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8月11~14日,“2005年台北国际航天科技暨军火工业展”(TADTE2005,简称“台北航展”)在台北世贸中心举行。据主办方称,此次展览以“数字化战场仿真,科技化战力整备”为主题,结合未来作战运用构想,展示台军高科技武器及岛内军火企业的最新成果,使岛内民众了解台湾当局致力“防卫自主”的努力。但有识之士在参观后认为,经过多年发展,台军仍然是“防卫难以自主,外购仰人鼻息”。
现场模拟“大陆攻台”
本次航展包括由台湾“三军总部”、“联勤司令部”及“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等单位提供的约100余项装备,再加上民间、海外厂商的2000余项军用展品,展示规模和项目达历年之最。根据展品属性及主题特色,主办方在现场规划出六大展区,其架势不可谓不大。
更热闹的情况发生在“军火远景展示区”。台湾“国防部”煞费苦心地架设了代号“博胜”的指挥管制/情报侦察系统(C4ISR),虚拟台军“衡山指挥中心”的场景,设定2种相国大陆解放军攻台战术情况,然后由参观来宾操作“博胜”系统,指挥以“爱国者”PAC-3反导弹系统、远程固定翼反潜机与柴电潜艇为主力的台军应战,模拟作战结束,来宾还可根据结果制订“战后检讨报告”。
外界认为,此举显然与目前岛内“蓝、绿”阵营因巨额军购案的僵持局面有关。2004年6月2日,台湾“行政院”提交了“重大军事采购特别预算案”,共编列6108亿元新台币(约182亿美元),内容是从2005年开始,在15年内从美国购买8艘柴电潜艇、6套“爱国者”PAC-3反导弹系统和12架反潜巡逻机,结果屡次被国民党、亲民党占优势的“立法院”否决,他们认为应对军购案中的“不合理价格”做出修改,双方互不妥协,闹得美国后台老板也有几分愠色。台湾“国防部”现场摆上这个“虚拟擂台”,无疑是为这三大军购武器脸上“贴金”,给那些外行的“立法委员”们灌灌“迷魂汤”,好配合民进党当局的公关业务,争取在年内通过这笔特别军购案。
“中科院”武器大曝光
为了缓和岛内民众对大笔军火外购的不满,台湾军工项目开发龙头——“中科院”拿出了许多自己的产品与计划,试图证明他们也在做事。“中科院”负责人得意地说:“无法进口的装备,我们其实也能造得出来。”不过有评论人士指出,其言外之意是人家一旦要向台湾卖的话,台湾自造的武器就该退让了。
展出的“天剑II A”反辐射导弹可挂载城IDF“经国”号战斗机上,每架飞机能挂4枚。该导弹采用了“借鸡生蛋”的研制模式,以“天剑II”空空导弹为基础,修改了弹体前端构造,加装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配备改进型火箭发动机。这样摇身一变的“天剑II A”型导弹就能够在锁定电波频道后,沿着电磁波轨迹对地面雷达所在位置实施俯冲攻击。台湾自称“天剑II A”的性能与美国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不相上下。
“中科院”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占据了展区的中央位置,解说牌上赫然写着“国军反舟波登陆利器”的字样。该炮参考了美国M270火箭炮的特色,采用模块化操作概念,可以安装和发射3种不同尺寸、不同射程的火箭弹,涵盖的射程从7千米一直延伸到45千米,“对登陆过程中的船队、舟波以及登陆人员,皆有多层次强大杀伤力”。“中科院”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苦口婆心地向台军将官们解释“雷霆-2000”的优点,如该炮的火控电脑及数据库有中文界面、适于台湾士兵操作等等,目的就是希望台军在大举外购军火的同时,能稍微眷顾一下本岛的武器。
除此之外,“中科院”还展出了自行研制的“中翔-2”型无人机、CM32“云豹”装甲车、T-92型40毫米高射炮、“长白”相控阵雷达等新式装备。但让“中科院”气堵的是,就在他们为“国造利器”大声吆喝时,不远处美国军火商展出的同类武器却总是吸引了更多的将星闪闪的台军高官们。
美国拿来精品“晃眼球”
曾有评论说,如果称台北航展具有“国际性”,倒不如说是具有“美国性”。这次参展的几乎都是从台湾赚取了大把银子的美国军火商。
为台湾生产了150架F-16战斗机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除了展出台湾已列装或计划购买的武器外,许多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卖给台湾的装备也拿出来展示,像濒海作战舰(LCS)、便携式搜索与目标获取雷达、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等。这些模型还刻意刷上“青天白日”徽章,刺激台军将官们的神经。该公司亚太区总裁鲍伯·杨称,洛·马公司期待通过参展机会,与台湾方面一起讨论最新科技产品采购及生产计划。
有评论员指出,美国此前在《2005中国军力报告》中大肆渲染大陆对台湾的威胁,如今又通过参加台北航展来炫耀自己的先进武器,说到底就是与民进党当局沆瀣一气,推动巨额军购案早日通过。就这层意义而言,本届航展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体现台湾岛内军火业“防卫自主”的努力,倒不如说是美国变相催促台湾早点为“抗衡大陆”买单。
链接:
台湾航空制造业现状
根据台北航展上透露的信息,台湾当局自1990年7月颁布所谓“航天工业发展方案”以来,鼓吹促进产业升级、扩大航空产业规模、建立“自主防务”能力、提升航空服务及休闲生活品质。但历经10余年发展,台湾航空工业的地位不升反降,发展速度甚至逊于远东地区的后起者——韩国和新加坡。2001年台湾航空制造业的产值才有区区307亿元新台币,连韩国同期的1/3都不到。
台湾军用航空工业主要集中在汉翔公司。它原为军方的航发中心,曾生产PL-1“介寿”号、T-CH-1“中兴”号和AT-3“自强”号教练机,以及UH-1H直升机,F-5A/E、IDF战机等。可是台湾战机在1995年IDF战机停产后便风光不再,产值大幅萎缩。目前,台湾航空工业的分布情况是:机体结构有54家厂商、发动机有35家、机内设备有12家、航空电子设备有24家、维修有18家。台湾企业已能制造的飞机产品包括固定翼飞机尾段、机翼、座舱段,以及轻型直升机、发动机燃烧室等;在维修方面,可从事宽体/窄体客机的机体和发动机维修、飞机改装等。
台湾当局希望,今后岛内航空工业的发展遵循“军机策略性商业维修”及“空军工厂官有民营”,推动台湾成为亚太地区飞机、发动机研发、制造、维修及后勤支援中心,未来10年带动相关投资额累计400亿元新台币,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新台币,并“适时推动大陆与台湾两岸通航”。
现场模拟“大陆攻台”
本次航展包括由台湾“三军总部”、“联勤司令部”及“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等单位提供的约100余项装备,再加上民间、海外厂商的2000余项军用展品,展示规模和项目达历年之最。根据展品属性及主题特色,主办方在现场规划出六大展区,其架势不可谓不大。
更热闹的情况发生在“军火远景展示区”。台湾“国防部”煞费苦心地架设了代号“博胜”的指挥管制/情报侦察系统(C4ISR),虚拟台军“衡山指挥中心”的场景,设定2种相国大陆解放军攻台战术情况,然后由参观来宾操作“博胜”系统,指挥以“爱国者”PAC-3反导弹系统、远程固定翼反潜机与柴电潜艇为主力的台军应战,模拟作战结束,来宾还可根据结果制订“战后检讨报告”。
外界认为,此举显然与目前岛内“蓝、绿”阵营因巨额军购案的僵持局面有关。2004年6月2日,台湾“行政院”提交了“重大军事采购特别预算案”,共编列6108亿元新台币(约182亿美元),内容是从2005年开始,在15年内从美国购买8艘柴电潜艇、6套“爱国者”PAC-3反导弹系统和12架反潜巡逻机,结果屡次被国民党、亲民党占优势的“立法院”否决,他们认为应对军购案中的“不合理价格”做出修改,双方互不妥协,闹得美国后台老板也有几分愠色。台湾“国防部”现场摆上这个“虚拟擂台”,无疑是为这三大军购武器脸上“贴金”,给那些外行的“立法委员”们灌灌“迷魂汤”,好配合民进党当局的公关业务,争取在年内通过这笔特别军购案。
“中科院”武器大曝光
为了缓和岛内民众对大笔军火外购的不满,台湾军工项目开发龙头——“中科院”拿出了许多自己的产品与计划,试图证明他们也在做事。“中科院”负责人得意地说:“无法进口的装备,我们其实也能造得出来。”不过有评论人士指出,其言外之意是人家一旦要向台湾卖的话,台湾自造的武器就该退让了。
展出的“天剑II A”反辐射导弹可挂载城IDF“经国”号战斗机上,每架飞机能挂4枚。该导弹采用了“借鸡生蛋”的研制模式,以“天剑II”空空导弹为基础,修改了弹体前端构造,加装雷达+红外复合导引头,配备改进型火箭发动机。这样摇身一变的“天剑II A”型导弹就能够在锁定电波频道后,沿着电磁波轨迹对地面雷达所在位置实施俯冲攻击。台湾自称“天剑II A”的性能与美国的AGM-88“哈姆”反辐射导弹不相上下。
“中科院”的“雷霆,2000”多管火箭炮占据了展区的中央位置,解说牌上赫然写着“国军反舟波登陆利器”的字样。该炮参考了美国M270火箭炮的特色,采用模块化操作概念,可以安装和发射3种不同尺寸、不同射程的火箭弹,涵盖的射程从7千米一直延伸到45千米,“对登陆过程中的船队、舟波以及登陆人员,皆有多层次强大杀伤力”。“中科院”工作人员还在现场苦口婆心地向台军将官们解释“雷霆-2000”的优点,如该炮的火控电脑及数据库有中文界面、适于台湾士兵操作等等,目的就是希望台军在大举外购军火的同时,能稍微眷顾一下本岛的武器。
除此之外,“中科院”还展出了自行研制的“中翔-2”型无人机、CM32“云豹”装甲车、T-92型40毫米高射炮、“长白”相控阵雷达等新式装备。但让“中科院”气堵的是,就在他们为“国造利器”大声吆喝时,不远处美国军火商展出的同类武器却总是吸引了更多的将星闪闪的台军高官们。
美国拿来精品“晃眼球”
曾有评论说,如果称台北航展具有“国际性”,倒不如说是具有“美国性”。这次参展的几乎都是从台湾赚取了大把银子的美国军火商。
为台湾生产了150架F-16战斗机的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除了展出台湾已列装或计划购买的武器外,许多短期内根本不可能卖给台湾的装备也拿出来展示,像濒海作战舰(LCS)、便携式搜索与目标获取雷达、F-35联合攻击战斗机等。这些模型还刻意刷上“青天白日”徽章,刺激台军将官们的神经。该公司亚太区总裁鲍伯·杨称,洛·马公司期待通过参展机会,与台湾方面一起讨论最新科技产品采购及生产计划。
有评论员指出,美国此前在《2005中国军力报告》中大肆渲染大陆对台湾的威胁,如今又通过参加台北航展来炫耀自己的先进武器,说到底就是与民进党当局沆瀣一气,推动巨额军购案早日通过。就这层意义而言,本届航展的目的,与其说是为了体现台湾岛内军火业“防卫自主”的努力,倒不如说是美国变相催促台湾早点为“抗衡大陆”买单。
链接:
台湾航空制造业现状
根据台北航展上透露的信息,台湾当局自1990年7月颁布所谓“航天工业发展方案”以来,鼓吹促进产业升级、扩大航空产业规模、建立“自主防务”能力、提升航空服务及休闲生活品质。但历经10余年发展,台湾航空工业的地位不升反降,发展速度甚至逊于远东地区的后起者——韩国和新加坡。2001年台湾航空制造业的产值才有区区307亿元新台币,连韩国同期的1/3都不到。
台湾军用航空工业主要集中在汉翔公司。它原为军方的航发中心,曾生产PL-1“介寿”号、T-CH-1“中兴”号和AT-3“自强”号教练机,以及UH-1H直升机,F-5A/E、IDF战机等。可是台湾战机在1995年IDF战机停产后便风光不再,产值大幅萎缩。目前,台湾航空工业的分布情况是:机体结构有54家厂商、发动机有35家、机内设备有12家、航空电子设备有24家、维修有18家。台湾企业已能制造的飞机产品包括固定翼飞机尾段、机翼、座舱段,以及轻型直升机、发动机燃烧室等;在维修方面,可从事宽体/窄体客机的机体和发动机维修、飞机改装等。
台湾当局希望,今后岛内航空工业的发展遵循“军机策略性商业维修”及“空军工厂官有民营”,推动台湾成为亚太地区飞机、发动机研发、制造、维修及后勤支援中心,未来10年带动相关投资额累计400亿元新台币,年产值达到1200亿元新台币,并“适时推动大陆与台湾两岸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