学习规则、掌握交往方式和方法的过程,这就培养了幼儿的社交技能。同时,同伴交往能力形成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对方良好的社交行为,进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交往技能,并将自己学会的社交技能进行尝试和运用,使之不断巩固、熟练。
3、有助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同伴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而同伴交往能力弱的幼儿会采取不友好的交往行为,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打骂他人等攻击行为。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你对他人友好,对方就会喜欢你;相反,你争抢玩具,打骂别人,对方就会厌恶你,拒绝你。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这种特殊的、直接坦率的反馈有利于引导幼儿产生积极、友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攻击行为和不合群行为,因此,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1、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1)行为特征:行为特征是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幼儿之所以在同伴交往中地位各异,主要是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受欢迎儿童对同伴友好,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被拒绝儿童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加入群体活动,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被忽视儿童因为幼儿因为害羞与胆小,很少表现自己也不攻击别人。
(2)社交技能与策略:幼儿的社交策略与技能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当幼儿学会运用协商交换、请求讲理、道歉安慰等交往策略时,他的行为才能很好地被同伴认可和接纳,与同伴相处融洽。
2、家庭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父母离异或不合,缺少爱的家庭中,幼儿因缺少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造成与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不和同龄小伙伴接触,总是在家里独自玩耍,限制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3、幼儿园因素的影响
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影响到同伴对他的评价。例如:如果教师经常表扬一个幼儿,这个幼儿就会成为受欢迎的儿童,因为其他孩子也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年纪的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能因为家长或家庭的原因,智力、能力和表现力各方面都比较好;而有的幼儿可能因为自身的发展比较晚,各方面不如同伴优秀,从而形成了对比。如果教师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在一日活动中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创造轻松的环境,就会有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师的科学培养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受到所处的心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在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通过自己或与同伴共同的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在此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合作,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例如:“娃娃”与“长辈”、“医生”与“病人”、“导购员”与“顾客”、“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教师还要重视日常生活,因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同伴交往是大量、真实、自然的,教师可利用晨间锻炼后、进餐前、午休起床后,为幼儿安排20到30分钟的自由交谈时间,来介绍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畅谈一日活动的体会,讲述有趣的动画片等。同时,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发生的,通过玩具,幼儿可以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2、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平时的人际交往积极主动,对孩子的同伴交往给予充分的肯定,将有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阻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教宣传窗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和熟悉幼儿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目标和要求,将这项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给予幼儿一致的、持续的影响,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有差别的,这和幼儿的家庭环境,人格特征有关,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幼儿平时与同伴交往来实现,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交往机会,引导他们合理建构自身的社会关系,发展适当自觉的交往能力。
一、幼儿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发展的意义
1、有助于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
具備良好同伴交往能力有利于幼儿产生归属感、安全感,从而心情愉快、轻松。据观察发现,由于年龄相近、身心发展水平相近,幼儿与同伴在交往时处于相互平等的状态,会表现出更多的、显而易见的喜悦和无拘无束的交谈,具备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幼儿,可以积极主动的参加活动、分享快乐,承担烦恼,缺乏同伴交往能力的幼儿,不能和同伴一起游戏,会产生孤独感和不合群行为,沉浸在消极郁闷的情绪中,从而对心理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2、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于幼儿步入社会后的成功有很大影响,而同伴交往能力正是他的基础。形成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力的过程是幼儿学习规则、掌握交往方式和方法的过程,这就培养了幼儿的社交技能。同时,同伴交往能力形成过程中,幼儿通过观察对方良好的社交行为,进行学习来丰富自己的交往技能,并将自己学会的社交技能进行尝试和运用,使之不断巩固、熟练。
3、有助于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
同伴交往能力强的幼儿喜欢与人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且常常表现出友好积极的交往行为,而同伴交往能力弱的幼儿会采取不友好的交往行为,如,强行加入其他小朋友的活动,抢夺玩具,打骂他人等攻击行为。在幼儿同伴交往中,你对他人友好,对方就会喜欢你;相反,你争抢玩具,打骂别人,对方就会厌恶你,拒绝你。幼儿对同伴交往行为的这种特殊的、直接坦率的反馈有利于引导幼儿产生积极、友好的社会交往行为,减少攻击行为和不合群行为,因此,同伴交往能力的形成促进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二、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影响因素
1、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1)行为特征:行为特征是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体现,幼儿之所以在同伴交往中地位各异,主要是具有不同的行为特征,受欢迎儿童对同伴友好,没有明显的攻击行为;被拒绝儿童不会用恰当的方式加入群体活动,经常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被忽视儿童因为幼儿因为害羞与胆小,很少表现自己也不攻击别人。
(2)社交技能与策略:幼儿的社交策略与技能对同伴交往也有影响,当幼儿学会运用协商交换、请求讲理、道歉安慰等交往策略时,他的行为才能很好地被同伴认可和接纳,与同伴相处融洽。
2、家庭因素的影响
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有利于幼儿与同伴交往,而缺乏交往的家庭环境会影响幼儿的同伴交往,父母离异或不合,缺少爱的家庭中,幼儿因缺少爱而不能有正常的安定情绪,形成了攻击破坏的行为习惯,造成与人交往的消极影响。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保护,不和同龄小伙伴接触,总是在家里独自玩耍,限制了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3、幼儿园因素的影响
幼儿从家庭进入集体环境,对教师有很强的依赖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影响到同伴对他的评价。例如:如果教师经常表扬一个幼儿,这个幼儿就会成为受欢迎的儿童,因为其他孩子也想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年纪的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是不一样的,有的幼儿可能因为家长或家庭的原因,智力、能力和表现力各方面都比较好;而有的幼儿可能因为自身的发展比较晚,各方面不如同伴优秀,从而形成了对比。如果教师能发现每个孩子的优点,在一日活动中尽可能的关注到每一个幼儿,创造轻松的环境,就会有利于幼儿同伴间的交往。
三、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策略
1、教师的科学培养
幼儿同伴交往的发展受到所处的心理环境的影响,首先教师要为幼儿营造一种温暖、关爱、尊重和信任的心理气氛和教育环境,创设幼儿需要帮助和能帮助别人的情景,培养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精神,使幼儿感受到群体生活的优势,这样的群体容易使幼儿获得健康、积极的情绪体验,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交往动机与持续交往的兴趣。其次,教师要组织各种形式的游戏,在游戏中为幼儿创设与他人合作的机会,通过自己或与同伴共同的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在此过程中学会遵守规则、合作,逐渐摆脱自我中心意识,学习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例如:“娃娃”与“长辈”、“医生”与“病人”、“导购员”与“顾客”、“图书管理员”和“读者”……教师还要重视日常生活,因为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同伴交往是大量、真实、自然的,教师可利用晨间锻炼后、进餐前、午休起床后,为幼儿安排20到30分钟的自由交谈时间,来介绍自己感到高兴的事情,畅谈一日活动的体会,讲述有趣的动画片等。同时,教师要注意为幼儿提供一定数量的有利于幼儿开展社会性交往的玩具,儿童早期的同伴交往大都是围绕玩具发生的,通过玩具,幼儿可以表达对同伴的邀请,在使用玩具的过程中,逐渐学会等待和与他人分享、合作等。
2、家园合作,共同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时间最长的场所,父母的言行对幼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平时的人际交往积极主动,对孩子的同伴交往给予充分的肯定,将有助于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提高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效果;反之,则会阻碍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发展。因此,家园合作是促进幼儿同伴交往能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册、家教宣传窗等形式帮助家长了解和熟悉幼儿园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目标和要求,将这项能力的培养延伸到家庭教育中,使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给予幼儿一致的、持续的影响,提高幼儿的交往技能。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幼儿的同伴交往能力是有差别的,这和幼儿的家庭环境,人格特征有关,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主要通过幼儿平时与同伴交往来实现,良好的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所以,教师和家长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交往机会,引导他们合理建构自身的社会关系,发展适当自觉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