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畜牧养殖业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畜牧养殖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问题呈现出来。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多种多样的动物疾病问题。如果对动物疾病没有较好的了解和有效的防控措施的话,很有可能会引起疾病的蔓延,这不但会对养殖户产生损失,更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增长。因此,加强对动物疾病的防控成为重点工作。本文就畜牧养殖业中的动物疾病病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几点解决方案,希望对养殖户有用处并对我国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提供參考。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
中图分类号:T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59-01
前言
从古至今,畜牧养殖业一直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近几年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来看,由于人们对畜牧养殖动物的种种疾病没有很好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导致疾病在动物群体中快速蔓延,使得动物疫病无法有效控制甚至大量死亡,不但使养殖户蒙受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对畜牧养殖动物病因的研究与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对养殖户有帮助,更是对社会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1.动物疾病防控对畜牧养殖的重要性
1.1 动物疾病类型
在畜牧养殖业中,动物疾病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类普通疾病。其中,传染性疾病种类繁多,对动物的危害比较大,同时,这种疾病大多都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空气、生物媒介等因素进行迅速传播。导致动物直接感染相互传播,有部分的动物疾病甚至会感染给人类。因此,传染类的疾病应高度重视,一旦引起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流行,就会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寄生虫疾病在动物疾病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寄生虫主要分为体内寄生和体外寄生。体内寄生虫的主要有蠕虫、原虫、旋毛虫、囊尾蚴等,在体外寄生的寄生虫主要以节肢动物为主。它们主要是寄生在动物身上来汲取养分满足自身的需求。此类疾病在畜牧养殖业中常见,虽然一般不会直接造成动物的死亡,但是会给动物的正常生长带来阻碍。在动物的正常生长过程中,动物还会因为其他因素而患有疾病,主要分为内科和外科,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等。这类普通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且比较常见。
1.2 病因分析
引起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有些疾病是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间就被母体所感染,成为病原体携带者。动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各有不同,一般幼小动物的抗病能力低,外加没有很好的对幼小动物进行很好的护理,很容易导致动物在幼年时期就因为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除了动物自身因素外,动物还会在饮食、环境等外在因素感染疾病。例如,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廉价饲料,往往这类廉价饲料当中就有霉菌、寄生虫、细菌等致病因素,增加了动物感染疾病的机率。除此之外,养殖户对动物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对保护动物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动物在感染疾病后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措施,从而容易引起疾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对养殖户造成损失。因此,加强对动物疾病的分析与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3 人为和环境因素
一般养殖户对动物疾病都没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并且经常不重视防疫,没有按科学的免疫程序给动物实施免疫,使得动物在疾病发生时没有有效抗体而感染疾病。一般在动物感染疾病时,由于养殖户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没有对动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准确,乱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而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到无药可医的地步。另外,动物的生长环境也是一大关键问题,目前,大部分养殖户都没有给动物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节省成本,没有按照标准要求对环境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养殖人员不能按时对养殖场地清洗消毒等,使得动物很可能因为外部环境中存在的病菌而感染疾病。
2.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
2.1 加强对动物的管理监控
在畜牧养殖动物过程中,加强对动物的管理监控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养殖人员提高对动物养殖的能力,要尽力做到对每一位养殖人员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加强管理意识,力争在根源上解决动物疾病问题。在动物饮食方面,要做到科学喂养,选择优质饲料进行调配,对饲料合理搭配,调配出最佳的营养饲料,根据动物自身的需求来控制喂养频率与剂量,以尽量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在饮食方面提高动物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动物进行科学养殖,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生长特点,改变不良的养殖方法,加强对动物的管理与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正。做好流行病学监测;对因病死亡的动物要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2.2 严格制定安全检疫制度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时,要做好防疫检疫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对适龄动物按时接种疫苗,加强动物本身的抵抗能力,加强饲养管理,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入侵,保证生物安全。国家也应该大力推广科学防疫,加大力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管控,防止动物疫病感染人类。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基层兽医人员技术水平,对动物疾病流行特点进行研究,总结治疗措施。在发现动物感染疾病后,要及时的对发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对动物要合理用药,避免使用药物残留时间较长的药物,待动物完全康复,没有其他症状后,再将动物进行混养。在发现疾病后,也要做好记录,为今后的再次发生有所参考资料。在发现有传染性疾病时,要及时的对动物进行隔离防护,及时采取紧急免疫措施、及时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管理等。控制病源防止疫病扩散蔓延,降低动物的死亡率,提升动物的生存质量,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加强检疫制度落实,需要进行引种、调运、出栏等情况时,必须向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请检疫,防止交叉感染。
2.3 严控环境问题
环境与动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动物的正常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求养殖户对动物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根本上防控疾病。同时,要对环境定期消毒,并严格控制养殖人员的进出,进入养殖场所要对养殖人员进行消毒,避免带入病菌等。另外,要对养殖场所进行科学选址,尽量选择远离人群、空气干燥的场所,要完善养殖场所的通风排污系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要及时清扫,避免细菌的滋生,从而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危害。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3.结语
要想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有序发展,就必须重视对动物疾病的防疫检疫工作。了解动物疾病的类型,并对疾病病因加以分析,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从而研制预防药物,科学有效的防范疾病的发生。在饲养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饲料合理调配,并按一定的频率和剂量来喂养动物,在动物的饮食方面做到规范喂养。除此之外,环境问题不可忽视,加强环境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养殖人员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发生。保障动物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
[2] 沙维,杨智勇,周来宝.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39.
[关键词]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
中图分类号:T7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1-0259-01
前言
从古至今,畜牧养殖业一直都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在近几年畜牧养殖业的发展来看,由于人们对畜牧养殖动物的种种疾病没有很好的了解并进行有效的预防、治疗,导致疾病在动物群体中快速蔓延,使得动物疫病无法有效控制甚至大量死亡,不但使养殖户蒙受损失,还严重影响了人类的食品安全问题。因此,加强对畜牧养殖动物病因的研究与预防是十分有必要的,这不仅对养殖户有帮助,更是对社会经济的增长有重要的意义。
1.动物疾病防控对畜牧养殖的重要性
1.1 动物疾病类型
在畜牧养殖业中,动物疾病的种类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传染性疾病、寄生虫病和其他类普通疾病。其中,传染性疾病种类繁多,对动物的危害比较大,同时,这种疾病大多都由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通过空气、生物媒介等因素进行迅速传播。导致动物直接感染相互传播,有部分的动物疾病甚至会感染给人类。因此,传染类的疾病应高度重视,一旦引起大规模的传染性疾病流行,就会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带来较大的困难,同时也会给养殖户带来的损失。寄生虫疾病在动物疾病中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寄生虫主要分为体内寄生和体外寄生。体内寄生虫的主要有蠕虫、原虫、旋毛虫、囊尾蚴等,在体外寄生的寄生虫主要以节肢动物为主。它们主要是寄生在动物身上来汲取养分满足自身的需求。此类疾病在畜牧养殖业中常见,虽然一般不会直接造成动物的死亡,但是会给动物的正常生长带来阻碍。在动物的正常生长过程中,动物还会因为其他因素而患有疾病,主要分为内科和外科,包括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等等。这类普通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并且比较常见。
1.2 病因分析
引起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人为因素和非人为因素。有些疾病是动物在胚胎发育期间就被母体所感染,成为病原体携带者。动物自身的抗病能力各有不同,一般幼小动物的抗病能力低,外加没有很好的对幼小动物进行很好的护理,很容易导致动物在幼年时期就因为感染其他疾病而死亡。除了动物自身因素外,动物还会在饮食、环境等外在因素感染疾病。例如,一些养殖户为了节约成本,选择廉价饲料,往往这类廉价饲料当中就有霉菌、寄生虫、细菌等致病因素,增加了动物感染疾病的机率。除此之外,养殖户对动物疾病的不了解以及对保护动物的认知度不够,导致动物在感染疾病后没有得到良好的治疗措施,从而容易引起疾病在动物群体中蔓延,对养殖户造成损失。因此,加强对动物疾病的分析与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工作。
1.3 人为和环境因素
一般养殖户对动物疾病都没有一个良好的认识,并且经常不重视防疫,没有按科学的免疫程序给动物实施免疫,使得动物在疾病发生时没有有效抗体而感染疾病。一般在动物感染疾病时,由于养殖户缺乏相关的医学知识,没有对动物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或者在治疗过程中用药不准确,乱用抗生素和违禁药品,而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甚至到无药可医的地步。另外,动物的生长环境也是一大关键问题,目前,大部分养殖户都没有给动物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为了节省成本,没有按照标准要求对环境进行基础设施的建设,并且养殖人员不能按时对养殖场地清洗消毒等,使得动物很可能因为外部环境中存在的病菌而感染疾病。
2.对畜牧养殖动物疾病的防控
2.1 加强对动物的管理监控
在畜牧养殖动物过程中,加强对动物的管理监控是十分重要的工作。需要养殖人员提高对动物养殖的能力,要尽力做到对每一位养殖人员进行相关的指导与培训,加强管理意识,力争在根源上解决动物疾病问题。在动物饮食方面,要做到科学喂养,选择优质饲料进行调配,对饲料合理搭配,调配出最佳的营养饲料,根据动物自身的需求来控制喂养频率与剂量,以尽量满足动物的生长需求,在饮食方面提高动物自身对疾病的抵抗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制定相应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对动物进行科学养殖,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生长特点,改变不良的养殖方法,加强对动物的管理与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更正。做好流行病学监测;对因病死亡的动物要做好无害化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
2.2 严格制定安全检疫制度
在畜牧养殖过程中动物时,要做好防疫检疫工作。按照免疫程序对适龄动物按时接种疫苗,加强动物本身的抵抗能力,加强饲养管理,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入侵,保证生物安全。国家也应该大力推广科学防疫,加大力度对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管控,防止动物疫病感染人类。除此之外,还应提高基层兽医人员技术水平,对动物疾病流行特点进行研究,总结治疗措施。在发现动物感染疾病后,要及时的对发病动物进行隔离治疗,对动物要合理用药,避免使用药物残留时间较长的药物,待动物完全康复,没有其他症状后,再将动物进行混养。在发现疾病后,也要做好记录,为今后的再次发生有所参考资料。在发现有传染性疾病时,要及时的对动物进行隔离防护,及时采取紧急免疫措施、及时对养殖场所进行消毒管理等。控制病源防止疫病扩散蔓延,降低动物的死亡率,提升动物的生存质量,从而保障养殖户的经济收入。加强检疫制度落实,需要进行引种、调运、出栏等情况时,必须向当地的动物卫生监督部门申请检疫,防止交叉感染。
2.3 严控环境问题
环境与动物的生长密切相关,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对动物的正常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求养殖户对动物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在根本上防控疾病。同时,要对环境定期消毒,并严格控制养殖人员的进出,进入养殖场所要对养殖人员进行消毒,避免带入病菌等。另外,要对养殖场所进行科学选址,尽量选择远离人群、空气干燥的场所,要完善养殖场所的通风排污系统,对动物的生存环境要及时清扫,避免细菌的滋生,从而对动物的生存造成危害。由此可见,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是动物健康生长的重要保障。
3.结语
要想我国畜牧养殖业的有序发展,就必须重视对动物疾病的防疫检疫工作。了解动物疾病的类型,并对疾病病因加以分析,对疾病有科学的认识,从而研制预防药物,科学有效的防范疾病的发生。在饲养方面,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对饲料合理调配,并按一定的频率和剂量来喂养动物,在动物的饮食方面做到规范喂养。除此之外,环境问题不可忽视,加强环境生物安全管理,提高养殖人员素质,从根本上解决疾病的发生。保障动物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保证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对国家的经济发展有所保障。
参考文献
[1] 刘安全.探析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控防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2).
[2] 沙维,杨智勇,周来宝.畜牧养殖的动物疾病病因及防控措施探讨[J].农民致富之友,2014,10: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