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的分析

来源 :中学生数理化·学习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mingj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大小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下面以HAc和NaAc的混合溶液为例来计算混合溶液的pH值。
  设起始HAc的浓度为c(酸),NaAc的浓度为c(盐),平衡时氢离子的浓度为c(H+),那么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
  HAcH++Ac-
  起始c(酸)0c(盐)
  平衡c(酸)-c(H+)c(H+)c(盐)+c(H+)
  Ka=c(H+)·c(Ac-)c(HAc)
  =c(H+)·\[c(盐)+c(H+)\]c(酸)-c(H+)
  一般来讲,酸和盐的浓度都远大于H+浓度,故在以上平衡式中H+浓度可以忽略不计,即:
  Ka=c(H+)·c(盐)c(酸),
  所以c(H+)=Ka·c(酸)c(盐)。
  两边同时取负对数,得
  -lgc(H+)=-lgKa·c(酸)c(盐)。
  所以-lgc(H+)=-lgKa-lgc(酸)c(盐)。
  所以pH=pKa+lgc(盐)c(酸)或pH=pKa-lgc(酸)c(盐)。
  故一元弱酸及其盐的混合溶液pH值的一般计算式为:
  pH=pKa+lgc(盐)c(酸)①
  同样的,以NH3与NH4Cl的混合溶液为例,我们可以推算出一元弱碱及其盐的混合溶液中pOH值的一般计算式为:
  pOH=pKb+lgc(盐)c(碱)②
  式①②被称为Henderson-Hasselbach(亨德森—哈森巴赫)方程式,简称“双H”方程。
  “双H”方程的应用有以下几种:
  1.计算溶液的pH值
  例1向1L0.1mol·L-1的HAc溶液中加入0.1mol的NaAc固体,计算此溶液的pH值(HAc的pKa为4.75)。
  解:由pH=pKa+lgc(NaAc)c(HAc),
  又因为c(NaAc)=c(HAc),所以pH=pKa=4.75。
  2.解決有关缓冲溶液的相关问题
  例2假若向例1中的溶液中再加入10mL0.1mol·L-1的HCl溶液,那么它的pH值将如何变化呢?
  解:所加入的H+的物质的量为0.01mol,那么NaAc的物质的量变为0.09mol,HAc的物质的量变为0.11mol,所以
  pH=pKa+lgc(NaAc)c(HAc)=4.65。
  3.对于弱酸溶液随pH值的改变离子分布变化的分析
  例3现有0.1mol·L-1的HAc溶液,向其中逐渐添加NaOH调节它的pH值,则离子分布随pH值变化的图像如何?
  解:根据它的pH值和“双H”方程可以求出:
  pH=pKa+lgc(NaAc)c(HAc)。
  所以lgc(NaAc)c(HAc)=pH-pKa。
  由上述式子,可以画出离子分布随pH值变化的图像如图1:
  由图可见,当醋酸的浓度和醋酸钠的浓度相同时,溶液的pH值即为醋酸的pKa值;当醋酸的浓度低于醋酸钠的浓度时,溶液的pH值高于醋酸的pH值;当醋酸的浓度高于醋酸钠的浓度时,溶液的pH值低于醋酸的pH值。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第一中学高三B3班
其他文献
在数学考试中,大部分同学都有时间不够用的情况,怎样能快速准确解题,是大家最需要的。我在做题时,根据题目特点,经常会选用一些特殊方法来做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特殊方法,不仅可以节省时间,更能够提高准确率,因此特殊方法在考场上就显得十分重要。下面通過几个例题,让我们来领悟如何使用考场上的这个利器吧。
期刊
《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初年,该书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从内容脉络上看,不是出自于一人之手,而是逐渐完善,最终臻于成熟。战国时著名的科学家张苍校正了《九章算术》,制定了度量衡和历法。《九章算术》的另外一位校正者(也是补充者)耿寿昌,汉宣帝时曾任大司农中丞,他精通数学,历史记载他曾经用铜铸造浑天仪观天象,我国古代是靠天吃饭的,某一年风调雨顺,粮食可能就豐收,丰收了粮价就会低;某一年气候
期刊
日前,教育部考试中心下发了《关于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的通知》,在数学能力考查方面,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具体,将知识、能力与素质的考查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数学素养,既考查中学数学的知识和方法,又考查考生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潜能。  一、把握特点,加强备考的针对性  1.把握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准确把握高考数学命题的特点和方向是提高复习效率的必要条件。我们要认真研读考试大纲
期刊
作为经典物理学的核心内容,牛顿运动定律是考察的重点,而力与运动相结合容易让学生感到困惑,通过牛顿定律清楚的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突破这一难点。熟练掌握牛顿定律是解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此类试题中既有对于基本物理概念的单一考察还有对力与运动整体的综合检验,学生要全面掌握相关知识。本文分三点分别举例介绍牛顿定律动力学中的应用,顺应高考的出题方向,启发学生思考,提高解题能力。  一、图像  图像问题一直是
期刊
在求解该题过程中,有的同学无从下手,笔者在帮助其寻找解答思路时,指明这是一道二元变量求最值问题,那么我们有哪些常见的处理策略呢?  一、二元变一元转化为函數最值问题
期刊
下面以2016年高考理科數学新课标Ⅱ卷中的第13小题来举例,让大家体会一下在解三角形类型题中一题多解的思路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一、與气体摩尔体积的关系
期刊
工业生产流程题就是将化工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生产阶段即生产流程用框图形式表示出来,并根据生产流程中有关的化学知识步步设问,形成与化工生产紧密联系的试题。它始于无机框图题的变革和创新,落实了高考对考生素质和能力的要求,考查了考生对存储的知识进行分解、迁移转换、重组,使问题得到解决的应用能力,体现出化学与STSE的紧密结合。  例1 以氯化钾和钛白厂的副产品硫酸亚铁为原料生产硫酸钾、过二硫酸钠和氧化铁红颜
期刊
进入高中后的物理学习,部分高中生都会产生一定的畏惧心理,因为高中物理更加复杂和抽象,而且运用了很多推理论证、定量分析等,在内容上更难,而且高中物理的学习更加注重对应用物理知识能力的培养,所以本人认为必须掌握有效的解题能力和解题方法才能更好地学习这门科目。  一、高中生在物理学习中的现状分析  1.整体物理基础掌握不牢,理解不深刻  通常在老师讲了一节内容后,则让大家开始分节、分章、分套的做题,部分
期刊
我在解答数学题时,发现有一类题目,解题时往往要考虑很多变量,而某些变量只作为解题的纽带,也即并不是每一个量都要求出最后结果,找准这样的量,我们的解题将事半功倍。这种题目对于很多同学来说,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总是觉得无从下手。下面通过几个例题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归纳的一些认识与心得,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好地解答这类试题。  一、“设而不求”与“既设又求”的对比  例1已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