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为何总是问个不休?

来源 :交际与口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85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例】
  
  职场新人王雪幸运地遇到了自己的学姐,学姐热情地把公司秘诀倾囊相授,最后亲热地说:“有事就来问我,别客气。”
  王雪果然一点也不客气:周一,她问学姐工作空闲时可以看小说吗?周二,她问学姐午餐时的水果可以多拿一份吗?周三,她问学姐送公务快递应该找哪家公司?周四,她问学姐到哪里去领文具?周五,她问学姐市场总监和总经理是什么关系,为什么大家说起他都一脸不屑?
  现在,学姐一接到王雪的电话就心烦,吃饭的时候也尽量避开她,还隐约听说她每天都问不同的人很多问题,同事们打算联名要求解雇王雪……
  
  【诊断】
  
  每个人都不是全知全能的,因而在学习、生活、工作中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问题会变得越来越复杂,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就需要更多的技巧。儿童时期,父母是万宝全书,爱提问的孩子被夸作“聪明、肯动脑筋”;求学时代,有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爱提问的学生被夸为“好学、求知欲旺盛”;但是,步入职场,还是有问题就张嘴,就再也行不通了,像王雪这样凡事都问,就会被认为“幼稚、没有工作能力”。
  现代职场,传统的师徒授受的亲密关系早已不复存在,主要人际关系有三种:(1)上下级关系,(2)同事关系,(3)因同事而发展来的朋友关系。这三种关系都不允许王雪们肆无忌弹地提出N多的问题:对于领导,工作繁忙,需要总领大局,无暇关心每个职员的困惑;对于同事,每个人都是一颗螺丝钉,都要独当一面,没时间、没精力也没本事来回答别人的问题;而职场朋友呢?要是你经常不断地问问题,就不可能在工作中交到朋友。王雪很幸运,遇到学姐已经打下了朋友的基础,可是只要她还不断地问下去,这个准朋友很快就会失去。
  
  【处方】
  
  那么,新人们在职场中遇到问题怎么办?需要分门别类,对症下药。我们把问题分为三类,分别给出各自的处方:
  
  (1)生活类问题
  如食堂怎么吃饭?公司的班车停靠在哪里?有没有医务室?有公用的微波炉、冰箱吗?……这些问题事关民生,肯定要搞清楚,可是不宜在工作头几天就问个不停,即使是专职的人事职员也会讨厌的,而且给人一种婆婆妈妈的感觉。很多这类事情,其实不需要问,所谓车到山前必有路,只要到时跟着老员工做,多多观察,不久就能全部搞得一清二楚了。
  
  (2)工作类问题
  如办公用具怎么领?文件收发找谁?报表的格式是什么?不同业务的分管领导是谁?……在工作真正上手以前,这些问题会困扰你一段时间。这样的问题就非问不可了,但也要注意问的时机和对象。建议你先花时间仔细阅读能找到的所有公司文件,对公司的工作制度、管理制度、人事制度有一个充分的了解,然后再去问,有这样的背景知识打底,别人一点拨你就明白了,还可以举一反三。在进公司的时候,领导一定会为你安排一个带教的师傅,不管他的性格脾气如何,你的首问对象都应该是他,至少要经过他的介绍才能去问别人,这是最基本的礼貌和规矩。
  
  (3)人事类问题
  如领导之间有什么纠纷?谁是谁的亲信?谁是领导的裙带关系?谁和谁有地下恋情?……不能否认,这些问题是职场潜规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些东西视若无睹有时候会吃大亏。不过这样的问题是千万不能问的,问了别人也不会告诉你。你只能擦亮眼睛,勤于思考,捕捉蛛丝马迹并且连缀成网,最后才能了然于心。当然,你也可以根本就不把这些信息放在心上,所谓君子坦荡荡,小人长寂寂:君子通晓事理,所以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大道上行走,安然而舒泰。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所以常有忧虑之心。
其他文献
丫 丫/主持    Q:我的工作属于自由职业,不用朝九晚五,打卡和挤班车都不在我的日程表上,做office的小白领们都会很羡慕吧?但其实,我的工作也有遗憾,很大的遗憾。最主要的就是接触的人少,实在太少了!我每天躲在家里画漫画,沟通只限于约稿的几位出版社编辑和几个有共同兴趣的好朋友,连交际的圈子也没有。时间长了,我觉得自己生活得越来越闭塞,我甚至常常连漫画故事的原作者是谁都搞不清楚。我很想扩大自己的
期刊
1.“你才是诗人”是句骂话?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特别是新中国成立后,几度兴起全国人民写诗高潮,比如文革时候,个个都变成“假大空”诗人,夸张修辞用到登峰造极,大家都会“啊”诗歌;后来进入“朦胧诗”为代表的愤懑、忧郁、晦涩的年代,大家又都变得郁郁寡欢起来,好像都有一肚子的忧伤与困惑……不久前,赵丽华的“废话诗”又把沉寂的诗坛给搞得风起云涌人声鼎沸,大家都按回车键,大家都恶搞诗歌,大家都在秀诗歌…
期刊
爱情从来就是两个人的事,成功的爱总是双向的。就好像一句挺美丽的诗:一个思念加上一个思念。才能合成一个十五的月亮。  换言之,爱情绝非一厢情愿,如果无意接受爱,就理应及时明确地表示拒绝,这不仅不是冷漠,而且恰恰意味对对方对自己的负责。  请看以下事例。  有个女学生爱上了他的老师,有一次,当教室里就剩下他们两人时,她曾红着脸问了老师一句:“老师,我有句话想告诉您,行吗?”老师看了看女生羞红的脸,猜到
期刊
我们这一代是看着日本的卡通片长大的。我从小就对日本有着种种神往:烂漫的樱花树,高高的富士山。当大人们谈及抗日战争时,我总无法想象:那聪明可爱的卡通人物与面目狰狞的日本鬼子怎么会出自同一国度?  然而,有一本书,改变了我的看法,让我明白了许多十分重要的道理。  记得初中时,一次历史课上,老师讲日本鬼子在上海滥杀无辜,一块弹片把一个黄包车夫的头炸飞了,由于惯性,没头的车夫仍然拖着黄包车在跑,日本人哈哈
期刊
田耕旭,韩国高丽大学教授,民俗学研究所所长。2000年春节,在对安徽池州傩戏的中韩联合调查中,与田耕旭先生初相识。中等个,卷发,双眼炯炯有神,白净的面孔,有剃过的青黑络腮胡子印痕。当时,他还一句中文都不会说,还是第一次到中国参与这样的研究调查,一切意思都得靠吴、金二教授翻译,但看得出来,他对池州傩很感兴趣。  我首先注意了他的名字。田耕旭,怎么会起这样的名字?多好的名字!简直是一幅农耕图:旭日初升
期刊
我和香港的麦琪、京都的凌子相识是在王菲的歌迷网站,几年下来结成死党。  麦琪来日本,凌子提前一天从京都赶到了东京。12月的东京有些冷,我和凌子竖着领子站在西日暮里的站台上翘首等待。在MSN的摄像镜头里,我们已经熟悉了彼此的笑容,但三人还是第一次见面,心里多少有些紧张。车一进站,拥下来一大群人,我和凌子的目光在人群里找了又找,突然听到一声很热切的呼唤:“HI!向轩。HI!RINKO!”回过神来,看到
期刊
据说,苏东坡学禅以后,以为自己达到了生命的第三种界,世俗的感情和繁杂已不能再动摇他了。于是就给佛印禅师写了—首诗:“稽首天外天,豪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意在表明:人世间的得失诽谤诋毁等等,已经对他没有影响了。苏东坡写完诗以后,就让人把诗歌拿到长江对面交给佛印禅师。佛印禅师看后,在诗上批了两个字“放屁”。然后,又叫此人带回给苏东坡。苏东坡—看,气急败坏,立即渡江前往金山寺找佛印理论。船
期刊
奥运冠军无疑是一个运动员人生和事业的巅峰,也是普通人梦寐以求的最高荣誉。对待奥运冠军人们常常会用赞扬、羡慕的话语表达对奥运冠军由衷的欣赏、赞扬和鼓励。但我们的冠军对待赞语的回应方式却有着鲜明的个性。面对媒体,他们不会口若悬河地吹嘘。在谈及夺冠的过程和结果,以及对个人成就的自我评价上,短短几句却表现出较高的口才艺术。表现在言语风格上,有的悦纳,有的婉转含蓄,有的推托。    一、悦纳型    悦纳型
期刊
元好问是金代著名的文学家,写过许多出色的诗词。他的妹妹也是女中豪杰,不仅人长得非常出众,文章也写得很好。  她的才名传到了当朝宰相张平章的耳里,便想娶她为妾。于是,托人带话给元好问。元好问慑于他的权势,当面不好说不行,只说事情成不成要看妹妹的态度,只要她应允就行。  张平章听了回话,喜不自禁,想到,以我的地位和才学,多少豪门想把女儿嫁给我,这是别人都求之不得的事,哪有不答应的道理。他修饰一番,兴冲
期刊
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四二一”家庭模式的核心、没有经过风浪磨砺的一代……这些看似幸福的定语实则暗藏杀机。我的痛苦你永远不懂:幸福感不强,生存压力加大,为人处事紧张,自杀率上升,永难实现的自我价值,老一辈眼中不成问题的问题正在新新人类的身上起着微妙的心理作用。    清闲,非我所欲也    口述者:余非男26岁  本科文学杂志编辑  我读的大学只要不是太差的人,就业不成问题。中文系女生多,成绩好的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