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闲钱就像需要“出门旅行”、盼望增值的一位位乘客,而金融就像一条条高速公路,为闲钱“出门旅行”提供便捷、高效的渠道。但是如果光知道闲钱该“出门旅行”,而对所要“上路”的金融高速公路了解不多,其实反而更加危险。
当闲钱多了以后
现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很快,闲钱和金融这一高速公路似乎都变多了,可是看着这些四通八达的金融通道,区分出哪些是真正通向增值的道路,哪些又是埋藏着陷阱、甚至根本就是个骗局,反而变难了。
有太多的现实例子说明,仅仅知道迫切地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却不知道到底该把钱放到哪条金融高速公路上去,有多么危险。比如,买理财产品却买成了一百多岁后才能取的保险产品,用来养老的数十万、上百万的钱投入到了非法集资项目中去……由于金融骗局、金融陷阱不是“抢劫”,毕竟是“两厢情愿”的,所以通常取证都有难度。加上金融骗子不断升级骗术来规避法律规定,一旦受骗造成损失,常常后果都不容乐观。
学会辨真假
从名目繁多的金融通道中分辨出它们的真假,分清它们的风险大小,本身就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研究。而不论在金融发展滞后的中国,还是在金融发达的美国,老年人都是金融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是金融欺骗的重点对象。一个原因是,不少老年人相对缺乏金融知识,对这些眼花缭乱的金融高速公路到底通向何方没有基本认识。另一个原因是,老年人基本已经不再参与主流社会经济活动,对建立在这些经济活动基础上的金融事物相对陌生。当然,老年人多少都有一些用以养老的闲散资金,这也是金融骗子垂涎已久的猎物。
然而,只要把持住几条简单的原则,很多骗局和陷阱是能够避免的。
核实对方资质
老年人要对自己独立送闲钱“出门旅行”的危险性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接触非银行柜台推介的金融产品时,要有核实对方资质的警惕性。虽然不用夸张见到金融产品或类似项目的推介人时就觉得,“你们又想打我这唐僧肉的主意了吧”。但要时时提醒自己,我对金融不内行,我一定要小心。首先就要去想它是不是合法的。如:这家卖纸黄金的金融公司它有卖纸黄金的资质吗?这个说要向我募集资金的人,他有这个资格吗?这家说卖这种特殊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它家真的有卖这种保险产品吗?
大量金融骗局之所以能够得逞,就是因为被骗者不清楚,卖一个金融产品,特别是向普通人卖一个金融产品,是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专门批准的。如果我们能在推介的人介绍之后脑子里多一根弦,向他本人问一声、回家向亲朋好友问一声,或直接打电话给其上级公司和相应政府监管部门,问他们是不是能卖、是不是在卖这个金融产品,答案就不难知道。
天上从不掉馅儿饼
一定要对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万分小心。古今中外,骗局、陷阱的核心诱饵都是:这是个产品、这个项目很挣钱,你赶紧投钱进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当听到有人说,一个挣钱项目的回报水平远比同类的要高,而风险还挺低,就得问问自己,这是不是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我没有天天花心思去找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凭什么这种好事会砸到我的头上?要知道,在金融高速公路丛中,找到一个比较挣钱的、又真实可靠的金融高速公路是很费时间、精力的。你从来没有研究过这类事情,它怎么可能主动找到你呢?
多征求他人意见
当决定为闲钱找一条“出门旅行”的金融高速公路时,要多征求他人意见,包括亲友子女、正规金融公司柜台人员或客服,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等。不少金融骗局的识别,能通过核对对方资质、保持一颗不贪的心就能做到。但是对很多误导性金融陷阱的分辨——像银行理财产品买成了保险产品、低风险理财产品买成了高风险理财产品,需要专门的金融知识。因为这些金融产品本身确实是真的,并不是骗局;它们只是在介绍时内容被严重歪曲了。
切忌被人催着走
当我们注意到以上这些规则,仅仅能保证不易掉入金融陷阱,但并不能保证“出门旅行”的钱一定能在增值保值后安全回来。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1~5月份,全国1.65万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4.3%,只比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高一个百分点。更加说明金融高速公路存在危险性的一面。几年前,不少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还将很多中国富豪的巨额资产理成了负资产。所以,当有人介绍说,将钱放到他这条金融高速公路上去能获利颇丰时,一定要想到,即使这不是骗局、陷阱,金融高速公路上一旦出车祸,损失也会更大。
归根到底,老年人要在金融市场里安全行走,其实就和一个人出门一样。就是要走你熟悉的路段,不熟悉的路段不要去冒险。如果坚持要去走你不熟悉的路段,那就要多加小心,包括问问其他人的经验。同时切忌有强烈的抄近路、捡便宜的心理,被人催着走。知己知彼,心无贪念,多听意见,大量的金融骗局、金融陷阱就能避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
(责编:萧茵)
当闲钱多了以后
现如今经济社会发展很快,闲钱和金融这一高速公路似乎都变多了,可是看着这些四通八达的金融通道,区分出哪些是真正通向增值的道路,哪些又是埋藏着陷阱、甚至根本就是个骗局,反而变难了。
有太多的现实例子说明,仅仅知道迫切地把钱从银行里取出来,却不知道到底该把钱放到哪条金融高速公路上去,有多么危险。比如,买理财产品却买成了一百多岁后才能取的保险产品,用来养老的数十万、上百万的钱投入到了非法集资项目中去……由于金融骗局、金融陷阱不是“抢劫”,毕竟是“两厢情愿”的,所以通常取证都有难度。加上金融骗子不断升级骗术来规避法律规定,一旦受骗造成损失,常常后果都不容乐观。
学会辨真假
从名目繁多的金融通道中分辨出它们的真假,分清它们的风险大小,本身就需要专业的知识和专门的研究。而不论在金融发展滞后的中国,还是在金融发达的美国,老年人都是金融市场上的弱势群体,是金融欺骗的重点对象。一个原因是,不少老年人相对缺乏金融知识,对这些眼花缭乱的金融高速公路到底通向何方没有基本认识。另一个原因是,老年人基本已经不再参与主流社会经济活动,对建立在这些经济活动基础上的金融事物相对陌生。当然,老年人多少都有一些用以养老的闲散资金,这也是金融骗子垂涎已久的猎物。
然而,只要把持住几条简单的原则,很多骗局和陷阱是能够避免的。
核实对方资质
老年人要对自己独立送闲钱“出门旅行”的危险性有充分的认识,特别是接触非银行柜台推介的金融产品时,要有核实对方资质的警惕性。虽然不用夸张见到金融产品或类似项目的推介人时就觉得,“你们又想打我这唐僧肉的主意了吧”。但要时时提醒自己,我对金融不内行,我一定要小心。首先就要去想它是不是合法的。如:这家卖纸黄金的金融公司它有卖纸黄金的资质吗?这个说要向我募集资金的人,他有这个资格吗?这家说卖这种特殊保险产品的保险公司,它家真的有卖这种保险产品吗?
大量金融骗局之所以能够得逞,就是因为被骗者不清楚,卖一个金融产品,特别是向普通人卖一个金融产品,是需要金融监管部门专门批准的。如果我们能在推介的人介绍之后脑子里多一根弦,向他本人问一声、回家向亲朋好友问一声,或直接打电话给其上级公司和相应政府监管部门,问他们是不是能卖、是不是在卖这个金融产品,答案就不难知道。
天上从不掉馅儿饼
一定要对天上掉馅儿饼的事万分小心。古今中外,骗局、陷阱的核心诱饵都是:这是个产品、这个项目很挣钱,你赶紧投钱进来,过了这村就没这店了。当听到有人说,一个挣钱项目的回报水平远比同类的要高,而风险还挺低,就得问问自己,这是不是就是天上掉馅儿饼的事?我没有天天花心思去找天上掉下来的馅儿饼,凭什么这种好事会砸到我的头上?要知道,在金融高速公路丛中,找到一个比较挣钱的、又真实可靠的金融高速公路是很费时间、精力的。你从来没有研究过这类事情,它怎么可能主动找到你呢?
多征求他人意见
当决定为闲钱找一条“出门旅行”的金融高速公路时,要多征求他人意见,包括亲友子女、正规金融公司柜台人员或客服,以及相关专业人士等。不少金融骗局的识别,能通过核对对方资质、保持一颗不贪的心就能做到。但是对很多误导性金融陷阱的分辨——像银行理财产品买成了保险产品、低风险理财产品买成了高风险理财产品,需要专门的金融知识。因为这些金融产品本身确实是真的,并不是骗局;它们只是在介绍时内容被严重歪曲了。
切忌被人催着走
当我们注意到以上这些规则,仅仅能保证不易掉入金融陷阱,但并不能保证“出门旅行”的钱一定能在增值保值后安全回来。权威数据显示,2013年1~5月份,全国1.65万个银行理财产品的平均收益率是4.3%,只比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高一个百分点。更加说明金融高速公路存在危险性的一面。几年前,不少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还将很多中国富豪的巨额资产理成了负资产。所以,当有人介绍说,将钱放到他这条金融高速公路上去能获利颇丰时,一定要想到,即使这不是骗局、陷阱,金融高速公路上一旦出车祸,损失也会更大。
归根到底,老年人要在金融市场里安全行走,其实就和一个人出门一样。就是要走你熟悉的路段,不熟悉的路段不要去冒险。如果坚持要去走你不熟悉的路段,那就要多加小心,包括问问其他人的经验。同时切忌有强烈的抄近路、捡便宜的心理,被人催着走。知己知彼,心无贪念,多听意见,大量的金融骗局、金融陷阱就能避免。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发展部)
(责编:萧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