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简要分析了粮食质量检验工作的意义,论述了粮食检验面临的新形势并对如何进一步做好粮食检验工作加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粮食;质量;检验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这些对于粮油加工企业来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粮油加工企业,应把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这既是从源头上控制粮食质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基础,更对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意义重大。
1.企业做好粮食检验的重要意义
企业粮食检验工作,对于保证粮食产品安全流通来说是首道关口,是粮食质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当前,粮食流通已经全面进入市场化,作为企业,必须把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的高度抓好具体实践。
当前,粮食质量问题正日益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企业,必须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做好粮食检验,把住整个食物链的源头,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应有作用,为企业自身负责。
2.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面临新形势
2.1粮食质量安全目前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粮食生产的特殊性。农业生产会主要受到气候、资源、环境、技术等影响。由于环境污染加剧、造成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有不同程度的显现。二是粮食流通的特殊性。粮食流通,其主要特点是环节多、时间长。粮食在收获、收购、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都可能由于客观条件不同,造成不同类型的污染。如农户露天储粮,在马路晒粮,装粮工具、运输工具和各类装具,都可能会造成粮食被污染;采取不当的防霉抑虫措施、加工工艺比较原始,都是造成影响粮食安全的原因。三是个别粮食加工企业在经营时,造假制假现象严重,违规使用工业添加剂,不合规的添加剂等,这些都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2.2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出了新要求。食品和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粮食,它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是否达标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无论食品加工企业还是将其转化为工业原料和饲料的行业也都对其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必须要把好粮食质量的源头关。
2.3粮食检验能力机制体制急需要提高。目前,从企业来说,自有粮食质检机构检测手段不够先进,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同时,由于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粮食质检机构体制改革未能及时到位,加之由此带来经费不足,造成仪器设备老化,维护、更新困难等原因,造成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加之,新成立的机构也受此影响,难以满足社会对该项工作新要求。
此外,粮食质量检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质检机构之间沟通机制尚不成熟,检测手段、方法,在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以及能力验证、试验比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尚不健全。
3.今后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
3.1开展好两项报告。这两项即粮食质量安全调查的预报和品质的测报,为粮食生产服务。首先,应该把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全面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和优质粮食品质状况作为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重要任务之一。这项工作,也是制訂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工作的。这项工作,在更好地服务“三农”方面,在提出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方面有很重要意义。可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引导产粮区原粮质量提高,起到加快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
3.2以政策为导向加强粮食质量检测。当前,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应重点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实行检测监管(包括各级储备粮、军供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等),做到严格质量把关,确保其质量高,急需时用得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把好粮食源头质量关。加强关键环节检测,主要是加强粮食在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卫生指标检测,做到把握现状,做好科学评估。应重点评估的内容有:是否使用违禁的药品或添加剂,是否受污染或发热霉变,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及超标程度。如经过加工,其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下降比例,其残留随时间如何变化等。以此来实现用权威检测数据,做好针对性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
3.4做好绿色储粮服务。这项工作核心有两项内容。一是利用检测数据对粮食质量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后,实现科学指导粮食收储,实现合理应用储粮技术,二是以地区、储存条件、储存方式、仓型、粮食品种这几个要素为依据,根据其不同情况对比,研究储存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做到科学调整储粮技术应用实施,保证储粮质量符合绿色要求,使质量检测为优化储粮技术服务。
3.5,加快检测能力提升。主要包括:一是加强检测机构和网点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检验和办公条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取得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资格;二是加快各类检测仪器换代升级,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研究应用新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残留溶剂、残留熏蒸剂、有机农药、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有害重金属等采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提高粮食质量检测效率。三是加强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合作,做到互促互进,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高凤艳.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粮食检验效果――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硅谷,2013,24:106-107.
[2]李晶波.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05:43.
[3]何秀丽,刘文新.东北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以德惠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35:304-309.
[4]王火根,周波.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及空间技术扩散效应分析――基于中国30省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J].粮食加工,2012,05:5-10.
关键词:粮食;质量;检验
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观念的变化,这些对于粮油加工企业来说,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作为粮油加工企业,应把粮食质量检测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这既是从源头上控制粮食质量、保证粮食质量安全的需要,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之基础,更对于保护消费者身体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事意义重大。
1.企业做好粮食检验的重要意义
企业粮食检验工作,对于保证粮食产品安全流通来说是首道关口,是粮食质粮食流通的基础性工作。当前,粮食流通已经全面进入市场化,作为企业,必须把认真贯彻国家颁布的各项粮食质量标准作为首要任务,严格按照相关标准,,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的高度抓好具体实践。
当前,粮食质量问题正日益受到普遍关注,作为企业,必须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重实效,做好粮食检验,把住整个食物链的源头,履行好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广大消费者的身心健康,为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应有作用,为企业自身负责。
2.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面临新形势
2.1粮食质量安全目前形势不容乐观。一是粮食生产的特殊性。农业生产会主要受到气候、资源、环境、技术等影响。由于环境污染加剧、造成部分粮食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污染超标问题有不同程度的显现。二是粮食流通的特殊性。粮食流通,其主要特点是环节多、时间长。粮食在收获、收购、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都可能由于客观条件不同,造成不同类型的污染。如农户露天储粮,在马路晒粮,装粮工具、运输工具和各类装具,都可能会造成粮食被污染;采取不当的防霉抑虫措施、加工工艺比较原始,都是造成影响粮食安全的原因。三是个别粮食加工企业在经营时,造假制假现象严重,违规使用工业添加剂,不合规的添加剂等,这些都成为影响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
2.2社会各界对粮食质量和卫生状况提出了新要求。食品和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粮食,它的质量和卫生安全是否达标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营养健康意识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无论食品加工企业还是将其转化为工业原料和饲料的行业也都对其要求日趋严格,因此必须要把好粮食质量的源头关。
2.3粮食检验能力机制体制急需要提高。目前,从企业来说,自有粮食质检机构检测手段不够先进,人员素质需要提高。同时,由于粮食流通市场化进程的加快,部分粮食质检机构体制改革未能及时到位,加之由此带来经费不足,造成仪器设备老化,维护、更新困难等原因,造成技术人员大量流失,加之,新成立的机构也受此影响,难以满足社会对该项工作新要求。
此外,粮食质量检测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粮食质检机构之间沟通机制尚不成熟,检测手段、方法,在统一检测方法、检测手段以及能力验证、试验比对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粮食质量信息发布制度尚不健全。
3.今后质量检测工作的任务
3.1开展好两项报告。这两项即粮食质量安全调查的预报和品质的测报,为粮食生产服务。首先,应该把粮食质量安全调查和品质测报,全面掌握新收获粮食质量和优质粮食品质状况作为粮食质量检测工作重要任务之一。这项工作,也是制訂相关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为粮食宏观调控服务工作的。这项工作,在更好地服务“三农”方面,在提出粮食生产结构调整指导性意见方面有很重要意义。可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标准化管理水平,引导产粮区原粮质量提高,起到加快粮食生产发展的重要作用。
3.2以政策为导向加强粮食质量检测。当前,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应重点加强政策性粮食质量实行检测监管(包括各级储备粮、军供粮、退耕还林粮、救灾粮等),做到严格质量把关,确保其质量高,急需时用得上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3.3把好粮食源头质量关。加强关键环节检测,主要是加强粮食在生产、储存、加工等环节的卫生指标检测,做到把握现状,做好科学评估。应重点评估的内容有:是否使用违禁的药品或添加剂,是否受污染或发热霉变,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和霉菌毒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是否超标及超标程度。如经过加工,其有害物质的残留量下降比例,其残留随时间如何变化等。以此来实现用权威检测数据,做好针对性指导粮食生产和流通。
3.4做好绿色储粮服务。这项工作核心有两项内容。一是利用检测数据对粮食质量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后,实现科学指导粮食收储,实现合理应用储粮技术,二是以地区、储存条件、储存方式、仓型、粮食品种这几个要素为依据,根据其不同情况对比,研究储存期间品质变化规律,做到科学调整储粮技术应用实施,保证储粮质量符合绿色要求,使质量检测为优化储粮技术服务。
3.5,加快检测能力提升。主要包括:一是加强检测机构和网点建设,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检验和办公条件,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积极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取得向社会出具公证数据的资格;二是加快各类检测仪器换代升级,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引进先进技术,研究应用新的检测方法,对黄曲霉毒素、残留溶剂、残留熏蒸剂、有机农药、面粉增白剂、食品添加剂、有害重金属等采用快速检测方法、检测技术,提高粮食质量检测效率。三是加强粮食质量检测机构之间合作,做到互促互进,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
[1]高凤艳.运用科技手段,提高粮食检验效果――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硅谷,2013,24:106-107.
[2]李晶波.粮食检验的必要性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5,05:43.
[3]何秀丽,刘文新.东北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影响因素及增产途径分析――以德惠市为例[J].中国农学通报,2014,35:304-309.
[4]王火根,周波.粮食单产影响因素及空间技术扩散效应分析――基于中国30省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J].粮食加工,2012,05: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