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作多年,经历了从旧课本到施行新课改,我对所教的课文已很熟悉了。现在走向了教学上的瓶颈,就是年复一年讲的内容是一样的,我在课堂上失去了往日的激情,甚至越熟悉的课文越不知道该如何把它讲解精彩。我开始彷徨同时也开始思考,我的教学出路在哪里?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五的课文在选择上保留了经典大作家的文章。这些经过多年的沉淀依然熠熠生辉的文学上的瑰宝,因为前人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了,所以很难突破。按照教参来讲可谓千篇一律,不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给学生讲解起来也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就要有自己的特色,每次上课前我都要重新备课,查阅大量的资料,借鉴前人的总结,力争另辟蹊径,想前人没有想到的答案,找到不一样的解读,在现阶段不求完美,只求创新。同时,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深奥更不能枯燥地讲解一些大道理,应该从情感上打动他们,润物细无声地滋润他们的心田,哪怕是一丝感动,一丝共鸣,这都是我想达到的。
对语文文本多角度解读,使它开出绚丽之花。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以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因此,我在分析一篇文章时,通过多角度解读课文,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得到新的启示,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文章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小说单元中有一篇文章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节选自中国古典优秀小说《水浒传》,所以小说中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耳熟能详。我要从哪儿入手提起学生的兴趣呢?这时我想起百家讲坛中鲍鹏山的“新说水浒之林冲”。我借鉴了其中的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一起交流。 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今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小说中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到落草为寇,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林冲的性格随着命运的改变也在改变,由原来的忍辱怕事、安于现状、谨小慎微,一直到被逼走上反抗的道路,这一切的变化对于林冲来说多么艰难,这也意味着他人生道路的改变。虽然我们说林冲是一个英雄,可在英雄的心里承受着多大的痛苦,恐怕这不是表面的风光所能掩盖的。因为这不是他内心想要的,如果一个人被逼迫去做一件事是永远得不到快乐的。我留给学生一个话题就是探讨“林冲悲剧式英雄”的原因。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说:“林冲的悲剧是社会性的,当时的社会腐败是自上而下的,在这种是非不分,丧失了公平公正的社会里,林冲的遭遇就顺理成章了。高衙内看上林冲娘子后,到陷害林冲的种种步骤里,富安、陆虞侯、高俅等都被金钱权利所诱惑,置人于死地,不留后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当整体社会风气道德底线已丧失殆尽时,只会陷入小人得志、好人受屈的怪圈,公序良俗、正义非正义的评判、羞耻之心、做人准则只会变得一文不值。”
还有学生认为林冲的悲剧还是人性的悲剧。这个身负绝世武功的大英雄在落草之后充分展示了人性的悲剧。林冲是水浒中最无辜的一个,善良的他并未随意伤害过一个人,他的每一次怒发冲冠,无不在退无可退、走投无路之时,他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最终只能反抗,这让人看来极其悲哀。
听了学生的这些发言我也感触颇深,原来学生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是不能小觑的,我为他们的答案拍手称赞。学生从英雄引发的思考,联系到个人再到社会,话题不断,个个跃跃欲试,这样的课堂怎会沉闷枯燥?我为他们每一次智慧的闪光点而惊奇不已,我要坚持发掘新颖的话题来激起学生深入思考,勇于表达的热情。
在解析一篇文章时,我也经常会和其他文章进行对比和联系,这样让学生对不同的文本有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例如,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他在现实生活总是感到心神不安,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不仅仅是外表上的,还包括他的衣食起居,甚至思想都装进了套子,更可恶的是他还想把别人也装进套子。这个人物的结局是在他未婚妻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并从此走上人生的不归之路的。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把里边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和《水浒传》里的林冲进行了对比。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从满足现状上,林冲和别里科夫很相似,但是为什么一个走向死亡, 一个却能活下来呢?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性格所决定的。他们都生活在黑暗的社会,是生存是灭亡取决于谁敢于反抗。别里科夫所作所为,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这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不敢反抗,一心生活在旧思想中的人,最终要被新思想新力量的所取代。而林冲虽然一开始也想顺从官场的规则,顺从不公的命运,但在最后了解真相后,明白造成他所有不幸的就是这个黑暗的官场后,毅然决然地走向反抗。思想上的清醒觉悟让他命运发生了改变,而墨守成规的别里科夫只能自掘坟墓,也许这就是两人命运不同的原因吧。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尝试通过改变旧有的教学方式,把传统的教学改变成充满活力,迸发着智慧火花的生动的课堂。这就需要我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保护学生的好奇性,启迪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告诉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唯学术权威,敢于向未知提出挑战。我坚信只要坚持这样去做一定会在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让我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中越走越远。
(责编 张敬亚)
高中人教版语文必修一至五的课文在选择上保留了经典大作家的文章。这些经过多年的沉淀依然熠熠生辉的文学上的瑰宝,因为前人已经研究得很透彻了,所以很难突破。按照教参来讲可谓千篇一律,不是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给学生讲解起来也不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因此要在课堂上抓住学生的心就要有自己的特色,每次上课前我都要重新备课,查阅大量的资料,借鉴前人的总结,力争另辟蹊径,想前人没有想到的答案,找到不一样的解读,在现阶段不求完美,只求创新。同时,我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不能深奥更不能枯燥地讲解一些大道理,应该从情感上打动他们,润物细无声地滋润他们的心田,哪怕是一丝感动,一丝共鸣,这都是我想达到的。
对语文文本多角度解读,使它开出绚丽之花。只有这样,才能打开学生的思路。正如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一句话:“文章是多方面的东西,一篇文章可以从种种视角来看,也可以应用在种种的目标上。”因此,我在分析一篇文章时,通过多角度解读课文,可以发现新的问题,得到新的启示,能更深刻地理解课文,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对文章有一个全方位的理解。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小说单元中有一篇文章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它节选自中国古典优秀小说《水浒传》,所以小说中的情节对于学生来说耳熟能详。我要从哪儿入手提起学生的兴趣呢?这时我想起百家讲坛中鲍鹏山的“新说水浒之林冲”。我借鉴了其中的内容,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学生一起交流。 林冲,外号豹子头,东京(今河南开封)人。生性耿直,爱交好汉。武艺高强,惯使丈八蛇矛。在小说中他从一个安分守己的禁军教头到落草为寇,从温暖的小康之家走上梁山聚义厅。林冲走过了一条艰苦险恶的人生道路。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中我们不难看出林冲的性格随着命运的改变也在改变,由原来的忍辱怕事、安于现状、谨小慎微,一直到被逼走上反抗的道路,这一切的变化对于林冲来说多么艰难,这也意味着他人生道路的改变。虽然我们说林冲是一个英雄,可在英雄的心里承受着多大的痛苦,恐怕这不是表面的风光所能掩盖的。因为这不是他内心想要的,如果一个人被逼迫去做一件事是永远得不到快乐的。我留给学生一个话题就是探讨“林冲悲剧式英雄”的原因。这一问题提出后学生的热情高涨,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有学生说:“林冲的悲剧是社会性的,当时的社会腐败是自上而下的,在这种是非不分,丧失了公平公正的社会里,林冲的遭遇就顺理成章了。高衙内看上林冲娘子后,到陷害林冲的种种步骤里,富安、陆虞侯、高俅等都被金钱权利所诱惑,置人于死地,不留后路,没有最坏,只有更坏。当整体社会风气道德底线已丧失殆尽时,只会陷入小人得志、好人受屈的怪圈,公序良俗、正义非正义的评判、羞耻之心、做人准则只会变得一文不值。”
还有学生认为林冲的悲剧还是人性的悲剧。这个身负绝世武功的大英雄在落草之后充分展示了人性的悲剧。林冲是水浒中最无辜的一个,善良的他并未随意伤害过一个人,他的每一次怒发冲冠,无不在退无可退、走投无路之时,他没有办法主宰自己的命运,最终只能反抗,这让人看来极其悲哀。
听了学生的这些发言我也感触颇深,原来学生思想的深刻性和独特性是不能小觑的,我为他们的答案拍手称赞。学生从英雄引发的思考,联系到个人再到社会,话题不断,个个跃跃欲试,这样的课堂怎会沉闷枯燥?我为他们每一次智慧的闪光点而惊奇不已,我要坚持发掘新颖的话题来激起学生深入思考,勇于表达的热情。
在解析一篇文章时,我也经常会和其他文章进行对比和联系,这样让学生对不同的文本有更为全面深刻的了解。例如,俄国短篇小说巨匠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的主人公别里科夫,他在现实生活总是感到心神不安,为了同世人隔绝,不致受到外界的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包上一层外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不仅仅是外表上的,还包括他的衣食起居,甚至思想都装进了套子,更可恶的是他还想把别人也装进套子。这个人物的结局是在他未婚妻华连卡的笑声里走回家,并从此走上人生的不归之路的。从某种意义上他也是一个悲剧性人物。这就引发了我的思考,我把里边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和《水浒传》里的林冲进行了对比。别里科夫性格孤僻、胆小怕事、恐惧变革,他的世界观就是害怕出乱子,害怕改变既有的一切,想做一个纯粹的现行制度的“守法良民”。从满足现状上,林冲和别里科夫很相似,但是为什么一个走向死亡, 一个却能活下来呢?学生一致认为这是性格所决定的。他们都生活在黑暗的社会,是生存是灭亡取决于谁敢于反抗。别里科夫所作所为,并不是靠暴力等手段,而是给众人精神上的压抑,让大家“透不出气”。这在客观上却起着为沙皇专制助纣为虐的作用。可以说,是专制制度毒化了他的思想、心灵,使他惧怕一切变革,顽固僵化,他是沙皇专制制度的维护者,但更是受害者。不敢反抗,一心生活在旧思想中的人,最终要被新思想新力量的所取代。而林冲虽然一开始也想顺从官场的规则,顺从不公的命运,但在最后了解真相后,明白造成他所有不幸的就是这个黑暗的官场后,毅然决然地走向反抗。思想上的清醒觉悟让他命运发生了改变,而墨守成规的别里科夫只能自掘坟墓,也许这就是两人命运不同的原因吧。
古人云:“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我尝试通过改变旧有的教学方式,把传统的教学改变成充满活力,迸发着智慧火花的生动的课堂。这就需要我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和社会责任感,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保护学生的好奇性,启迪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大胆挑战,告诉学生不唯师、不唯书、不唯学术权威,敢于向未知提出挑战。我坚信只要坚持这样去做一定会在课堂上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让我在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中越走越远。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