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元依然会处于霸权地位
1971年,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终止美元与黄金挂钩,为美元的肆意发行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自此以后,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向全球,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得以确立。时过境迁,2008年的一场金融海啸让美元大幅贬值,世界对美元的信心产生了动摇,但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并没有改变。
从根本上来说,货币的强大是需要以国家实力来支撑的。虽然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但是,谁都无法否认美国仍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在经济总量、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甚至政治角力方面仍可傲视全球,这无疑为美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一直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这使得美元具有超凡的核心竞争力和完善的美元国际化市场,据统计,目前贸易和投资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六成以上是美元。
而且,美国也绝不会放弃美元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霸权地位。美国是一个高消费、低储蓄的国家,长期以来其国际收支都是“双赤字”,美国靠大量发行美元获得“铸币税”,以弥补赤字和支撑美国居民的高消费模式。因此,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这种向世界“铸币”的权利的。就在周小川提出“超主权货币”的构想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元异常强劲,目前没有建立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美国财长盖特纳也表示,美元将继续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国政府的举措将确保美元这一地位。可见,要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来替代美元并非易事,不仅美元的霸权地位难以撼动,而且美国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确保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
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带来的启示
欧元可以看成是超主权货币的一个不成功的例子,欧元是由欧洲中央银行发行,并且其发行独立于欧盟各个成员国。它具有超主权货币的“与国家主权脱钩”的特征。有人建议,效仿欧洲货币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效仿欧元发行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超主权货币。但是,我认为这种超主权货币是不存在,是不切实际的,它只是一个空中楼阁,一个幻想。
1992年9月,意大利里拉和英镑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酿成“九月危机”。危机一直延续到1993年夏天,西班牙比塞塔和法国法郎也先后遭受冲击,被迫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或对马克大幅贬值,使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遭受沉重打击。而这次危机主要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内外目标上的差异以及政策上的不协调。
欧盟只有27个成员国,尚且如此,如果将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同一个货币体系,发行一种与各国主权脱钩的超主权货币,这种经济政策内外目标的差异性和不协调性将会是无法想象的。创造一种所谓的“超主权货币”,即使可以统一货币,稳定币值,但是一个国家不仅仅是需要币值稳定,还需要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就此而论,面对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不一样、经济体不一样,面对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千差万别,“超主权货币”在理论上可行,但在操作上是不切实际的。
三、SDR难以成为超主权货币
特别提款权(SDR)是IMF解决成员国储备资产不足而创设并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在IMF的账面资产,是成员国在IMF特别提款权账户上的贷方余额。SDR的定值是根据美元、英镑、日元和欧元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的。
有人提出,可以以SDR为雏形,创造超主权货币。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最初SDR 的创立并非是想取代美元成为一种超主权的储备货币。创立SDR是作为对当时普遍的国际清偿力不足的一个补充。直到今天,SDR仍然还仅限于各国官方因为国际收支困难时而临时收付的储备货币。而且,SDR受其自身的缺陷限制,其难堪大任。
SDR只是一种账面货币,是一种虚拟资产,它没有实体,无法直接用于商品或金融市场的交易。SDR不能兑换黄金,不能直接用来进行国际贸易或非贸易支付,不能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而需要动用SDR时,基金组织按照有关章程通过协商指定另一国接受SDR,从而使发生逆差国得到可兑换货币。也就是说,SDR对官方储备来说并不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因此,SDR这种虚拟的,没有实体的,不具备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是不可能成为超主权货币的。
周小川在文章中提出,着力推动SDR的分配,拓宽SDR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够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国际金融秩序的现状而言,这种改革的现实可能性微乎其微。在SDR的历史中,它主要是作为主权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计价、清算货币,不论是在作用,还是在国际储备体系的份额上,其地位都不能与美元相当。其根本原因是IMF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话语权。要对SDR进行改造,提高SDR的作用,首要任务就是要改造IMF。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成立以来一直是美元霸权的诠释者,美国在IMF拥有17%的份额,IMF规定重大事项必须要85%才通过,美国实际上有一票否决权。要改革IMF现行的框架体系,撼动美国在IMF中的主导地位;要对SDR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撼动美元霸权的超主权货币,美国是绝不会答应的。
因此,可以看到,SDR自身的缺陷阻止了其成为超主权货币,而改造SDR又会受到美国霸权的层层阻挠,以SDR为模版,创造超主权货币是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的。
四、经济全球化是重要前提
要创造超主权货币,就需要建立一个掌握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必须能够独立于各个国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这就意味着其成员需要放弃相应的经济主权,需要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是创造超主权货币的一个重要前提。
但是,经济全球化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经济全球化的鼓吹者曾经宣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了南北差距的弥合。但是多年来的实践却事与愿违,自从信息经济盛行以来,南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不能享受到信息经济带来的好处,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的倒退。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贫富悬殊,全球化的收益绝大部份都流入了发达国家富裕阶层的口袋。
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社会动乱和世界动荡。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经济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从而使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
因此,要创造超主权货币,就需要经济全球化,而这又必然会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的动乱和世界的动荡,经济全球化任重而道远,超主权货币的前提条件尚不成熟,创造超主权货币的可能性是很渺茫的。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1971年,尼克松宣布关闭“黄金窗口”,终止美元与黄金挂钩,为美元的肆意发行扫清了最后的障碍。自此以后,美元源源不断地流向全球,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霸权地位得以确立。时过境迁,2008年的一场金融海啸让美元大幅贬值,世界对美元的信心产生了动摇,但是,美元的霸权地位并没有改变。
从根本上来说,货币的强大是需要以国家实力来支撑的。虽然经历了这次金融危机,但是,谁都无法否认美国仍是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在经济总量、国际贸易、金融市场甚至政治角力方面仍可傲视全球,这无疑为美元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元一直处于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地位,这使得美元具有超凡的核心竞争力和完善的美元国际化市场,据统计,目前贸易和投资的结算和储备货币六成以上是美元。
而且,美国也绝不会放弃美元在世界储备货币中的霸权地位。美国是一个高消费、低储蓄的国家,长期以来其国际收支都是“双赤字”,美国靠大量发行美元获得“铸币税”,以弥补赤字和支撑美国居民的高消费模式。因此,美国是不会轻易放弃这种向世界“铸币”的权利的。就在周小川提出“超主权货币”的构想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美元异常强劲,目前没有建立国际储备货币的必要。美国财长盖特纳也表示,美元将继续作为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美国政府的举措将确保美元这一地位。可见,要建立超主权储备货币来替代美元并非易事,不仅美元的霸权地位难以撼动,而且美国也会不惜一切代价来确保美元的国际霸权地位。
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带来的启示
欧元可以看成是超主权货币的一个不成功的例子,欧元是由欧洲中央银行发行,并且其发行独立于欧盟各个成员国。它具有超主权货币的“与国家主权脱钩”的特征。有人建议,效仿欧洲货币体系建立一个统一的世界货币体系,效仿欧元发行一种世界范围内的超主权货币。但是,我认为这种超主权货币是不存在,是不切实际的,它只是一个空中楼阁,一个幻想。
1992年9月,意大利里拉和英镑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酿成“九月危机”。危机一直延续到1993年夏天,西班牙比塞塔和法国法郎也先后遭受冲击,被迫暂时退出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或对马克大幅贬值,使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遭受沉重打击。而这次危机主要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的经济政策内外目标上的差异以及政策上的不协调。
欧盟只有27个成员国,尚且如此,如果将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纳入同一个货币体系,发行一种与各国主权脱钩的超主权货币,这种经济政策内外目标的差异性和不协调性将会是无法想象的。创造一种所谓的“超主权货币”,即使可以统一货币,稳定币值,但是一个国家不仅仅是需要币值稳定,还需要以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增长和就业。就此而论,面对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不一样、经济体不一样,面对各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千差万别,“超主权货币”在理论上可行,但在操作上是不切实际的。
三、SDR难以成为超主权货币
特别提款权(SDR)是IMF解决成员国储备资产不足而创设并分配给成员国的一种在IMF的账面资产,是成员国在IMF特别提款权账户上的贷方余额。SDR的定值是根据美元、英镑、日元和欧元的加权平均值来确定的。
有人提出,可以以SDR为雏形,创造超主权货币。但是,值得指出的是,最初SDR 的创立并非是想取代美元成为一种超主权的储备货币。创立SDR是作为对当时普遍的国际清偿力不足的一个补充。直到今天,SDR仍然还仅限于各国官方因为国际收支困难时而临时收付的储备货币。而且,SDR受其自身的缺陷限制,其难堪大任。
SDR只是一种账面货币,是一种虚拟资产,它没有实体,无法直接用于商品或金融市场的交易。SDR不能兑换黄金,不能直接用来进行国际贸易或非贸易支付,不能作为国际支付手段。当一国发生国际收支逆差而需要动用SDR时,基金组织按照有关章程通过协商指定另一国接受SDR,从而使发生逆差国得到可兑换货币。也就是说,SDR对官方储备来说并不是一种具有吸引力的选择。因此,SDR这种虚拟的,没有实体的,不具备国际支付手段的货币是不可能成为超主权货币的。
周小川在文章中提出,着力推动SDR的分配,拓宽SDR的使用范围,使其能够真正满足各国对储备货币的要求。但是就目前国际金融秩序的现状而言,这种改革的现实可能性微乎其微。在SDR的历史中,它主要是作为主权国家和国际机构的计价、清算货币,不论是在作用,还是在国际储备体系的份额上,其地位都不能与美元相当。其根本原因是IMF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缺乏话语权。要对SDR进行改造,提高SDR的作用,首要任务就是要改造IMF。但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从成立以来一直是美元霸权的诠释者,美国在IMF拥有17%的份额,IMF规定重大事项必须要85%才通过,美国实际上有一票否决权。要改革IMF现行的框架体系,撼动美国在IMF中的主导地位;要对SDR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撼动美元霸权的超主权货币,美国是绝不会答应的。
因此,可以看到,SDR自身的缺陷阻止了其成为超主权货币,而改造SDR又会受到美国霸权的层层阻挠,以SDR为模版,创造超主权货币是不具有现实可能性和可操作性的。
四、经济全球化是重要前提
要创造超主权货币,就需要建立一个掌握超主权储备货币的机构,而这个机构必须能够独立于各个国家制定和实施相关的政策。这就意味着其成员需要放弃相应的经济主权,需要经济的全球化。因此,经济全球化是创造超主权货币的一个重要前提。
但是,经济全球化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经济全球化的鼓吹者曾经宣称: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实现了南北差距的弥合。但是多年来的实践却事与愿违,自从信息经济盛行以来,南北之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广大亚非拉发展中国家还远远不能享受到信息经济带来的好处,有些国家甚至出现了经济的倒退。经济全球化导致了贫富悬殊,全球化的收益绝大部份都流入了发达国家富裕阶层的口袋。
除此之外,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导致社会动乱和世界动荡。由于经济全球化使得国家间和国家内部贫富差距扩大,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社会矛盾都有可能激化,经济全球化还使各国国内因素与国际因素的联系与互动增强,从而使国际问题诱发国内动荡,国内问题引发国际动荡。
因此,要创造超主权货币,就需要经济全球化,而这又必然会造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造成社会的动乱和世界的动荡,经济全球化任重而道远,超主权货币的前提条件尚不成熟,创造超主权货币的可能性是很渺茫的。
(作者单位: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