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快乐作文,我想这是我们在一线工作的每一位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心愿。可是,事以愿违:大部分学生对写作文不感兴趣,谈“作”色变,提笔忘“文”,应付了事。我们语文老师如何改变现状,走出困境,让学生真正快乐作文呢?
一、让学生的生活“动”起来
新课标这样阐述写作性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由此可见,让我们的学生对习作感到快乐必须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学生要先对世界有认识和感受;二是要让学生自由和快乐地表达和创造性的表述。
1 让学生每一个节日都过得精彩、有意义。因此我们的教育对象活泼好动,可塑性很强,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阶段,我们就要把思想教育融于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了。如母亲节,当天你可用十分钟诱导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看法……
2 组织学生认真参与学校、社会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如认真参与队日活动、运动会、流动红旗评比、广播操比赛、出板报、办小报、“六·一”才艺大赛、“环境卫生工程”等等,把这些活动做强做大,下足工夫。
活动期间过后,马上指导习作,让学生即兴创作,这样学生就能“我手写我心了”。而且百分百有感而发,习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3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生成”。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作为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值日生放学不扫地,致使班上流动红旗丢失;某某某学生因小事大打出手;吃早餐、午点“打抢”;上学因公车误点迟到;乱扔垃圾被环保小卫士捕个正着等。这些“生成”,学生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好好引导,它们就成了学生习作的大餐了。
4 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全力支持。我们要让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会自理,学会谦让,学会孝顺,学会自立自强。开展课外活动时,可希望家长全力配合,如带孩子春游、秋游、进行社会调查等。
5 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去感受大自然之神奇,去探索奥秘,去充实人生,去感受社会之博大、生活之艰辛,关注社会焦点,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我们教师能如此引领学生去感悟,我们学生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充实而多彩,也就有了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了,作文也就有了“源头活水”了,就不愁“无米可炊”了。
二、改变习作的教法和写法
我们的习作能否怏乐的第二个条件是要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表达和创造性地表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一开学就得对我们整册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
1 注意整合我们班级和学校资源,看看哪些习作教学可跟班级和学校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再看看哪次习作还与气候环境有关。对这类习作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即兴习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我们要做适当的修改,甚至删除。避免学生无话可说,瞎编乱造。如苏教版第九册最后一个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的名字,并说说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有些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后说:“老师,我妈妈说我的名字背后没有故事。”后来我这样修改习作要求:没故事的可说说自己喜不喜欢现在的名字,为什么?若不喜欢,你想改什么名字,为什么?
这样,这部分学生也兴奋起来了,也写出了很有趣的文章。
三、让学生的“胆”壮起来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习作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写起来不难,表达又富有创意呢?
1 读写结合,掌握技巧。我们的小学生年龄小,认识浅,注意力稳定性差,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一定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能,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这一有力武器,进行有效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如何有序表达,如何生动描写等,掌握了方法,学生习作起来,就能如鱼得水了。
2 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学习最好的方法是阅读好作品,高尔基说:“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说话。”叶圣陶说:“书就是最好的例子。”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孩子年龄小,自主阅读难度大,我们教师就得加强指导,结合教材,引导他们读书。如五年级,学到了四大名著的一些优秀选段,那我们就应鼓励学生课外去选读四大名著中自己喜欢的篇章,并摘录优美选段或词句,或写下自己读书的收获或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时吸取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老师还要定期开展“诵读优美诗文”大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课内外结合,学生肚里有了“墨水”,写起来才能文从字顺。
3 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述。我们习作的目的。在于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感受和新发现。只要学生能文从字顺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即可,不可用模式化的范文来框住学生的思维,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上面我们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过后都得立刻给予引导。但习作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写生动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新发现和新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四、改变评价方式,突破百分制
评改学生习作是老师最头痛的事情。什么精改细批、眉批总评,常常是老师改得满页红字,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通常是粗粗浏览,看看评分、等级,就丢过一边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突破百分制”的作文评价方式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他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让我们充分看到了、感受到了孩子们是在享受着作文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年龄尚小,心灵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爱表现,好表扬。那我们就应遵循孩子这一年龄心理特征,转变我们的评价方式,要变“纠错”为“赏析”,要放大学生优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深受鼓舞,快乐作文了。
总之,适时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丰盈学生习作源泉,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实现“让学生自由和快乐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的目标就不远了。
一、让学生的生活“动”起来
新课标这样阐述写作性质:“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由此可见,让我们的学生对习作感到快乐必须有两个重要条件:一是学生要先对世界有认识和感受;二是要让学生自由和快乐地表达和创造性的表述。
1 让学生每一个节日都过得精彩、有意义。因此我们的教育对象活泼好动,可塑性很强,他们正处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培养阶段,我们就要把思想教育融于活动之中,寓教于乐了。如母亲节,当天你可用十分钟诱导学生,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看法……
2 组织学生认真参与学校、社会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如认真参与队日活动、运动会、流动红旗评比、广播操比赛、出板报、办小报、“六·一”才艺大赛、“环境卫生工程”等等,把这些活动做强做大,下足工夫。
活动期间过后,马上指导习作,让学生即兴创作,这样学生就能“我手写我心了”。而且百分百有感而发,习作起来就得心应手了。
3 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生成”。我们的日常教学中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事件,作为老师就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引导学生说话写话,培养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如值日生放学不扫地,致使班上流动红旗丢失;某某某学生因小事大打出手;吃早餐、午点“打抢”;上学因公车误点迟到;乱扔垃圾被环保小卫士捕个正着等。这些“生成”,学生非常感兴趣,只要我们好好引导,它们就成了学生习作的大餐了。
4 密切家校联系,取得家长的全力支持。我们要让学生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会自理,学会谦让,学会孝顺,学会自立自强。开展课外活动时,可希望家长全力配合,如带孩子春游、秋游、进行社会调查等。
5 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生活,去感受大自然之神奇,去探索奥秘,去充实人生,去感受社会之博大、生活之艰辛,关注社会焦点,做生活的有心人。如果我们教师能如此引领学生去感悟,我们学生的生活就一定会变得充实而多彩,也就有了对世界和生活的认识和感受了,作文也就有了“源头活水”了,就不愁“无米可炊”了。
二、改变习作的教法和写法
我们的习作能否怏乐的第二个条件是要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表达和创造性地表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教师一开学就得对我们整册教材进行全面的分析整合。
1 注意整合我们班级和学校资源,看看哪些习作教学可跟班级和学校活动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再看看哪次习作还与气候环境有关。对这类习作我们一定要抓住机遇,即兴习作,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 对于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习作,我们要做适当的修改,甚至删除。避免学生无话可说,瞎编乱造。如苏教版第九册最后一个单元习作:说说自己的名字,并说说自己名字背后的故事。有些学生回家请教家长后说:“老师,我妈妈说我的名字背后没有故事。”后来我这样修改习作要求:没故事的可说说自己喜不喜欢现在的名字,为什么?若不喜欢,你想改什么名字,为什么?
这样,这部分学生也兴奋起来了,也写出了很有趣的文章。
三、让学生的“胆”壮起来
新课标指出:“我们的习作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自主表达和有创意地表达。”怎样才能让学生觉得写起来不难,表达又富有创意呢?
1 读写结合,掌握技巧。我们的小学生年龄小,认识浅,注意力稳定性差,活泼好动,模仿力强。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就一定要与阅读教学紧密结合,在阅读教学中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只有掌握了基本的写作技能,才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我们要抓住语文教材这一有力武器,进行有效的语文能力的训练,教会学生如何遣词造句,布局谋篇,如何有序表达,如何生动描写等,掌握了方法,学生习作起来,就能如鱼得水了。
2 鼓励学生多读多记。学习最好的方法是阅读好作品,高尔基说:“读好书就是和高尚的人说话。”叶圣陶说:“书就是最好的例子。”新课标也指出: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但孩子年龄小,自主阅读难度大,我们教师就得加强指导,结合教材,引导他们读书。如五年级,学到了四大名著的一些优秀选段,那我们就应鼓励学生课外去选读四大名著中自己喜欢的篇章,并摘录优美选段或词句,或写下自己读书的收获或感受,让学生在阅读优秀作品时吸取精华,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同时,老师还要定期开展“诵读优美诗文”大赛,激励学生课外阅读。这样课内外结合,学生肚里有了“墨水”,写起来才能文从字顺。
3 鼓励自由表达和创造性表述。我们习作的目的。在于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因此,学生习作时,要鼓励学生尽情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新感受和新发现。只要学生能文从字顺地有序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即可,不可用模式化的范文来框住学生的思维,更要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如上面我们所开展的一系列活动,过后都得立刻给予引导。但习作时,要重在引导学生把活动过程写生动写具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自己的新发现和新体验。只有这样,学生才可能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四、改变评价方式,突破百分制
评改学生习作是老师最头痛的事情。什么精改细批、眉批总评,常常是老师改得满页红字,费时费力,却吃力不讨好——学生通常是粗粗浏览,看看评分、等级,就丢过一边了。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突破百分制”的作文评价方式已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可。他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让我们充分看到了、感受到了孩子们是在享受着作文的快乐。我们的孩子年龄尚小,心灵较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爱表现,好表扬。那我们就应遵循孩子这一年龄心理特征,转变我们的评价方式,要变“纠错”为“赏析”,要放大学生优点,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学生就会深受鼓舞,快乐作文了。
总之,适时改变我们的教学策略,丰盈学生习作源泉,为孩子们创设良好的写作氛围,实现“让学生自由和快乐表达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和感受”的目标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