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观察菌黄保肠合剂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4例入选患者按数字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饮食调节、运动及胰岛素治疗,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菌黄保肠合剂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证候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1.87%,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的降低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菌黄保肠合剂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菌黄保肠合剂;临床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也显著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饱胀、嗳气、呕吐、胃腹胀气、疼痛、便秘等[1]。糖尿病证型复杂多样,病史较长,久病迁延不愈;据观察本科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部分兼有脾虚湿盛,其胃肠功能障碍者以糖尿病性腹泻和糖尿病性便秘为主要表现,该并发症可能与内脏自主神经病变、肠系膜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属于多源性[3];目前西医方面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而中医紧紧抓住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病机,治以益气养阴、健脾除湿,选取本院菌黄保肠合剂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6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科收住的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伴见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2~90岁,平均(63.4±7.5)岁,病程7~21 a,平均(12.6±4.21a;对照组中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3~88岁,平均(64.3±4.7)岁,病程 6~23 a,平均(11.9±4.6)a。2组收集的病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2011)标准:(1)咽干口燥;(2)口渴多饮;(3)腹泻或便秘;(4)腹胀纳少。次症:(1)神疲乏力;(2)气短懒言;(3)五心烦热;(4)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苔脉象:舌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患者符合上述证候中的主症和次症各两项,结合患者舌脉象,以及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气阴两虚证[1]。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参照《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2]拟定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调节肠道菌群、维持内环境平衡、控制血压及血脂等。
1.3.2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菌黄保肠合剂口服或鼻饲,每次30 mL,每日3次;疗程均为7~14 d。菌黄保肠合剂:主要药物组成: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薏仁、黄连、茵陈、石菖蒲、神曲等,由昆明市中医医院制剂室提供,滇药准字(Z)05A02615)。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包括以下表现:咽干口燥、便秘或腹泻、大便性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舌苔、脉象。所有指标均是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各观察一次。观察前后动态监测患者三大常規、肝肾功能、尿糖、尿酮、微量血糖、心肌酶及心电图等。详细记录药物副反应及相关处理措施。
1.5 疗效标准
1.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状完全消失,排便及便质正常,或恢复至患病前水平;(2)显效:腹泻或便秘明显改善,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状大部分消失;(3)有效:腹泻或便秘部分改善,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状均有改善;(4)无效:腹泻或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1.5.2 中医证候分级计分方法 (1)腹泻或便秘:完全改善,0分;明显改善,1分;部分改善,2分;无改善,3分。(2)咽干口燥、神疲乏力:完全缓解,0分;明显缓解,2分;部分缓解,4分;无缓解,6分。(3)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完全缓解,0分;明显缓解,2分;部分缓解,4分;无缓解,6分。(4)腹胀纳少:无,0分;偶尔,1分;时有,2分;经常,3分。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 整个服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率占糖尿病病人的40%~75%,症状显著的占10%。本病轻者不仅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糖尿病的有效控制,重者可致病死率增加。目前针对该并发症的西医治疗以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DM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等为原则[3];针对病情采用降糖、降压、调脂、改变生活习惯、调节肠道菌群、止泻或通便等治疗措施,但疗效欠佳,甚至会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本病属于中医“痞满”、“呕吐”、“便秘”、“泄泻”等范畴,其发病因素多与久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脾胃虚弱所致[4]。本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其本虚主要是气阴两虚、脾胃虚弱,标实为痰、热、瘀等,所及脏腑以脾胃为主,累及肝肾及大肠。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早起症状多不明显,可见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顽固性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通、腹泻稀水样便,甚至大便失禁等症状,到晚期则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笔者所观察患者多为年老体虚、长期卧床,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兼脾虚湿盛,其糖尿病性便秘多因久病不愈,肠胃受累,气阴及津液耗伤,大肠传送无力,阴伤津亏则不能滋润大肠而致肠道干涩,故见便秘。其糖尿病性腹泻多因久病耗伤脾胃之阴,阴损及阳,脾阳亦虚,脾失运化,导致腹泻。笔者围绕本病的病因、病机,给予院内制剂益气养阴、健脾除湿治疗。 菌黄保肠合剂是昆明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各位医师在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经过反复研究总结,所研制的经验方。该制剂主要成分有: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薏仁、黄连、茵陈、石菖蒲、神曲等,其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健脾生津、温养脾胃,适宜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者,两者共为君药;白术可健脾燥湿而厚中土;茯苓、薏仁甘淡渗湿,可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之效,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气味俱厚,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其具有清热燥湿、调和脾胃之功;茵陈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石菖蒲具有养心安神、补肾滋阴之功效,与黄连相配伍,苦泄辛开,寒温并用,脾胃得以健运,共为佐药;神曲入脾胃而消食积,且其可理气解表,调畅中焦气机,为使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健脾除湿之功,达润肠通便之目的,攻补兼施,既补肾滋阴,又理气解表、养心安神。现代药理证实黄芪含有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抗缺氧、降低高血糖、降血脂、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白术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白术内酯等,对胃肠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且具有降血糖、降压、抗凝等作用。茯苓主要含β-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胆碱、组氨酸等,具有抗菌、降血糖、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胃液分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薏仁主要含脂肪油、薏苡仁酯、薏苡仁内酯、薏苡多糖A、B、C和氨基酸、维生素B1等,其中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利于血糖控制。茵陈含有香豆精、绿豆酸、咖啡酸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石菖蒲含挥发油,主要为β-细辛醚、ɑ-细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具有解痉、镇痛等作用。黄连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吐根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降压、抑制胃酸分泌及抗腹泻等作用[6]。以上诸药的药理作用利于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增加患者体重、提高机体抵抗力,紧紧抓住疾病的病理病机,标本兼治,既益气养阴,又健脾利湿,达改善胃肠功能障碍之功效。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1.87%,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菌黄保肠合剂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吳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8-65.
[2]梁峰,胡大一,沈珠军,等.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6):1182-1190.
[3]仝小林,刘喜明,魏军平,等.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9(4):111.
[4]杜丽坤,马健,徐洪涛,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性并发症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1):95.
[5]赵越,刘明,庞永诚,等.菌黄保肠合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虚湿盛型临床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99-100.
[6]刘新民.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449-460.
关键词: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菌黄保肠合剂;临床观察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疾病[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其患病率也显著增加,目前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饱胀、嗳气、呕吐、胃腹胀气、疼痛、便秘等[1]。糖尿病证型复杂多样,病史较长,久病迁延不愈;据观察本科糖尿病气阴两虚证患者较多,部分兼有脾虚湿盛,其胃肠功能障碍者以糖尿病性腹泻和糖尿病性便秘为主要表现,该并发症可能与内脏自主神经病变、肠系膜微血管病变、高血糖及电解质紊乱等因素有关,属于多源性[3];目前西医方面仍缺乏特异的治疗措施,而中医紧紧抓住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的病机,治以益气养阴、健脾除湿,选取本院菌黄保肠合剂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64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本科收住的糖尿病气阴两虚证伴见胃肠功能障碍患者64例。根据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其中男14例,女18例,年龄42~90岁,平均(63.4±7.5)岁,病程7~21 a,平均(12.6±4.21a;对照组中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年龄43~88岁,平均(64.3±4.7)岁,病程 6~23 a,平均(11.9±4.6)a。2组收集的病例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2]。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3](2011)标准:(1)咽干口燥;(2)口渴多饮;(3)腹泻或便秘;(4)腹胀纳少。次症:(1)神疲乏力;(2)气短懒言;(3)五心烦热;(4)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舌苔脉象:舌红少津,苔薄白或少苔,脉细数。患者符合上述证候中的主症和次症各两项,结合患者舌脉象,以及病程在3个月以上的患者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气阴两虚证[1]。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参照《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标准》[2]拟定西医常规治疗:包括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控制血糖、营养神经、调节肠道菌群、维持内环境平衡、控制血压及血脂等。
1.3.2 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菌黄保肠合剂口服或鼻饲,每次30 mL,每日3次;疗程均为7~14 d。菌黄保肠合剂:主要药物组成: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薏仁、黄连、茵陈、石菖蒲、神曲等,由昆明市中医医院制剂室提供,滇药准字(Z)05A02615)。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2组患者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包括以下表现:咽干口燥、便秘或腹泻、大便性状、神疲乏力、气短懒言、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质、舌苔、脉象。所有指标均是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各观察一次。观察前后动态监测患者三大常規、肝肾功能、尿糖、尿酮、微量血糖、心肌酶及心电图等。详细记录药物副反应及相关处理措施。
1.5 疗效标准
1.5.1 临床疗效判定标准 (1)痊愈: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状完全消失,排便及便质正常,或恢复至患病前水平;(2)显效:腹泻或便秘明显改善,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状大部分消失;(3)有效:腹泻或便秘部分改善,咽干口燥、神疲乏力、气短懒言、腰膝酸软等症状均有改善;(4)无效:腹泻或便秘及其他症状均无改善。
1.5.2 中医证候分级计分方法 (1)腹泻或便秘:完全改善,0分;明显改善,1分;部分改善,2分;无改善,3分。(2)咽干口燥、神疲乏力:完全缓解,0分;明显缓解,2分;部分缓解,4分;无缓解,6分。(3)气短懒言、腰膝酸软:完全缓解,0分;明显缓解,2分;部分缓解,4分;无缓解,6分。(4)腹胀纳少:无,0分;偶尔,1分;时有,2分;经常,3分。
1.6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数据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见表2
2.3 安全性评价 整个服药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3 讨 论
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1]。其发病率占糖尿病病人的40%~75%,症状显著的占10%。本病轻者不仅影响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糖尿病的有效控制,重者可致病死率增加。目前针对该并发症的西医治疗以饮食控制、运动、血糖监测DM自我管理教育和药物治疗等为原则[3];针对病情采用降糖、降压、调脂、改变生活习惯、调节肠道菌群、止泻或通便等治疗措施,但疗效欠佳,甚至会出现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
本病属于中医“痞满”、“呕吐”、“便秘”、“泄泻”等范畴,其发病因素多与久病迁延日久,耗气伤阴,五脏受损,脾胃虚弱所致[4]。本病的病机是“本虚标实”,其本虚主要是气阴两虚、脾胃虚弱,标实为痰、热、瘀等,所及脏腑以脾胃为主,累及肝肾及大肠。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早起症状多不明显,可见餐后饱胀、食欲减退、嗳气、恶心呕吐、顽固性便秘、或腹泻与便秘交通、腹泻稀水样便,甚至大便失禁等症状,到晚期则出现胃肠功能衰竭。笔者所观察患者多为年老体虚、长期卧床,以气阴两虚证为主,兼脾虚湿盛,其糖尿病性便秘多因久病不愈,肠胃受累,气阴及津液耗伤,大肠传送无力,阴伤津亏则不能滋润大肠而致肠道干涩,故见便秘。其糖尿病性腹泻多因久病耗伤脾胃之阴,阴损及阳,脾阳亦虚,脾失运化,导致腹泻。笔者围绕本病的病因、病机,给予院内制剂益气养阴、健脾除湿治疗。 菌黄保肠合剂是昆明市中医医院急诊科各位医师在近三十年的临床实践工作中,经过反复研究总结,所研制的经验方。该制剂主要成分有:黄芪、太子参、白术、茯苓、薏仁、黄连、茵陈、石菖蒲、神曲等,其中黄芪、太子参益气养阴、健脾生津、温养脾胃,适宜气阴两虚、脾胃虚弱者,两者共为君药;白术可健脾燥湿而厚中土;茯苓、薏仁甘淡渗湿,可健脾和胃、清热利湿之效,共为臣药;黄连苦寒,气味俱厚,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故其具有清热燥湿、调和脾胃之功;茵陈具有健脾利湿的作用,石菖蒲具有养心安神、补肾滋阴之功效,与黄连相配伍,苦泄辛开,寒温并用,脾胃得以健运,共为佐药;神曲入脾胃而消食积,且其可理气解表,调畅中焦气机,为使药。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健脾除湿之功,达润肠通便之目的,攻补兼施,既补肾滋阴,又理气解表、养心安神。现代药理证实黄芪含有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具有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抗缺氧、降低高血糖、降血脂、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白术主要成分为苍术醇、苍术酮、白术内酯等,对胃肠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有强壮作用,能促进小鼠体重增加;且具有降血糖、降压、抗凝等作用。茯苓主要含β-茯苓聚糖、茯苓酸、蛋白质、脂肪、胆碱、组氨酸等,具有抗菌、降血糖、增强心肌收缩力、降低胃液分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薏仁主要含脂肪油、薏苡仁酯、薏苡仁内酯、薏苡多糖A、B、C和氨基酸、维生素B1等,其中脂肪油能使血清钙、血糖量下降,利于血糖控制。茵陈含有香豆精、绿豆酸、咖啡酸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石菖蒲含挥发油,主要为β-细辛醚、ɑ-细辛醚、石竹烯、石菖醚等,具有解痉、镇痛等作用。黄连主要含小檗碱、黄连碱、掌叶防己碱、吐根碱等多种生物碱,具有抗菌消炎、解热、降压、抑制胃酸分泌及抗腹泻等作用[6]。以上诸药的药理作用利于控制患者血糖、血压、血脂,改善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中医证候,增加患者体重、提高机体抵抗力,紧紧抓住疾病的病理病机,标本兼治,既益气养阴,又健脾利湿,达改善胃肠功能障碍之功效。
本组资料显示:治疗后2组临床疗效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87.5%,对照组总有效率71.87%,2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菌黄保肠合剂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有较好疗效,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吳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58-65.
[2]梁峰,胡大一,沈珠军,等.美国糖尿病指南:糖尿病诊疗指南[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4,8(6):1182-1190.
[3]仝小林,刘喜明,魏军平,等.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J].中华中医药学会,2011,9(4):111.
[4]杜丽坤,马健,徐洪涛,等.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胃肠功能障碍性并发症的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7(1):95.
[5]赵越,刘明,庞永诚,等.菌黄保肠合剂治疗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脾虚湿盛型临床体会[J].亚太传统医药,2017,13(16):99-100.
[6]刘新民.国家药典中药实用手册[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6:449-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