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在山顶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ro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居住城市里的我们,似乎越来越变得倦怠、懒惰、无聊,就像一只困在笼中的鸟,特别向往野外,特别渴望回归自然,放松疲惫的身心。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久已缺乏运动的我,心血来潮,鼓动女儿、侄女和我一起去爬山。在很多美食的诱惑下,不喜运动的女儿终于答应了。于是兴致勃勃地出发,买了一大袋零食,向着我们的目的地——人脚板山走去。那里,会有怎样的风景等着我们呢?
  我们沿着一条美丽的河渠,有说有笑地走着。不多久,我们就来到了人脚板山脚下了。抬头望去,人脚板山葱葱郁郁,高耸入云。
  “妈妈,我已经热得受不了了!人脚板山那么高,我估计我们爬不上去!”平时出门就想坐车的女儿开始叫苦连天了。
  “孩子,除了锻炼身体,爬山也是释放压力的好办法,还是磨炼意志力的好机会。让我们来挑战一下自己吧!”
  “好吧!加油!”女儿的斗志被激发起来了,擦擦红彤彤的脸上晶莹的汗珠,和侄女一起跑开去了。
  可是我心里却开始打起鼓来——我能爬上去吗?很久不锻炼,体力不支的我,刚爬一会儿就气喘吁吁,挥汗如雨了。我暗暗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今天我绝不能退缩,得给女儿做个表率!这也是磨砺我的意志力的好机会啊!
  爬到第一个山垭口,我们都累得一屁股坐在竹林下了。“不爬了吧,妈妈,这儿风景多美呀!反正我们都是来郊游的,哪里都一样嘛!”
  是的,这里的确很美。近处,绿树翠竹掩映着一个农家小院,粉红色的玫瑰花盛开在白色的房前。放眼望去,全城的景色尽收眼底,一幢幢崭新的电梯公寓引人注目。清风在林中跳舞,送来阵阵花香,似乎在挽留我们的脚步。
  “可是,孩子,山上的风景更美!我们不能半途而废,我们的目标是山顶!”为了不让大家半途而废,为了鼓舞士气,我说,“我们把这个大目标分解成一个个的小目标吧。看见上面那幢红色的楼房了吗?我们把它作为下一个目标,爬到那里再休息,好吗?比赛一下吧,看谁先到达目的地!”
  结果,等我吃力地爬到目的地的时候,女儿和侄女已经悠闲地坐着吃东西,等我半天了。“妈妈,你输了!”女儿得意地说。“是啊,得加强锻炼了,妈妈老了,不如你们了!可我的意志力没有输哦!”
  就这样,在一个个小目标的完成中,我们一步步地接近山顶这个大目标了。每到达一个新的目的地,我们的心中都有满满的成就感,成功的喜悦和欣慰的笑容挂在孩子们的脸上。
  山顶就在前方了。路变得越来越狭窄,陡峭,而我的腿变得越来越僵硬,好像有千斤重,已经举步维艰了,每走一步,都疼痛难忍。真想坐在这棵巨大的松树脚下,再不起来啊!可是,我不能。我告诉自己:坚持是需要勇气和毅力的,最美的风景在山顶。
  “啊!我们终于到达山顶了!”孩子们激动的欢呼声在前方传来,在树林里回旋。终于到山顶了,可真不容易啊!一转角,一条绝美的小路呈现在我的眼前!两旁是一棵棵参天的香樟树,浓密的枝叶遮天蔽日,那么翠绿,那么明亮,闪耀着生命的光芒。小路上,铺满树上落下的老香樟树叶,密密匝匝地,没有一点空隙。我小心翼翼地踩着路上的香樟树叶轻轻走去,脚下咯吱咯吱的碎响,像一支悦耳动听的乡间小曲。
  路的尽头,是一片很大、很平坦的香樟林。我们轻轻地躺在香樟树叶铺就的地毯上,舒展四肢,闭上眼睛,深深呼吸一口浸润着香樟树淡淡清香味的新鲜空气,感到从未有过的放松,惬意,舒服极了!一束明亮的阳光穿过树梢,晃着我的眼睛。睁开眼,只见一个个斑驳的光圈投影在铺满香樟树叶的地上,满眼是深深浅浅、明明暗暗的绿色、黄色、红色。两只不知名的鸟儿在树上叽嘰喳喳地啁啾,微风拂过我的脸庞。我仿佛置身于一幅唯美的画里,一首绝妙的诗里,瞬间陶醉了。
  “相信了吧,最美的风景在山顶!”我笑呵呵地对两个孩子说。
  “这里真的太美了!”她们异口同声地说。
  “是啊,如果我们不付出汗水,如果我们中途放弃了,怎么可能欣赏到这山顶美丽的风景呢?”
  躺在树叶上,欣赏着美景,品尝着美食,对孩子们来说,简直是享受。侄女问我:“这里为什么叫人脚板山呢?”我告诉她们一个关于人脚板山的美丽的传说——据说,从前这里闹灾害,民不聊生。有位神仙正好云游经过这里,就停下脚步解救灾民。他一脚踏在人脚板山,一脚踏在了对岸的磨刀溪,留下了两个很深的脚板印。
  “那脚板在哪里啊?”两个孩子好奇极了。
  “你们自己去寻找吧!”
  她们激动地一跃而起,四处寻找“人脚板”去了。而我,就静静地躺着,把自己变作了一棵树,想象我的脚像树根一样伸进泥土,想象我的头发像树枝一样抽出绿叶,想象我的身体像树干一样高大挺拔。头顶着蓝天,脚踏着大地,此刻,所有尘世的烦忧统统远离了,我的身体和心灵是那样的轻松、愉悦。
  “妈妈,我们找到了!找到人脚板了!”女儿惊喜的欢呼声远远地传来。我跑过去,果然看见了茂密的树丛中,有一个很大很大的坑,深约两米,宽约四米,坑的四壁长满杂草。
  “太好了!像,果然像一个人的脚板形状!孩子们,今天我们的收获真不小啊!你们找到神仙的脚印了,太厉害了!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没有白费吧?这个意外惊喜,就是对我们执着追求的奖赏!”
  最美的风景在山顶,不要轻易放弃,再坚持一会儿,最美的风景就属于你。
  责任编辑:黄艳秋
其他文献
起初,你只是人家的儿子。  你不管地里的五谷杂粮,不操心秋天的收成。你只埋头在你的书本里,沉思苦读,然后年年捧回年级第一名的奖状给父母看。父母把奖状贴在草房里的土坯墙上,眉开眼笑地看了一遍又一遍,像看整个庄稼地里长得最高、最茁壮的那株苞米。你果然没有辜负父母的希望,在背起简陋但整洁的行李包远行的那一天,父亲沿着庄稼地间湿漉漉的小路一直把你送到了河的那一边。而母亲那时候腰已经有些驼了,她就站在自己家
期刊
生活在深圳路,就不能不想起特色的美食。  早晨,天还没亮,各种包子早餐铺刚开始拉闸开门,那个甩胳膊的老伯就会准时从他们门前经过,他冬春寒暑几乎都是光着膀子,沿着有白千层的路边走。他会在李三包子铺前的白千层树上挨着树干依靠摩擦,似乎那树皮就是他自己的皮。因为常年的摩擦,白千层变成了光溜的白里泛黄。也不用打招呼,包子铺的老板只要看见他摩擦树皮,包子和豆浆就准备好了。  “黄叔,你慢走!”包子铺甩出一句
期刊
朗朗晴空,屹立在阳光下祁连山第二大主峰素珠链,洁白的冰川真如仙女颈项上的珠宝玉链。这冰川雪峰也是山南沃野千里的酒泉绿洲的生命之源。沿着山脚下,有着三个乡镇。依水系划分,被称作洪水片,洪水是一条河的名称。  每当在城市里觉得喧闹与烦闷时,常去祁连山下,在大山宁静广阔的胸怀里,仰望雪山,顶礼膜拜,从雪山顶上吹来的有点儿冰冷的风,总能让人发晕的头脑再次清新。祁连山是我疗伤与栖息的地方。因河西充足的光照,
期刊
我是从小跟祖母长大的。  祖母个子不高,面容从来都是温暖而和善的,眼睛不大,但总是闪着光亮。像民国时出生的妇女一样,她裹着小脚,黑裤,打着裹腿,就是用一块黑布在裤脚上方缠裹起来,以利于保暖。蓝色大襟儿上衣,在腋下扣盘扣。她不识字,没文化,哺育了六个子女,仅工作了很短很短的一段时间,是在街道居委会当调解主任,就是一个平平常常的徐州本地家庭妇女。  我姑父是徐州某大局局长,家里条件好,祖母晚年有几年曾
期刊
翻过一座山,再翻过一座山,翻过无数座山,是不是就可以看到大海?  小时候,我经常呆呆地望着门前的大山这样想。一个地地道道的山里人,对大海的向往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可那时候,我连县城都没去过,怎么知道大海在哪里?村里的老人也从来没见过大海,但他们会用异常肯定的语气说:“大海,当然在很远的地方,当然是很美的,精卫鸟能飞到。”  听到这句话时,我就会把目光投向遥远的天尽头,不动声色地想,长大后一定要去一次
期刊
小村出酒鬼。  村口沿公路排列着几家小店。小店一律有个酒缸子,缸里装的是土蒸米酒。在乡下,矿泉水和饮料喝完了瓶子是不丢的,早晚看到有拿了这些空瓶子的,那便是酒鬼打酒来了。这些酒鬼一律黑瘦,小眼瞇缝,想睁却睁不开,一副没睡醒的样子。一斤酒两块二,小瓶子打满三块,大瓶子打满五块。小瓶子要天天打,大瓶子三天打两回。打酒也是一桩开心事,想着回家去了,满了酒碗,嗞——的一声,一口酒下肚,那滋味,爽啊!写到这
期刊
常言道,长兄如父。而我要说,大姐如母。  我家姐弟五人,我排行老二,大姐比我长六岁。因为长六岁,她和她的同龄人一样,小学时赶上“文化大革命”;中学时下厂锻炼,肚子里没喝过多少墨水。毕业后上山下乡,在桓仁拐磨子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三年,后来由于家庭比较困难,抽调本溪矿务局上班。她上班时,父亲已病,退休在家。大姐在井下看皮帶,挣的钱除零用外,其余全交给父亲,和父亲共同支撑这个家。而父亲卧床三年间,她
期刊
他在央视做主持人时,因为成了著名主持人,红得发紫,每到一个地方,立即就被一大群粉丝包围,又是呼叫,又是拍照,场面异常火爆。  不知什么原因,他忽然离开央视,去了传媒大学,这时他连一个粉丝都没有了,无论走到哪里,来来往往的人不再瞅他一眼,更别说一大群人把他包围起来了。  他感到困惑,为什么人们对他的态度是冰火两重天呢?他很快就想明白了,现在的他普通得跟平常人没啥两样,而從前的他呢,身上有闪闪发光的光
期刊
在我的家乡陕北黄土高原上,人们把一种吃食叫作炸油糕。提起炸油糕,就不得不要说说两种农作物——黄芥和软糜子。  每当盛夏时节,家乡的山坡上、沟洼里,到处长满了绿油油、金灿灿,大片大片的黄芥苗。那景色,起先是一块块硕大的绿色绸缎,风儿刮过,大地忽撩撩地飘动。等到黄芥开花的时候,仿佛给一块块绿色的绸面上泼了一层耀眼的金黄色。人若走近黄芥地,千万朵绽放的小黄花儿散发出阵阵的清香。黄芥广泛分布于陕西、甘肃、
期刊
进城  沱江一岸,冬日,日光懒洋洋地照着。老旧城墙青黛色的条石日影斑驳,城头上变幻大王旗,原来是各色客栈的旗帜呼啦啦迎风招展。远处群山苍茫,跟水色连在一起,风吹过来,冰冷彻骨。  “你就这么站着,身边人来人往都不用搭理,我会在这里进行延时拍摄,要好好配合。”小弟这么对他侄子说,小家伙点点头,就在沱江边静静站着。  天冷,凤凰古城的游客依旧不少,或三三两两,或就一个人,在码头排队等着游船,要急切去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