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教育事业也蓬勃发展起来。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欣赏教学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做好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文化艺术修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渴望艺术享受的心情日益增强,尤其是进入小学以后,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更为强烈。在小学美术欣赏课上,教师会为怎样上好欣赏课而苦恼,一不小心就会出现一言堂的现象。这其中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因此,怎样处理好两者的关系非常重要。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18
引言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以视觉和感情为主导的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将艺术作品视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相联系的。小学生年龄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很强烈。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欣赏能力、陶冶情操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当代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以此分析他们的欣赏特征和欣赏习惯,从而实施一定的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正处于对美的事物有着强烈追求的阶段,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中,应巧妙地引导学生欣赏、识辨美的事物,通过对自然界或艺术品的观察,让学生养成自主观察艺术品的习惯,从中感受艺术的美,并丰富他们的艺术感覺。对小学生而言,只有通过美术欣赏实践教学,才能强化学生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2.1欣赏专业性不够
面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氛围,迎合学生的兴趣,只讲作品的来历,讲作者的奇闻轶事,却少讲作品的构图、色彩等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没有得到确实的提高。
2.2忽视学生主体
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给学生认真详细地讲解范图或者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丰富的欣赏资料。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比较有限,对于较为专业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教学中形成教师热情洋溢,而学生神情漠然的尴尬现象。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并没有从中感受到美,体会到真正的美。
2.3滥用多媒体技术,淡化美术特色
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许多滥用。可以写在黑板上、可以作为一种美术欣赏的板书,偏要做进课件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图片资料,却偏偏要通过电脑这个媒介来展示。这样,多媒体因素多了,美术特色却淡化了。
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误区的对策
3.1在美术欣赏中把握欣赏的主体性
在美术欣赏中,除了被欣赏作品这个客体外,更重要的是欣赏者这个主体。美术欣赏是一种再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和个人的主观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在这个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其实正是美术欣赏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主体的直接参与下,随着和客体的逐渐联系,主体的审美感受得到一步步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必须把握欣赏的主体性,即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对作品的评析只能涉及作品的一般性特征,而美术作品客观上具有多样、微妙的细节信息。如果忽略学生在欣赏作品时的个体感受,就会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主观因素的发挥遭到抹杀,而会使学生仅仅感受到一种信息,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有鉴于此,在美术欣赏中,在展示作品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先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可以让学生先看画几分钟,帮助他们正视并强化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在美术欣赏中,获得美感的一个重要基础便是欣赏者的最初感受。
3.2走出课堂,实践欣赏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事物值得学生欣赏,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建筑值得学生观看。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主要是带学生外出欣赏,也就是现场欣赏。它是一种在课堂、教室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也是指到某一地进行的欣赏教学。这种实践欣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触摸到真实的作品,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参观所展示出来的美术作品。除此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访问画家、雕塑家等名人,通过与名人交流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再比如,教师在要求学生欣赏古代传统建筑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寺庙。当学生了解到足够多的知识之后,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3.3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美术欣赏力
要引导学生欣赏,自己要有敏锐的视觉感受力,具备一定的欣赏力。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关注身边的美术现象,多看美术读物,及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关注与欣赏有关的美术评论,掌握关于美术的审美动向。如可以建一本记录本,勤于记录学习所得,看美术作品首先学会寻找自己的感受,然后看看专家是怎么评论的,方法过程是怎样的,用了怎样的美术语言,有自己怎样的个性评价;有时间多走出去,经常走美术馆,多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在比较中提高欣赏能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勤于实践,自己多画画,在实践中感悟,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识和美术欣赏能力。
3.4开展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就是指在绘画、写生等课业中穿插的美术欣赏。这种方法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用得较多的方法之一。美术课程在小学课程中本来占据的时间就不多,教师也没有额外的时间上很多欣赏课,因此教师在绘画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比如,在指导小学生涂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素描的相关知识,并且为学生展示一些素描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又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除了在绘画课中贯穿美术欣赏,教师还可以在美术课中设计观看讲解的活动,观看之后,要求学生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并且写相关的观后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欣赏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院校应在该方面下工夫,积极地对其进行思考与发展,让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得到更大的提升,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在审美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蓓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七种方法.学术期刊:小学教学参考,2015.02.
[2]张栩.浅议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构建.学术期刊:中外交流,2015.12.
[2]张挺峰.巧用课堂提问促进美术欣赏教学———以浙美版《飞天》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18
引言
小学美术欣赏教学是以视觉和感情为主导的心理活动形式,主要是将艺术作品视为学生的审美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和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是相联系的。小学生年龄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很强烈。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它对于培养学生欣赏能力、陶冶情操都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当代美术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出发,以此分析他们的欣赏特征和欣赏习惯,从而实施一定的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认识美术欣赏的重要性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小学生正处于对美的事物有着强烈追求的阶段,教师在开展美术欣赏教学中,应巧妙地引导学生欣赏、识辨美的事物,通过对自然界或艺术品的观察,让学生养成自主观察艺术品的习惯,从中感受艺术的美,并丰富他们的艺术感覺。对小学生而言,只有通过美术欣赏实践教学,才能强化学生对美术欣赏的认识。
2小学美术欣赏教学中的误区
2.1欣赏专业性不够
面对优秀艺术家的作品,有些老师为了提高课堂的氛围,迎合学生的兴趣,只讲作品的来历,讲作者的奇闻轶事,却少讲作品的构图、色彩等美术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样,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没有得到确实的提高。
2.2忽视学生主体
教师在美术欣赏教学中,常常给学生认真详细地讲解范图或者世界名画、优秀艺术作品等丰富的欣赏资料。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审美能力还比较有限,对于较为专业的讲解,学生无法理解。教学中形成教师热情洋溢,而学生神情漠然的尴尬现象。学生在美术欣赏教学课上并没有从中感受到美,体会到真正的美。
2.3滥用多媒体技术,淡化美术特色
计算机辅助美术教学本是一件好事,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有许多滥用。可以写在黑板上、可以作为一种美术欣赏的板书,偏要做进课件中;可以直接利用的图片资料,却偏偏要通过电脑这个媒介来展示。这样,多媒体因素多了,美术特色却淡化了。
3小学美术欣赏教学误区的对策
3.1在美术欣赏中把握欣赏的主体性
在美术欣赏中,除了被欣赏作品这个客体外,更重要的是欣赏者这个主体。美术欣赏是一种再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和个人的主观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可以说,在这个活动中所体现出的差异性其实正是美术欣赏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主体的直接参与下,随着和客体的逐渐联系,主体的审美感受得到一步步的发展。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必须把握欣赏的主体性,即不能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直观感受。教师对作品的评析只能涉及作品的一般性特征,而美术作品客观上具有多样、微妙的细节信息。如果忽略学生在欣赏作品时的个体感受,就会使学生在欣赏活动中的主观因素的发挥遭到抹杀,而会使学生仅仅感受到一种信息,影响其创造性的发挥。有鉴于此,在美术欣赏中,在展示作品后,教师不要急于讲解,而要先尊重学生的第一感受,可以让学生先看画几分钟,帮助他们正视并强化自己对作品的第一印象。在美术欣赏中,获得美感的一个重要基础便是欣赏者的最初感受。
3.2走出课堂,实践欣赏
在大自然中有许多美丽的事物值得学生欣赏,在生活中也有许多建筑值得学生观看。因此,在美术欣赏课程中,教师主要是带学生外出欣赏,也就是现场欣赏。它是一种在课堂、教室之外的美术欣赏形式,也是指到某一地进行的欣赏教学。这种实践欣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他们可以随时根据自己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使他们能够触摸到真实的作品,就可以组织学生在博物馆中参观所展示出来的美术作品。除此之外,还可以带领学生访问画家、雕塑家等名人,通过与名人交流可以增长学生的见识。再比如,教师在要求学生欣赏古代传统建筑的时候,就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当地的寺庙。当学生了解到足够多的知识之后,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就油然而生。
3.3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美术欣赏力
要引导学生欣赏,自己要有敏锐的视觉感受力,具备一定的欣赏力。所以教师平时要多关注身边的美术现象,多看美术读物,及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关注与欣赏有关的美术评论,掌握关于美术的审美动向。如可以建一本记录本,勤于记录学习所得,看美术作品首先学会寻找自己的感受,然后看看专家是怎么评论的,方法过程是怎样的,用了怎样的美术语言,有自己怎样的个性评价;有时间多走出去,经常走美术馆,多接触优秀的美术作品,在比较中提高欣赏能力;作为美术教师要勤于实践,自己多画画,在实践中感悟,提高自己的人文意识和美术欣赏能力。
3.4开展随堂欣赏课
随堂欣赏课就是指在绘画、写生等课业中穿插的美术欣赏。这种方法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用得较多的方法之一。美术课程在小学课程中本来占据的时间就不多,教师也没有额外的时间上很多欣赏课,因此教师在绘画课中可以引导学生欣赏。比如,在指导小学生涂色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引入素描的相关知识,并且为学生展示一些素描的作品。这样一来,学生既能够提高自己的色彩能力,又能够在无形之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除了在绘画课中贯穿美术欣赏,教师还可以在美术课中设计观看讲解的活动,观看之后,要求学生指出作品美在哪里,并且写相关的观后感。
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开展美术欣赏课程对促进学生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小学院校应在该方面下工夫,积极地对其进行思考与发展,让小学美术欣赏教学得到更大的提升,使学生在小学阶段能够在审美方面得到有效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朱蓓蓓.浅谈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七种方法.学术期刊:小学教学参考,2015.02.
[2]张栩.浅议小学美术欣赏教学的有效构建.学术期刊:中外交流,2015.12.
[2]张挺峰.巧用课堂提问促进美术欣赏教学———以浙美版《飞天》教学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6.
云南省广南县篆角乡中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