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初中音乐课堂评价应以学生为出发点,通过评价“学”的效率来检验“教”的质量,从而实现以学定教。本文围绕课堂教学实践,通过两个层面探讨了基于学生的初中音乐课堂评价模式的构建。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评价;初中生;音乐欣赏
G633.951
严格来说,课堂评价是一个综合构建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因素,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价值进行判断,检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然而,课堂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发展,并以此来实现以学定教,因此,评价的内容和要素事实上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技能乃至综合素养的形成,归根结底,学生才是反映施教效益的唯一依据。在这样的前提认识下,本文结合初中音乐课堂实践,通过评价学生对音乐的态度以及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两个层面,对课堂评价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一、评价学生的音乐态度
(一)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支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因,因此,将学习兴趣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内容,有利于判断教学引导的方式是否正确。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音乐智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通常会作为一种审美诉求驱动人的音乐意识。由此可见,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并非是没有学习兴趣,而是或反感教师的引导方式,或反感通过课堂这种形式来追求音乐。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找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引导方式,而评价的方法可选择调查问卷和行为记录法。首先,调查问卷的内容应致力于挖掘学生对音乐课的真实感受,教师可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通过问卷来呈现,如“你喜欢音乐吗”、“请说出你喜欢音乐的理由”、“清说一说你对音乐课的感受”、“你对音乐课堂学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等等。其次,行为记录法是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例如,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次数,记录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次数,等等。通过记录结果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判断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从而为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二)评价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诉求,这种诉求在学习和生活中通常会转化为探索的动力,并由此而获得一定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即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评价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可以明确学生对音乐的态度,继而通过教学手段来矫正一些学生的错误思路,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评价的方式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教育材料等媒介来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将音乐认识相似的学生划归一个小组,评价这种认识是否与初中音乐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目标相悖,继而确定学生对音乐的态度是否正确,并制定相应的矫正策略。
二、评价学生的音乐技能
(一)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而人们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往往体现了其音乐造诣的高低,因此,通过课堂评价判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所达到的高度,是客观评价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举措。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但音乐又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统属着众多类型和流派,因此,要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音乐,继而让学生们在倾听音乐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将学生的感受按照内容分类,同时以所展示音乐的艺术价值为评价指标,将两者进行对比,最终判断出不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此外,教师也可将一首乐曲按旋律分成数个段落,讓学生说出不同段落所营造的气氛和情感。如《英雄交响曲》,将四个乐章用多媒体分别展示,每展示完一个乐章即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此,则更有助于了解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所达到的高度。
(二)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和谱曲等等,受生理因素影响,很多初中生的声线和音色较窄,同时,每个人的发声系统都有一定的差别,这也决定了他们演唱水平的高低。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前提下,音乐表现是学生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个人发声系统的特点或器乐演奏的能力相结合,所呈现出来的风格迥异的音乐效果。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需要教师将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让学生演唱或演奏,观察学生歌唱时投入的情感,驾驭不同风格歌曲时对音准的把握;同时通过器乐观察学生演奏时对节奏的把握,以及音效呈现出的欣赏价值。通过评价将每个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再次评价,从而判断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通过这种直观的评价方式,为教学模式的调整提供了依据,而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教学,一方面能有效消除学生因“五音不全”而造成的对音乐的失望感,让因生理因素而不适合演唱的学生也爱上音乐,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结语
严格来说,课堂教学并没有绝对权威和有效的模式,当学生们的素质提高了一个层次,或一批新的学生进入班级,教师势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而进行调整的前提,即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实施课堂评价,继而将其作为改变教学模式的依据。因此,从学生出发,评课堂之“效”,既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晶晶. 初中音乐课堂评价研究——以夷陵区实验初中“七彩星”评价体系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孟丽君.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
关键词:初中音乐;课堂评价;初中生;音乐欣赏
G633.951
严格来说,课堂评价是一个综合构建的过程,它综合了教学资源、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个因素,对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价值进行判断,检验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然而,课堂评价的最终目标是推动学生发展,并以此来实现以学定教,因此,评价的内容和要素事实上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技能乃至综合素养的形成,归根结底,学生才是反映施教效益的唯一依据。在这样的前提认识下,本文结合初中音乐课堂实践,通过评价学生对音乐的态度以及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两个层面,对课堂评价进行了深度的思考。
一、评价学生的音乐态度
(一)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支撑学生学习音乐的主要动因,因此,将学习兴趣作为课堂评价的一项内容,有利于判断教学引导的方式是否正确。加德纳在多元智能理论中指出,音乐智能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它通常会作为一种审美诉求驱动人的音乐意识。由此可见,不喜欢音乐课的学生并非是没有学习兴趣,而是或反感教师的引导方式,或反感通过课堂这种形式来追求音乐。在实践中,教师可通过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来找出更适合他们的教学引导方式,而评价的方法可选择调查问卷和行为记录法。首先,调查问卷的内容应致力于挖掘学生对音乐课的真实感受,教师可选择不同类型的问题通过问卷来呈现,如“你喜欢音乐吗”、“请说出你喜欢音乐的理由”、“清说一说你对音乐课的感受”、“你对音乐课堂学习有什么更好的建议”,等等。其次,行为记录法是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记录下来,最后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例如,记录学生在课堂上提问和回答问题的次数,记录学生与他人的交流次数,等等。通过记录结果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兴趣,判断他们对音乐的态度,从而为调整教学方法提供依据。
(二)评价学生对音乐的认识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审美诉求,这种诉求在学习和生活中通常会转化为探索的动力,并由此而获得一定的经验,而这种经验即是学生对音乐的认识。评价学生对音乐的认识,可以明确学生对音乐的态度,继而通过教学手段来矫正一些学生的错误思路,帮助学生奠定良好的音乐基础。评价的方式可通过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座谈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教师可利用多媒体或教育材料等媒介来提出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音乐的看法。在此基础上,将音乐认识相似的学生划归一个小组,评价这种认识是否与初中音乐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目标相悖,继而确定学生对音乐的态度是否正确,并制定相应的矫正策略。
二、评价学生的音乐技能
(一)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学习音乐的基础,而人们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往往体现了其音乐造诣的高低,因此,通过课堂评价判断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所达到的高度,是客观评价学生音乐技能的重要举措。音乐是艺术的一个门类,但音乐又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形式,统属着众多类型和流派,因此,要评价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教师需要让学生鉴赏不同类型的音乐。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向学生们展示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音乐,继而让学生们在倾听音乐后写下自己的感受,教师将学生的感受按照内容分类,同时以所展示音乐的艺术价值为评价指标,将两者进行对比,最终判断出不同学生音乐欣赏能力的高低。此外,教师也可将一首乐曲按旋律分成数个段落,讓学生说出不同段落所营造的气氛和情感。如《英雄交响曲》,将四个乐章用多媒体分别展示,每展示完一个乐章即让学生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如此,则更有助于了解学生音乐欣赏能力所达到的高度。
(二)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音乐表现包括演唱、演奏和谱曲等等,受生理因素影响,很多初中生的声线和音色较窄,同时,每个人的发声系统都有一定的差别,这也决定了他们演唱水平的高低。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前提下,音乐表现是学生将自己对乐曲的理解与个人发声系统的特点或器乐演奏的能力相结合,所呈现出来的风格迥异的音乐效果。评价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需要教师将不同风格的歌曲、乐曲让学生演唱或演奏,观察学生歌唱时投入的情感,驾驭不同风格歌曲时对音准的把握;同时通过器乐观察学生演奏时对节奏的把握,以及音效呈现出的欣赏价值。通过评价将每个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并在一个阶段的教学后再次评价,从而判断教学策略的有效性。通过这种直观的评价方式,为教学模式的调整提供了依据,而通过不断的调整和优化教学,一方面能有效消除学生因“五音不全”而造成的对音乐的失望感,让因生理因素而不适合演唱的学生也爱上音乐,另一方面也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以及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
三、结语
严格来说,课堂教学并没有绝对权威和有效的模式,当学生们的素质提高了一个层次,或一批新的学生进入班级,教师势必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而进行调整的前提,即是以学生为出发点实施课堂评价,继而将其作为改变教学模式的依据。因此,从学生出发,评课堂之“效”,既是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也是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刘晶晶. 初中音乐课堂评价研究——以夷陵区实验初中“七彩星”评价体系为例[D]. 华中师范大学, 2015.
[2]孟丽君. 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的研究[D]. 山东师范大学,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