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通常说,高考是教学的指挥棒,说明高考试题在引领中学教学方面的作用。同样,中考试题也发挥了重要的指挥棒的作用,初中教师的教学自然不能忽视中考试题的研究,不能忽视中考试题的训练。中考命题的专家,也在研究着历年的中考试题,研究着教材,研究着中考的方向,力图对中学学科教学有引领和指导作用。每次的中考试题,既能为高一级学校选拔人才,又能为中学的教学选择最佳的教学途径。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断深入,素质教育不断向纵深发展,中考试题不仅仅是一个指挥棒的作用,而且体现着学生的素质,向着素质大踏步地行进。中考试题不仅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而且在学生素质方面是一种综合的体现。学生的为人处世,学生的生存能力,学生创造发明的能力都得到体现。就知识能力而言,学生初中完整的知识结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在各类试题中体现了出来,对教师的教学有着积极的引导作用。所以,从中考试卷的命題来看,在体现教学大纲所规定的知识点的前提下,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在试题的难易程度方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考查的题目审题容易,不会难倒考生,但做起试题会难度增加,体现在学生的综合素质方面。就知识点而言,解决问题的知识点会很多,综合能力很强。“指挥棒”所指示的方向也更加明确。
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看,结合中考命题的变化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中考改革的方向,发现中考发展的轨迹。
一、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变化,中考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一)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教材的变化,是一个风向标。它的每一次变化都在告诉我们,数学学习都在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都在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源。学习新的知识都要依托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从数学教材中我们会发现,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这样的引入,教材编写者意在体现其意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将会影响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学一个提示,数学教学不能只重结论,忽视学习的过程。要两者兼顾,既重结论,又重视学习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动手能力强了,面对实际的问题就不惧怕,一些实际问题会迎刃而解。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很多实验课,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学生经历了动手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在中考中有不同程度的呈现,也是在回归课本,也是让学生注重基础,夯实基础,为能力的提升做铺垫。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果教师就题讲题,学生不愿意听,也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和接受。但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只要让学生动手比划一下,结论就会很快得出。这样,学生直接对问题有了最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
(三)注重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是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教材,它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个学科的发展。学习数学也是这个道理,很多学生知道结论,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更不会推导过程的叙述,所以做起题来,缺乏明确的思路。理解能力方面出现的偏差,数学表达能力的欠缺,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要想证明: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这个结论大家都熟知,但如何书写,怎样去表达,却难倒了很多学生,以至于得不到分数。新的教材就十分注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对定义,概念的复述方面要求严格,这考查的就是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要关注近年中考的命题的变化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它的命题既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校选拔性招生,又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科的教学。所以,命题既重视“双基”的考查,也加大了对数学能力的考试。就试题的选题来看,内容新颖,与时代接轨。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不少的考试题目中也出现了考查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内容。例如,1.请同学们在已三角形中截取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2.已知一条河流的同侧有A、B两村庄,如果要在河边建一供水站,应如何选址才最节省通水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与生活联系紧密,考查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必须将知识与生活结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和近几年中考命题的变化情况,在备考时就要有针对性,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中考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责编 赵建荣)
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趋势看,结合中考命题的变化情况,我们不难看出中考改革的方向,发现中考发展的轨迹。
一、从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变化,中考试题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考查
(一)注重知识来源,激发学生求知欲
数学教材的变化,是一个风向标。它的每一次变化都在告诉我们,数学学习都在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都在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源。学习新的知识都要依托旧的知识,学习新的知识是为了解决新的问题。从数学教材中我们会发现,每一章节在引入新的知识时,都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例如在引入有理数时,课本从温度,海拔高度,表示相反方向等多个角度,立体化地说明引入负数的必要性。这样的引入,教材编写者意在体现其意图,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因为初中数学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关键时期,学生一旦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将会影响中学阶段的数学学习。也给我们的数学教学一个提示,数学教学不能只重结论,忽视学习的过程。要两者兼顾,既重结论,又重视学习的过程,我们的数学教学要朝这个方向去发展。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程理念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数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的工作。学生的动手能力是数学能力的重要方面。动手能力强了,面对实际的问题就不惧怕,一些实际问题会迎刃而解。例如,在新的几何教材中,就有很多实验课,就是让学生动起手来,进行实际操作,得出几何中立体图形的初步概念。学生经历了动手学习的过程,对知识有了感性认识,有助于问题的解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形成。课本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在中考中有不同程度的呈现,也是在回归课本,也是让学生注重基础,夯实基础,为能力的提升做铺垫。如,用两个相同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可以拼出多少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如果教师就题讲题,学生不愿意听,也比较抽象,很难理解和接受。但是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只要让学生动手比划一下,结论就会很快得出。这样,学生直接对问题有了最深刻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动手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形成。
(三)注重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我们常说,语言理解与表达能力是学习各个学科知识的教材,它的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各个学科的发展。学习数学也是这个道理,很多学生知道结论,但不知道如何去表述,更不会推导过程的叙述,所以做起题来,缺乏明确的思路。理解能力方面出现的偏差,数学表达能力的欠缺,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要想证明:圆中最长的弦是直径。这个结论大家都熟知,但如何书写,怎样去表达,却难倒了很多学生,以至于得不到分数。新的教材就十分注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学生对定义,概念的复述方面要求严格,这考查的就是学生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二、要关注近年中考的命题的变化
从近年的中考试题可以看出,它的命题既考虑到高中阶段的学校选拔性招生,又充分考虑到初中学科的教学。所以,命题既重视“双基”的考查,也加大了对数学能力的考试。就试题的选题来看,内容新颖,与时代接轨。
从近几年的中考试题看,不少的考试题目中也出现了考查学生动手解决问题的内容。例如,1.请同学们在已三角形中截取一个三角形与已知三角形相似。2.已知一条河流的同侧有A、B两村庄,如果要在河边建一供水站,应如何选址才最节省通水管?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与生活联系紧密,考查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必须能够灵活运用所学数学知识,必须将知识与生活结合,才能解决实际问题。
针对初中数学课程改革的实际和近几年中考命题的变化情况,在备考时就要有针对性,要提高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中考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责编 赵建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