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研究性学习的内涵
新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由少数老师和学生组成课题组“攻关”,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比中获奖,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小学语文新课改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从出发点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从过程来说,应该是重在参与,全员参与;从结果来说,应该是“你有能力搞出原子弹当然好,他有能力做出茶叶蛋同样不失为一种进步”。
二、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只要上课,必然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和在各小组间转悠,忽视了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这种合作学习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为新课程只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拔高了教学要求,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即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进行了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遗憾的是,不少人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划上等号,所不同的是把过去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时俱进地换成了今天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愈來愈多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以现代科技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但在新课程的大旗下,以玩弄技术来假冒新理念者也不乏其人,这一点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尤为突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都必须结合学科特点,恰当地运用,才能相得益彰,而且只能将它们作为辅助手段。
需要肯定的是,影响新课程的因素很多,但真正把这一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是我们千千万万的教师。因而,教师的素质成了制约这次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要使语文新课程改革得以真正实施,必须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工作中自觉地实践和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拨云见日,去伪存真,这样才能使教改的曙光照亮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
新课程改革,尽管凸显了对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视,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但并未因此而否定接受学习的价值和意义。一些学校在研究性学习方面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有的由少数老师和学生组成课题组“攻关”,争取在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评比中获奖,却把大部分学生撇在一边。小学语文新课改一定要结合本校、本班的实际,从出发点来说,应该是让学生实现一种学习方式的转变,由学习的奴隶变成学习的主人;从过程来说,应该是重在参与,全员参与;从结果来说,应该是“你有能力搞出原子弹当然好,他有能力做出茶叶蛋同样不失为一种进步”。
二、师生交往的重要意义
新课程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差异,满足不同需要。教师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要时时鼓励学生敢于说出与别人(包括老师)的不同想法,要支持学生在现成的答案之外探寻“新解”的尝试。当前课堂教学中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热闹繁荣”的景象:只要上课,必然有三、四人小组讨论,学生忙于活动材料的搜集、整理,小组忙于热热闹闹、旁若无人的讨论,教师忙于一个一个活动的组织、展开和在各小组间转悠,忽视了小组的组合是否合理,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这种合作学习本身就无视学生的个性,并以小组讨论的形式掩饰了个体之间的差异,甚至会剥夺部分学生独立思考、质疑、发言的权利。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应该是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合作伙伴,或者暂时选择不合作,先思考,再讨论,给学生留一个思考的空间。
三、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
新课程给出了评价的三个维度:“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以全面考察学生的语文素养。”但许多老师片面地理解为新课程只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拔高了教学要求,忽视了学习主体的实际状况,忽视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的重要性,好像教学中涉及双基就不是新课程,形成了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即使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也不能脱离语文情境。《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有关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争论进行了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遗憾的是,不少人打着人文精神的名,行着思想说教的实,把人文精神与思想教育划上等号,所不同的是把过去浓重的政治色彩与时俱进地换成了今天比较热门的话题,这与过去的架空分析其实是一脉相传的。
四、小学语文教学中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信息技术已愈來愈多地运用到各个领域,以现代科技手段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但在新课程的大旗下,以玩弄技术来假冒新理念者也不乏其人,这一点在多媒体的运用上尤为突出。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无论是多媒体还是网络,都必须结合学科特点,恰当地运用,才能相得益彰,而且只能将它们作为辅助手段。
需要肯定的是,影响新课程的因素很多,但真正把这一理论转化为实践的是我们千千万万的教师。因而,教师的素质成了制约这次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要使语文新课程改革得以真正实施,必须要认真研读新课标,在工作中自觉地实践和反思。“不畏浮云遮望眼”,拨云见日,去伪存真,这样才能使教改的曙光照亮语文教学中的每一个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