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从原有的10个变成了11个,新增了“量感”,明确量感主要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观念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站在高位,统整地去看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测量的教学内容,将零散的、碎片式的课时内容和目标有意识地联结成网状的、系统的数学课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于小学阶段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从原有的10个变成了11个,新增了“量感”,明确量感主要是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观念的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站在高位,统整地去看教材中“图形与几何”领域中有关测量的教学内容,将零散的、碎片式的课时内容和目标有意识地联结成网状的、系统的数学课程。
其他文献
“量感”是基于经验积累之上,不借助测量工具的一种心理量,是运用对比、分析、想象、推理等作用于可测量事物的一种直观感知。量感的培养能够帮助学生用定量的方法来解决相关的问题,是学生应当具有的核心素养之一。文章以数与量的辨析关系入手,结合目前中低年级学生的量感现状及量感培养的意义为导向,在具体实例中阐述了量感培养的情境式、体验式、对比式等几种教学策略。
1996年职业教育法开始公布并实施,全方位推动了职业教育发展,增强了劳动者素质,提高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目前国家进入新发展阶段,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新要求、新形势更加严峻。职业教育发展和建设教育强国要求相比,还面临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缺少参与办学动力、人才培养质量有待提升等问题。现如今要想增强职业教育教学水平,除了要构建更为完善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更要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在工匠精
<正>2022年4月,教育部发布义务教育新方案、新课标。新方案、新课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素养导向”,“素养导向”贯穿于课程编制、课程实施的全过程,从中可以看出核心素养已成为我国当下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新方案、新课标在提出新要求的同时,也为一线教师指明了“回家的路”——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
<正>度量是数学的本质,没有度量就没有数学。在小学阶段,度量的对象主要是线段、角、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认识厘米》是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其他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结构化教学是指教师安排有组织、有系统的学习环境,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建立学科知识体系和培养个人学习系统和习惯,提高他们独立学习的能力。长度度量的本质是度量两点间距离,
作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提出的核心概念,“量感”的培养需要教师有相适应的学术敏锐性和课堂执行力。本文着眼于从感性认知到理性把握的进阶,撷取“量感”教学中的单位量建构、估测后修改、单位进率刻画、度量公式关系等四个维度,提出两条具体发展路径。
<正>提到“量感”,一线教师难免会有“熟悉的陌生”之感。熟悉的是,现行教材中的各种度量教学内容,包括生活中的人民币、质量、时间,图形中的长度、角度、面积、体积等。陌生的是,原有的度量教学算不算对量感的培养?是否达成《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及相关培养目标?特别是在除长度、面积、体积外,
为更好实现中国制造业强国的目标,满足国家发展战略需要,提供高素质技术人才,红旗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是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本文就新媒体时代将红旗工匠精神融入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主要路径进行分析。
量感是一种感性认识,常见于度量领域。教师基于一次由“苹果”引发的小学数学量感的主题式学习,探讨如何利用身边熟悉的情境资源,以其为支点设计主题式实践活动,通过放大视角感知“物”与“量”的链接、放慢脚步探索“估”与“测”的平衡、放飞思维体验“变”与“不变”的统一等策略来促进学生量感的发展。
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职业院校必须要将“工匠精神”的培育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相结合的立体化思政育人体系,构建知识传授、思维启迪、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