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与方法均发生较大程度的转变,其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为主要方向。本文即是从生活化角度出发,对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论述,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老师仅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大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而且也不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对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入手,从创设生活化问题、构建生活化情境以及布置生活化作业三个角度对小学生展开数学教学,以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
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开展教学,在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启发性的建议,让学生的小学数学生活化学习更具有着力点,进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铅笔盒,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体。”老师:“看着你们的长方体铅笔盒,大家数一数,看看一共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老师:“正方体呢?”学生:“也是6个面。”老师:“面与面之间通过什么相连?”学生:“棱。”老师:“那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呢?”学生:“12条棱。”老师:“每三个面之间通过什么相连?”学生:“顶点。”老师:“大家数一数,你们的铅笔盒一共有多少个顶点?”学生:“8个。”老师:“如果将铅笔盒换一个其他的长方体图形,比如你们的橡皮、课本,其组成结构和铅笔盒是否相同?”学生:“一样的。”老师:“从一般规律中挖掘出其中的共性,这便构成长方体图形的特点。”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
所谓构建生活化情境,指的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氛围,即构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以学生更为熟悉的生活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主观生活情以及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去商场或者网上购物吗?”学生:“有过。”老师:“那什么时候买东西最划算呢?”学生:“五一、十一放假期间。”/“双十一。”老师:“也就是商家做活动、打折扣的时间,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商家的打折活动一般都怎么表示?”学生:“打七折就是按照原价的70%结算,打八折就是按照原价的80%结算。”老师:“如果是原价100元,打完7折是多少钱?”学生:“70元。”老师:“打8折呢?”学生:“80元。”老师:“那是打7折好,还是打8折好?”学生:“打7折好,打7折更便宜。”老师:“現在我们再转换一个场景,如果是把70%和80%分别比作同学说投篮的命中率的话,又是哪一个好?”学生:“80%好,80%的命中率比70%高。”老师:“很好,那么如果将70%转化成为百分数的话,应该是多少呢?”学生:“70/100.”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布置生活化作业是数学老师帮助小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有效方法,其不仅能够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利用,而且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然而,生活化的作业虽然不能直接被老师所检查,但是老师可以结合信息化的手段,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将生活化作业的过程进行录制,以便于老师对生活化作业的检查。
例如,在教学“实际测量”一课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完实地测量之后,同学们不仅要掌握其中的方法,更要学以致用。课下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两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练习,把我们教室的长、宽、高测量出来,并计算一下我们教室的体积,好吗?”学生:“好。”在次日课堂上,数学老师则要对学生们的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并让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可预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总而言之,小数数学生活化教学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其不仅需要数学老师课堂的引导,同时还需要老师对学生课下运用的监督。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老师既要熟知学生的客观学习状况,又要深入研究教材以及所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性,从而构建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险峰.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学周刊,2019(36):39.
[2]仲丽霞.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25-827.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
在现阶段的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部分数学老师仅注重知识的传递,而忽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运用效果,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加大了小学生的数学学习难度,而且也不符合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要求。对此,小学数学老师可以从生活化教学的角度入手,从创设生活化问题、构建生活化情境以及布置生活化作业三个角度对小学生展开数学教学,以调动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并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一、创设生活化问题
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开展教学,在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启发性的建议,让学生的小学数学生活化学习更具有着力点,进而提升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一课时,数学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铅笔盒,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长方体。”老师:“看着你们的长方体铅笔盒,大家数一数,看看一共有几个面?”学生:“6个面。”老师:“正方体呢?”学生:“也是6个面。”老师:“面与面之间通过什么相连?”学生:“棱。”老师:“那长方体或者正方体有多少条棱呢?”学生:“12条棱。”老师:“每三个面之间通过什么相连?”学生:“顶点。”老师:“大家数一数,你们的铅笔盒一共有多少个顶点?”学生:“8个。”老师:“如果将铅笔盒换一个其他的长方体图形,比如你们的橡皮、课本,其组成结构和铅笔盒是否相同?”学生:“一样的。”老师:“从一般规律中挖掘出其中的共性,这便构成长方体图形的特点。”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
所谓构建生活化情境,指的是数学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一定的生活化氛围,即构建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场景,以学生更为熟悉的生活角度理解数学知识。小学数学老师可以通过构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调动小学生的主观生活情以及激发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有效促进小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吸收。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一课时,老师可以咨询学生:“同学们,你们有去商场或者网上购物吗?”学生:“有过。”老师:“那什么时候买东西最划算呢?”学生:“五一、十一放假期间。”/“双十一。”老师:“也就是商家做活动、打折扣的时间,对不对?”学生:“是的。”老师:“商家的打折活动一般都怎么表示?”学生:“打七折就是按照原价的70%结算,打八折就是按照原价的80%结算。”老师:“如果是原价100元,打完7折是多少钱?”学生:“70元。”老师:“打8折呢?”学生:“80元。”老师:“那是打7折好,还是打8折好?”学生:“打7折好,打7折更便宜。”老师:“現在我们再转换一个场景,如果是把70%和80%分别比作同学说投篮的命中率的话,又是哪一个好?”学生:“80%好,80%的命中率比70%高。”老师:“很好,那么如果将70%转化成为百分数的话,应该是多少呢?”学生:“70/100.”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
布置生活化作业是数学老师帮助小学生将所学数学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的有效方法,其不仅能够有助于促进小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与利用,而且还能够帮助小学生更好地了解生活。然而,生活化的作业虽然不能直接被老师所检查,但是老师可以结合信息化的手段,引导学生相互合作,将生活化作业的过程进行录制,以便于老师对生活化作业的检查。
例如,在教学“实际测量”一课后,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完实地测量之后,同学们不仅要掌握其中的方法,更要学以致用。课下同学们可以以同桌两人为一组的形式进行练习,把我们教室的长、宽、高测量出来,并计算一下我们教室的体积,好吗?”学生:“好。”在次日课堂上,数学老师则要对学生们的测量结果进行验证,并让学生分别讲一讲自己在实际测量过程中出现了哪些不可预知或者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老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掌握实际测量的方法。
总而言之,小数数学生活化教学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工作,其不仅需要数学老师课堂的引导,同时还需要老师对学生课下运用的监督。在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老师既要熟知学生的客观学习状况,又要深入研究教材以及所用的方法之间的联系性,从而构建出符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增强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任险峰.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学周刊,2019(36):39.
[2]仲丽霞. 探寻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C]. 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成都会场)论文集.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825-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