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界定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的交互作用,促进个体相互交流、学习、认识、探讨与悦纳自我,保持好的行为及态度,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心理辅导活动。综合国内已有团体心理辅导概念界定,我们可将团体心理辅导简单概括为:将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类个体聚集在一起,通过引导团体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二、高职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
贫困生在高职院校是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往往较为特殊。为了了解贫困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笔者于2016年11月9日对25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在调查的25名贫困生中,98.2%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自尊心较强的不良心理,76.1%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焦虑心理,34.8%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抑郁心理,37.3%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孤独心理,86.5%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羞怯心理,21.6%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其他不良心理。总体来看,调查的贫困生主要存在自尊心较强、焦虑、抑郁、孤独、羞怯等不良心理。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上述不良心理,在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应重点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心理辅导。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1.实践目的
对25名贫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改善贫困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2.实践准备
在校内张贴海报,引导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报名的贫困生为25人。为更好地提高团体心理辅导成效,在正式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专门针对贫困生设计为期十天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3.实践过程
每天晚上7:00~8:00在学校某教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持续时间均为1小时。在活动期间,鼓励贫困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团队交流。
4.实践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笔者对参加测试的贫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试。从下表可知,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在自尊、焦虑、抑郁、孤独及羞怯等心理指标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这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降低贫困生的自尊、焦虑、抑郁、孤独及羞怯程度。为验证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成效,活动结束后,笔者与部分贫困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中有贫困生表示:“参加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我受益匪浅。原本我是极度自卑的,认为贫困生就会低人一等,贫困生注定是孤独的,是无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的。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自身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感谢本次团体心理活动,如若以后还有类似这样的团体心理活动,我一定还会参加。”访谈中大部分贫困生均持类似看法。总体来看,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是颇具成效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应注意把握的几大方向
1.认真筛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对象为具有不良心理狀态的高职贫困生。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对报名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进行认真筛选。
以本次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为例,报名的贫困生总人数为42人,笔者在对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进行心理测验时发现,其中的17人并不存在任何不良心理状态。为确保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真正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所以将这17名不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剔除,仅允许存在心理问题的25名贫困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这样的做法可以保证团体心理辅导真正起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让更多存在心理问题的高职贫困生从中受益。
2.科学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依据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因此,在正式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前,团体心理辅导者应科学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以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为例,共设计10天课程,其中针对自尊、焦虑、抑郁、孤独、羞怯等问题,每两天的课程专门解决贫困生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即针对自尊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焦虑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抑郁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孤独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羞怯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通过为期10天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有效实施,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可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
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大都较为沉默寡言,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只有让贫困生真正敞开心扉,相互之间积极进行交流与沟通,方能让贫困生真正吐露心声,并正视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问题。通过交流,心理辅导者才能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不断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而言之,在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所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交流是极为重要的,离开交流,则很难达到预期团体心理辅导成效。
笔者通过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实践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提升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贫困生有效克服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为提升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成效,我们应认真筛选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科学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只要能认真把握好上述几点,团体心理辅导定然可以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出更为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葛恒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矫正措施[J].科技传播,2010(Z1).
[2]季 枫.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解困措施[J].教育探索,2010(3).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内人际的交互作用,促进个体相互交流、学习、认识、探讨与悦纳自我,保持好的行为及态度,发展良好的适应能力的一种心理辅导活动。综合国内已有团体心理辅导概念界定,我们可将团体心理辅导简单概括为:将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类个体聚集在一起,通过引导团体内成员之间进行交流,从而改善其不良心理状况的一种心理健康教育行为。
二、高职贫困生常见心理问题调查
贫困生在高职院校是一个特殊群体,这部分群体出现的心理问题也往往较为特殊。为了了解贫困生经常出现的心理问题,笔者于2016年11月9日对25名贫困生进行问卷调查,主要问卷调查结果如下:在调查的25名贫困生中,98.2%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自尊心较强的不良心理,76.1%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焦虑心理,34.8%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抑郁心理,37.3%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孤独心理,86.5%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羞怯心理,21.6%的贫困生表示自身存在其他不良心理。总体来看,调查的贫困生主要存在自尊心较强、焦虑、抑郁、孤独、羞怯等不良心理。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存在的上述不良心理,在对高职院校贫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时,应重点加强上述几个方面的心理辅导。
三、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实践
1.实践目的
对25名贫困生进行团体心理辅导,有效改善贫困生的不良心理状态。
2.实践准备
在校内张贴海报,引导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报名的贫困生为25人。为更好地提高团体心理辅导成效,在正式实施团体心理辅导前,专门针对贫困生设计为期十天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3.实践过程
每天晚上7:00~8:00在学校某教室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每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的持续时间均为1小时。在活动期间,鼓励贫困生畅所欲言,积极参与团队交流。
4.实践结果
团体心理辅导前后,笔者对参加测试的贫困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水平测试。从下表可知,接受团体心理辅导后,参与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在自尊、焦虑、抑郁、孤独及羞怯等心理指标方面均呈现出显著差异。这表明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降低贫困生的自尊、焦虑、抑郁、孤独及羞怯程度。为验证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成效,活动结束后,笔者与部分贫困生进行面对面访谈,访谈中有贫困生表示:“参加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后,我受益匪浅。原本我是极度自卑的,认为贫困生就会低人一等,贫困生注定是孤独的,是无法与其他同学和谐相处的。在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我充分认识到自身之前的想法是错误的。感谢本次团体心理活动,如若以后还有类似这样的团体心理活动,我一定还会参加。”访谈中大部分贫困生均持类似看法。总体来看,本次团体心理辅导是颇具成效的,达到了预期目的。
四、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开展应注意把握的几大方向
1.认真筛选团体心理辅导成员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对象为具有不良心理狀态的高职贫困生。因此,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应对报名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进行认真筛选。
以本次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为例,报名的贫困生总人数为42人,笔者在对报名参加团体心理辅导的贫困生进行心理测验时发现,其中的17人并不存在任何不良心理状态。为确保团体心理辅导可以真正帮助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所以将这17名不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剔除,仅允许存在心理问题的25名贫困生参与团体心理辅导。这样的做法可以保证团体心理辅导真正起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让更多存在心理问题的高职贫困生从中受益。
2.科学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对高职院校贫困生实施团体心理辅导主要依据团体心理辅导课程进行,因此,在正式实施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之前,团体心理辅导者应科学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
以本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为例,共设计10天课程,其中针对自尊、焦虑、抑郁、孤独、羞怯等问题,每两天的课程专门解决贫困生存在的一个心理问题。即针对自尊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焦虑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抑郁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孤独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针对羞怯问题设计两天课程。通过为期10天的团体心理辅导课程的有效实施,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可达到预期的心理健康教育成效。
3.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
存在心理问题的贫困生大都较为沉默寡言,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辅导者只有让贫困生真正敞开心扉,相互之间积极进行交流与沟通,方能让贫困生真正吐露心声,并正视自身存在的各种不良心理问题。通过交流,心理辅导者才能发现问题,并针对不同贫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不断提升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总而言之,在针对高职院校贫困生所开展的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交流是极为重要的,离开交流,则很难达到预期团体心理辅导成效。
笔者通过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团体心理辅导应用实践发现,团体心理辅导可有效提升高职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帮助贫困生有效克服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为提升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成效,我们应认真筛选接受团体心理辅导的成员,科学设计团体心理辅导课程,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引导学生积极交流。只要能认真把握好上述几点,团体心理辅导定然可以在高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出更为显著的成效。
参考文献:
[1]葛恒阳.高校贫困生心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其矫正措施[J].科技传播,2010(Z1).
[2]季 枫.浅谈高校贫困生的心理贫困及解困措施[J].教育探索,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