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应用题在数学领域中始终是难度比较大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应用学到的多个知识点去解决一个实际问题,这种题目本身就是一个将具象的问题抽象化的结果,是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难点和重点。在小學高年级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是教学的重点,教学结果直接关系到小学生的数学成绩,必然引起小学数学教师的重视。本文从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入手进行分析,探讨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希望可以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02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很多小学生都造成过困扰,甚至是影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创设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应用题,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兴趣,保持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概述
1.1 应用题的提问方式过于单调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类型虽然有不同的几类,但这些应用题的提出问题方式却过于单一,出题的方向基本集中在几个方向,这样的提问方式直接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习惯于向着固定的方向进行思考,一旦题目提问的方式转变就会导致小学生束手无策。除此外,过于单一的应用题提问方式还会导致小学生逐渐开始漠视题目中的细微差别,使小学生逐步丧失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存在微小差异的应用题时出现“马虎”的问题,限制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1.2 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过于平板
笔者注意到,目前无论是部编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即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过于平板,用最平铺直叙的方式、最简洁的语言描述题干,导致小学生习惯于解决枯燥教条的应用题,不习惯去解决更贴近生活情境的应用题,这也是相当部分小学生觉得更靠近生活现实的应用题难解的原因之一。除此外,平板的叙述方式也很容易使小学生失去对应用题的兴趣,将应用题解答更多地视作任务,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应用题的解题模式被固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往往要多次面对同样类型、同样考察内容的应用题,甚至可能在课后练习、课外习题册上多次遇到同一道应用题,面对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会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思路去重复多次解题,而不是尝试思考新的解题思路,导致很多小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创新思维逐渐退化。且这样重复的思路和思考方式也容易导致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下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目的引导学生转换解题思路,用新知识解决老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兴趣。
2.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2.1 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题干分析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教师带领小学生解决再多的应用题,也不如培养小学生自己分析题干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很多高年级小学生们觉得应用题难解,是因为他们对题目的分析不够彻底,不能将题干中潜在的已知条件都挖掘出来,不能有效挖掘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求解答案之间的关系,导致解题耗时长,解题准确率不高,影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精力放在引导小学生分析应用题题干,挖掘已知条件及条件之间关系上,学会从应用题回归概念、定理等知识点,提高应用题解题的质量和效率。
例:一个豆沙包600g,一共需要面粉、红豆、糖三种原材料,其中面粉:红豆:糖=3:2:1,求做一个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糖分别多少克?
这是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应用题,考察的主要是六年级上册“比”的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将一个豆沙包视作“1”,分别去求豆沙包中的面粉、红豆、糖分别是多少。
2.2 转变小学高年级应用题的叙述方式、提问方式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而言,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一直提倡的,但究竟什么样的应用题才是真的生活化,并不是举个生活一点的例子就是生活化,而是需要从叙述方式到提问方式都更加生活化的出题,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更快进入生活情境中去。
例:两桶食用油一共54斤,大桶食用油用去4斤后,大桶中油的重量与小桶中油的重量比是3:2,问大桶和小桶油重量分别是多少?
生活中遇到重量单位时,人们会说“斤”“公斤”而不是“千克”,而在单位换算的过程中,1公斤=1千克,1公斤=2斤的等式小学生通常是不了解的,用这样的方式出题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生活常识,还能够短暂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3.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将题目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使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整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莫庆华.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76+78.
[2]杜林龙. 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40.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途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0)01-01-02
应用题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很多小学生都造成过困扰,甚至是影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应用题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手段和方法,尽可能创设与生活联系较为紧密的应用题,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解题的兴趣,保持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质量。
1.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概述
1.1 应用题的提问方式过于单调
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中的应用题类型虽然有不同的几类,但这些应用题的提出问题方式却过于单一,出题的方向基本集中在几个方向,这样的提问方式直接限制了小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习惯于向着固定的方向进行思考,一旦题目提问的方式转变就会导致小学生束手无策。除此外,过于单一的应用题提问方式还会导致小学生逐渐开始漠视题目中的细微差别,使小学生逐步丧失独立思考、创新思考的能力,从而在面对存在微小差异的应用题时出现“马虎”的问题,限制小学生在数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
1.2 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过于平板
笔者注意到,目前无论是部编版、苏教版还是北师大版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即应用题的叙述方式过于平板,用最平铺直叙的方式、最简洁的语言描述题干,导致小学生习惯于解决枯燥教条的应用题,不习惯去解决更贴近生活情境的应用题,这也是相当部分小学生觉得更靠近生活现实的应用题难解的原因之一。除此外,平板的叙述方式也很容易使小学生失去对应用题的兴趣,将应用题解答更多地视作任务,打击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3 应用题的解题模式被固定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小学生往往要多次面对同样类型、同样考察内容的应用题,甚至可能在课后练习、课外习题册上多次遇到同一道应用题,面对这样的情况,绝大多数小学生都会用相同的方法、相同的思路去重复多次解题,而不是尝试思考新的解题思路,导致很多小学生形成思维定势,创新思维逐渐退化。且这样重复的思路和思考方式也容易导致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兴趣下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有目的引导学生转换解题思路,用新知识解决老问题,学以致用,提高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兴趣。
2.提高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效果的基本途径
2.1 培养小学生们良好的题干分析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中,教师带领小学生解决再多的应用题,也不如培养小学生自己分析题干的能力,培养小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很多高年级小学生们觉得应用题难解,是因为他们对题目的分析不够彻底,不能将题干中潜在的已知条件都挖掘出来,不能有效挖掘已知条件之间、已知条件与求解答案之间的关系,导致解题耗时长,解题准确率不高,影响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将精力放在引导小学生分析应用题题干,挖掘已知条件及条件之间关系上,学会从应用题回归概念、定理等知识点,提高应用题解题的质量和效率。
例:一个豆沙包600g,一共需要面粉、红豆、糖三种原材料,其中面粉:红豆:糖=3:2:1,求做一个豆沙包需要面粉、红豆、糖分别多少克?
这是一个比较贴近生活的应用题,考察的主要是六年级上册“比”的部分。教师需要引导小学生将一个豆沙包视作“1”,分别去求豆沙包中的面粉、红豆、糖分别是多少。
2.2 转变小学高年级应用题的叙述方式、提问方式
对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而言,生活化教学是新课标一直提倡的,但究竟什么样的应用题才是真的生活化,并不是举个生活一点的例子就是生活化,而是需要从叙述方式到提问方式都更加生活化的出题,这样才能够让小学生更快进入生活情境中去。
例:两桶食用油一共54斤,大桶食用油用去4斤后,大桶中油的重量与小桶中油的重量比是3:2,问大桶和小桶油重量分别是多少?
生活中遇到重量单位时,人们会说“斤”“公斤”而不是“千克”,而在单位换算的过程中,1公斤=1千克,1公斤=2斤的等式小学生通常是不了解的,用这样的方式出题能够增加小学生的生活常识,还能够短暂激发小学生的兴趣。
3.结束语
小学数学教师在高年级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尽量将题目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情境,激发小学生对应用题的学习兴趣,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知识应用能力,使小学生能够独立、完整进行数学应用题的解答,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成绩。
参考文献
[1]莫庆华. 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探讨[J].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9):76+78.
[2]杜林龙. 谈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的教学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8(24):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