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经济:福祉还是灾难

来源 :中国经贸聚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d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一问题的最终答案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
  
  《太空漫游2001》中宇航员的生活点滴、《星球大战》中旖旎的外太空风景、《第五元素》中豪华级的星级远洋客轮“失落的天堂”号……这些过去只能在电影中看到的画面如今开始“飞入寻常百姓家”。
  太空旅游、太空宾馆、太空蔬菜、太空能源,太空以无限的发展潜力带动了一系列产业的发展。
  2007年9月,时任美国宇航局局长的迈克尔•格里芬(Michael Griffin)在纪念宇航局成立50周年大会上表示,太空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技术创新将成为太空经济持续发展的动力。
  “新興的太空经济正在改变地球上人类活动的方方面面,只不过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一点。”格里芬说。多年来,在太空探索的基础上,电视等信号的卫星传输、远程医疗和卫星导航成为现实,人类对气候监测的水平不断提高。另外,太空旅游业也方兴未艾。
  格里芬说,当今世界,军事和政治竞争很大程度上已“退居后台”,世界主要的竞争体现在经济方面,而“太空经济”无疑是一个全新的增长点。
  
  太空经济回报巨大
  太空经济可简单分为“天上”、“地面”两大部分。其中,卫星研制、发射统归为航天工业,属“天上”部分。而地面接收设备建设维护、应用终端研制、运营服务,以及各类衍生品开发,则属于“地面”部分。例如,GPS技术的各种应用设备和服务、谷歌公司开发的“谷歌地球”,都是商业运营极为成功的典范。
  研究显示,航天产业1美元的投入,将换来7-14美元的回报。中国航天工程咨询中心主任王昆声表示,航天产业对技术的拉动和对经济增长的带动,远远高于我们的想象。“比如发射一颗卫星,仅卫星研制和发射服务就涉及多个产业,加上卫星发射后的地面维护和运营服务,这是个庞大的产业链条,其价值不可小视。”
  美国太空基金会2010年4月12日发布的《2010太空报告》称,尽管2009年世界经济遭受重创,但全球太空经济仍保持强劲增长势头,成为不可忽视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报告显示,2009年全球太空行业经济收入总额为2616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近40%。这与传统产业增长陷入停滞甚至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在人类面临的能源短缺和气候变化压力不断增加的今天,向太空要能源,进行太空能源开发,已成为太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太空发电站,将太阳能电池板的直流电转化为微波,然后用无线输电方式将微波送向地球,地球表面把接受到的微波再转化为直流电,就可以为人类所用。由于太空电站在接受太阳能时将不受黑夜、大气层、云层、阴雨天的影响,因此,其发电效率将是地球太阳能发电站的10倍以上。更重要的是,太空太阳能发电是环保的可再生绿色能源。
  在太空能源中,另一项人们津津乐道的能源是有着“超黄金”美誉的氦3,只要核聚变技术发展成熟,100吨氦3提供的能源就够全世界用一年,而氦3在月球上的储量有数百万吨。据悉,国外目前已有大型能源公司提出在月球上建立基地,大规模开采氦3。
  
  太空经济的喜与忧
  如今的太空“商”味可是越来越浓。不仅有形形色色的商业卫星绕着地球跑,甚至被称为世界上最昂贵科学工程的载人航天也出现了商业化,只要付得起2000万美元,就可以跟着飞船在太空走一遭,在空间站住上几天。
  太空旅游就是一个新兴行业,2001年60岁的美国人蒂托成为首位太空游客,而继他之后相继有4名太空游客一圆太空翱翔梦。而且太空旅游的项目越来越五花八门,有花费3500万美元进行太空行走的天价项目,也有相对低廉的10万美元近地轨道游。
  其实,普通人也能享受到各种各样太空经济带来的各种便利服务。如果您在电视机前观看一场直播的扣人心弦的世界杯足球赛,那您已经在与太空经济亲密接触了:正在太空运转的各种电视卫星及时转播信号,使得您虽然不在现场但犹如身临其境。同样,如果您有幸享用到个大、味美的“太空蔬菜”,也会想起太空经济正悄悄改变您的生活。
  太空经济也许会颠覆现有的整个经济学体系,开启人类文明的一个全新时代。因为经济学的原始出发点是有限资源与无限需求之间的矛盾,但如果扩展到宇宙的范畴,这一矛盾几乎可以说消失了。正是由于这种惊人的潜力,太空经济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然而,面对这一切,人类是否已经做好了转变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的准备?
  上个世纪美苏太空争霸最激烈的时候,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有一句名言:“谁能有效控制太空,谁就能有效控制地球。”与此一脉相承,里根时代的美国又推出“星球大战计划”。2006年,美国近十年来首次修订了太空政策,确立了一系列的战略目标:要建立绝对太空军事优势;追求在太空的“单边行动自由”及用各种手段“先发制人”摧毁敌方太空目标的能力;拒绝签订太空非军事化协议。将霸权主义的思维从地球搬到太空,无疑将使地球上绵延千百年的战乱与动荡向太空延伸。
  1967年,联合国通过了《外太空公约》,阐明了和平利用、平等开发太空的宗旨。近年来,国际社会一直推动签订“禁止发展太空武器条约”,中俄都明确表示支持,美国却始终态度消极。“太空经济”带来的究竟是福祉还是灾难,答案掌握在人类自己手里。
  
  中国航天产业发展滞后
  大力发展太空经济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同样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据美国和世界银行专家预测,中国经济总量将会在未来30年内比肩美国。可以预见的是,要达到这样的目标绝不能仅依靠现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中国需要新的经济增长点、技术创新的新驱动力,需要不断创造新的、具有高度带动性和广泛应用性的产品和服务。根据美欧航天强国的经验及中国已有的实践,太空探索和开发利用正是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太空经济在激励技术创新、改造传统产业、激发经济活力、转变发展方式等方面的作用十分突出。中国要想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必须继续开展基于太空的创新,必须毫不犹豫地加入太空经济的竞争。
  然而,与全球迅猛发展的太空经济相比,中国航天产业却显得有些步伐缓慢。“中国航天产业经济收入,占全球航天业收入总额的比例仅为3%左右。”周晓纪说。与上世纪80年代即开始商业化的西方航天产业比起来,长期受体制、制度限制的中国航天产业,目前仅处于产业化阶段,远谈不上商业化。
  比如,卫星研制、发射,囿于多种原因,几乎全部靠国家投入,社会资本极少介入。“早年,曾有香港资本希望介入,但遭遇政策障碍,无功而返。”一位航天业人士说。
  航天业人士指出,中国航天产业产业化进程滞后,源于几大因素。首先是未解决社会资本如何进入的问题;其次是尚未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应用体系;其三,则是国际竞争激烈,西方国家出于安全原因设置种种限制等。
  另一饱受诟病的,是卫星资源条块分割严重。气象、国土、海洋、减灾救灾等多个部门,受自有需求,都申请发射卫星。一旦卫星上天,各部门分割使用,互相之间缺乏共享和沟通。与卫星使用效率低下相对应的是,地面接收站、信息处理、维护等都需国家财政投资,成本高昂。“事实上,之所以形成这种部门分割使用的现状,不排除有部门利益冲突的因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航天人士说。
  在周晓纪看来,中国航天产业要迅速完成产业化,走向商业化,更大的障碍来自现有体制弊端,宜尽早破除之。
  目前,从“天上”到“地面”,从卫星工业到终端应用,缺乏总体规划,也就是航天人所说的“天地一体化”。在美国、欧盟,通常是市场对某种产品和服务有了强烈需求,终端应用开发后,形成了良好的商业模式,方才发射商业卫星。“但我们正好相反,通常是先发射卫星,再考虑商业化应用。”周晓纪说。
  周晓纪表示,卫星研制、发射等环节一时不宜开放,而属于“地面”的终端应用和运营服务,政策对社会资本几乎没有限制,中国航天产业的产业化和商业化,不妨从鼓励终端应用和运营服务的商业化开始破题,倒逼体制变革。
  
其他文献
中国财富管理市场的发展  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已经过去了,在这十年中,中国经济保持了近10%的年GDP增长率,与此令人艳羡的数据相对应的是中国个人财富的急剧增加。根据招商银行与贝恩公司联合发布的《2011年中国财富报告》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个人总体持有的可投资资产规模达到62万亿元人民币,较2009年末同比增加约19%。可投资资产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净值人士数量达50万人,预计2011年将达
期刊
中国目前的水产品养殖业面临着许多问题,如滥用抗生素防病,违规使用激素促生长,养殖场周边环境恶劣。水产品养殖的模式已形成恶性循环,状况令人担忧。  “我们这里的甲鱼都是外塘放养的,至少要养4年,而大棚温室养殖的甲鱼如果使用激素的话,最多只要养1年就够了。”在浙江宁波郊区一家甲鱼养殖场,负责人郭明山告诉记者。  郭明山说:“外塘甲鱼生长主要就是在每年天气最热的4个月,但大棚里养殖的甲鱼一年到头都在长,
期刊
中国平稳地度过了金融危机,渐渐对自身金融体系有了足够的信心,进行了卖空(目前仅限于股指期货)和信贷违约掉期的试点,而这两项操作最近几年在西方可谓是臭名昭著。  但似乎中国下一轮经济改革真正需要的是杠杆收购和高收益率债券,也就是垃圾债。  这正是备受尊敬的原中国央行副行长、现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吴晓灵所传递出的信息。吴晓灵11月14日在北京的一个私募股权论坛上说,中国也许无法接受发达市场具备的高杠杆水平
期刊
日前,内地媒体爆出最具震撼力的新闻——“引渤海水入新疆”,顿时引发各界热议,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不少评论者都说,由此联想到了冯小刚电影里葛优所饰角色刘元所言“将喜马拉雅山炸一个口子,将印度洋暖湿气流引入青藏高原,将雪域高原变为江南水乡”的笑谈。  尽管随后有报道澄清“引渤入疆立项说”不实,然而,既然该项目传得绘声绘色,恐亦非全是捕风捉影。  在今日之内地,由于社会及科学技术界均存在浮躁及好大喜
期刊
“100元能买什么?”——近来,随着一些网站相继推出此类问卷调查,中国的通胀压力扑面而来。  发行于1988年的百元人民币,在上世纪是名副其实的“大钞”。一个久远的传说是,一位工程包工头的老婆当时常拿着100元人民币在众人面前抱怨:“这个钱一点都不好用,去买东西别人都不要,找不开。”  拿100元来炫耀显摆,在今天看来简直不可思议。  现在的100元能做什么?一位网友的回答是:买18只有机洋葱或一
期刊
全中国近期大幅度降温,且“千年极寒说”给不少用煤大户带来心理压力,纷纷提前储煤,让煤炭价格持续上涨,1个月涨幅超过50%,被网友戏称为“煤超疯”。  天气转冷带动用煤旺季提前,中国煤炭价格10月以来一涨再涨,11月3日每吨再涨人民币30至50元,创下今年2月8日以来新高。煤价攀升也提前引爆抢煤大战。而2011年煤电谈判即将正式开锣,煤价又可能每吨再涨40元。  大陆网友戏称,这是继“蒜你狠”、“豆
期刊
由深圳市纪委主办的深圳明镜网11月15日发布消息称,因涉嫌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深圳市金融办主任李林已被深圳市纪委立案调查。但并没有透露更多案情及其他涉案人员。  在深圳市民中心4层金融办,李林的办公室里大门紧闭,据报道,门缝上塞着一份标注为11月13日的文件,深圳金融办人士称李林当天已没有在办办公室出现。  公开资料显示,今年54岁的李林,湖北嘉鱼县人,曾担任湖北省政府办公厅综合处副处长、深圳
期刊
“房票门”揭示楼市双重病灶  据《楚天金报》11月7日报道,浙江台州最近出现了一个新鲜事物“房票”——许多楼盘须凭“票”才买得到,“房票”便宜的要五六万元,最贵的要几十万元。台州一工商系统干部涉嫌倒卖“房票”,一次转手赚了20万元,目前已被停职,有关部门正在调查。  评论:在房价高企的当下,开发商把好房源以“房票”的形式留给官员,让他们倒卖牟利,这不是典型的利益输送吗?倒卖“房票”牟利的管理者,在
期刊
通货膨胀在中国已经是司空见惯的现象了,但中国发改委专家近来提出,中国国民要做好准备忍受较高通货膨胀压力,却是很罕见的。  中国发改委的一名未曾透露姓名的官员,不久前对媒体发表分析称:因为中央银行即便加息,也不可能有效控制目前物价上涨的势头,因此社会必须做好承受一定程度的通胀的准备。此言一出,舆论哗然。包括官方一级媒体新华社在内,各级报刊在不断刊载据称是网民的反应,认为发改委如此做法简直就是混蛋逻辑
期刊
中国国家副主席习近平被定将在两年后接过胡锦涛的权力棒之后,他的歌唱家夫人彭丽媛开始受到海内外的广泛关注。海外媒体猜测,其有别于已往高官夫人的特别身份是否将改变中国一贯的第一夫人文化。  美国《华盛顿时报》对习近平和彭丽媛是这样描述的:“她长着一头浓发,是一位富有魅力的歌唱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他是一个拘谨的领导人,这是多数中国领导人塑造的毫不出奇的公众形像。”  评论说,习近平的政治生涯中出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