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宽容 赵德芳
看到这个话题,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年前,刚登上三尺讲台的一幕: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我拿着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可当我转过身的时候,班级里乱哄哄的,好像这不是在上课。“同学们,都别吵了,我们这是在上课!”我有点生气地喊道。“字写得太小了,而且笔画太轻,我们根本都看不清楚!真是……”(一连串骂人的话)坐在后排的一个男生大声嚷嚷着,接着全班义是一阵哄堂大笑。我觉得脸一阵发烧,心里难受极了,甚至想把课本摔在桌子上,然后去找校长,让学校处分这个不懂礼貌的学生。但我还是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用最平和的语气对学生说:“大家请安静!真的很对不起,我是新老师,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好,请大家见谅!下面我会把字写大一点儿。”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我按原计划开始讲课。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讲课,学生反应非常积极,充满热情,讲课的效果也比我预想的更好。下课之后,我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来到学生中间听取他们的意见。有几个学生甚至坐到我的身边向我讲述他们听课的感受。我来到了骂我的那个男生身旁,亲切地对他说:“我讲课你能听懂吗?我写的字比较小,不过我以后会努力改正的。如果你以后看不清楚可以到前面坐,没关系的。”他的脸一下子变红了:“老师,对不起,我上课不应该那样骂你。可是当时我看不清字真的很着急,我一急就想骂人,真的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的。”
自从这节课之后,学生和我就像朋友一样常坐在一起谈心,我经常从学生那里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方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处一直都非常愉快。
我常常想:如果那次我把课本摔下独自一个人跑出去,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也许那个骂我的学生被惩罚,我也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许我会从此和学生之间有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也许那节被我耽误的课会永远成为同学们和我挥之不去的心病;也许那个无心骂我的学生从此名声扫地,前途荒废……但是,幸亏那时我选择了宽容,宽容之心使我挽回了自己的尊严,也赢得了学生列我的热爱和信任。
师爱,应该有大家风范 祈会国
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这是校园里极不正常的现象之一。如今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他们耳听的、眼看的、追逐的、讨厌的无不由“跟着感觉走”这一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来支配。再加上一些学校对“赏识教育”“表扬教育”和“尊重学生”理念的片面理解及由此产生的失当教育举措,使得个别中小学生在变幻无常的环境氛围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学生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尊敬师长”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骂师”现象,表面上错在学生,实质上和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素养教育的缺失有关。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内容抓紧抓好。但对具体个案,我们则要慎重处理,要在学生承认错误的前提下给予其自省改过的时间与机会。
面对弟子的不敬,我们做老师的不妨学一下先贤的襟怀:宋太宗与臣子孔守正、王荣在北同饮酒,二臣喝得酩酊大醉,失去了臣下的礼节。第二天,他俩因酒后失礼而向皂上请罪,宋太宗微微一笑说:“朕也喝醉了,记不得这些事了。”这样一米,皇帝既保住了面子,也收买了人心。不过皇帝不追究(因为他的追究可能要杀头)不是说老师就不处理,只是老师在处理学生的“大不敬”时,要凸显师爱、宽宏大度,要有长者风范,因为对于孩子的错“上帝也会原谅”。
修复师生感情的裂痕 李延林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当面顶撞老师,甚至骂老师,破坏了师生关系,在班级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的确是让为人师者惭愧又痛心的事情。遇到这种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细致地分析事情的缘由,对症下药,努力修复师生感情的裂痕。
首先,要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出现学生骂老师的现象,有悖师道尊严,严重伤害了师生感情,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老师一味悔恨和烦恼已经于事无补,对学生采取过激行为更小可取。老师不如静下心来,客观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育人方法是否有失误之处: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是自己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了嫌隙;或者是自己当时带有不良情绪,处理学生问题时出现了某种偏执……通过自我反思,找到工作失误的症结所在.才能妥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其次,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由于性格、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如果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工作方法单一草率,常会造成了作的僵局和失误。学生骂老师,大多是老师的言行刺激了那些性了倔、脾气暴、逆反心理强烈或家庭教育不良的学生,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敌对情绪。事情发生后,老师可以开诚布公地与“肇事者”谈心,弄清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采用家访、询问他人等方式,了解该学生平素在家的表现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
最后,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骂了老师后,给纯洁的师生情笼罩上一层阴影,但这并不意味着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重建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用宽阔的胸襟原谅学生的过错,主动伸出友好的双手,给学生提供悔过、改错的机会。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梳理工作思路,更新育人方法,用宽容、理解、信任善待学生,用爱的温暖呵护学生的心灵。在耐心的期待中,在真诚和关爱的感召下,骂人的学生终有一天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愿意多“死”几次 郝素娟
面对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教师以静制动,变被动为主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请看下面一则事例:
上午第二节课,由于我去文印室领取材料,到教室时迟到了两分钟。当我正要推门进去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学生说:“噢,老师死了。”此时的我迟疑了,是进还是不进?后来,我还是硬着头皮进去了。“老师,有人骂你!”“老师,有人说你死了!”“老师,李明骂你!”……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团,同学们都等待着我的“发威”,等待着看那个学生的“好戏”。
我一言不发地站在那儿,静静地听着,教室渐渐地安静下来,静得有点出奇,连同学们呼吸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得见。我朝李明同学看了一眼,只见他的脸涨得通红,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根本不敢抬起头看我一眼一我想:还有什么批评教育的方法比这更到位呢?为了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我灵机一动:“老师迟到了,该骂!”学生抢着说:“不对,不该骂老师!……李明说脏话不文明!”……
我说:“好,现在上课。”班长大声地喊:“起立!”同学们齐声嘁道:“老师,您好!”那喊声空前响亮,几乎要把教室震裂。这一堂谍,我感觉跟学生的交流非常默契,是真正的心与心的碰撞。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同学们都在感叹:“啊,这么快就下课了!” 我拿着备课笔记正准备去办公室,只听见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有话跟您说!”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李明,他的脸红得更厉害了,眼中嗡着泪花:“老师,我……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改……”我微笑着对他说:“不用担心,老帅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时,他才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从这件事上我深深地感到,老师的“冷静”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用我的“死”换来学生那么多纯真的“爱”,我感到非常幸福。只要是为了学生,只要能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我愿意多“死”几次。
恩威并重 刚柔相济 赵文陆
一般来说,学生是不敢轻易骂老师的。当他认为老师对他的不友好行为超出了自己的忍受限度时,当面顶撞老师甚至骂老师便成了发泄自己情绪的最后方式。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但在实践中由于角色的不同,师生关系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有时只能选择开骂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学生的顶撞,一味地呵斥会使师生关系愈来愈僵,一味地迁就也只会使师生关系逐渐变糟。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令人头痛的学生应该恩威并重,刚柔相济。
恩:学生不是生硬的物品,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一教师不应只从学习上去关心他们,还应从生活的各个方丽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当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尽心帮助;当同学之间发生摩擦时,要公平对待,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向。上课时,要给予所有学生同等关注。不要吝啬表扬,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
威: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强迫树立起来的,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言谈举止,时时为学生做表率,让学生从内心认同的。对于教学,教师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对于学生,要从德、智、体等方面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学生错误的行为更不能纵容批评,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会迁就每一位学生的过错。学生无小事,事事可育人。教师要善于运用批评
刚: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说过:“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具体到教育上来说,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可逾越的。
柔: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能忍受的一定要忍受,不可对学生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俗话说,柔能克刚。教师的柔性,表现在天长日久的耐心上,要诲人不倦,切不能以恨铁不成钢为借口.采取过激的举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责编 晓 月)
看到这个话题,使我不由得想起了十年前,刚登上三尺讲台的一幕: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一课: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我拿着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鸦片战争”,可当我转过身的时候,班级里乱哄哄的,好像这不是在上课。“同学们,都别吵了,我们这是在上课!”我有点生气地喊道。“字写得太小了,而且笔画太轻,我们根本都看不清楚!真是……”(一连串骂人的话)坐在后排的一个男生大声嚷嚷着,接着全班义是一阵哄堂大笑。我觉得脸一阵发烧,心里难受极了,甚至想把课本摔在桌子上,然后去找校长,让学校处分这个不懂礼貌的学生。但我还是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用最平和的语气对学生说:“大家请安静!真的很对不起,我是新老师,有许多地方做得还不好,请大家见谅!下面我会把字写大一点儿。”教室里终于安静下来,我按原计划开始讲课。
令我意想不到的是接下来的讲课,学生反应非常积极,充满热情,讲课的效果也比我预想的更好。下课之后,我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来到学生中间听取他们的意见。有几个学生甚至坐到我的身边向我讲述他们听课的感受。我来到了骂我的那个男生身旁,亲切地对他说:“我讲课你能听懂吗?我写的字比较小,不过我以后会努力改正的。如果你以后看不清楚可以到前面坐,没关系的。”他的脸一下子变红了:“老师,对不起,我上课不应该那样骂你。可是当时我看不清字真的很着急,我一急就想骂人,真的对不起!我以后会注意的。”
自从这节课之后,学生和我就像朋友一样常坐在一起谈心,我经常从学生那里听取意见,改进工作方法,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相处一直都非常愉快。
我常常想:如果那次我把课本摔下独自一个人跑出去,结果会是什么样子?也许那个骂我的学生被惩罚,我也为自己出了一口气:也许我会从此和学生之间有了一条无法跨越的鸿沟:也许那节被我耽误的课会永远成为同学们和我挥之不去的心病;也许那个无心骂我的学生从此名声扫地,前途荒废……但是,幸亏那时我选择了宽容,宽容之心使我挽回了自己的尊严,也赢得了学生列我的热爱和信任。
师爱,应该有大家风范 祈会国
学生对老师出言不逊,这是校园里极不正常的现象之一。如今有相当一部分未成年人,他们耳听的、眼看的、追逐的、讨厌的无不由“跟着感觉走”这一极端个人主义的人生观来支配。再加上一些学校对“赏识教育”“表扬教育”和“尊重学生”理念的片面理解及由此产生的失当教育举措,使得个别中小学生在变幻无常的环境氛围中迷失了自我,忘记了学生最应该继承和发扬的“尊敬师长”这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骂师”现象,表面上错在学生,实质上和学校、家庭、社会对青少年的道德教育、人格教育、素养教育的缺失有关。对此,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内容抓紧抓好。但对具体个案,我们则要慎重处理,要在学生承认错误的前提下给予其自省改过的时间与机会。
面对弟子的不敬,我们做老师的不妨学一下先贤的襟怀:宋太宗与臣子孔守正、王荣在北同饮酒,二臣喝得酩酊大醉,失去了臣下的礼节。第二天,他俩因酒后失礼而向皂上请罪,宋太宗微微一笑说:“朕也喝醉了,记不得这些事了。”这样一米,皇帝既保住了面子,也收买了人心。不过皇帝不追究(因为他的追究可能要杀头)不是说老师就不处理,只是老师在处理学生的“大不敬”时,要凸显师爱、宽宏大度,要有长者风范,因为对于孩子的错“上帝也会原谅”。
修复师生感情的裂痕 李延林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学生当面顶撞老师,甚至骂老师,破坏了师生关系,在班级中造成极坏的影响,的确是让为人师者惭愧又痛心的事情。遇到这种意料不到的突发事件,教师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细致地分析事情的缘由,对症下药,努力修复师生感情的裂痕。
首先,要反省自己的工作方法。出现学生骂老师的现象,有悖师道尊严,严重伤害了师生感情,是教育的失败和悲哀。老师一味悔恨和烦恼已经于事无补,对学生采取过激行为更小可取。老师不如静下心来,客观地反省一下自己的育人方法是否有失误之处:是自己处理问题的方法简单粗暴,损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还是自己不能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师生之间产生了嫌隙;或者是自己当时带有不良情绪,处理学生问题时出现了某种偏执……通过自我反思,找到工作失误的症结所在.才能妥善化解矛盾,解决问题。
其次,分析学生的个性和心理状态。一个班几十名学生,由于性格、爱好、家庭环境等方面的不同,使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教师如果不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工作方法单一草率,常会造成了作的僵局和失误。学生骂老师,大多是老师的言行刺激了那些性了倔、脾气暴、逆反心理强烈或家庭教育不良的学生,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了敌对情绪。事情发生后,老师可以开诚布公地与“肇事者”谈心,弄清他当时的心理状态:也可以采用家访、询问他人等方式,了解该学生平素在家的表现以及最近一段时间的情绪波动。
最后,解铃还须系铃人。学生骂了老师后,给纯洁的师生情笼罩上一层阴影,但这并不意味着良好的师生关系不能重建学生犯了错误后,教师要用宽阔的胸襟原谅学生的过错,主动伸出友好的双手,给学生提供悔过、改错的机会。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梳理工作思路,更新育人方法,用宽容、理解、信任善待学生,用爱的温暖呵护学生的心灵。在耐心的期待中,在真诚和关爱的感召下,骂人的学生终有一天会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
我愿意多“死”几次 郝素娟
面对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教师以静制动,变被动为主动,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请看下面一则事例:
上午第二节课,由于我去文印室领取材料,到教室时迟到了两分钟。当我正要推门进去的时候,就听到一个学生说:“噢,老师死了。”此时的我迟疑了,是进还是不进?后来,我还是硬着头皮进去了。“老师,有人骂你!”“老师,有人说你死了!”“老师,李明骂你!”……教室里顿时乱成了一团,同学们都等待着我的“发威”,等待着看那个学生的“好戏”。
我一言不发地站在那儿,静静地听着,教室渐渐地安静下来,静得有点出奇,连同学们呼吸的声音似乎都能听得见。我朝李明同学看了一眼,只见他的脸涨得通红,眼泪都快掉下来了,根本不敢抬起头看我一眼一我想:还有什么批评教育的方法比这更到位呢?为了缓解课堂紧张的气氛,我灵机一动:“老师迟到了,该骂!”学生抢着说:“不对,不该骂老师!……李明说脏话不文明!”……
我说:“好,现在上课。”班长大声地喊:“起立!”同学们齐声嘁道:“老师,您好!”那喊声空前响亮,几乎要把教室震裂。这一堂谍,我感觉跟学生的交流非常默契,是真正的心与心的碰撞。当下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同学们都在感叹:“啊,这么快就下课了!” 我拿着备课笔记正准备去办公室,只听见一个学生喊道:“老师,我有话跟您说!”我回头一看,原来是李明,他的脸红得更厉害了,眼中嗡着泪花:“老师,我……我…不是……故意的,我……知道错了,我以后……一定改……”我微笑着对他说:“不用担心,老帅知道你不是故意的。”这时,他才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从这件事上我深深地感到,老师的“冷静”对于学生来说是多么重要。用我的“死”换来学生那么多纯真的“爱”,我感到非常幸福。只要是为了学生,只要能赢得学生更多的爱,我愿意多“死”几次。
恩威并重 刚柔相济 赵文陆
一般来说,学生是不敢轻易骂老师的。当他认为老师对他的不友好行为超出了自己的忍受限度时,当面顶撞老师甚至骂老师便成了发泄自己情绪的最后方式。尽管新课程理念强调了师生关系的平等民主,但在实践中由于角色的不同,师生关系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处于弱势地位的学生有时只能选择开骂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
许多老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都不同程度地遭遇过学生的顶撞,一味地呵斥会使师生关系愈来愈僵,一味地迁就也只会使师生关系逐渐变糟。笔者以为,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对于那些令人头痛的学生应该恩威并重,刚柔相济。
恩:学生不是生硬的物品,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一教师不应只从学习上去关心他们,还应从生活的各个方丽去关心他们.了解他们的内心感受,真正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来看待。当学生学习上有困难时,要尽心帮助;当同学之间发生摩擦时,要公平对待,不因自己的好恶而有所偏向。上课时,要给予所有学生同等关注。不要吝啬表扬,要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认可。
威:教师的威信不是靠强迫树立起来的,是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言谈举止,时时为学生做表率,让学生从内心认同的。对于教学,教师要一丝不苟,兢兢业业;对于学生,要从德、智、体等方面严格要求,特别是对学生错误的行为更不能纵容批评,要让学生感受到教师不会迁就每一位学生的过错。学生无小事,事事可育人。教师要善于运用批评
刚: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子产说过:“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懦弱,民狎而玩之,则多死焉”具体到教育上来说,教师要结合《中小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约束学生的行为,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可逾越的。
柔:对于学生的行为,教师能忍受的一定要忍受,不可对学生斤斤计较、睚眦必报。俗话说,柔能克刚。教师的柔性,表现在天长日久的耐心上,要诲人不倦,切不能以恨铁不成钢为借口.采取过激的举动,那样只会适得其反。
(责编 晓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