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新课程改革教会了教师们要“扬弃”习惯的教法,更新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也要求我们“教会学生学习,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所以当我们面对天真烂漫、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还是少点埋怨、苛责,多应看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更多地从学生的认识水平出发,不能以自己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要充分考虑学生可能的想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也应认真钻研教学理论上动些脑筋, 这只有这样,才能与新课程同行,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更加流畅。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低段教学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刚走进校园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一年级小学生,都很爱听大人们讲一些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产生浓郁的兴趣,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新课改下也是要求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在情景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和技巧。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时自编这样一段故事:从前在天鹅湖里有一只很活泼好动的小天鹅,大人们常叫它小可爱,小可爱总喜欢到处游玩。有一天,它闯祸了,它把它们的天鹅王国的国宝给弄坏了,国王很生气,没办法原谅它,想把它处死,经过所有人的求情,最后决定,让它去完成一道数学题,如果它完成了就可以免去它的罪行,但是最后小可爱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国王就把它打入大牢。今天如果同学们能够帮助它完成这些数学问题,小可爱就能够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那么我们就一起去天鹅湖看看吧,到底国王给小可爱出了什么问题?这样说了孩子们很好奇,很想去帮助小天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活动中的游戏,轻松自如的学习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恰恰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教学到“一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我没有干枯的介绍一元钱的价值,而是按新课程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此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一元钱可以买:可以买三样一支铅笔2角,一个橡皮3角,一本本子5角,等等)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
例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猫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四、因地制宜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变“苦”学为“乐”学,由“无意注意”自然的转变为“有意注意”,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将让学生愉悦轻松地完成知识要点,而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动手实践操作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一年级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转移到学习上,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经常摸一摸、摆一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也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低段教学
一、创设情景,营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刚走进校园开始学习文化知识的一年级小学生,都很爱听大人们讲一些童话故事。为了让学生对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产生浓郁的兴趣,我常把书上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编成一个个故事,吸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让孩子们学得轻松、愉快,以便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新课改下也是要求把若干新知渗透到奇妙有趣的情节、场景或故事之中,在情景中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在环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自信,认识“做中学”的价值、培养学生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整合创新的规则和技巧。生活经验和己有知识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这无疑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中要经常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投其所好,让学生在玩中学习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分类》时自编这样一段故事:从前在天鹅湖里有一只很活泼好动的小天鹅,大人们常叫它小可爱,小可爱总喜欢到处游玩。有一天,它闯祸了,它把它们的天鹅王国的国宝给弄坏了,国王很生气,没办法原谅它,想把它处死,经过所有人的求情,最后决定,让它去完成一道数学题,如果它完成了就可以免去它的罪行,但是最后小可爱还是没有办法完成任务,国王就把它打入大牢。今天如果同学们能够帮助它完成这些数学问题,小可爱就能够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那么我们就一起去天鹅湖看看吧,到底国王给小可爱出了什么问题?这样说了孩子们很好奇,很想去帮助小天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充分利用活动中的游戏,轻松自如的学习
苏霍母林斯基说过:“世界通过游戏展现在孩子面前,人的创造才能也常常在游戏中表现出来。没有游戏也就没有充分的智力发展。”而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游戏丰富多彩,新颖别致,情趣盎然,恰恰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开辟了良好的空间。课堂上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适当的游戏活动,既有助于学生体力、智力、交际能力的发展,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经常在教学中采用做游戏这一教学手段,且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当教学到“一元可以买哪几样东西?”这一环节时,我没有干枯的介绍一元钱的价值,而是按新课程的精神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这一环节设计一个数学游戏: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此时学生的兴趣激发,(一元钱可以买:可以买三样一支铅笔2角,一个橡皮3角,一本本子5角,等等)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又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伴随着“找呀找呀,找到一个好朋友”的旋律,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2和7组成9;3和6组成9中,“2”和“7”是一组好朋友,“3”和“6”是一组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
三、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把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陶行知先生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打开数学教科书,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例题,一道道练习题,虽然逻辑严密,也有色彩鲜艳的插图,但却是“冰冷的美丽”。如果教师只是教教材,由例题讲解——练习——再讲解,那么数学课堂就成了解题教学,学生也会对数学产生枯燥与厌倦之感,这与高质量的课堂生活相去甚远。
例如,在教学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0”的认识》时,我编了一段这样的故事:一天,小猫和妈妈一起去河边钓鱼。过了一会儿,小猫发现了一只美丽的花蝴蝶,小猫跑去捉蝴蝶,追了一会儿,没有捉到,小猫又跑回来,接着钓鱼。刚坐下来,它又发现了一只蜻蜓,于是,它又去捉蜻蜓,结果蜻蜓又飞走了,小猫只好又跑回来钓鱼。这时妈妈已经钓了3条鱼,可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小猫非常伤心,妈妈告诉小猫以后做事要一心一意,不然什么事也做不好。小猫不再伤心了,又继续钓起鱼来。可是天色已晚,妈妈只好领着小猫回家了。小猫一条鱼也没钓到,用什么数表示呢?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猫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四、因地制宜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可以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把抽象的数学具体化、形象化,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可以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变“苦”学为“乐”学,由“无意注意”自然的转变为“有意注意”,同时又促进他们的思维发展,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将让学生愉悦轻松地完成知识要点,而低年级很多数学知识都适宜制成多媒体课件。
五、动手实践操作学习
俗话说:“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一年级的孩子很好动,如果把他们好动的特点转移到学习上,利用图示、教具、学具等材料组织、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经常摸一摸、摆一摆,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实践操作的意义,学会既动脑,又动手的本领,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起新的学习需要,不断地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理解知识。我在教学中,也常常让学生动手摆一摆小棍、圆片、三角形、小动物或摆算式等等。这样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而培养学生对学数学的兴趣,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六、小组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