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华北大”、“北大清华”,这样的排序问题,在旁人看来似乎无关紧要,但在北大、清华的招生老师那里,这个微妙的变化却非常重要。“谁是中国最高学府”的“暗战”已延续了近一个世纪。这一次备受争议的“状元打架事件”仅仅只是一个缩影。
实际上,在这场舆论浪潮中,几乎没人热衷猜测“谁在撒谎”,反而是“高考状元”这个话题引发了大家的一致反感——贵为中国最牛学府的北大、清华,难道还要靠多抢几个高考状元来博取人气?再说了,“高考状元又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和你北大、清华何干?”
首席视点
这年头,确实是无奇不有,状元数据也会“打架”,北大、清华包揽全国状元也便罢了,居然硬生生多出那么多状元来。好在港校不来凑这热闹,否则就更有得一争了。
北大、清华都能在状元数据统计上得出有利于自己的表述,实在是深得中国统计之微妙真传。生活中,人们质疑官方统计数据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再不利的现实也能用美好的数据来描绘,这就是所谓“统计的艺术”。北大、清华的状元数据“打架”,照搬的正是这一套“统计的艺术”,反正状元没有固定标准,裸分状元、加分状元、编外状元、自主招生状元,名头多了去,两所学校都声称自己录取状元数目第一,实在并不稀奇。
真正令人奇怪的只是,两所高校为何如此在乎这个?难道除了这些各种名头的状元之外,其他被录取的学生就不值一提吗?如此重视并且重点宣传状元看点,究竟是对自己的生源质量与学校地位自信,还是非常不自信呢?如果对生源质量自信,对学校地位自信,何必在这个事情上争来争去?就像爱慕虚荣的孩子争论谁的衣服漂亮,北大、清华这番争斗的意义大概也就是虚荣和显摆了。
说到底,在录取状元数目上争来争去,无非是在争谁是“国内一流大学”而已。公众倒是很大方,愿意同时送给北大、清华“国内一流大学”的帽子,可是,难道北大、清华的奋斗目标就仅止于此吗?一所大学能招来好的生源当然非常重要,但评判的标准不能只是状元数目的多寡。
在这一点上,在感到荣幸之外,北大、清华更有必要为自己录取的状元多而感到羞愧:因为有统计数据表明,这些曾经是状元的孩子,从曾经以录取他为荣的“国内一流大学”毕业之后,似乎并不显得那么出类拔萃。所以说,招录的状元多,最多表明你在国内学生中的吸引力;推出的人才多,才能证明你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好的生源之于一所大学,不仅是一种学校荣誉,更是一种学校责任:最好的学生都给你招来了,最后你能否同样交给社会最好的人才。
暗战趣闻
事实上,清华、北大的暗战每年都是在高考前就打响了。
“为了游说学生报考自己的学校,清华、北大往往会和学校建立密切联系,一、二、三中的前100名以内的学生,都被他们重点关注。”一位高中老师这样描述北大、清华的生源战:瞄准了苗子,两校老师就会登门拜访,主动约见,通过一两个小时的苦口婆心,描述自己的实力如何强劲,并抛出一些优惠措施。
另一位中学校长则称:“常常是刚刚北大的打来电话,清华的就到办公室了。”为了争取利益,有时聪明的高中或考生也会在两所学校间放些“烟雾弹”。“今年,就有人说北大为了吸引考生加重了新生奖学金;也有的说清华为了吸引优生,表示可以随便挑专业和导师。弄得这两校的招生老师都人心惶惶,以为对手下了‘血本’。”
网友建议
清华大学并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大学并入北京电影学院,反正如今都在娱乐大众,索性全进娱乐圈。
延伸阅读
高考状元年年都会涌现,但是今年的状元似乎格外容易卷入是非之中。
高考前夕,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在市场上出现,其包装盒上印有5名2009年各地高考状元的照片,随内裤还附送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而成的“夺冠秘籍”。
湖南省高考成绩揭晓后,人们发现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人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堪称“文武双全”。
杭州一所高考复读学校冒出一位“高考哥”,这名学生连续三年参加高考皆取得高分,有一年甚至成为某县的高考文科状元。但该学校一位教师举报称,“高考哥”不过是学校虚假宣传的工具,每年学校要为其支付15万元的费用。
编辑/梁宇清
实际上,在这场舆论浪潮中,几乎没人热衷猜测“谁在撒谎”,反而是“高考状元”这个话题引发了大家的一致反感——贵为中国最牛学府的北大、清华,难道还要靠多抢几个高考状元来博取人气?再说了,“高考状元又不是大学培养出来的,和你北大、清华何干?”
首席视点
这年头,确实是无奇不有,状元数据也会“打架”,北大、清华包揽全国状元也便罢了,居然硬生生多出那么多状元来。好在港校不来凑这热闹,否则就更有得一争了。
北大、清华都能在状元数据统计上得出有利于自己的表述,实在是深得中国统计之微妙真传。生活中,人们质疑官方统计数据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因为再不利的现实也能用美好的数据来描绘,这就是所谓“统计的艺术”。北大、清华的状元数据“打架”,照搬的正是这一套“统计的艺术”,反正状元没有固定标准,裸分状元、加分状元、编外状元、自主招生状元,名头多了去,两所学校都声称自己录取状元数目第一,实在并不稀奇。
真正令人奇怪的只是,两所高校为何如此在乎这个?难道除了这些各种名头的状元之外,其他被录取的学生就不值一提吗?如此重视并且重点宣传状元看点,究竟是对自己的生源质量与学校地位自信,还是非常不自信呢?如果对生源质量自信,对学校地位自信,何必在这个事情上争来争去?就像爱慕虚荣的孩子争论谁的衣服漂亮,北大、清华这番争斗的意义大概也就是虚荣和显摆了。
说到底,在录取状元数目上争来争去,无非是在争谁是“国内一流大学”而已。公众倒是很大方,愿意同时送给北大、清华“国内一流大学”的帽子,可是,难道北大、清华的奋斗目标就仅止于此吗?一所大学能招来好的生源当然非常重要,但评判的标准不能只是状元数目的多寡。
在这一点上,在感到荣幸之外,北大、清华更有必要为自己录取的状元多而感到羞愧:因为有统计数据表明,这些曾经是状元的孩子,从曾经以录取他为荣的“国内一流大学”毕业之后,似乎并不显得那么出类拔萃。所以说,招录的状元多,最多表明你在国内学生中的吸引力;推出的人才多,才能证明你的办学质量和水平。
好的生源之于一所大学,不仅是一种学校荣誉,更是一种学校责任:最好的学生都给你招来了,最后你能否同样交给社会最好的人才。
暗战趣闻
事实上,清华、北大的暗战每年都是在高考前就打响了。
“为了游说学生报考自己的学校,清华、北大往往会和学校建立密切联系,一、二、三中的前100名以内的学生,都被他们重点关注。”一位高中老师这样描述北大、清华的生源战:瞄准了苗子,两校老师就会登门拜访,主动约见,通过一两个小时的苦口婆心,描述自己的实力如何强劲,并抛出一些优惠措施。
另一位中学校长则称:“常常是刚刚北大的打来电话,清华的就到办公室了。”为了争取利益,有时聪明的高中或考生也会在两所学校间放些“烟雾弹”。“今年,就有人说北大为了吸引考生加重了新生奖学金;也有的说清华为了吸引优生,表示可以随便挑专业和导师。弄得这两校的招生老师都人心惶惶,以为对手下了‘血本’。”
网友建议
清华大学并入中央戏剧学院,北京大学并入北京电影学院,反正如今都在娱乐大众,索性全进娱乐圈。
延伸阅读
高考状元年年都会涌现,但是今年的状元似乎格外容易卷入是非之中。
高考前夕,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在市场上出现,其包装盒上印有5名2009年各地高考状元的照片,随内裤还附送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而成的“夺冠秘籍”。
湖南省高考成绩揭晓后,人们发现各种名头的“高考状元”中,有不少人都因武术项目获得了10到20分的高考加分,堪称“文武双全”。
杭州一所高考复读学校冒出一位“高考哥”,这名学生连续三年参加高考皆取得高分,有一年甚至成为某县的高考文科状元。但该学校一位教师举报称,“高考哥”不过是学校虚假宣传的工具,每年学校要为其支付15万元的费用。
编辑/梁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