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方有嘉木。在中国版图之东南,有茶乡福鼎,地处闽浙交接、台海相望的海岸线上。曼妙的中国茶在此萌生发扬,茶香穿透千百年时空,芬芳不绝。至今她拥有“中国白茶之乡”、“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文化之乡”三项桂冠。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白茶是中国茶类的“白雪公主”,乃世界惟中国特有品种。中国拥有六大基本茶类,即绿茶、白茶、黑茶、黄茶、红茶与青茶(乌龙茶)以及数以千计的名丛、奇种,唯白茶品质高雅为茶类之冠,为世界茶人所钦仰。所以白茶是我国六大类茶叶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同时又是全世界唯一产地。
优良的茶树品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海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产茶历史、细心的栽培管理、精湛的采制技术赋予了福鼎白茶独有品质。独特的产地、独特的品种和独特的加工,造就了独步天下的福鼎白茶,成为白茶之“六珍”——珍祥福地、珍稀物种、珍贵茗品、珍宝工艺、珍异妙韵、珍奇功效。
历史垂青福鼎
早在唐代,福鼎就开始种茶。福鼎境内的太姥山自古享有“海上仙都”之誉,现已是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太姥山是雅致的,翩翩然有名士气节,隐者德操,纵观山中,除了蕙,便是兰;除了竹,便是茶。
10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引录道:“永嘉(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此“白茶山”即太姥山。著名茶学家陈橼教授在其《茶业通史》中证实了这一论断。可见,福鼎先民在唐代前已开始种茶。一个茶种栽培成一片茶山,要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到唐初已发展成相当规模,才会留在了陆羽的传世茶典中。
福鼎大白茶良种可上溯至唐咸丰年间(998年~1003年),此也与《茶经》所载相吻合,可以推断以太姥“绿雪芽”为代表的福鼎白茶的名声要比武夷山“大红袍”早。北宋大观初年出白茶,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后“龙团胜雪”名盛一时,采制愈精,规格名称达40余种。据载,“龙团胜雪”的原料乃将已拣熟芽只取其心一缕,号为“银线水芽”。
现代白茶应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线水芽逐渐演变而来。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晚年自号“茶仙”,他在太姥山讲学时,就曾写下“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茶联。宋代茶叶采制技术已甚精湛,“采摘一芽一叶,谓一枪一旗,等而上者曰白毫芽尖。”元代御封贡茶“茶之美者,质良而植茂,新芽一发便长寸徐,其细如针,斯为上品。”当是白毫银针的写照。
茶禅一味
“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中国的名茶大都与佛门有着深厚的渊源。苏州虎丘、杭州灵隐、武夷天心观、匡庐台贤寺、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福州涌泉寺、泉州清源寺等,这些寺庙多有精心培育名茶的园址。福鼎太姥山亦不例外,最有名的一片瓦寺,寺僧植茶制茶,以茶待客,周到殷切。莫小觑了这一片瓦寺,就其梵宇而言,别出心裁。鸟瞰“金龟爬壁”附近,一块崛岩削如巨瓦,横空突兀,纯属自然巧构,天造地设的结庐佳境。
“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脍灸人口的当推鸿雪洞上方岩的“绿雪芽”。洞顶的茶树孤独一株,傲霜雪,历枯荣,根系发达,蒂固于岩壁硬瘠的土层里,树干瘿粗如碗,冠盖亭亭,叶片细小长圆,玲珑可人。
传说太姥蓝姑在一片瓦修行,以霓裳裙袂捧土,植茶鸿雪洞顶,胼手胝足,悉心呵护,茶树受日月吞吐精华,茁壮葱茏。蓝姑乃采摘焙制成绿雪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蓝姑后羽化升仙,尧帝敕封为“太姥娘娘”,她是中国的“白茶女神”。
茶禅一味,太姥女神用茶渡人渡已,而有的禅师对任何求教者都是一句“吃茶去”,二者如出一辙,都修成了人生的正果。
一片瓦寺僧制白毫银针时,僧人沐浴焚香,设坛念经,诚惶诚恐,仿佛稍有忤逆,茶的精灵就会逃逸夭夭。“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在一片瓦饮茶,茶客身处石居幽室,一如往昔岁月里面壁打坐的得道高僧,微许的白毫银针就让人莫齿难忘,从此产生沁彻脾肺的怀想。
盈握片羽茶叶,轻掷进砂器,沸水徐徐贯注,茶叶翩跹起伏,条索林立,亭亭杯中,犹如雨后幼笋初萌。芽儿经水浸渍,清澈晶亮,继而汤渐泛,茶愈翡,银绿隐翠,温润袭人。旗枪忽升忽降,上下交错浮沉了几个回合,汤色转为杏黄,“满盏浮花乳”,一缕缕青兰馥郁的气息腾挪于鼻唇之间,诱逼人的欲望。茶芽竖立水中徐徐下落杯底,望之酷似石钟乳。
汲一口于喉哽中品啜,舌头顿然一振,唾液生津,毫香悠远,滋味清爽,润泽持久,回甘醇厚,咽之不忍,不咽却馋,徘徊流连,欲进欲出之际,满口甘冽生香,颊齿余芬,颇得自然之妙。茶芽始终挺立,世人誉为“正直之心”。茶水终究落入肚肠,将五脏六腑轮回洗礼了一遍,每个毛孔都被安排舒适。冲泡五六次,白毫银针已如半老徐娘,风韵却甘美犹存,令人不忍释怀。
“宝鼎茶闲烟尚绿”,太姥山中,兰溪潺潺,而无车马之喧,品茶人静逸地体会旷野的山水之乐,霎时间沧海横流,云卷云舒都在胸襟驰骋,寺旁竹海清风,森森款款;耳际萦绕琴瑟嘤鸣,琵琶啼咽,笛箫喑哑,箜篌吟啸,冥然不觉尘世羁栈里的一切。
英国皇室之选
福鼎白茶金贵,清周亮工《闽小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今名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埓。”
福鼎翠郊吴氏大厝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其主人吴应卯以经营福鼎白茶起家,在北京城开茶庄,富甲一方。清乾隆大学士刘墉与吴家关系甚密,品过福鼎白茶后,曾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1936年,“现代中国茶圣”吴觉农倡导成立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督局,并在福鼎的沙埕设立茶叶检验办事处,专事茶叶的进出口商检业务。
英国王室的婚礼纪念茶在世界林林总总的茶叶中,单独看中福鼎白茶。2011年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与平民王妃凯特米德尔顿的世纪婚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英国王室所用的婚礼纪念茶是唐宁茶,唐宁茶第十代传人史帝芬·唐宁与茶叶调配师特别选用被世界各地行家公认品质最优秀的茶叶——白茶作为主要成分,再添加少许唐宁茶最著名的格雷伯爵茶配方——佛手柑,便成就这款独家且限量的唐宁皇室婚礼纪念茶。 白茶因芽多白毫,欧洲贵族绅士在泡饮红茶时,于杯中添加若干银针,以示名贵,也增美感。
老字号最正宗
福鼎白茶制作和品鉴的“真传三味”始终乡土难离。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就说过:“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的”。
据《中国名茶志》介绍,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1857年,太姥山野茶种被采植到福鼎柏柳乡翁溪村、竹头村、汪家洋村等地(现均在福鼎市点头镇),借助太姥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和特殊的加工工艺不断地科学选育、适应,繁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这也许就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的原因。
《福建地方志》记载,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成功“政和大白茶”品种,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和福鼎生产银针的时间相距约80多年。总之,“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之后传到建阳的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张天福《福建茶史考》)
白茶以白毫银针最负盛名,茶如其名,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细长如针而得名。白毫银针分北路、南路,北路白毫银针产于福鼎,堪称茶中状元。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因其所选用的茶树品种原因,其品质一般会高于其他产地。
福鼎白毫银针上品茶芽长近寸,满披白毫,色白隐绿,闪烁如银,素雅洁净,纤纤绣美,品质绝佳,以独特的形、色、香、味见长。论外形,条索挺直,匀称圆紧,芽头肥壮,结实齐整,毫锋毕露;论色泽,银白闪亮,光润胜雪,银装素裹,茸毛厚密,针梗翠绿;论香型,汤色杏黄,浅淡明净,香气清高,毫香持久,鲜醇嫩爽;论滋味,清香甜美,醇厚回甘,口感舒适,沁肺怡人,茶韵悠长;诚可谓“洁白似银梭,纤细若绣针,柔嫩如雀舌”,令人赏心悦目。
白毫银针是微发酵茶,加工制作工艺严谨考究,其功在萎凋。每年春发新芽,清明将临,在天须放晴的时候,农家的采茶姐妹背起竹篓,俯首青青茶园,采摘大白茶树新梢上的肥壮单芽。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即带露者、细瘦者、紫色者、风伤、虫伤与损坏者不采等,摘下的青针要及时均匀摊放于水筛上,不可重迭,不宜翻动,以免毫损色变。置阳光下曝晒达八、九成干,文火烘焙半小时足干,不炒不揉不捻。初制成品后,再经挑拣剔选,方成白毫银针。
明田艺蘅《煮泉小品》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这种几乎不经人工制作,仍保留着茶芽天然纯真风味的白茶,最能体现中国远古饮茶风采。宋蔡襄赞白茶为天下绝品:“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冲澹闲洁 韵高致静
《菜根谭》昭示我们,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作为中华国饮,实际上是濡染与浸透着中华民族精神内质和文化意识的绿色植物。
根植于中国茶文化的富饶土壤中,福鼎白茶独具审美价值,有“白如云、绿如梦、洁如雪、香如兰”之美誉。品福鼎白茶,最能体现“冲澹闲洁,韵高致静”的精神风范,以一颗宁静、安稳、平实、和乐的心去品饮,就可以触及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和神髓。
太姥山自古“道仙佛地”,“山海大观”,福鼎白茶茶艺与儒、佛、道渊源殊深,息息相通。泡一壶千年仙茶“白毫银针”,品尝她的清香与甘甜,体会“放下亦放下,何事来牵挂”,探究“茶禅一味”的佛理;从“道法自然”中揭示白茶蕴藏的仙风道骨,领悟“道虽一种,韵有万千”的道学真谛;崇尚白茶淡泊致远、恬淡灵逸的儒者操守,刚正不阿、至清至洁的高士气节。
“从来佳茗如佳人”,白茶素有“茶君子”、“茶美人”、“茶中仙”的美称。面对白毫银针,就宛如面对一个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地进行哲理的玄谈,又似与一位花容月貌的艳姬,倾情相吻,醉了心田。名门闺秀的姿质与小家碧玉的婉约如此妥贴地魂附在太姥茶艺中,无法割舍与离分。“月桂与秋色,难于茶比美”,也有人把白毫银针比作古稀隐者,已经不必看见全人,只见其一点一滴,便可勾勒出全部风华,人性已飘荡其身形之外,与天地山水合一。
在当今喧嚣的社会里,白茶无疑是一剂清醒剂,疗治凡俗,滤去烦恼,怡情悦性,提示“物我两忘、人我相安”的自由和谐的哲学内涵,使人通达心志、豁然开朗,重获脱胎换骨的法门。
君来福鼎,不妨品茶。福鼎本身是一壶纯朴的茶,茶香千年。如今福鼎人民已经冲泡出一壶最美的茶,请大家来品饮。福鼎白茶是中国茶文化富有诗意的品种,它所表现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所缔结的国粹之美,惟有品过方知。
林语堂在《我的祖国和人民》中谈及:“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
在茶乡福鼎小城感受中国茶文化,茶的真滋味,人的真情意,您会更加体会到林语堂先生“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的心境。
漫漫人生,有茶如此,又有何憾?
“世界白茶在中国,中国白茶在福鼎”。福鼎白茶是中国茶类的“白雪公主”,乃世界惟中国特有品种。中国拥有六大基本茶类,即绿茶、白茶、黑茶、黄茶、红茶与青茶(乌龙茶)以及数以千计的名丛、奇种,唯白茶品质高雅为茶类之冠,为世界茶人所钦仰。所以白茶是我国六大类茶叶的一颗璀灿的明珠,同时又是全世界唯一产地。
优良的茶树品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山海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悠久的产茶历史、细心的栽培管理、精湛的采制技术赋予了福鼎白茶独有品质。独特的产地、独特的品种和独特的加工,造就了独步天下的福鼎白茶,成为白茶之“六珍”——珍祥福地、珍稀物种、珍贵茗品、珍宝工艺、珍异妙韵、珍奇功效。
历史垂青福鼎
早在唐代,福鼎就开始种茶。福鼎境内的太姥山自古享有“海上仙都”之誉,现已是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遗产。太姥山是雅致的,翩翩然有名士气节,隐者德操,纵观山中,除了蕙,便是兰;除了竹,便是茶。
1000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上引录道:“永嘉(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此“白茶山”即太姥山。著名茶学家陈橼教授在其《茶业通史》中证实了这一论断。可见,福鼎先民在唐代前已开始种茶。一个茶种栽培成一片茶山,要经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到唐初已发展成相当规模,才会留在了陆羽的传世茶典中。
福鼎大白茶良种可上溯至唐咸丰年间(998年~1003年),此也与《茶经》所载相吻合,可以推断以太姥“绿雪芽”为代表的福鼎白茶的名声要比武夷山“大红袍”早。北宋大观初年出白茶,北宋宣和元年(1119年)后“龙团胜雪”名盛一时,采制愈精,规格名称达40余种。据载,“龙团胜雪”的原料乃将已拣熟芽只取其心一缕,号为“银线水芽”。
现代白茶应是从宋代绿茶三色细芽、银线水芽逐渐演变而来。宋代大理学家朱熹晚年自号“茶仙”,他在太姥山讲学时,就曾写下“客来莫嫌茶当酒,山居偏与竹为邻”的茶联。宋代茶叶采制技术已甚精湛,“采摘一芽一叶,谓一枪一旗,等而上者曰白毫芽尖。”元代御封贡茶“茶之美者,质良而植茂,新芽一发便长寸徐,其细如针,斯为上品。”当是白毫银针的写照。
茶禅一味
“天下名山僧占多,好茶出在我山中”。中国的名茶大都与佛门有着深厚的渊源。苏州虎丘、杭州灵隐、武夷天心观、匡庐台贤寺、黄山松谷庵、吊桥庵和云谷寺、福州涌泉寺、泉州清源寺等,这些寺庙多有精心培育名茶的园址。福鼎太姥山亦不例外,最有名的一片瓦寺,寺僧植茶制茶,以茶待客,周到殷切。莫小觑了这一片瓦寺,就其梵宇而言,别出心裁。鸟瞰“金龟爬壁”附近,一块崛岩削如巨瓦,横空突兀,纯属自然巧构,天造地设的结庐佳境。
“太姥声高绿雪芽,洞天新泛海天槎”,脍灸人口的当推鸿雪洞上方岩的“绿雪芽”。洞顶的茶树孤独一株,傲霜雪,历枯荣,根系发达,蒂固于岩壁硬瘠的土层里,树干瘿粗如碗,冠盖亭亭,叶片细小长圆,玲珑可人。
传说太姥蓝姑在一片瓦修行,以霓裳裙袂捧土,植茶鸿雪洞顶,胼手胝足,悉心呵护,茶树受日月吞吐精华,茁壮葱茏。蓝姑乃采摘焙制成绿雪芽茶,援此为引,普济生灵,降虚火,解邪毒,退热祛暑,医救百姓病痛危急。蓝姑后羽化升仙,尧帝敕封为“太姥娘娘”,她是中国的“白茶女神”。
茶禅一味,太姥女神用茶渡人渡已,而有的禅师对任何求教者都是一句“吃茶去”,二者如出一辙,都修成了人生的正果。
一片瓦寺僧制白毫银针时,僧人沐浴焚香,设坛念经,诚惶诚恐,仿佛稍有忤逆,茶的精灵就会逃逸夭夭。“江南风致说僧家,石上清泉竹里茶”。在一片瓦饮茶,茶客身处石居幽室,一如往昔岁月里面壁打坐的得道高僧,微许的白毫银针就让人莫齿难忘,从此产生沁彻脾肺的怀想。
盈握片羽茶叶,轻掷进砂器,沸水徐徐贯注,茶叶翩跹起伏,条索林立,亭亭杯中,犹如雨后幼笋初萌。芽儿经水浸渍,清澈晶亮,继而汤渐泛,茶愈翡,银绿隐翠,温润袭人。旗枪忽升忽降,上下交错浮沉了几个回合,汤色转为杏黄,“满盏浮花乳”,一缕缕青兰馥郁的气息腾挪于鼻唇之间,诱逼人的欲望。茶芽竖立水中徐徐下落杯底,望之酷似石钟乳。
汲一口于喉哽中品啜,舌头顿然一振,唾液生津,毫香悠远,滋味清爽,润泽持久,回甘醇厚,咽之不忍,不咽却馋,徘徊流连,欲进欲出之际,满口甘冽生香,颊齿余芬,颇得自然之妙。茶芽始终挺立,世人誉为“正直之心”。茶水终究落入肚肠,将五脏六腑轮回洗礼了一遍,每个毛孔都被安排舒适。冲泡五六次,白毫银针已如半老徐娘,风韵却甘美犹存,令人不忍释怀。
“宝鼎茶闲烟尚绿”,太姥山中,兰溪潺潺,而无车马之喧,品茶人静逸地体会旷野的山水之乐,霎时间沧海横流,云卷云舒都在胸襟驰骋,寺旁竹海清风,森森款款;耳际萦绕琴瑟嘤鸣,琵琶啼咽,笛箫喑哑,箜篌吟啸,冥然不觉尘世羁栈里的一切。
英国皇室之选
福鼎白茶金贵,清周亮工《闽小记》载:“太姥山有绿雪芽,今名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产者性寒凉,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埓。”
福鼎翠郊吴氏大厝是迄今为止在江南地区所发现的单体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民居,其主人吴应卯以经营福鼎白茶起家,在北京城开茶庄,富甲一方。清乾隆大学士刘墉与吴家关系甚密,品过福鼎白茶后,曾赠与“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的楹联。1936年,“现代中国茶圣”吴觉农倡导成立上海进出口商品检验监督局,并在福鼎的沙埕设立茶叶检验办事处,专事茶叶的进出口商检业务。
英国王室的婚礼纪念茶在世界林林总总的茶叶中,单独看中福鼎白茶。2011年4月29日,英国威廉王子与平民王妃凯特米德尔顿的世纪婚礼在伦敦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举行。英国王室所用的婚礼纪念茶是唐宁茶,唐宁茶第十代传人史帝芬·唐宁与茶叶调配师特别选用被世界各地行家公认品质最优秀的茶叶——白茶作为主要成分,再添加少许唐宁茶最著名的格雷伯爵茶配方——佛手柑,便成就这款独家且限量的唐宁皇室婚礼纪念茶。 白茶因芽多白毫,欧洲贵族绅士在泡饮红茶时,于杯中添加若干银针,以示名贵,也增美感。
老字号最正宗
福鼎白茶制作和品鉴的“真传三味”始终乡土难离。当代茶界泰斗张天福在《福建茶史考》就说过:“白茶首先由福鼎创制的”。
据《中国名茶志》介绍,清嘉庆元年(1796年),福鼎用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创制“白毫银针”。1857年,太姥山野茶种被采植到福鼎柏柳乡翁溪村、竹头村、汪家洋村等地(现均在福鼎市点头镇),借助太姥山区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条件和特殊的加工工艺不断地科学选育、适应,繁育了福鼎大白和福鼎大毫。这也许就是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称南方茶树“今茶之美者,其质素良而所植之土又美,则新芽一发便长寸余”的原因。
《福建地方志》记载,政和县1880年选育繁殖成功“政和大白茶”品种,1889年开始产制银针,和福鼎生产银针的时间相距约80多年。总之,“白茶的制造历史先由福鼎开始,之后传到建阳的水吉,再传到政和。以制茶种类说,先有银针,后有白牡丹、贡眉、寿眉;先有小白,后有大白,再有水仙白。”(张天福《福建茶史考》)
白茶以白毫银针最负盛名,茶如其名,白毫银针因其色白如银,细长如针而得名。白毫银针分北路、南路,北路白毫银针产于福鼎,堪称茶中状元。福鼎生产的白毫银针,因其所选用的茶树品种原因,其品质一般会高于其他产地。
福鼎白毫银针上品茶芽长近寸,满披白毫,色白隐绿,闪烁如银,素雅洁净,纤纤绣美,品质绝佳,以独特的形、色、香、味见长。论外形,条索挺直,匀称圆紧,芽头肥壮,结实齐整,毫锋毕露;论色泽,银白闪亮,光润胜雪,银装素裹,茸毛厚密,针梗翠绿;论香型,汤色杏黄,浅淡明净,香气清高,毫香持久,鲜醇嫩爽;论滋味,清香甜美,醇厚回甘,口感舒适,沁肺怡人,茶韵悠长;诚可谓“洁白似银梭,纤细若绣针,柔嫩如雀舌”,令人赏心悦目。
白毫银针是微发酵茶,加工制作工艺严谨考究,其功在萎凋。每年春发新芽,清明将临,在天须放晴的时候,农家的采茶姐妹背起竹篓,俯首青青茶园,采摘大白茶树新梢上的肥壮单芽。传统采摘方法有“十不采”的约束,即带露者、细瘦者、紫色者、风伤、虫伤与损坏者不采等,摘下的青针要及时均匀摊放于水筛上,不可重迭,不宜翻动,以免毫损色变。置阳光下曝晒达八、九成干,文火烘焙半小时足干,不炒不揉不捻。初制成品后,再经挑拣剔选,方成白毫银针。
明田艺蘅《煮泉小品》称:“茶者以火作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这种几乎不经人工制作,仍保留着茶芽天然纯真风味的白茶,最能体现中国远古饮茶风采。宋蔡襄赞白茶为天下绝品:“北苑灵芽天下精,要须寒过入春生,故人偏爱云腴白,佳句遥传玉律清。”
冲澹闲洁 韵高致静
《菜根谭》昭示我们,一生清福只在碗茗炉烟。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茶作为中华国饮,实际上是濡染与浸透着中华民族精神内质和文化意识的绿色植物。
根植于中国茶文化的富饶土壤中,福鼎白茶独具审美价值,有“白如云、绿如梦、洁如雪、香如兰”之美誉。品福鼎白茶,最能体现“冲澹闲洁,韵高致静”的精神风范,以一颗宁静、安稳、平实、和乐的心去品饮,就可以触及中国茶道的精神实质和神髓。
太姥山自古“道仙佛地”,“山海大观”,福鼎白茶茶艺与儒、佛、道渊源殊深,息息相通。泡一壶千年仙茶“白毫银针”,品尝她的清香与甘甜,体会“放下亦放下,何事来牵挂”,探究“茶禅一味”的佛理;从“道法自然”中揭示白茶蕴藏的仙风道骨,领悟“道虽一种,韵有万千”的道学真谛;崇尚白茶淡泊致远、恬淡灵逸的儒者操守,刚正不阿、至清至洁的高士气节。
“从来佳茗如佳人”,白茶素有“茶君子”、“茶美人”、“茶中仙”的美称。面对白毫银针,就宛如面对一个谦谦君子,温文尔雅地进行哲理的玄谈,又似与一位花容月貌的艳姬,倾情相吻,醉了心田。名门闺秀的姿质与小家碧玉的婉约如此妥贴地魂附在太姥茶艺中,无法割舍与离分。“月桂与秋色,难于茶比美”,也有人把白毫银针比作古稀隐者,已经不必看见全人,只见其一点一滴,便可勾勒出全部风华,人性已飘荡其身形之外,与天地山水合一。
在当今喧嚣的社会里,白茶无疑是一剂清醒剂,疗治凡俗,滤去烦恼,怡情悦性,提示“物我两忘、人我相安”的自由和谐的哲学内涵,使人通达心志、豁然开朗,重获脱胎换骨的法门。
君来福鼎,不妨品茶。福鼎本身是一壶纯朴的茶,茶香千年。如今福鼎人民已经冲泡出一壶最美的茶,请大家来品饮。福鼎白茶是中国茶文化富有诗意的品种,它所表现中华民族精神世界,所缔结的国粹之美,惟有品过方知。
林语堂在《我的祖国和人民》中谈及:“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上茶馆也是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
在茶乡福鼎小城感受中国茶文化,茶的真滋味,人的真情意,您会更加体会到林语堂先生“只要有一壶茶,中国人到哪里都是快乐的”的心境。
漫漫人生,有茶如此,又有何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