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我国近10余年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状况,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国正式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进行检索和筛选,分别从年度变化、地区分布、研究机构、来源期刊、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总量呈上升趋势,研究主要分布于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中医药蛋白质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和中医药信息学等领域,北京、广东、上海等地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结论 我国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文献呈逐年上升趋势,对该学科的认识不断提高。
关键词: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动态;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013-04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如遗传的、环境的因素变化时,分析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中医药同样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医药传统理论最具特色的就是“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积极引入系统生物学等新思路新方法,将可能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探索的一个突破口[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领域相关文献从年度变化、地区分布、研究机构、来源期刊、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纳入分析的文献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
1.2 检索策略
选择与系统生物学相关的自由词“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网络”、“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另外选择与中医药相关的自由词“中医”、“中药”、“中草药”、“针灸”、“方剂”、“复方”、“配伍”、“性味”、“辨证”、“证候”。检索式:(“系统生物学”or“生物信息学”or“生物网络”or“基因组学”or“蛋白质组学”or“代谢组学”or“比较基因组学”)and(“中医”or“中药”or“中草药”or“针灸”or“针刺”or“方剂”or“复方”or“配伍”or“性味”or“辨证”or“证候”)。检索时间范围:2000年1月-2012年12月。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涉及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药交叉学科的国内期刊、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若内容有雷同,经判断为同一研究后,选择资料最完整的文献。剔除:①通知、短讯、动态、消息、新闻报道等;②不属于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药相关研究的文献;③资料来源不清、主要数据缺失的文献。
1.4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为文献全文,经过人工整理、拆分,提取文献的题名、发表年代、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名称、主题词等内容并录入Excel进行统计。文献逐年发表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高被引文献采用普赖斯定律 确定(Mp为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最小值,Npmax为被引频次最高论文的被引频次)[3]。
2 结果
对下载的所有文献进行数据的筛选和清理后,共纳入文献1348篇,其中期刊论文760篇、会议论文243篇、学位论文345篇。
2.1 文献年度发表量分析
结果显示,2000-2004年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增长缓慢,且平均每年只有大约70个研究机构参与研究。2005年后逐渐增多,发文数量和发文机构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见表1。
2.2 文献发表地区分析
按照文献中提取的发文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来确定发表文章的地区,并使用地区发文总数、地区单独发文数、地区合作发文数3个指标来分析不同地区的文献分布。经统计,发文最多的是北京(346篇),最少的是海南(1篇)。发文总数排名前10的地区见表2。1348篇文献中由多个地区合作完成的文献有251篇,占总文献数的18.6%,由一个地区单独完成的文献数为1097篇,占总文献数的81.3%。地区单独发文数最高的是北京(283篇,20.9%),其次是广东(163,12.1%)和上海(108篇,8.0%);在多地区合作完成的文献中排名前3位的是北京(63篇,4.7%)、广东(39篇,2.9%)和上海(30篇,2.2%)。说明北京、广东、上海为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地区。发文量高的4个地区增长趋势见图1。
2.3 文献发表机构分析
按照文献中提取的作者所在单位来确定发表文章的研究机构(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更名机构、合并机构计为一种)。经统计,1348篇文献出自367个研究机构。使用机构发文总数、机构单独发文数、机构间合作发文数3个指标来分析不同机构的文献分布。发文总数排前10位的机构见表3。单个机构发表的文献数为1007篇(74.7%),机构间合作的文献数为341篇(25.3%)。虽然从文章总量上来看单个机构的发文数量远远大于机构间合作发文数量,但是从图2所示的增长趋势图可以看出,2008年后单个机构的文章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机构间合作的文章增长率却一直呈总体上升趋势。
2.4 文献发表期刊分析
1348篇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分别发表在225种期刊上(更名期刊1种),其中发文总量排在前3名的期刊分别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53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4篇,《中华中医药学刊》32篇。收录文献≥20篇的共有9种期刊,见表5。这些期刊虽然只占全部期刊的4%,但其载文量却占总文献量的18.6%,是发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核心期刊。
2.5 文献关键词分析 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我们提取到1348篇文章的关键词共7231个。通过合并相同的关键词(如“NEI”和“神经内分泌免疫”),我们对关键词重新进行了整理,选择最能代表其含义的词语纳入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30个关键词见表5。
2.6 基金资助情况
1348篇文献中有512篇获得了基金资助,占论文总数的38.0%。其中获得国家级基金支持的有275篇,占基金资助论文的53.7%,占论文总数的20.4%,获得省、市级基金支持的有202篇(39.4%,14.9%),获得其他基金支持的有35篇(2.6%)。
2.7 高被引文献情况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可以算出在纳入统计的文献中被引频次≥9的为高被引文献(Mp=9.38,Npmax=157)。1348篇文献中被引频次≥9的论文共188篇。高被引论文排名前10位的文献见表6。
3 讨论
通过对上述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截止到2012年,中医药系统生物学说研究文献积累量-时间曲线符合线性增长规律,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文献的数量维持一个固定的文献增长量,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地区、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等。
从文献年度发表量来看,2000-2012年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4年,为文献的平稳增长期,此阶段文献增长缓慢,年均发文量32.2篇;第二阶段是2005-2012年,为文献的“快速增长期”,年均发文量骤增为148.3篇。
从文献发表地区和研究机构来看,北京、广东、上海无论是从发文总数、地区单独发文数,还是地区合作发文数来看,都是排在前3名的地区,说明北京、广东、上海为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地区。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发文量最高的3个机构,在地理上位于发文量前2名的北京和广东地区。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大多数为中医药类大学和研究机构,说明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另外,各个研究机构间合作发文的数量在逐年增长,说明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参与到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中,另一方面各个机构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正逐步加强。
从文献中提取出的出现频率最高的30个关键词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关键词都属于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中医药蛋白质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中医药信息学等研究领域,说明这5个领域是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已经在国家和省市层面上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且研究正逐年深入。通过高被引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清华大学虽然发表的相关文献总数不多,但是质量却很高。这说明清华大学作为传统中医药类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外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正在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淀,国内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认识不断提高,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研究水平,形成了以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中医药蛋白质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中医药信息学为主的研究方向,而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中医药学以及未来系统生物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ood L. A personal view of molecular technology and how it has changed biology[J]. J Proteome Res,2002,1(5):399-409.
[2] 王永炎.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1):70-73.
[3] 刘雪立,王兆军.2004-2008年我国情报专题研究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0,29(1):64-67.
(收稿日期:2013-08-07,编辑:华强)
关键词:中医药;系统生物学;发展动态;文献计量学
中图分类号:R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4)04-0013-04
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蛋白质、代谢物等)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如遗传的、环境的因素变化时,分析这些组分间相互关系的学科[1]。中医药同样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中医药传统理论最具特色的就是“整体观”、“动态观”、“辨证观”,与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思路不谋而合。积极引入系统生物学等新思路新方法,将可能成为推动中医药现代化探索的一个突破口[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领域相关文献从年度变化、地区分布、研究机构、来源期刊、研究领域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旨在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纳入分析的文献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DF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MFD)。
1.2 检索策略
选择与系统生物学相关的自由词“系统生物学”、“生物信息学”、“生物网络”、“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比较基因组学”,另外选择与中医药相关的自由词“中医”、“中药”、“中草药”、“针灸”、“方剂”、“复方”、“配伍”、“性味”、“辨证”、“证候”。检索式:(“系统生物学”or“生物信息学”or“生物网络”or“基因组学”or“蛋白质组学”or“代谢组学”or“比较基因组学”)and(“中医”or“中药”or“中草药”or“针灸”or“针刺”or“方剂”or“复方”or“配伍”or“性味”or“辨证”or“证候”)。检索时间范围:2000年1月-2012年12月。
1.3 纳入与排除标准
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涉及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药交叉学科的国内期刊、会议论文和学位论文;若内容有雷同,经判断为同一研究后,选择资料最完整的文献。剔除:①通知、短讯、动态、消息、新闻报道等;②不属于系统生物学和中医药相关研究的文献;③资料来源不清、主要数据缺失的文献。
1.4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为文献全文,经过人工整理、拆分,提取文献的题名、发表年代、作者、研究机构、期刊名称、主题词等内容并录入Excel进行统计。文献逐年发表量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高被引文献采用普赖斯定律 确定(Mp为高被引论文被引频次的最小值,Npmax为被引频次最高论文的被引频次)[3]。
2 结果
对下载的所有文献进行数据的筛选和清理后,共纳入文献1348篇,其中期刊论文760篇、会议论文243篇、学位论文345篇。
2.1 文献年度发表量分析
结果显示,2000-2004年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增长缓慢,且平均每年只有大约70个研究机构参与研究。2005年后逐渐增多,发文数量和发文机构均呈现快速增长趋势。见表1。
2.2 文献发表地区分析
按照文献中提取的发文机构所在的地理位置来确定发表文章的地区,并使用地区发文总数、地区单独发文数、地区合作发文数3个指标来分析不同地区的文献分布。经统计,发文最多的是北京(346篇),最少的是海南(1篇)。发文总数排名前10的地区见表2。1348篇文献中由多个地区合作完成的文献有251篇,占总文献数的18.6%,由一个地区单独完成的文献数为1097篇,占总文献数的81.3%。地区单独发文数最高的是北京(283篇,20.9%),其次是广东(163,12.1%)和上海(108篇,8.0%);在多地区合作完成的文献中排名前3位的是北京(63篇,4.7%)、广东(39篇,2.9%)和上海(30篇,2.2%)。说明北京、广东、上海为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地区。发文量高的4个地区增长趋势见图1。
2.3 文献发表机构分析
按照文献中提取的作者所在单位来确定发表文章的研究机构(同一机构的不同部门、更名机构、合并机构计为一种)。经统计,1348篇文献出自367个研究机构。使用机构发文总数、机构单独发文数、机构间合作发文数3个指标来分析不同机构的文献分布。发文总数排前10位的机构见表3。单个机构发表的文献数为1007篇(74.7%),机构间合作的文献数为341篇(25.3%)。虽然从文章总量上来看单个机构的发文数量远远大于机构间合作发文数量,但是从图2所示的增长趋势图可以看出,2008年后单个机构的文章增长率呈下降趋势,而机构间合作的文章增长率却一直呈总体上升趋势。
2.4 文献发表期刊分析
1348篇中医药系统生物学文献分别发表在225种期刊上(更名期刊1种),其中发文总量排在前3名的期刊分别为《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53篇,《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34篇,《中华中医药学刊》32篇。收录文献≥20篇的共有9种期刊,见表5。这些期刊虽然只占全部期刊的4%,但其载文量却占总文献量的18.6%,是发表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核心期刊。
2.5 文献关键词分析 科技论文的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我们提取到1348篇文章的关键词共7231个。通过合并相同的关键词(如“NEI”和“神经内分泌免疫”),我们对关键词重新进行了整理,选择最能代表其含义的词语纳入统计。出现频率最高的30个关键词见表5。
2.6 基金资助情况
1348篇文献中有512篇获得了基金资助,占论文总数的38.0%。其中获得国家级基金支持的有275篇,占基金资助论文的53.7%,占论文总数的20.4%,获得省、市级基金支持的有202篇(39.4%,14.9%),获得其他基金支持的有35篇(2.6%)。
2.7 高被引文献情况分析
根据普赖斯定律可以算出在纳入统计的文献中被引频次≥9的为高被引文献(Mp=9.38,Npmax=157)。1348篇文献中被引频次≥9的论文共188篇。高被引论文排名前10位的文献见表6。
3 讨论
通过对上述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相关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截止到2012年,中医药系统生物学说研究文献积累量-时间曲线符合线性增长规律,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文献的数量维持一个固定的文献增长量,形成了本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地区、核心研究机构和核心期刊等。
从文献年度发表量来看,2000-2012年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00-2004年,为文献的平稳增长期,此阶段文献增长缓慢,年均发文量32.2篇;第二阶段是2005-2012年,为文献的“快速增长期”,年均发文量骤增为148.3篇。
从文献发表地区和研究机构来看,北京、广东、上海无论是从发文总数、地区单独发文数,还是地区合作发文数来看,都是排在前3名的地区,说明北京、广东、上海为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的核心地区。广州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是发文量最高的3个机构,在地理上位于发文量前2名的北京和广东地区。排名前10的研究机构,大多数为中医药类大学和研究机构,说明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以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另外,各个研究机构间合作发文的数量在逐年增长,说明一方面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参与到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中,另一方面各个机构间的技术合作和交流正逐步加强。
从文献中提取出的出现频率最高的30个关键词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关键词都属于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中医药蛋白质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中医药信息学等研究领域,说明这5个领域是我国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热点。从基金资助情况来看,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研究已经在国家和省市层面上受到了高度的关注,且研究正逐年深入。通过高被引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清华大学虽然发表的相关文献总数不多,但是质量却很高。这说明清华大学作为传统中医药类大学和研究机构之外的另一股重要力量,正在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研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积淀,国内对中医药系统生物学的认识不断提高,并且达到了一定的研究水平,形成了以中药化学物质组学、中医药基因组学、中医药蛋白质组学、中医药代谢组学、中医药信息学为主的研究方向,而对其进一步的研究,必将为中医药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中医药学以及未来系统生物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Hood L. A personal view of molecular technology and how it has changed biology[J]. J Proteome Res,2002,1(5):399-409.
[2] 王永炎.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研究中系统论与还原论的关联关系[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1):70-73.
[3] 刘雪立,王兆军.2004-2008年我国情报专题研究高被引论文的统计与分析[J].情报杂志,2010,29(1):64-67.
(收稿日期:2013-08-07,编辑: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