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第二期课程改革,建立了一个“合——分——合”一体化的科学教育系统。对本来并不受到重视的科学课程也逐渐的“另眼相看”,每个学期末会有一次统一的质量抽查,以检验学生一个学期以来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笔者是一名初中物理老师,但由于学校的特殊性,也兼任六、七年级的科学课程,在教学中发现科学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和物理课程中是相一致的,如下表:
科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都是对之后物理学习的铺垫和基础,如果能把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八年级开始的物理课程中,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运用中,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初中物理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统一的。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的整合并不是要把科学和物理的目标提升到同一个高度,而是使科学的教学目标成为一个垫脚石,学生只要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物理的知识宝箱。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上表是笔者对初中科学和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相同点的一个大致对比,科学课程涉及了许多的物理知识,物理课程也是科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学科。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整合起来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一)由浅入深的递进式整合
初中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启蒙式课程。初中物理却是把科学的定性研究过渡到定量研究,通过所学的概念、公式进行数据的处理并得出规律。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在科学课程中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在物理课程中从基础出发加深理解并学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举个例子:科学和物理中都讲到了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科学中简单提到什么是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那么在物理课中讲到摩擦时,我们就可以把学生之前对摩擦的理解加以补充和纠正。由于在科学中出现过一样的知识,学生会觉得这是我们学过的东西,学习的兴趣也会调动起来,迫切的想知道更多的知识。那么我们在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并自然的用实验探究与压力的关系。
(二)由深归浅的简化式整合
初中物理是从八年级开设的,第一年学习物理时学生会觉得这么一门相对比较简单的科目,但进入九年级的密度和压强学习之后,学生就是处在一个无形的压力之下,它与前一年的学习相比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再也不是簡单背背概念就可以的,需要自己归纳并与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对密度计的使用,最容易搞混的就是它的刻度,从下到上密度值越来越小,学生总是在这个问题上栽跟斗。其实在科学中也有涉猎到这个知识点,就是研究物体浮与沉的规律时,把不同密度的液体放入同一个量筒中,密度小的物质会浮在密度大的物质上面。把这个量筒看成一个密度计,简化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体的分界线是刻度值,这样记忆起来会更加容易和直观。
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让学生能容易的接受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那么,把科学和物理这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对方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科学课本上很多的知识也都是借助实验来引入和论证的,但很多都是演示实验甚至只是通过视频观察的理想实验。而物理实验不仅要继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同时要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物理现象的观察来发现规律,或得到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处理来总结规律。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发现物理实验比较枯燥,学生只是机械化的完成这个实验,很少出现兴趣高昂的时候。但在科学课程的教授中,因为不只是简单的实验现象,有时会以动画、视频资料呈现等形式加以辅助说明,学生经常是兴致勃勃的认真观看,并且看完后会出现各种奇怪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在思考的,而并不是单一的接受或完成一项任务。这种结合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整合到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去,突破传统的以“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知识不动声色的跑到学生的脑袋中。谁会说这不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呢?
上海二期课改中,从八年级逐步把科学分成物理,生命科学和化学,目的是使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容易循序渐进,容易学的细、学的深,但也会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比较差,学生容易孤立、片面的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这之前的两年开设了科学课程,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我们能在无形中把这两个阶段整合起来,使科学课程中的知识更顺畅的过读到物理等课程中,使我们教育的方向会更加的清晰,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作者简介:高岚婷,浦东新区东城学校。
科学课程中的相关内容都是对之后物理学习的铺垫和基础,如果能把两门学科的相关知识点有机的整合起来,在八年级开始的物理课程中,学生无论在学习还是在运用中,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教学目标的整合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而初中物理是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富有个性的发展。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统一的。科学课程侧重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初中物理课程侧重于对科学的本质以及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的理解,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倡导探究性学习。
教学目标的整合并不是要把科学和物理的目标提升到同一个高度,而是使科学的教学目标成为一个垫脚石,学生只要踮起脚尖就能够到物理的知识宝箱。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
上表是笔者对初中科学和物理在教学内容上相同点的一个大致对比,科学课程涉及了许多的物理知识,物理课程也是科学知识的一个拓展学科。为了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把科学和物理这两门学科在教学内容上整合起来有其一定的必要性。
(一)由浅入深的递进式整合
初中科学学科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重在培养学生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科学精神的启蒙式课程。初中物理却是把科学的定性研究过渡到定量研究,通过所学的概念、公式进行数据的处理并得出规律。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需要在科学课程中打好扎实的基础,而在物理课程中从基础出发加深理解并学会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举个例子:科学和物理中都讲到了摩擦力这个知识点,科学中简单提到什么是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那么在物理课中讲到摩擦时,我们就可以把学生之前对摩擦的理解加以补充和纠正。由于在科学中出现过一样的知识,学生会觉得这是我们学过的东西,学习的兴趣也会调动起来,迫切的想知道更多的知识。那么我们在分析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时就可以很容易的得到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并自然的用实验探究与压力的关系。
(二)由深归浅的简化式整合
初中物理是从八年级开设的,第一年学习物理时学生会觉得这么一门相对比较简单的科目,但进入九年级的密度和压强学习之后,学生就是处在一个无形的压力之下,它与前一年的学习相比有了一个质的提升,再也不是簡单背背概念就可以的,需要自己归纳并与实际联系起来。例如对密度计的使用,最容易搞混的就是它的刻度,从下到上密度值越来越小,学生总是在这个问题上栽跟斗。其实在科学中也有涉猎到这个知识点,就是研究物体浮与沉的规律时,把不同密度的液体放入同一个量筒中,密度小的物质会浮在密度大的物质上面。把这个量筒看成一个密度计,简化浮力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同液体的分界线是刻度值,这样记忆起来会更加容易和直观。
把一个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让学生能容易的接受和消化所学的知识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那么,把科学和物理这两门课程整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需要老师充分了解对方的课程内容,融会贯通,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方法的整合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而科学课本上很多的知识也都是借助实验来引入和论证的,但很多都是演示实验甚至只是通过视频观察的理想实验。而物理实验不仅要继续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同时要使学生自己动手实验,通过物理现象的观察来发现规律,或得到数据并通过数据的处理来总结规律。在这几年的教学经验中,笔者发现物理实验比较枯燥,学生只是机械化的完成这个实验,很少出现兴趣高昂的时候。但在科学课程的教授中,因为不只是简单的实验现象,有时会以动画、视频资料呈现等形式加以辅助说明,学生经常是兴致勃勃的认真观看,并且看完后会出现各种奇怪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是在思考的,而并不是单一的接受或完成一项任务。这种结合实验和多媒体动画的教学方式就应该整合到我们的物理教学中去,突破传统的以“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通过轻松活泼的教学氛围,让知识不动声色的跑到学生的脑袋中。谁会说这不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呢?
上海二期课改中,从八年级逐步把科学分成物理,生命科学和化学,目的是使知识的系统性比较强,容易循序渐进,容易学的细、学的深,但也会使知识的综合性、应用性比较差,学生容易孤立、片面的看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这之前的两年开设了科学课程,就是为了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如果我们能在无形中把这两个阶段整合起来,使科学课程中的知识更顺畅的过读到物理等课程中,使我们教育的方向会更加的清晰,学生学习的目标更加明确。
作者简介:高岚婷,浦东新区东城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