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自主学习是素质教育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也是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对初中生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阻抗表现及因素进行分析,着重探讨了自主学习中存在的种种阻抗因素表现,并从学校制度文化的不良导向,教师传统教学的惯性影响以及家庭教育观的错误牵引三方面的阻抗因素分析。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学习 阻抗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82-01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对初中生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自主自觉地学习方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让他们不仅有“鱼”,更要会“渔”,因此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目前初中生自主学习阻抗的主要表现
(一)自主学习动机不够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亟待加强。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牵着走”的学习,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习惯于老师的“等、靠、要”,学习以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最终目标,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此外,初中生还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学习无目的,缺乏学习意识;学习成绩差、学习倦怠、厌学、自信心不高;缺乏勇于进取精神,缺乏学习主动精神。
(二)自主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表现为对部分任课老师反感所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偏科。学习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少有自觉主动地课外学习。上课做笔记只是照抄板书,没有思考批注,课后作业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少部分同学会主动查资料或讨论解决,大部分学生搁置难以完成的问题等待老师来讲解;只要老师不要求,很少有学生自觉主动地给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学期末的自我总结、反思。
(三)自主学习方法缺乏
由于教师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注重学生学,却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学,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却不要求具体怎样做,没有设定学习目标,没有明确学习任务,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及学习计划,导致学生将自主学习应付差事,使学生误以为自学就是可以不学,是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这样根本没有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使得自主学习仅仅流于口头形式。
二、初中生自主学习阻抗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不良导向
1.学校办学理念形式化
很多学校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办学理念,本着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将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的学校屈指可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基础教育扎扎实实”,谈起办学理念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以素质教育为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以至于造成了办学理念与办学实际相脱节,理念在实际面前显得软弱无力。
2.学校的学业评价制度非合理化
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好成绩。对学生全面的质性评价有所忽视,较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忽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态度、能力,而一味强调以同一种指标衡量不同的学生,教育出的学生也是整齐划一的规格,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学校的学业评价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以考试分数论成败;评价方法仍然是考试,仅从卷面上也很难体现出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系列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缺陷导致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错误引导,使学生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观念,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
3.学校的管理制度非科学化
现在的学校遵循各自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这其中无一例外地强调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教师严格遵循学校的作息制度,在中考压力下,学校为了短时间内培养出合规格的应试人才,不得不抢时间、求效率,因此学生的在校时间被各科文化课挤占,除了体育课之外学生难得有课外自由活动的时间,严格的作息时间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要求,体现出学校管理制度的非科学化和非人性化,不能遵循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多样性、多元化的个性化管理。
(二)教师传统教学的惯性影响
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过度关注课本文化知识的传播,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教导,授之以鱼却难以授之以渔。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依靠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集体讨论,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习惯于布置练习题,却很少布置观察、动手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践性作业,传统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思维、意识和实践。长此以往,学生的被动性、依赖性加重,学业负担加重,学习所带来的就是烦躁、乏味,毫无乐趣而言,学生仅仅成为老师手中的木偶。
2.教师专业素养不高,难以激发学生自学潜力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长久以来传统教育模式的深远影响,大多数教师缺乏革新意识;同时,相应的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制度和措施等相对滞后,导致教师专业素养低下难以激发学生的自学潜力。
教师的关注点基本上集中在专业知识能力的强弱上,即多关注“教书”,较少关注育人,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情感的陶冶方面关注的不够。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也难以突破传统模式,以更新颖更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重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三)家庭教育的错误牵引
1.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又给孩子增添了一重压力,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个好前途,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受好教育,一旦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像送进了保险柜,一切教育就交给了学校,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陶冶。家长对孩子的悉心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走来就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影响下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看到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没有看到孩子除了要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简单粗暴的强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性是一种彻底的扼杀,一些家庭中,孩子的一切行为以服从为主,听家长的指挥,毫无主体性而言,培养出的孩子看似听话、懂事,实际上死气沉沉,没有自己和主见,遇事不能独立解决,总是要依赖父母的帮助,导致学习上不思考,没有探究的意识,完全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学习自主性。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学习 阻抗
【中图分类号】G6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6-0082-01
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转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种学习能力,自主学习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在校学习成绩,而且是其终身学习和毕生发展的基础。对初中生的教育已不能仅满足于学科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掌握自主自觉地学习方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让他们不仅有“鱼”,更要会“渔”,因此初中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目前初中生自主学习阻抗的主要表现
(一)自主学习动机不够
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还亟待加强。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老师“牵着走”的学习,过分依赖教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习惯于老师的“等、靠、要”,学习以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为最终目标,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此外,初中生还表现为缺乏足够的学习动机,学习无目的,缺乏学习意识;学习成绩差、学习倦怠、厌学、自信心不高;缺乏勇于进取精神,缺乏学习主动精神。
(二)自主学习兴趣不浓
学生缺乏学习兴趣表现为对部分任课老师反感所导致的学习成绩下降,明显偏科。学习迫于老师的压力、家长的要求,少有自觉主动地课外学习。上课做笔记只是照抄板书,没有思考批注,课后作业中不能解决的问题,只有少部分同学会主动查资料或讨论解决,大部分学生搁置难以完成的问题等待老师来讲解;只要老师不要求,很少有学生自觉主动地给自己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合理的学习计划及学期末的自我总结、反思。
(三)自主学习方法缺乏
由于教师忽视了对学习方法的传授,只注重学生学,却忽视了教学生如何学,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却不要求具体怎样做,没有设定学习目标,没有明确学习任务,没有严格的学习要求及学习计划,导致学生将自主学习应付差事,使学生误以为自学就是可以不学,是老师没有“布置作业”,这样根本没有达到自主学习的效果,使得自主学习仅仅流于口头形式。
二、初中生自主学习阻抗产生的原因
(一)学校制度文化的不良导向
1.学校办学理念形式化
很多学校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办学理念,本着为了学生的发展,但事实上将这一理念真正落实到行动的学校屈指可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基础教育扎扎实实”,谈起办学理念就是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以素质教育为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以至于造成了办学理念与办学实际相脱节,理念在实际面前显得软弱无力。
2.学校的学业评价制度非合理化
长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好成绩。对学生全面的质性评价有所忽视,较少关注学生的原有知识水平,忽视不同学生的不同兴趣、态度、能力,而一味强调以同一种指标衡量不同的学生,教育出的学生也是整齐划一的规格,抹杀了学生的个性,更谈不上对学生创造性、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学校的学业评价制度不合理主要表现为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单一,仅仅停留在考试层面,以考试分数论成败;评价方法仍然是考试,仅从卷面上也很难体现出学生的自学能力。一系列学生学业评价制度的缺陷导致学校对学生自主学习的错误引导,使学生形成“学习就是为了考试”的错误观念,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激励作用。
3.学校的管理制度非科学化
现在的学校遵循各自的办学思想、办学特色,这其中无一例外地强调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要求学生、教师严格遵循学校的作息制度,在中考压力下,学校为了短时间内培养出合规格的应试人才,不得不抢时间、求效率,因此学生的在校时间被各科文化课挤占,除了体育课之外学生难得有课外自由活动的时间,严格的作息时间制约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和要求,体现出学校管理制度的非科学化和非人性化,不能遵循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到因材施教,缺乏多样性、多元化的个性化管理。
(二)教师传统教学的惯性影响
1.教师教学方法落后,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学校教育中,由于教师过度关注课本文化知识的传播,忽视对学习方法的教导,授之以鱼却难以授之以渔。传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很少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依靠学生查阅资料,自主探究,集体讨论,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活动很少;教师习惯于布置练习题,却很少布置观察、动手制作、实验、社会调查等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实践性作业,传统教育方法直接导致了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独立学习的能力较差,缺乏创新的思维、意识和实践。长此以往,学生的被动性、依赖性加重,学业负担加重,学习所带来的就是烦躁、乏味,毫无乐趣而言,学生仅仅成为老师手中的木偶。
2.教师专业素养不高,难以激发学生自学潜力
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过程中,广大中小学教师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由于长久以来传统教育模式的深远影响,大多数教师缺乏革新意识;同时,相应的对一线教师的培训制度和措施等相对滞后,导致教师专业素养低下难以激发学生的自学潜力。
教师的关注点基本上集中在专业知识能力的强弱上,即多关注“教书”,较少关注育人,尤其是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情感的陶冶方面关注的不够。同时,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方面也难以突破传统模式,以更新颖更有效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重燃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三)家庭教育的错误牵引
1.家庭教育观念陈旧
可怜天下父母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又给孩子增添了一重压力,为了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个好前途,家长们不惜一切代价让孩子受好教育,一旦把孩子送进好学校就像送进了保险柜,一切教育就交给了学校,却没有很好地履行自己应尽的职责,从而忽视了家庭环境对孩子的陶冶。家长对孩子的悉心教育从胎教就开始了,让孩子上好的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走来就是为了考上名牌大学,在这种急功近利的教育价值观影响下完全忽视了孩子的可持续发展,没有看到孩子是发展中的人,没有看到孩子除了要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终身发展的能力。
2.家庭教养方式不当
简单粗暴的强制型家庭教养方式对初中生的自主学习性是一种彻底的扼杀,一些家庭中,孩子的一切行为以服从为主,听家长的指挥,毫无主体性而言,培养出的孩子看似听话、懂事,实际上死气沉沉,没有自己和主见,遇事不能独立解决,总是要依赖父母的帮助,导致学习上不思考,没有探究的意识,完全不能发挥出应有的学习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