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责任政府、政务公开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政务绩效评估的必然性。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因而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行政中受到广泛关注。
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笔者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检索时间区域主要是2002—2011这个时间段,检索过程如下:以“电子政务绩效”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共找到744篇论文,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为主题,共找到744篇论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09篇,通过中国知网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文献209篇,在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相关文献441篇。检索表明,我国理论界对电子政务研究十分关注,且关注度逐步上升,从管理、技术、制度等不同角度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探讨。
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电子政务绩效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估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当务之急。那到底什么样的电子政务才算是高绩效的电子政务呢,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才有了目标和方向。因此在构建评估体系之前,应该首先对电子政务绩效本身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杨道玲、于施在《论电子政务绩效本质及其评估导向》中提出电子政务绩效的本质,即电子政务活动所带来的绩效,包括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效果与影响等方面,它是公共部门整体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绩效的电子政务”界定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的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
第一,“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强调经济性,这是“3E’评价等众多体系中均予强调的基本内容;第二,“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强调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供给能力;第三,“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强调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在被用户接受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这种定义以投入和产出,同时满足用户所需,也是新公共管理“顾客”导向的体现。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在一定时间界限内,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和对比分析,对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影响和最终效果所作出的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判。
吕培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定义为:运用全面、科学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估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全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促进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的提高。
由此定义可以归纳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对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和管理全过程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既是技术评估,更是管理和服务评估,即电子化只是工具,而最终的目的是政府管理的革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指标和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唐钧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中提出电子政务的四种主要评估模式:即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和关注社会的绩效体系四种模式。聚焦政府网站从易于量化的“产出”着手进行考核,并将此项考核拟似为整个流程的绩效,基础设施模式则从电子政务的硬件设备出发,考察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安全性、连贯性和实用性,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能够弥补单维度考察的片面性,比较全面地展示电子政务各方面的状况。
公众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要模式,根据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满意程度来评估电子政务绩效,可以使电子政务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具有更高效率、更好服务品质和更低行政成本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和体系。
刘燕、陈英武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中指出互联网实验室推出的《电子政务战略测评》试运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进行得最好的是办公自动化,最差的是公众服务。测评引入了社会卷入度、用户体验度、信息化成熟度、环境变革度4个主要指标指标。何凤秋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指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分为成本/效益、政府职能实现程度、信息化功能完善程度三大项,二级指标分为成本投入、效益产出、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技术标准、业务信息化程度、组织保障、网络安全七项,三级指标由27个指标组成。杨道玲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体系研究》中提出结合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实际,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框架,分为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和制度实施机制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重视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完整性与可操作性,实现评估结果是否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评估对象的电子政务绩效水平。
·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
立华、覃正、韩刚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指出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分为两类:一是第三方主导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二是国外政府主导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国外第三方机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强,更受到重视和应用,发展得也较为成熟,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成熟评估机构主要有埃森哲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布朗大学、联合国、IBM政府事务研究中心等。外国政府主持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要包括美国的“绩效参考模型”和加拿大“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体系。
2、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
吕培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指出我国第三方机构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始于政府上网工程,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子政务发展的核心任务一直是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完善。
3、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秦海涛、周晓平在《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及发展创新》中提出我国电子政务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无评估主导机构、缺乏评估办法;以外评估为主,政府不介入的外评估,不仅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欠缺权威性;评估对象集中政府网站,缺乏对于顾客满意度的评估;对绩效评估的理论认知和实践不够深入,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评估指标设计不科学,缺乏与评估制度配套的改革措施等问题。
黄志平、向红梅在《公民与服务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将我国当前电子政务评估存在的问题归纳为:评估观念存在误区、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管理体系、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基础薄弱、公民与服务价值取向定位不准等问题。
小结
笔者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体、指标、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如下归纳:在评估主体方面,国外评估主要由政府和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府评估工作信息量充分,可以提升政府工作的主动性,而基于第三方开展的评估则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发展较为成熟;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则相对缺乏来自政府机构的权威性评估。在评估指标方面,主要依据产出、结果和影响层次,注重效益、公平、责任、回应和代表性。从评估模式看,主要为基于网站的研究和基于公众满意度的评估,并越来越多将两者相结合。
由于电子政务绩效研究的重要性,很多学者对此给予了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笔者认为,目前此类研究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文献多,研究电子政务绩效确定的理论和方法的文献少。大量的文献是在现代公共行政的背景下,结合我国政治发展的特色,对电子政务的价值取向做定性描述;而针对如何确定电子政务绩效的理论和方法的文献则很少。
2、从政治学,社会学方面来研究电子政务意义的文献多,从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研究电子政务绩效的文献少。
3、对电子政务绩效做概念介绍、定性描述的文献多,而对电子政务绩效做定量分析的文献少。石洪欢《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与应用研究》中从数据包络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出发,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其研究方法有借鉴意义。
4.从战略方面做宏观理论研究的多,而从微观方面做具体技术方法研究的少。目前,国内外关子电子政务绩效定量分析的文献极少。2004年,彭国甫研究了价值取向与政府绩效体系的关系;2005年,杨雷提出了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可以使用CVM法,这在理论上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是一个极大的创新,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模型,在具体的工程应用及技术方法上仍是一片空白。
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处在探索时期。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发展是公共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责任政府、政务公开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政务绩效评估的必然性。现代政府以向公民和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为宗旨,以提高政府绩效为目标,因而政府绩效评估作为一项有效的管理工具,在公共行政中受到广泛关注。
相关文献检索情况
笔者对《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的相关论文进行了检索,检索时间区域主要是2002—2011这个时间段,检索过程如下:以“电子政务绩效”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中进行检索,共找到744篇论文,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为主题,共找到744篇论文;在《中国知网》数据库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为主题进行检索,共检索出相关文献209篇,通过中国知网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文献209篇,在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检索出相关文献441篇。检索表明,我国理论界对电子政务研究十分关注,且关注度逐步上升,从管理、技术、制度等不同角度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探讨。
国内外研究综述
·对电子政务绩效相关概念的界定
对电子政务进行绩效评估是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的当务之急。那到底什么样的电子政务才算是高绩效的电子政务呢,只有把这个问题弄清楚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才有了目标和方向。因此在构建评估体系之前,应该首先对电子政务绩效本身作更为深入的研究。
杨道玲、于施在《论电子政务绩效本质及其评估导向》中提出电子政务绩效的本质,即电子政务活动所带来的绩效,包括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效果与影响等方面,它是公共部门整体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高绩效的电子政务”界定为: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的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
第一,“用相同或者更少的资源”强调经济性,这是“3E’评价等众多体系中均予强调的基本内容;第二,“快捷地生产或提供更多”强调电子政务的服务效率和服务供给能力;第三,“用户所需要的产品或者服务”强调电子政务所提供的服务在被用户接受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这种定义以投入和产出,同时满足用户所需,也是新公共管理“顾客”导向的体现。
笔者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在一定时间界限内,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和对比分析,对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的投入、产出、影响和最终效果所作出的客观、公正、准确的评判。
吕培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定义为:运用全面、科学的考核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估标准,对电子政务的建设、运行和管理全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的评估,以促进电子政务管理水平和应用绩效的提高。
由此定义可以归纳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对电子政务建设、运行和管理全过程评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既是技术评估,更是管理和服务评估,即电子化只是工具,而最终的目的是政府管理的革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指标和体系研究
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模式。
中国人民大学张成福、唐钧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中提出电子政务的四种主要评估模式:即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基础设施的技术指标、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和关注社会的绩效体系四种模式。聚焦政府网站从易于量化的“产出”着手进行考核,并将此项考核拟似为整个流程的绩效,基础设施模式则从电子政务的硬件设备出发,考察基础设施的灵活性、安全性、连贯性和实用性,软硬件综合的指标体系能够弥补单维度考察的片面性,比较全面地展示电子政务各方面的状况。
公众满意度越来越成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要模式,根据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满意程度来评估电子政务绩效,可以使电子政务更好地为社会公众服务、具有更高效率、更好服务品质和更低行政成本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构建服务型政府。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和体系。
刘燕、陈英武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建构》中指出互联网实验室推出的《电子政务战略测评》试运行结果得出的结论是,目前我国电子政务进行得最好的是办公自动化,最差的是公众服务。测评引入了社会卷入度、用户体验度、信息化成熟度、环境变革度4个主要指标指标。何凤秋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中指出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由3个一级指标,9个二级指标,27个三级指标组成。一级指标分为成本/效益、政府职能实现程度、信息化功能完善程度三大项,二级指标分为成本投入、效益产出、政务公开、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技术标准、业务信息化程度、组织保障、网络安全七项,三级指标由27个指标组成。杨道玲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体系研究》中提出结合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实际,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制度框架,分为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和制度实施机制三个部分。
综上所述,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重视评估内容和指标体系完整性与可操作性,实现评估结果是否能真实、客观地反映评估对象的电子政务绩效水平。
·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
1、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
立华、覃正、韩刚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述评》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进行了归纳,指出国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分为两类:一是第三方主导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二是国外政府主导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国外第三方机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独立性和客观性较强,更受到重视和应用,发展得也较为成熟,比较有影响的、比较成熟评估机构主要有埃森哲咨询公司、高德纳咨询公司、布朗大学、联合国、IBM政府事务研究中心等。外国政府主持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主要包括美国的“绩效参考模型”和加拿大“以结果为基础”的评估体系。
2、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
吕培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指出我国第三方机构和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都已经开展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工作,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电子政务建设始于政府上网工程,在此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电子政务发展的核心任务一直是政府网站的建设和完善。
3、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存在的问题
秦海涛、周晓平在《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及发展创新》中提出我国电子政务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无评估主导机构、缺乏评估办法;以外评估为主,政府不介入的外评估,不仅不能获得第一手资料,欠缺权威性;评估对象集中政府网站,缺乏对于顾客满意度的评估;对绩效评估的理论认知和实践不够深入,评估方法和评估标准都有很大的随意性。评估指标设计不科学,缺乏与评估制度配套的改革措施等问题。
黄志平、向红梅在《公民与服务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管理体系的研究》中将我国当前电子政务评估存在的问题归纳为:评估观念存在误区、缺乏科学的绩效评估指标管理体系、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理论基础薄弱、公民与服务价值取向定位不准等问题。
小结
笔者通过对以往研究的总结,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体、指标、模式和方法进行了如下归纳:在评估主体方面,国外评估主要由政府和第三方机构开展,政府评估工作信息量充分,可以提升政府工作的主动性,而基于第三方开展的评估则更具独立性和客观性,发展较为成熟;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则相对缺乏来自政府机构的权威性评估。在评估指标方面,主要依据产出、结果和影响层次,注重效益、公平、责任、回应和代表性。从评估模式看,主要为基于网站的研究和基于公众满意度的评估,并越来越多将两者相结合。
由于电子政务绩效研究的重要性,很多学者对此给予了关注,在这方面的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着很大的不足。笔者认为,目前此类研究文献具有以下特点:
1、研究电子政务价值取向的文献多,研究电子政务绩效确定的理论和方法的文献少。大量的文献是在现代公共行政的背景下,结合我国政治发展的特色,对电子政务的价值取向做定性描述;而针对如何确定电子政务绩效的理论和方法的文献则很少。
2、从政治学,社会学方面来研究电子政务意义的文献多,从经济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等方面研究电子政务绩效的文献少。
3、对电子政务绩效做概念介绍、定性描述的文献多,而对电子政务绩效做定量分析的文献少。石洪欢《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与应用研究》中从数据包络分析法、AHP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聚类分析法出发,对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方法进行了定量的研究,其研究方法有借鉴意义。
4.从战略方面做宏观理论研究的多,而从微观方面做具体技术方法研究的少。目前,国内外关子电子政务绩效定量分析的文献极少。2004年,彭国甫研究了价值取向与政府绩效体系的关系;2005年,杨雷提出了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可以使用CVM法,这在理论上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是一个极大的创新,但由于缺乏具体的模型,在具体的工程应用及技术方法上仍是一片空白。
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还处于起步阶段,构建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也处在探索时期。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立一套科学的合理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评估体系,进一步发展我国电子政务,使其步入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