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臂教授的南沙传奇

来源 :海事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ying19870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恒杰,中国第一位自费赴南海考古登上太平岛、到达曾母暗沙考察的边疆历史考古学家。
  
  首次赴南沙
  
  1992年5月13日8时,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从事边疆考古研究的王恒杰教授,搭乘渔轮,从海南省琼海县潭门港出发, 自费前往南沙群岛考古。为了去南沙考古,王恒杰妻子张雪惠把当时家中仅有的820元钱全部交给了他,为了去南沙,王恒杰也作了最坏的打算。在海口出发时,他将两笔钱款交给海南省统战部周部长,并向他托付了后事
  “万一我回不来,请你将中央电视台借给我的回北京飞机票款还给中央电视台,另一笔钱交给我的亲属。”
  海上的生活并不浪漫。南沙海域自古就有“危险地带”的称谓,明礁暗沙遍布,地理气象复杂,航路充满艰险。晕船、少水、缺蔬菜,对于王恒杰这位60岁的独臂老人来说是最大的考验,但他都挺了过来。经过七天七夜的航行,渔船到达南沙群岛的门户永登暗沙,这是王恒杰第一次踏入南沙海域,一种平生从未有过的痛快与满足油然而生。
  渔船驶近永登暗沙,王恒杰看见一片环状礁盘,中央围着一泓静水,他不禁脱口惊呼“啊,石塘,”于是他给渔民讲西沙为何称“千里长沙”,南沙为何叫“万里石塘”。在这个“石塘”中,他们发现了海洋动物玳瑁, 渔民们说玳瑁又叫”十三鳞”,因为它身上有十三块珍贵的鳞甲,全身都是宝。王恒杰说”它岂止是宝贝,还是历史的见证呢,早在两千多年前,咱们的祖先就以玳瑁作为最珍贵的礼物向中央朝庭纳贡,这些事儿史书上都记得清清楚楚。而玳瑁,在中国只有在南沙才可以得到,所以玳瑁生长在南沙,也就雄辩地证明了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早已就是南沙的主人了。玳瑁就是一个有力的证据,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在永登暗沙,王恒杰和渔民们发现并打捞到了唐代盛水器——陶罐碎片。这是王恒杰在南沙找到的第一件“宝物”。随后他们又在福禄寺礁找到了器底印有”永葆长春”和器底有蟹纹及“月中白兔”等款文的中国古代青瓷碎片,还捡到了“元通宝”、 ”大德通宝”铜钱各一枚。特别令王恒杰兴奋是,他们在南沙海域水下找到了一杆铸有“大清广造”四个隶书汉字的清代大铁锚。锚杆上那沉睡海底数百年的斑斑锈迹,便是有力的证据。王恒杰告诉渔民,捡到这些文物,一定要保持原状、原貌才有价值
  
  冒死登上太平岛
  
  按照王恒杰的分析,最有可能找到先民遗物的地方是岛礁,尤其是那些有人居住过的岛礁。
  船至双子礁,王恒杰要求登岛看看。船长说
  “不行。北子礁上有菲律宾军队,南子礁上有越南军队,渔船靠近,他们就开枪射击。”果然,当渔船距岛1公里时,岛上的外国驻军就开枪警告。中国人不能登中国的土地,一种极大的屈辱感在王恒杰心中久久不能逝去。
  双子礁不能上去,王恒杰把最大的希望寄托在由台湾当局军队驻守的南沙最大、最重要的岛屿——太平岛。
  渔船绕过双子礁,进入郑和群礁海域,王恒杰梦中的太平岛已遥遥在望。
  眼望着梦寐以求的太平岛,王恒杰决定冒险一搏。船长派曾当过海军的侄儿陈泽和驾小艇护送王恒杰登岛。
  王恒杰选择中午1l时驾舢板小艇驶向太平岛。因为,此时海上能见度较高,小船容易被岛上驻军发现。太平岛周围布满了水雷,舢板直接向雷区开,是让岛上驻军明白,此船不是来袭击的。王恒杰高举自制的·—面白底红字的小红十字旗去岛上”求医”。他站在船头,最大限度地把自己暴露在对方的视线和枪弹射程之内。距岛两海里,舢板驶进了雷区。突然,王恒杰听到了枪声,这意味着岛上驻军发现了他们。果然,王恒杰看到一名哨兵跑向营房报告去了。一会儿,哨兵出来,向舢板打手势,要他们退出雷区,顺安全水道靠向码头。
  当舢板靠近码头时,一艘炮艇拦住去路。一名全部武装的军官问王恒杰是从哪里来的’陈泽和忙回答是从海南岛来的。王恒杰则大声说 ”我是从北京来的,见到你们非常高兴,南中国海绝对是中国领土。”军官觉得奇怪,在这南沙小岛上还是第一次见到大陆来的同胞,军官忙说 ”噢,原来是自己的同胞,我们向你们开枪,很不好意思呀尸正恒杰说 “你们做得对,南沙形势这么紧张,情况复杂,开枪是为了保卫我们的疆土,有什么不对9”军官问 “你们是干什么的9”王恒杰答“我们是来岛上求医的,我要求见你们的长官。”军官说“求医可以,但见长官不行。咱们‘三不通’啊。”无奈, 王恒杰只好说出真情,”我是考古专家,为论证南沙的主权前来太平岛考古,我一定要见长官。”说着将自己的和一位台湾学者的名片递给军官。军官见是考古学家,便下船回去请示。一会儿他回来说“将军同意和教授见面。”
  
  南沙岛礁论古今
  
  王恒杰二人下船登岛,前来看热闹的官兵鼓掌夹道欢迎。经过一番盘查后,太平岛台军最高长官、南沙守备司令(少将)会见了来自北京的王恒杰教授。司令是山东人,为人和气,对两位大陆客人的态度既不冷也不热,招待他们进客厅喝茶休息,还让部下送来了冷饮、饼干请王恒杰吃。王恒杰边吃边和司令交谈。他们谈考古、论南沙形势。王恒杰说,”南沙绝对是中国的领土领海,任何外国人都休想打南沙的主意。我这次来,就是凭着科学家的良知,搜集更多的证据,去堵住别人的嘴,我坚信,历史是不容篡改的。至于南沙的开发,我认为海峡两岸应该携手来做,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将军点头赞许。突然,将军拿起王恒杰身边的帆布挎包和照相机问道 “你是不是中共派来搞情报的9”王恒杰说“我这个样子像搞情报的吗?中共要派也不会派我这样一个断臂残疾人啊,”将军仔细检查了挎包和照相机后说 “请原谅,这是我的职责。”王恒杰严肃地说 “我是自费来南沙考察的,上岛是为了搜集先人遗物,进行考古研究,至于军事设施,我们不需要看。长官若是信不过,我们可以订个‘君子协议’。”将军说, ”那倒不必,不过,你在岛上寻找文物,要听从我们的安排。”停了一会,将军又问王恒杰对民进党怎么看,面对这个复杂的问题,王恒杰答非所问地说了一句“还是一个中国好。对不对,”将军非常满意地说 “王教授,您是第一位登上南中国海岛礁取得考古成果的大陆科学家,您这次要获奖了。”
  王恒杰获准在太平岛上考古,收获很大。找到了包括汉代米字庄印纹硬陶、宋代青瓷片、明末清初的团风朵书残碗及东汉的五株钱和“熙宁重宝”、嘉庆、道光、咸丰的通宝铜钱等珍贵历史文物。
  王恒杰离岛前,要求拍照留念,将军破例满足了他,但指定由驻军为他拍照留影,)中晒后再寄给王恒杰。王恒杰选中指挥部门前刻有“南疆锁钥”题字的收复太平岛纪念碑做背景拍照,说是碑上有“中华民国1946年立”的字样,极具纪念意义。负责拍照的军官建议他换一个风光优美的背景,王恒杰严肃地说, “这是历史,没有这个,你们不会守在这里,我也来不了。”
  王恒杰临走时,将军又让部下给他送来9套衣服,说是海上不能洗澡。让他穿脏一件扔一件,保重身体,希望他完成对南沙的考察。官兵们也纷纷送来香烟、饮料、食品,装满了小舢板。船刚离码头,一位士兵跑过来,搜遍全身,找到一只打火机掷向舢板高喊,“王教授,别见笑,送给你做个纪念吧,” “再见了,亲人们,”王恒杰挥手与岛上官兵告别,船上、岸上“再见”声响成一片,大家都哭了。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是谁也割不断的。船渐渐远去,王恒杰看见岛上还有几个士兵爬到高高的椰树上仍在向他们挥手告别。
  
  放歌曾母暗沙
  
  渔船离开太平岛后,继续南行。在皇路礁王恒杰采集到了几件青瓷片,器底款有“荣合”或“福”字字样,大多是广东民间产品,还捡到一枚宋代的“熙宁重宝”铜钱;在南通礁又捡到一件青瓷残片,残片外底有一方款,内有一长柄直伸的青花叶。这件青花瓷片后来被带回北京经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史树青教授鉴认,这是用来作航海仪的水器残片。 渔船离开南通礁南行了八天八夜,经北康暗沙,南康暗沙和榆桠暗沙,于1992年6月4日,来到了一片绿灰色的海域,船长陈老大兴奋地说“曾母暗沙到了,”王恒杰站在船头,心情异常激动,终于到了祖国的最南疆了。他情不自禁地唱起了“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的歌。船长高喊”拿酒来,咱们祭神,”王恒杰与19位船员共同燃香拜神,把酒、干杯。他祈祷“愿曾母娘娘及诸神保佑我的国家国运兴隆,南疆永固。”激动的王恒杰在他的记事本上郑重地写道”1992年6月4日,我来到了祖国最南疆曾母暗沙,我感到无比幸福,无比光荣、无比骄傲,”独闯南沙真“英雄”1992年6月16日清晨,王恒杰搭乘的“琼渔XX”号渔船完成了南沙捕鱼、考察双重任务,安全地回到海南三亚市码头。当渔民们扶着被疾病和风浪折磨得虚弱不堪的王恒杰走下船来时,他差点晕倒在沙滩上。当天下午,海南省政府即把王恒杰接到海口市,省长刘剑峰感谢他为海南、为祖国做了一件大好事,当场奖励他1万元钱,并批准他将全部文物标本带回北京研究,将来再交还给海南省。
  王恒杰历尽干辛万苦到南沙考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以大量的珍贵文物论证了中国对南海的主权,将中国拥有南沙的历史至少向前推进了1000年。他的科研成果,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积极的评价。北京各大媒体对他的事迹都做了重点报道。著名作家冰心为他题写了 “你们的工作是极其艰苦而重要的,你们的前途无量” 的赞词。1995年初,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派记者专访了王恒杰教授,他独臂闯南沙考古,论证南沙主权的科研成果和事迹,传遍了全球,鼓舞着全世界的中国人和华人华侨。
  
  永远的“南沙卫士”
  
  1995年5月,王恒杰第二次赴南沙考察。回京后不久,既被确诊为肺癌晚期。面对死神,他毅然放弃住院治疗,加紧整理研究南沙文物考古资料,对文物进行修复、分类、撰写论文和调查报告。他的论文公开发表后,极大地推进了我国对南沙考古研究的进程。
  1995年8月30日,一直关注跟踪采访王恒杰教授的新华社解放军分社记者查春明在其家中采访王恒杰时,已卧床不起,说话吃力的王恒杰教授动情地对查记者说 “我是用生命来收集文物,证明南沙自古属中华。”
  王恒杰七赴西沙,两赴南沙考察和身患绝症仍奋斗不息的消息,通过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海军南沙守备部队党委授子王恒杰“南沙卫士”荣誉称号,政委张万华专程来京看望王恒杰。病榻上的王恒杰感动得泣不成声,他说“南沙就是我的归宿,我死了,骨灰也要撒在南沙,作一名真正的‘南沙卫士”’。此情此景,令当时在场跟踪采访的查春明记者终生难忘。
  王恒杰在他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南海的考古研究。1996年5月,他又抱病去海南工作了近一个月,6月2日回京后,即感胸闷气短,6月3日即送医院抢救; 7月1日12时35分,王恒杰教授带着遗憾和对南沙的牵挂走’了
  人们都说,王恒杰教授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复兴而累死的。
  王恒杰生前未能完成的南沙考古研究等工作,他的夫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张雪惠接着完成。按照王恒杰生前的愿望,在有关部门的积极协助下,他的骨灰也分别撒在了南沙的岛礁和大海,实现了他生前的遗愿魂归南沙,成为一名真正的南沙卫士。
  
  采访后记
  
  记者在采访收集王恒杰生前独闯南沙考古事迹素材时, 得到了新华社记者查春明的大力支持, 他为记者提供了当时采访报道王恒杰教授事迹的资料、图片,讲述了他当年跟踪采访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又帮助记者联系采访王恒杰教授的夫人张雪惠等事宜。他推荐的一篇香港记者王业隆当时采写的记实报道,使记者对王恒杰的南沙情怀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 中华儿女为之献出了一切甚至是生命,他们可歌可泣的事迹, 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将永世不忘。
其他文献
明代伟人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是中国航海史的一大奇迹。他统帅的庞大船队让每一个中华儿女为之骄傲,更让世界航海界惊叹。然而,当如今的人们想建造一艘当年的郑和宝船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先人时,遍访国内外,竟找不到一份较为科学准确的有关宝船设计建造的图形和资料。国家决定2005年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如果没有郑和宝船的参与,岂不成了憾事?  面对这种状况,一些资深的造船、航海、史学界专家学者坐不住了。于是
期刊
1939年9月14日,移居美国的俄罗斯航空动力学家伊戈尔·西科斯基研制成了世界第一架直升机,定其型号为V5—300。此后,他在美国又萌生了将直升机用于军事的想法,在美陆军的积极支持下,他历时4年多的研制,1943年下半年,第一批直升机R—4交付军方使用。        性能太差,受到海军冷落       最初交付海军使用的是3架R—4B型直升机,机上配有1名驾驶员和1名观察员,可以从军舰上起飞执
期刊
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场激战正酣。盟军P0.17运输船队满载着援苏物资在冰岛的海湾中隐蔽待命。此时,苏军正急需这批作战物资。然而德军在挪威部署了大量舰船和轰炸机,对运输物资的盟军船队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应美、苏的强烈要求,英国首相丘吉尔犹豫再三,最终还是批准了这支船队的航程。  1942年6月27日, P0.17运输船队离开了冰岛。34艘装载着各种物资的商船,在约翰·道丁的率领下航行在
期刊
EA-6B“徘徊者”是美国海军专门用于电子对抗的主要机种,是在EA-6A基础上改进研制的4座电子干扰机。与EA-6A相比,EA-6B上装备了大量的电子设备,所以乘员增加了2名,机身加长了1.37米,其机长18.24米,机高4.95米, 翼展16.15米, 空重14588公斤,最大起飞总重量29484公斤,最大时速987公里,起飞滑跑距离814米,着陆滑跑距离655米,实用升限11580米(挂5
期刊
E—2C”鹰眼”是美国格鲁门公司为美国海军研制的舰载预警机,用于舰队防空预警和空战引导指挥,但也适用于执行陆基飞行任务,是目前美国海军最先进的预警机。  E—2共有4种生产型和1种派生的运输型。E—2A为最初的生产型,1964年1月开始交付美国海军使用。E—2B为首次改装型,E—2C“鹰眼”是现在正在生产,的预警型,现役数量75架。  E—2C“鹰眼”舰载预警机机长17.54米,机高5.58米,翼
期刊
目前,俄罗斯海军最先进的现役舰载反潜直升机为卡-27(蜗牛A),它是著名的卡莫夫直升机实验设计局设计的双发共轴反转旋翼多用途军用直升机,北约起绰号为“蜗牛”。  卡-27于1968年开始设计。1982年正式将这种直升机定名为卡-27(蜗牛A)。该型机于20世纪80年代初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1982年开始正式服役。  卡-27设计紧凑,可装于舰载机库中,可折叠式旋翼,机身两侧带有充气浮筒,紧急情况下
期刊
法国最为先进的舰载机为“阵风N,,战斗机,它是法国达索飞机公司为法国海空军研制的新一代战机。  1984年3月,法国达索飞机公司开始研制先进的实验战机(ACX),取名”阵风A”。1986年7月该机进行首次试飞,速度达1.3马赫。在第6次试飞中,该机速度达1.8马赫,高度达12800米,亚音速和超音速过载分别达到8Q和6g,最大飞行迎角达23‘。海军型“阵风M”于1991年12月13日首次试飞,19
期刊
俄罗斯舰载机只有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在舰载战机中,苏—33舰载战斗/攻击机是目前俄罗斯最先进的战机,亦是当今世界各国现役飞机中的优秀机型。  苏—33舰载战斗/攻击机是苏联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单座战机,可用于空中防御作战和对舰攻击。苏—33的研制工作开始于1976年,1984年苏联研制的苏—27舰载型飞机首次试飞,代号为T—10K—25,1987年8月该型机被定型命名为苏—27K,1990年苏—27
期刊
航程有‘惊’无险        “4月18日,我离开马尔代夫连续航行了17天,越过了印度洋的最后一段航程,于4月25日,到达阿曼西南部的塞拉莱港。从马尔代夫航向也门亚丁港的这段航路,是我认为最不安全的航段,果然,在这段航程中还真的‘惊’了我一下。好在有(‘惊’无险,现在都已经平安地过去了。”张伟究竟遇到了什么“惊”险,他没有细说。  只身孤帆航海,本身就是一件既艰苦又寂寞的事儿,特别是连续十天半月
期刊
在俄罗斯美丽的涅瓦河畔,在有着300多年悠久历史的欧洲名城圣彼得堡,有一个世界闻名的、令俄罗斯海军骄傲的海军军官的“摇篮”——俄罗斯库兹涅佐夫海军军事学院。      百年辉煌锻造海军名校        学院创建于1827年,距今已有174年的历史。1976年,学院以苏联元帅格列奇科的名字命名,1990年后,以原苏联海军元帅库兹涅佐夫的名字更名至今。库兹涅佐夫海军学院是俄罗斯海军最高军事学府,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