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问题导学 语文教学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对话,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问题导学”的内涵和结构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指以问题为课堂主线,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可以分为四个模块:导入问题----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共同总结。
1.自主预习,探究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预习问题来读书思考探究,老师可以给学生十五分钟的自学时间,在这期间,学生独自思考,解决问题,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在问题引领下的自学的状态,并给予适时的引导。
2.师生互动,合作探讨。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自主探究之后,老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第一模块没有完成的问题,“导”仍然是老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不能越厨代庖,一讲了之,应该通过合适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
3.引导总结,生成结论。这一阶段和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结相似,但和以往教学模式有所区别。过去的课堂总结通常是老师对语文知识要点,写作手法、中心思想等进行罗列总结,而问题导学模式中的课堂总结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主动的总结,得出语文课堂的结论。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在这一模块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不能只图数量而不重视质量。通过有效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文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有效发问,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大胆质疑、主动探究,让问题导学成为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有效桥梁。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言文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之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标题是给自己的简陋的屋子写一篇文章,而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陋室不陋,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简陋:“这个屋子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也有同学说:“不简陋,因为刘禹锡的生活情趣高雅,内心充实,所以不简陋。”听着同学们的精彩的发言,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围绕陋室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很快就找到答案,三个方面:1.生活环境优雅2.交往人物不俗3.个人情趣高雅。这个问题的引入,第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文章的结构也一目了然。
2.适时发问,拓展学生思维
有效的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课堂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更快地找到和文本对话的切入口。通常划分文章的层次是让学生头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被文章的長度给吓住了,这时候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题目,从题目中给学生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口,学生通过文章很清晰的获得了文本的信息,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一个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适时的有效的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解决课文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口。
3.及时发问,提升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饱含丰富情感的文章。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有效地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篇饱含父子深情的文章,特别是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背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仔细观察你身边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亲情的举动?这样的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去关注自我,关注亲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让问题导学更好的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
关键词:问题导学 语文教学
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能够促进师生之间对话,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一、“问题导学”的内涵和结构
所谓“问题导学”就是指以问题为课堂主线,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在探究中解决问题、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可以分为四个模块:导入问题----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共同总结。
1.自主预习,探究问题。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学生结合老师提供的预习问题来读书思考探究,老师可以给学生十五分钟的自学时间,在这期间,学生独自思考,解决问题,语文老师在课堂上注意观察学生在问题引领下的自学的状态,并给予适时的引导。
2.师生互动,合作探讨。学生在问题引领下自主探究之后,老师或者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老师和学生共同解决第一模块没有完成的问题,“导”仍然是老师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而不能越厨代庖,一讲了之,应该通过合适的引导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得出相应的结论。
3.引导总结,生成结论。这一阶段和以往的语文教学中的课堂小结相似,但和以往教学模式有所区别。过去的课堂总结通常是老师对语文知识要点,写作手法、中心思想等进行罗列总结,而问题导学模式中的课堂总结需要老师引导学生去主动的总结,得出语文课堂的结论。
4.拓展延伸,巩固提高。在这一模块语文老师要特别注意不能只图数量而不重视质量。通过有效的训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语文课堂上的知识,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训练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问题导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1.有效发问,激发学生兴趣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导学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大胆质疑、主动探究,让问题导学成为学生和文本对话的有效桥梁。例如在教学《陋室铭》这篇文言文时,学生在理解课文大意之后,笔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课文标题是给自己的简陋的屋子写一篇文章,而作者在文章结尾却说陋室不陋,这是不是自相矛盾,请说明理由。”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问题的提出,学生们议论纷纷,有的说简陋:“这个屋子只能放下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张床。”也有同学说:“不简陋,因为刘禹锡的生活情趣高雅,内心充实,所以不简陋。”听着同学们的精彩的发言,笔者顺势引导学生思考文章围绕陋室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很快就找到答案,三个方面:1.生活环境优雅2.交往人物不俗3.个人情趣高雅。这个问题的引入,第一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同时文章的结构也一目了然。
2.适时发问,拓展学生思维
有效的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语文课堂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课文中的重要知识点,从而让学生更快地找到和文本对话的切入口。通常划分文章的层次是让学生头疼的问题,笔者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让学生初读课文,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被文章的長度给吓住了,这时候笔者适时引导学生去关注文章的题目,从题目中给学生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口,学生通过文章很清晰的获得了文本的信息,课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写的是百草园的生活;一个部分写的是三味书屋的生活。适时的有效的问题,可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找到解决课文重难点的有效突破口。
3.及时发问,提升学生情感
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质兼美、饱含丰富情感的文章。学生通过和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有效地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初中生的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审美情趣。朱自清的散文《背影》就是一篇饱含父子深情的文章,特别是父亲给“我”买橘子的背影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仔细观察你身边有哪些让你感动的亲情的举动?这样的问题导学,能够激发学生去关注自我,关注亲情,从而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
总之,初中语文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让问题导学更好的引领学生去解读文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