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弹性

来源 :中学生百科·成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B19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个同学,我刚交往的时候,觉得他真诚坦荡,友善热忱,只是喜欢批判他人的处世方式,动不动就给人冠名“八面玲珑”,这让我有些受不了。随着交往的深入,又发现他固执己见,盲目排外,很难理解别人的想法和主张。
  他算是个直肠子的人,确实没什么心机城府,但对于他的很多观点和行为,我却是不认同的。他以为处世之道不外乎就两类:刚正不阿或曲意逢迎,黑白有别,界限分明。前面一类自然是他所喜欢的,而后者则常常遭到他的鄙视。我一度与一名学生干部交往密切,结果为他所不齿,被认为有攀龙附凤的嫌疑。面对他的质疑,我还真有点儿哭笑不得。
  朋友的好,我点滴铭记。朋友的刚直,我却难以消受。
  就像小的时候,我们对外物的评判不外乎“好”“坏”二字。阿童木,奥特曼,地球超人,正义与邪恶都有鲜明的角色分组。以至于我们习惯于问:妈妈,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可是不少人长大以后还是无法摆脱这样的角色评价标准,明明看到人性的不完善是常态,却无法直面。不懂审视自身,习惯苛责他人。
  有天早上和同学聊天,探讨如何处世为人,我脱口而出“弹性”二字,同学叫好。
  当然,不排除有人不小心就把“弹性”视为“圆滑”的演变,不留神就把这尺度拿捏的智慧理解为下三滥的把戏。但愿这样的悲剧能够少一点。
  所谓弹性,通俗的理解可以是适应环境和拿捏尺度的能力。因为是弹性的,所以尺度的把握也应该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渐渐觉得,人与人的交往是张柔软的网络而并非坚硬的钢筋直线。
  人心其实是很柔软的东西,可塑性很强。两个人走得近了,交往密切了,难免会影响彼此对外物的价值判断。沟通是交往的必经之路,但是这条路也并非直线,它必然多有岔口,即使选择了一条岔路继续走,岔路的尽头还有分岔。密密匝匝的分岔织成巨大密集的网络,在这个岔口分道扬镳,可能在下个岔口相逢一笑,这才是交往的真相。
  既然有这么多岔口,一切就充满了未知性和趣味性。岔口唤起相处的危机意识,扫除惰性,因为可能分开;岔口也让破裂关系的补救和修复成为可能,因为许能重逢。
  认死理的人习惯在直线上行走,在迷宫般的网络里却举步维艰。弹性的人却一定可以游刃有余。
  弹性的人张弛有度,懂得恰到好处地付出和回收,营造双方最为轻松愉悦的交往氛围。而非不合时宜地固守自己的一切习惯和认知,据理力争,制造所处环境中不和谐的音符。耿直一不留神就会变成自私和迂腐。
  有如朋友,如果多一点融通,少一些执拗,相处起来应该会更加轻松愉快些。朋友,毕竟不应该是负担。
  爸爸妈妈偶有争执,常常争得面红耳赤,我总是最后出来打圆场的。其实,仔细分析他们争执的内容,双方固执的观点都是有漏洞的,而双方彼此否定的观点都是不无道理的,稍作换位,便能反躬自省。作为旁观者,自然明白个中道理,如果当事人都有如此清楚的认知,战争完全可以避免。
  当观点产生碰撞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带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善于为自己的主张辩护,竭力维护其不被推翻。潜意识里,我们纵容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急剧膨胀,本能地抵触对立面的主张。无法换位思考,无法包容异己,就像一根绷直的弹簧,倾力弹出,却失去了收缩的能力,同时也失去了蓄势再发的能量。
  极端地把弹性的智慧理解为抛掉自己内心的坚守,一味地曲意迎合他人的观点,那就大错特错了。若以皮肤喻之,那不是弹性,是松弛。
  弹性的人,应该是可以接纳异己,兼容并包的。若能保持弹性,学会张弛,对情境中的各种状态都努力保持认知,脱离唯我论的怪圈,摒弃偏见,客观思考和评估异己的观点,比较其与自己观点的合理性,或许比固执己见更加接近事情的真相。
  我们常常低估内心空间的深度和广度,以为除了自我意识就难容其他。其实试一试,只要肯做整理便能腾出空间容纳更丰富的认知。
  记得前段时间读过批判性思维的教材,书的主旨简言之就是不要竭力证明别人是错的,自己是对的。我想这也是富有弹性的先决条件。
  另外,好比一个篮球,充了气,才会有弹性。我们的心也一样。弹性还需要强大气场的支撑,即稳健的人格和健康的价值观。否则,弹性的表现方式真的可能沦为阿谀和谄笑。
  随时光的流逝,皮肤会渐渐失去弹性。但,希望我们的心能够在行走的岁月中变得更富有弹性。
  编辑/梁宇清
其他文献
如果有一天,你要注射某种疫苗以预防某种疾病,当你来到医疗机构,发现不再需要排队等候,工作人员也不是举着明晃晃的注射针头准备让你尝尝“皮肉之苦”,而是给了你一块邮票大小的“创可贴”,你只需把它贴在身体的某个部位就能完成疫苗的注射——这不是科幻小说中的场景,而是我们生活中马上就要出现的事实。研究人员已经研制成功了这种最新型的“创可贴”疫苗。  创可贴疫苗的基本构成是一块附着材料、大量的微型针以及针头上
期刊
在很多科幻作品中,人们不厌其烦地描述人类在星际旅行中的场景:为了在漫长的旅途中不至于消耗有限的生命,星际旅行者们通常要采取一定的措施让自己进入休眠状态,到达目的地后再“激活”自己。在电影场景中,这种让人很快进入休眠状态的装置是一种仿生舱,而仿生舱是如何让星际旅行者很快进入休眠状态而不损害生命机能的,这一点从来没有人涉及,科幻作家们也聪明地在相关问题上选择了回避。  从技术层面上分析,该如何实现“生
期刊
其实我没有去过阿拉伯    1. 阿拉伯语的魅力是?  我在网上看过一个老外学中文的视频,画面里那老外一头雾水跟着电脑里的示范音念:“马慢妈妈骂马”,表情那个迷茫啊,太逗了,把我乐死了!何老师教了这么多年的阿拉伯语,喜欢阿拉伯文化吗?阿拉伯语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哪里呢?  ——ID:恐龙达人    何炅回复:  告诉你一个秘密,我学阿拉伯语教阿拉伯语,可是我还没有去过阿拉伯呢。阿拉伯文化非常的古老悠久
期刊
每个人处理友谊的方式都有所不同,情感和言行往往是分开的。有的人越亲密则越无理,而有的人越亲密却越疏离。  友谊这门青春必修课,你学得还好吗?如果你在友谊中摔了跤、忍着痛,无法与周围的人说明,挖个树洞吧,[email protected]一直在这里倾听。    树洞:你好。  所有人都知道我们最要好,可是没有人知道我们已经冷战将近半年了。  起初很突然,我在QQ上和她说话她置之不理,发短信也很少回复。
期刊
“清华北大”、“北大清华”,这样的排序问题,在旁人看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在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那里,这个微妙的变化却非常重要。“谁是中国最高学府”的“暗战”已延续了近一个世纪。这一次备受争议的“状元打架事件”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实际上,在这场舆论浪潮中,几乎没人热衷猜测“谁在撒谎”,反而是“高考状元”这个话题引发了大家的一致反感——贵为中国最牛学府的北大、清华,难道还要靠多抢几个高考状元来博取人气
期刊
香槟酒产于法国香槟省,故名香槟。世界上只有产于法国香槟省的带气的葡萄酒才可以称为香槟。世界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型有汽葡萄酒都不可以称为香槟,而只能称为汽酒。在意大利称为“斯布曼德”,西班牙称卡瓦,在德国称为“赛克特”。许多欧美国家干脆就叫“葡萄汽酒”。只有少数国家,如美国的一些公司还称自己的葡萄汽酒为香槟。但真正挂香槟牌子的只有法国。  历史中有记载:1713年,德国亲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二世尝到了法
期刊
泰我高中时的校友,同级不同班,我们并不熟悉,连他的名字我现在都记不全了;只是上合课的时候偶尔会坐在一块,聊上几句关于天气的废话。我爱游山玩水,他爱学习打工,我们根本没有交集。  读高三那年,父亲左腿上长了一个肿瘤,需要切除。父亲的下属给联系了城里最好的医院最好的医生。医院恰好在我学校的旁边,我便拍父亲的马屁说要给他做看护,父亲白我一眼,说,我看你宁肯去吃喝玩乐,也不愿意半夜三更地扶我去上厕所吧?我
期刊
别看当下国内的时尚圈都从欧美乃至日韩国家取经,可在古代,中国曾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时尚大国,也是制造时尚潮人的超级梦工厂。潘安、宋玉、兰陵王,他们的气质和风度绝不逊色于西恩·潘、布拉德·皮特、肖恩·奥普瑞。倘若能够跨越时空,任由这些引领潮流的Esquire自由PK,那定是一场最有看点的时尚秀。  “才比宋玉,貌似潘安”的夸赞对每一个男人来说,都是莫大的荣耀。宋玉是战国末期楚国人。他是屈原的学生,以
期刊
作为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她号称“拥有天下一切”,这便是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极受武则天的宠爱,每一年的生日,武则天都会把很多珍珠宝贝赏给她,太平公主都把这些宝贝珍藏在自己的库房中,并加锁数道,以防丢失。这一日,她打开柜子一看,有两盒宝物竟然不翼而飞!这些宝贝她自己都不轻易动用,也不敢随意出示于人,谁会知道自己藏宝的地点?谁的胆子这么大?  因为御赐的物品,太平公主也不敢自己做
期刊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还记得这个最熟悉的儿时歌谣,以及它所配合的最标志性的儿时动作吧?为什么儿时都要对这个歌谣重复两遍?它的动作到底又蕴含了哪些深层的历史和文化含义呢?  其实,这个童谣应该包含两组动作:每组动作又分别包含两个动词:“拉钩”应该做“拉勾”,先拉后勾,指小拇指彼此相拉相勾;而“上吊”应该是“上调”,先上后调,彼此大拇指继小指拉钩后上翻相挨。四个动词、两组动作之后,才有了“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