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茶产业链与旅游产业链各环节关联度较高,两者之间具有内在的融合机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消费市场交叉,可满足消费者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需求;产业环节具有融合点,可进行要素渗透,共同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对茶产业链和旅游产业链的核心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重组成新的产业链,从而带来融合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产业链;茶旅融合;模式;机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1.057
1 问题的提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融合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农旅融合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之一。茶产业是我国农村主导产业之一,茶旅融合也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和亮点。从需求市场来看,类型单一的传统茶产品已无法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茶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和拓展,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与旅游融合越来越紧密[1]。旅游是需求导向的产业,需求的多变性要求产品不断创新,因此旅游业要不断把其他产业的要素融入自己产业中,打造更丰富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要素,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扩展价值空间[2]。因此,茶旅融合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有重要意义[3],是茶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茶旅融合发展现已步入繁荣发展阶段,茶产区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如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发展茶旅一体化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促进茶旅融合;福建省安溪縣基于安溪铁观音品牌,打造了茶庄园、茶香人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旅游景点,杭州围绕龙井品牌打造了一批茶文化体验、茶文化休闲等旅游产品。通过地方政府或市场力量的推动,茶旅融合得到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发展茶乡经济、提高茶农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作用,进而推动茶叶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精准扶贫等问题。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根据对我国18个产茶省份的分析,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除浙江省勉强协调外,其余17个省份均为失调状态[4] ,我国茶旅融合研究仍处于资源整合、业态延伸组合等浅层次层面[5],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及其产业链各环节的互动融合程度均较低。因此,只有基于产业链理论,重构两者产业链核心要素,实现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才能有效促进茶旅深度互动融合,破解当前茶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2 相关文献综述
现有对茶旅融合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集中在融合的动因、机制、模式等方面。
在茶旅融合机制研究中,从业者身份转换、旅游吸引物、季节性、农户的经营与策略、市场需求等因素会影响农业与旅游融合的效应[6-7],社区参与[8]、茶叶的旅游价值、茶叶与旅游市场的交叉性等因素是促进茶旅产业融合的动因[9]。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以茶学会、茶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流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流”是中国茶旅一体化的动力机制[10]。需求、效益和政策被称为茶旅融合的“动力三要素”,消费者的需求是拉动力,企业和茶农的经济利益诉求是推动力,政府的政策是支撑力,三要素间彼此支撑,相互作用,促进茶旅产业融合[11]。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结合产业基础,整合优化茶旅资源,培育茶旅产业融合的新型主体,构建茶旅发展的产业环境,才能实现茶旅产业的深度融合[12]。
茶旅融合模式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角度多样。茶业是一个“农业+文化+旅游”的综合型概念,从主导产业性质角度,茶旅发展模式可分为农业主导型、文化主导型和旅游主导型三种茶旅融合模式[10],茶旅融合发展要根据当地茶文化、旅游产业情况、旅游资源的特征等,采用多方位、分层次的发展模式[11],通过旅游加强茶叶与市场的链接、促进配套环境的改善、打造“茶旅一体化”品牌等融合协同发展的路径[13],采用全产业交叉渗透、全要素整合重组、全产品有效供给、全过程深度体验、全市场需求驱动等发展策略[12]。在茶主题价值链中深挖旅游价值,开发高度参与的生产型茶旅产品、康养娱乐的休闲型茶旅产品、活化互动的科普型茶旅产品和“软硬兼施”的创意型茶旅产品[14],进而实现茶旅一体化。从产业融合方法和内容视角,茶旅融合模式有纵向渗透与横向重组两种模式[15],功能模块嵌入式发展、上下链条延伸式发展、混合联动发展三种融合模式[16],技术渗透、功能互补、资源共用、市场共拓四种模式[17]。
尽管茶旅融合模式和机制的研究成果多元,但主要集中于技术、市场、政策、组织等外在因素的探索上,对茶旅融合模式的研究也仍处于产品组合拼接层面,缺乏对全产业链各环节互动融合的研究,这与我国当前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不相称。茶旅融合是内外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内部机理是根本基础。本研究从微观视角分析两者产业链上的各环节的互动融合,提出产业链视角的茶旅融合模式,进而为推进茶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
产业链包括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4个维度,是指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内部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关联形态,它们在相互对接中形成链条关系[18]。产业融合一般是指在产业分工和产业重组的推动下,产业边界消失或模糊,形成新的产品或市场的一种趋势[19]。产业融合的前提是产业关联,相关研究表明,茶产业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两者可以突破产业边界产生新业态,具有内在的融合机理。
3.1 消费市场交叉
茶产业链包括茶叶研发、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和消费等环节 [20]。从资源属性来看,茶产业环节具备物质与文化的双重性,茶叶生产、生活、消费等环节必须依托一定的空间和基础设施,具有物质属性,可以满足游客购买茶叶、品尝茶叶、住宿等物质需求;同时,茶叶还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承载了人的部分精神诉求与思想意识,大多制茶技艺和生产生活流传下来的茶民俗是当地甚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属性,这些制作技术和民俗活动渗透在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可以满足游客文化体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茶产业的价值功能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在旅游产业链中,饮食、住宿等旅游业态可以满足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基本生理需求,属于物质层面,而参观游览、民俗体验等活动则可以满足旅游者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属于精神层面。
因此,茶产业链的各要素环节具有潜在的旅游价值,茶产业市场与旅游市场存在交叉性,可以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3.2 产业要素渗透
茶产业独特的文化属性使得茶叶所延伸与拓展的价值领域较多元化,可以构建出由茶生产、茶文创、茶流通、茶场所、茶生活、茶文化组成的六大茶主题价值链体系,体现了茶产业产生的全部价值功能。根据相关研究,旅游产业链则包括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产品消费等环节。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价值链存在共同的融合点,六大价值链均可以与旅游产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渗透融合,将茶产业贯穿旅游产业链中,通过茶与餐饮、观光、养生等行业交叉渗透融合,形成“茶+体验旅游” “茶+节庆旅游” “茶+休闲旅游”“茶+购物旅游”“茶+修学旅游”等多元融合模式。如围绕茶叶生产型资源价值开发茶庄园,利用茶园的自然生态资源、茶业资源和茶文化资源,发展研学旅行产品和休闲产品,建立基于茶园空间场域功能发展的中小学“第二课堂基地”,形成特色茶饮、茶膳、茶点、茶浴等休闲服务项目,促进茶叶生产环节与旅游产业链的深入融合。
3.3 产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茶产业面临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产业链面临很多问题,在种植环节,茶园的主体是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较为粗放,茶叶采摘以人工为主,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在茶叶加工环节,受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加工标准等因素限制,深加工产品占比不高,生产的茶叶以散装、原材料供给为主,茶叶资源开发与利用远远不够;在茶叶流通环节,茶企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分散,电商交易缺乏有效监管,隐患增加,成为流通领域新的薄弱环节;在茶叶消费环节,有效需求增长乏力,消费弹性较小,茶叶消费水平滞后于茶产业的发展[20]。
2015年开始,我国茶产业进入提质增效时期,需要对茶叶功能成分和茶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根据消费者需求偏好,研发绿色、天然、健康的茶产品,如茶食品、茶叶牙膏、茶叶枕头等茶用品,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节、旅游企业平台推广茶产品,既能实现茶叶资源高效利用,又可提高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宽茶叶消费领域,从而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发展,旅游产业也亟须吸收和整合相关产业要素,形成新的旅游业态。通过与茶产业在产业功能上的相互交叉环节不断进行渗透融合,吸收茶产业链的價值增值环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形成茶叶文化旅游、茶叶科技旅游、茶叶研学旅行等多种旅游茶品,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大,产业链条得以延长[21]。
4 茶旅产业链构建
4.1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
旅游产业链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旅游产业链包括资源规划和开发、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产品消费四个环节,各环节又涉及众多其他产业部门[22]。茶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农业产业链形态,茶叶核心产业链则包括茶叶研发、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四个环节。
茶旅产业融合不是将原有的产业要素简单相加组合,而是对原有产业链核心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新的产业链,带来融合价值的提升[23]。
4.2 从模型融合透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
(1)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是一个网络状融合的过程,以茶产业提供资源,旅游服务为表现,对两者产业链中的核心模块进行全方位渗透,形成新的产业链,使融合后的茶旅产业具有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2)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依附茶业资源,与茶产业种植、生产等环节交错在一起,在资源规划开发的基础上设计有内涵、有吸引力的茶旅体验活动,将旅游六要素与茶业种植、生产、节事等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类型游客进行产品组合,采取不同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从而满足各类消费者对茶文化旅游的体验需求。
(3)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旅游资源观的改变,茶叶旅游资源的外延不断扩大,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变得越来越重要,茶叶旅游资源经过不同的组合和设计能开发观光、休闲、康乐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旅游线路,这也是旅游产业链与茶产业链中线路部分发生契合并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5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围绕茶旅融合这一议题,采取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从产业链视角研究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型与机理。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其本质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实现的理论基础是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在分析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上,提出茶旅融合模型,通过对两者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解构,明确契合的环节,重构契合后产生新功能价值环节,形成茶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为茶旅融合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纪金雄, 雷国铨. 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2(1):72-81.
[2]高凌江, 夏杰长.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及政策选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2, 14(2):52-57.
[3]易开刚, 李解语.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5).
[4]庞娇, 魏来.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以中国18个产茶省份为例[J].世界农业, 2018, 475(11):248-255.
[5]覃丽, 缪有成, 欧依伶,等. 我国茶文化旅游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3):16-20. [6]SHARPLEY R,VASS A.Tourism, farming and diversification: an attitudinal study[J].Tourism Management, 2006,27 (5):1040-1052.
[7]OHE Y. Evaluating integrated on-farm tourism activity after rural road inauguration:The case of pick-your-own fruit farming in Gunma, Japan [J] . Tourism Economics,2010,16(3):731-735.
[8]孫九霞, 史甜甜. 茶叶经济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案例分析[J].旅游论坛, 2010, 3(3):299-305.
[9]吴文浩, 章咏秋. 茶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及现实策略——以黄山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10]张义丰, 刘春腊, 谭杰,等. 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资源科学, 2010, 32(1):78-87.
[11]刘春丽. 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与保障体系[J].农业考古, 2014(2):259-264.
[12] 侯玉霞, 代猛. 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旅游论坛, 2017(6):126-134.
[13] 张耀武, 龚永新, 黄啟亮. “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研——以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为例[J].茶叶科学技术, 2013(3):32-36.
[14]覃丽, 缪有成, 牛丽,等. 茶主题价值链指导下的茶旅一体化研究[J].茶叶通讯, 2018,45(4):40-45.
[15]丁雨莲, 赵媛.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主体探析——以深圳华强集团融合发展旅游主题公园为例[J].人文地理, 2013(4):126-131.
[16]刘俊清.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与路径探析[J].经济论坛, 2012(11):115-117.
[17]姜永常.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策略研究——以文化旅游业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109-114.
[18]王刻铭, 刘仲华.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4):83-88.
[19]ROSENFELD STUART A. Bringing business clusters into the mainstrea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997,5(1):3-23.
[20]王刻铭, 刘仲华.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4):83-88.
[21] 陈显富. 产业价值链视域下贵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7(18).
[22]赵小芸. 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与旅游产业链的基本形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10(6):44-49.
[23]伍婷.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及实证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1054001Y);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研究性课程(项目编号:SZDYKC-190403)。
[作者简介]张磊玲(1986—),女,江苏如皋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管理;于莉(1977—),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
[关键词]产业链;茶旅融合;模式;机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20.31.057
1 问题的提出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产业融合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路径,农旅融合是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的有效路径之一。茶产业是我国农村主导产业之一,茶旅融合也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热点和亮点。从需求市场来看,类型单一的传统茶产品已无法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市场需求,供求矛盾日益凸显。在此情况下,茶产业逐渐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延伸和拓展,茶叶的种植、生产、加工与旅游融合越来越紧密[1]。旅游是需求导向的产业,需求的多变性要求产品不断创新,因此旅游业要不断把其他产业的要素融入自己产业中,打造更丰富的具有旅游价值的要素,不断创新旅游产品,扩展价值空间[2]。因此,茶旅融合对于破解茶产业利润增长瓶颈有重要意义[3],是茶产业转型升级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途径,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内在需求。
我国茶旅融合发展现已步入繁荣发展阶段,茶产区积极推动茶旅融合发展。如贵州省制定了《贵州省茶产业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发展茶旅一体化的特色优势产业,大力促进茶旅融合;福建省安溪縣基于安溪铁观音品牌,打造了茶庄园、茶香人家、茶文化主题公园等旅游景点,杭州围绕龙井品牌打造了一批茶文化体验、茶文化休闲等旅游产品。通过地方政府或市场力量的推动,茶旅融合得到快速发展,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茶叶资源与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对发展茶乡经济、提高茶农收入、优化产业结构起到积极作用,进而推动茶叶乡村振兴,更好地解决精准扶贫等问题。
然而相关研究表明,根据对我国18个产茶省份的分析,茶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整体耦合协调水平较低,除浙江省勉强协调外,其余17个省份均为失调状态[4] ,我国茶旅融合研究仍处于资源整合、业态延伸组合等浅层次层面[5],两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程度及其产业链各环节的互动融合程度均较低。因此,只有基于产业链理论,重构两者产业链核心要素,实现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才能有效促进茶旅深度互动融合,破解当前茶旅融合的现实困境。
2 相关文献综述
现有对茶旅融合的研究以定性研究为主,主要从宏观层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集中在融合的动因、机制、模式等方面。
在茶旅融合机制研究中,从业者身份转换、旅游吸引物、季节性、农户的经营与策略、市场需求等因素会影响农业与旅游融合的效应[6-7],社区参与[8]、茶叶的旅游价值、茶叶与旅游市场的交叉性等因素是促进茶旅产业融合的动因[9]。物质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员流和以茶学会、茶协会为代表的社会组织流等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流”是中国茶旅一体化的动力机制[10]。需求、效益和政策被称为茶旅融合的“动力三要素”,消费者的需求是拉动力,企业和茶农的经济利益诉求是推动力,政府的政策是支撑力,三要素间彼此支撑,相互作用,促进茶旅产业融合[11]。在全域旅游背景下,需要政府政策支持和引导,结合产业基础,整合优化茶旅资源,培育茶旅产业融合的新型主体,构建茶旅发展的产业环境,才能实现茶旅产业的深度融合[12]。
茶旅融合模式的研究成果丰富,研究角度多样。茶业是一个“农业+文化+旅游”的综合型概念,从主导产业性质角度,茶旅发展模式可分为农业主导型、文化主导型和旅游主导型三种茶旅融合模式[10],茶旅融合发展要根据当地茶文化、旅游产业情况、旅游资源的特征等,采用多方位、分层次的发展模式[11],通过旅游加强茶叶与市场的链接、促进配套环境的改善、打造“茶旅一体化”品牌等融合协同发展的路径[13],采用全产业交叉渗透、全要素整合重组、全产品有效供给、全过程深度体验、全市场需求驱动等发展策略[12]。在茶主题价值链中深挖旅游价值,开发高度参与的生产型茶旅产品、康养娱乐的休闲型茶旅产品、活化互动的科普型茶旅产品和“软硬兼施”的创意型茶旅产品[14],进而实现茶旅一体化。从产业融合方法和内容视角,茶旅融合模式有纵向渗透与横向重组两种模式[15],功能模块嵌入式发展、上下链条延伸式发展、混合联动发展三种融合模式[16],技术渗透、功能互补、资源共用、市场共拓四种模式[17]。
尽管茶旅融合模式和机制的研究成果多元,但主要集中于技术、市场、政策、组织等外在因素的探索上,对茶旅融合模式的研究也仍处于产品组合拼接层面,缺乏对全产业链各环节互动融合的研究,这与我国当前茶旅融合发展的现状和现实需求不相称。茶旅融合是内外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且内部机理是根本基础。本研究从微观视角分析两者产业链上的各环节的互动融合,提出产业链视角的茶旅融合模式,进而为推进茶旅深度融合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3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机理
产业链包括价值链、企业链、供需链、空间链4个维度,是指产业部门之间基于一定的技术经济关联,依据特定的内部逻辑关系和时空布局形成的关联形态,它们在相互对接中形成链条关系[18]。产业融合一般是指在产业分工和产业重组的推动下,产业边界消失或模糊,形成新的产品或市场的一种趋势[19]。产业融合的前提是产业关联,相关研究表明,茶产业的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与旅游产业的关联度较高,两者可以突破产业边界产生新业态,具有内在的融合机理。
3.1 消费市场交叉
茶产业链包括茶叶研发、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和消费等环节 [20]。从资源属性来看,茶产业环节具备物质与文化的双重性,茶叶生产、生活、消费等环节必须依托一定的空间和基础设施,具有物质属性,可以满足游客购买茶叶、品尝茶叶、住宿等物质需求;同时,茶叶还作为一种文化象征承载了人的部分精神诉求与思想意识,大多制茶技艺和生产生活流传下来的茶民俗是当地甚至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文化属性,这些制作技术和民俗活动渗透在茶叶生产、加工环节,可以满足游客文化体验、自我发展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茶产业的价值功能可以满足游客在旅游活动中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在旅游产业链中,饮食、住宿等旅游业态可以满足游客旅游过程中的基本生理需求,属于物质层面,而参观游览、民俗体验等活动则可以满足旅游者人际交往、自我发展等方面的需求,属于精神层面。
因此,茶产业链的各要素环节具有潜在的旅游价值,茶产业市场与旅游市场存在交叉性,可以满足游客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3.2 产业要素渗透
茶产业独特的文化属性使得茶叶所延伸与拓展的价值领域较多元化,可以构建出由茶生产、茶文创、茶流通、茶场所、茶生活、茶文化组成的六大茶主题价值链体系,体现了茶产业产生的全部价值功能。根据相关研究,旅游产业链则包括旅游规划开发、旅游产品开发、旅游产品组合、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产品消费等环节。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价值链存在共同的融合点,六大价值链均可以与旅游产业的食、住、行、游、购、娱等要素进行渗透融合,将茶产业贯穿旅游产业链中,通过茶与餐饮、观光、养生等行业交叉渗透融合,形成“茶+体验旅游” “茶+节庆旅游” “茶+休闲旅游”“茶+购物旅游”“茶+修学旅游”等多元融合模式。如围绕茶叶生产型资源价值开发茶庄园,利用茶园的自然生态资源、茶业资源和茶文化资源,发展研学旅行产品和休闲产品,建立基于茶园空间场域功能发展的中小学“第二课堂基地”,形成特色茶饮、茶膳、茶点、茶浴等休闲服务项目,促进茶叶生产环节与旅游产业链的深入融合。
3.3 产业转型升级
长期以来,我国茶产业面临供给不足和供过于求的结构性矛盾,产业链面临很多问题,在种植环节,茶园的主体是农户,组织化程度低,生产较为粗放,茶叶采摘以人工为主,茶叶生产成本持续上升;在茶叶加工环节,受技术水平、工艺装备、加工标准等因素限制,深加工产品占比不高,生产的茶叶以散装、原材料供给为主,茶叶资源开发与利用远远不够;在茶叶流通环节,茶企和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市场分散,电商交易缺乏有效监管,隐患增加,成为流通领域新的薄弱环节;在茶叶消费环节,有效需求增长乏力,消费弹性较小,茶叶消费水平滞后于茶产业的发展[20]。
2015年开始,我国茶产业进入提质增效时期,需要对茶叶功能成分和茶文化进行深度挖掘,根据消费者需求偏好,研发绿色、天然、健康的茶产品,如茶食品、茶叶牙膏、茶叶枕头等茶用品,通过举办茶文化旅游活动、旅游节、旅游企业平台推广茶产品,既能实现茶叶资源高效利用,又可提高茶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拓宽茶叶消费领域,从而促进茶叶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消费者个性化、差异化需求的发展,旅游产业也亟须吸收和整合相关产业要素,形成新的旅游业态。通过与茶产业在产业功能上的相互交叉环节不断进行渗透融合,吸收茶产业链的價值增值环节,实现资源合理配置,形成茶叶文化旅游、茶叶科技旅游、茶叶研学旅行等多种旅游茶品,使得旅游产业的发展空间得以扩大,产业链条得以延长[21]。
4 茶旅产业链构建
4.1 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
旅游产业链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系统,旅游产业链包括资源规划和开发、旅游产品生产、旅游产品销售、旅游产品消费四个环节,各环节又涉及众多其他产业部门[22]。茶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鉴农业产业链形态,茶叶核心产业链则包括茶叶研发、茶叶生产、茶叶加工、茶叶流通四个环节。
茶旅产业融合不是将原有的产业要素简单相加组合,而是对原有产业链核心要素进行解构和重构,形成新的产业链,带来融合价值的提升[23]。
4.2 从模型融合透视茶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过程
(1)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是一个网络状融合的过程,以茶产业提供资源,旅游服务为表现,对两者产业链中的核心模块进行全方位渗透,形成新的产业链,使融合后的茶旅产业具有更强的产业竞争力。
(2)旅游产品的规划设计依附茶业资源,与茶产业种植、生产等环节交错在一起,在资源规划开发的基础上设计有内涵、有吸引力的茶旅体验活动,将旅游六要素与茶业种植、生产、节事等结合在一起,针对不同类型游客进行产品组合,采取不同销售渠道进行销售,从而满足各类消费者对茶文化旅游的体验需求。
(3)随着市场需求变化和旅游资源观的改变,茶叶旅游资源的外延不断扩大,茶文化旅游产品组合变得越来越重要,茶叶旅游资源经过不同的组合和设计能开发观光、休闲、康乐等不同类型的主题旅游线路,这也是旅游产业链与茶产业链中线路部分发生契合并实现价值增值的过程。
5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围绕茶旅融合这一议题,采取理论分析的研究方法,试图从产业链视角研究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模型与机理。茶旅融合是茶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产物,其本质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实现的理论基础是产业链的解构与重构。在分析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机理上,提出茶旅融合模型,通过对两者产业链核心环节的解构,明确契合的环节,重构契合后产生新功能价值环节,形成茶文化旅游产业链,从而为茶旅融合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纪金雄, 雷国铨. 安溪县茶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22(1):72-81.
[2]高凌江, 夏杰长.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力机制、路径及政策选择[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2, 14(2):52-57.
[3]易开刚, 李解语. 茶旅融合与互动发展:模型建构与效果测度——基于浙江省的实证研究[J]. 茶叶科学, 2017(5).
[4]庞娇, 魏来. 特色农业与旅游业耦合协调发展的动力机制与路径——以中国18个产茶省份为例[J].世界农业, 2018, 475(11):248-255.
[5]覃丽, 缪有成, 欧依伶,等. 我国茶文化旅游研究进展[J].江苏农业科学, 2019, 47(3):16-20. [6]SHARPLEY R,VASS A.Tourism, farming and diversification: an attitudinal study[J].Tourism Management, 2006,27 (5):1040-1052.
[7]OHE Y. Evaluating integrated on-farm tourism activity after rural road inauguration:The case of pick-your-own fruit farming in Gunma, Japan [J] . Tourism Economics,2010,16(3):731-735.
[8]孫九霞, 史甜甜. 茶叶经济主导下的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案例分析[J].旅游论坛, 2010, 3(3):299-305.
[9]吴文浩, 章咏秋. 茶旅产业互动发展的机理及现实策略——以黄山市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12).
[10]张义丰, 刘春腊, 谭杰,等. 新时期中国茶旅一体化发展及前景分析[J].资源科学, 2010, 32(1):78-87.
[11]刘春丽. 茶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机制、模式与保障体系[J].农业考古, 2014(2):259-264.
[12] 侯玉霞, 代猛. 全域旅游视角下民族地区茶旅产业融合发展研究——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为例[J].旅游论坛, 2017(6):126-134.
[13] 张耀武, 龚永新, 黄啟亮. “茶旅融合”助推茶产业转型升级探研——以湖北邓村绿茶集团为例[J].茶叶科学技术, 2013(3):32-36.
[14]覃丽, 缪有成, 牛丽,等. 茶主题价值链指导下的茶旅一体化研究[J].茶叶通讯, 2018,45(4):40-45.
[15]丁雨莲, 赵媛. 旅游产业融合的动因、路径与主体探析——以深圳华强集团融合发展旅游主题公园为例[J].人文地理, 2013(4):126-131.
[16]刘俊清. 中国旅游产业融合的实现机制与路径探析[J].经济论坛, 2012(11):115-117.
[17]姜永常.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力、机制与策略研究——以文化旅游业为例[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4):109-114.
[18]王刻铭, 刘仲华.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4):83-88.
[19]ROSENFELD STUART A. Bringing business clusters into the mainstrea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997,5(1):3-23.
[20]王刻铭, 刘仲华. 全产业链视角下我国茶叶产业发展路径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 2019(4):83-88.
[21] 陈显富. 产业价值链视域下贵州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改革与开放, 2017(18).
[22]赵小芸. 旅游产业的特殊性与旅游产业链的基本形态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 2010(6):44-49.
[23]伍婷.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及实证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 2014.
[基金项目]2019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911054001Y);苏州市职业大学校研究性课程(项目编号:SZDYKC-190403)。
[作者简介]张磊玲(1986—),女,江苏如皋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目的地管理;于莉(1977—),女,江苏苏州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