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婚姻里的争吵,和温声细语一样,都是夫妻间的一种沟通方式,吵架是一种激烈的、信息量很大的、互动密集的交流,这种交流会比温柔的低语消耗更多的精力和体力。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和爱人往往会因为垃圾桶没套垃圾袋而大吵一架!夫妻之间的这种吵架,经常是在压抑和爆发中进行,通常借着一件极为不起眼的事引发不满,把情绪点燃,一直到沸点,需要找点什么茬来把吵架之门撞开,理直气壮地行使两个人的沟通权力。
两个人和好了当然不吵,要吵的时候,信手拈来小题大做,有些家庭成员是吵架的惯犯,所以再吵也吵不破天,吵架是有些夫妻之间不言自明的一种游戏,吵架维护了他们的情感运作,使他们不会被沉闷的生活荡到谷底。
其实夫妻之间很多的互动都带有游戏的性质,这是人自小就有的天性,既然是游戏,就有一些游戏的特点,比如突发性,逮着垃圾桶就怪没套垃圾袋,谁都知道这不是事儿,没垃圾袋,垃圾一样能兜住,但我就是要捉弄你。比如说虚构性,你换衣服出门一会儿,他就觉得你不爱家了、自私了,这样下去家将不家国将不国,假设出一种非现实的情形,并当成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来看待。
吵架是这世间千千万万的夫妻用来缓解生活压力的常用策略,吵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他们之间的分寸把握得还行,就是一种游戏性质,吵过了就也过了,所谓的死循环,就是现在人们爱说的“停不下来啊”。
妻子在家带孩子有带孩子的劳累,丈夫上班压力大,有上班的苦处,青紫可以抽空多关注丈夫的这种喊苦喊累,他在单位肯定是没机会对任何人示弱的,只能在家里撒个娇,妻子还真不能不让他撒。
很多有娃家庭,妻子往往把过多的精力给了孩子,而忽略了对丈夫的关心,他觉得在家特别苦闷,在外面压抑,回到家也没有人给安慰和温暖,内忧外困的,心理需求没有人满足,很容易借机爆发。
吵架也要会吵,才不走入死胡同。吵架不能只是发泄情绪,还要听听对方到底在讲什么,不要在语句的表面上交流,要听对方未表达出来的意思,硬碰硬,相对来说,都是沟通的下策。
吵架的本身并不会影响夫妻的感情,对吵架的不合适的联想才会互相伤害,比如说不要把对方的义愤之辞当成是不爱自己的证据,不要把对方的口不择言当成永久性的评价。
如果想要把吵架玩得更像游戏,夫妻之间就制定规则,每周指定一天做为吵架日,指定垃圾桶或洗碗巾或啤酒杯,对着它们长篇大论,各自想好词儿了,按剧本走。玩成游戏了,夫妻间的情绪也就化解了,只有忍俊不禁,不会成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儿了。
心理学是怎么看待人际关系中的争吵的?
首先要明确沟通的信息(情感与观点),把信息转化成对方能够接受的形式,比如口头语言、网络文字、表情动作,这种转化称为“编码”。沟通是整理自己的思路,对自己的身心状态明确化的过程。其次,信息的接受方在接收了你的信息之后,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把你的口头语言、网络文字、表情动作等等转换成你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这个过程称为“解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互相不断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由于沟通的双方是不同的主体,有不一样的经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屡屡发生失误,就很常见了。发生失误的时候,就会极力为失误解释和圆场,解释和圆场又产生新的一轮的编码和解码的误差,双方一着急,就面红脖子粗起来,互相攻击与谩骂,将心平气和的沟通方式升级为争吵。
还有一些影响编码和解码的因素,比如一个人自身表达能力欠佳,词不达意,逻辑不清,晦涩难懂,受知识经验不足的局限,要传递的信息是混乱的;或者信息量太大,对方选择性提取和理解,也会造成沟通的双方在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路上荆棘密布。
甜阁下,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后现代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执委。作为知乎心理领域大咖,甜阁下本着“人性需要关怀,而不是治疗”的理念,以高度职业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剖析和温婉可亲的态度,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走出或正在走出心理阴影。擅长的咨询领域有个人困惑、婚姻家庭、婚外情、性教育、家庭暴力等。
我们有时候会发现,自己和爱人往往会因为垃圾桶没套垃圾袋而大吵一架!夫妻之间的这种吵架,经常是在压抑和爆发中进行,通常借着一件极为不起眼的事引发不满,把情绪点燃,一直到沸点,需要找点什么茬来把吵架之门撞开,理直气壮地行使两个人的沟通权力。
两个人和好了当然不吵,要吵的时候,信手拈来小题大做,有些家庭成员是吵架的惯犯,所以再吵也吵不破天,吵架是有些夫妻之间不言自明的一种游戏,吵架维护了他们的情感运作,使他们不会被沉闷的生活荡到谷底。
其实夫妻之间很多的互动都带有游戏的性质,这是人自小就有的天性,既然是游戏,就有一些游戏的特点,比如突发性,逮着垃圾桶就怪没套垃圾袋,谁都知道这不是事儿,没垃圾袋,垃圾一样能兜住,但我就是要捉弄你。比如说虚构性,你换衣服出门一会儿,他就觉得你不爱家了、自私了,这样下去家将不家国将不国,假设出一种非现实的情形,并当成真实发生过的事情来看待。
吵架是这世间千千万万的夫妻用来缓解生活压力的常用策略,吵架具有一定的破坏性,但他们之间的分寸把握得还行,就是一种游戏性质,吵过了就也过了,所谓的死循环,就是现在人们爱说的“停不下来啊”。
妻子在家带孩子有带孩子的劳累,丈夫上班压力大,有上班的苦处,青紫可以抽空多关注丈夫的这种喊苦喊累,他在单位肯定是没机会对任何人示弱的,只能在家里撒个娇,妻子还真不能不让他撒。
很多有娃家庭,妻子往往把过多的精力给了孩子,而忽略了对丈夫的关心,他觉得在家特别苦闷,在外面压抑,回到家也没有人给安慰和温暖,内忧外困的,心理需求没有人满足,很容易借机爆发。
吵架也要会吵,才不走入死胡同。吵架不能只是发泄情绪,还要听听对方到底在讲什么,不要在语句的表面上交流,要听对方未表达出来的意思,硬碰硬,相对来说,都是沟通的下策。
吵架的本身并不会影响夫妻的感情,对吵架的不合适的联想才会互相伤害,比如说不要把对方的义愤之辞当成是不爱自己的证据,不要把对方的口不择言当成永久性的评价。
如果想要把吵架玩得更像游戏,夫妻之间就制定规则,每周指定一天做为吵架日,指定垃圾桶或洗碗巾或啤酒杯,对着它们长篇大论,各自想好词儿了,按剧本走。玩成游戏了,夫妻间的情绪也就化解了,只有忍俊不禁,不会成天横挑鼻子竖挑眼儿了。
心理学是怎么看待人际关系中的争吵的?
首先要明确沟通的信息(情感与观点),把信息转化成对方能够接受的形式,比如口头语言、网络文字、表情动作,这种转化称为“编码”。沟通是整理自己的思路,对自己的身心状态明确化的过程。其次,信息的接受方在接收了你的信息之后,要根据自己的已有的经验,把你的口头语言、网络文字、表情动作等等转换成你要表达的情感和观点,这个过程称为“解码”。
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就是互相不断地对信息进行编码和解码的过程。由于沟通的双方是不同的主体,有不一样的经验,在编码和解码过程中屡屡发生失误,就很常见了。发生失误的时候,就会极力为失误解释和圆场,解释和圆场又产生新的一轮的编码和解码的误差,双方一着急,就面红脖子粗起来,互相攻击与谩骂,将心平气和的沟通方式升级为争吵。
还有一些影响编码和解码的因素,比如一个人自身表达能力欠佳,词不达意,逻辑不清,晦涩难懂,受知识经验不足的局限,要传递的信息是混乱的;或者信息量太大,对方选择性提取和理解,也会造成沟通的双方在发出信息和接受信息的路上荆棘密布。
甜阁下,北京大学心理学专业,后现代心理咨询师,中国白丝带志愿者网络执委。作为知乎心理领域大咖,甜阁下本着“人性需要关怀,而不是治疗”的理念,以高度职业的表述、鞭辟入里的剖析和温婉可亲的态度,帮助数以万计的人走出或正在走出心理阴影。擅长的咨询领域有个人困惑、婚姻家庭、婚外情、性教育、家庭暴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