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在阿基米德这句名言里,“撬动地球”,有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支点。一所学校的发展也需要一个支点。就普通中学而言,抓住“中考”或“高考”这个支点,管理的杠杆就很容易传导出作用力。但是,中等职业学校较之普通中学,如果管理上的支点也依样画葫芦,势必落得照猫画虎反类犬。因此,中职学校要从管理上寻求效率不能在”考“字上徘徊,应该另辟蹊径,自铸支点。
关键词:人本;管理;中职
以国家示范校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为例,起初镇安职中就把发展的引擎定位在“内涵建设”上,由此明确方向,从教科研切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管理要冲,以科研处职能作用和制度建设作为支点,以教研赛事作为杠杆,以订立部门目标责任合同作为学校管理的着力点,撬动学校接地气、务实效的教研活动,并以此链接和驱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那么,同样是学校管理职能的部门,何以把学校发展和管理的支点选项落定在科研处呢?这是由区域内中职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中职学校能不能生存和发展,师资是关键。然而,要使师资对称和提升,单靠外援引入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立足校本,促成师资的自生和再生,才能成就活水源头和后劲,这就迫使科研处的职能作用凸显出来,承载起学校师资的造血重任。
镇安职中自2008年开始,瞅准陕西省教科所组织的“教学设计说课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教研赛事契机,责成科研处全权组织和策划赛前、赛中和赛后的系列培训和研讨。连续十年,学校科研处从赛事评价视点切入,将一些教研能力强、教学经验足的教师深入研读赛事评价要求和赛程规定,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目标指向,立足于课堂教学设计,策划出“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确定”、“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反思的意义和呈现形式”等系列赛前主题培训和赛后主题研讨。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格局的日趋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如雨后春笋,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纷至沓来,学校原有的教研培训和研讨的主题库必须要跟进扩容。于是,“‘翻转课堂’模式中‘理实一体’的嵌入”、“微课制作与录屏软件的运用”、“互联网 教育”等教研培训和研讨主题及时被纳入到校本研修活动内容中,并以此作为省赛赛前培训重点,再将这一培训成果呈现在省教学设计说课大赛中接受考量,赛后又将被认同和肯定的成果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做进一步推介,对在赛中获得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模式与本校教研实践中进一步对接和深入研讨消化,再形成自身新特点、新亮点。如此周而复始,循序推进,逐年更新,同步时代,不落后尘。使本校课程在师资需求上招之即来,来之能教,教之合规,规之有据,据之从新,新之入时。
所谓“招之即来”,是基于近十年的积淀。近十年来,学校科研处通过赛事平台,形成了一个培养教师的固定模式,即“传接培养”模式。具体的做法是,将每年赛事中获一等奖的教师确定为新一年参赛选手培训的传帮责任人,具体负责和组织历届教学设计获奖教师形成一个传帮团队,团队中的成员各有传帮主题,各有传帮对接对象。这个团队逐年扩充和累积,已达41人,参赛 50次,18人一等奖,18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这41个人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求证锤炼,而且也在理论观念上历经多次碰撞融通,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切脉中职特点、自塑能力强、应对转型快的教师骨干。所以这些教师也就成了学校应对中职专业复杂课程调配的资源储备。
所谓“来之能教”,“教之合规”,不是说这些师资储备,任何一个教师都具备有相应的专业课程知识,调配到岗就能登堂入室了,而是说这些教师经过历练之后,在面对新课程时能在很短的时限内自塑转型以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并能遵循中职课程标准,实施教學。
所谓“规之有据”、“据之从新”、“新之入时”,是说这些通过科研处有计划、有针对地训练和培植的教师团队,不仅对中职課程特点、教学要求、实践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规范各个环节和细节,而这些环节和细节又都是在团队中根据最新、最前沿教育教学信息研读内化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与时俱进、紧切时代要求、富含前瞻性的先机占位与引领,正因如此,镇安职中在创建国家示范校及助动学校发展的项目争取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胜出参数。同时,因有了这样一支团队,学校决策层在应对各种复杂的办学局面时,也就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
故此,学校通过科研处这个支点,紧握教研赛事这根杠杆,驱动整个师资力量在校本研修和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中不断凝聚和提升,促成办学的宗旨和愿景,最终传导和惠及于入校的学子身上,进而又通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代言本校中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完成了学校持续发展的蓄力过程。近年来,我校学生要么通过对口升学、技能竞赛进入高校深造;要么通过学校安置就业,创收致富;有的毕业生更是事业发达,风生水起。而今,广大群众既往对职中教育的成见和偏见,已经在一桩桩一件件事实面前不仅得到了校正,更引发了他们密切的关注,这不正是职教人的期待和乐见吗?
当然,学校要把发展着力于科研处,必须要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科研处职能界定和目标责任合同的确立。这需要一个从起始到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没有终点,但却有视点。这个视点,一是科研处职能指向必须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核心;二是目标责任是具体可量化的数据;三是考核有时限要求。因此,科研处职能岗位的人选就成了关键。事业心、责任心、担当意识、忧患意识、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感召能力甚至策划能力,都是这个职能岗位对素质的要求。
科研处职能岗位用对了人,那么科研处在传导学校作用力的时候,无论是制度建设还在实践活动,都会精准而有效。换句话说,之前所有的论证,最终得出的结论还要回归到“以人为本”上,或者说,这是对“以人为本”解读的另一版本。
参考文献:
[1]张瑞.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晓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
关键词:人本;管理;中职
以国家示范校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为例,起初镇安职中就把发展的引擎定位在“内涵建设”上,由此明确方向,从教科研切入,把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内涵建设的管理要冲,以科研处职能作用和制度建设作为支点,以教研赛事作为杠杆,以订立部门目标责任合同作为学校管理的着力点,撬动学校接地气、务实效的教研活动,并以此链接和驱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那么,同样是学校管理职能的部门,何以把学校发展和管理的支点选项落定在科研处呢?这是由区域内中职学校的特殊性决定的。中职学校能不能生存和发展,师资是关键。然而,要使师资对称和提升,单靠外援引入是非常有限的。只有立足校本,促成师资的自生和再生,才能成就活水源头和后劲,这就迫使科研处的职能作用凸显出来,承载起学校师资的造血重任。
镇安职中自2008年开始,瞅准陕西省教科所组织的“教学设计说课大赛”、“教师技能大赛”等教研赛事契机,责成科研处全权组织和策划赛前、赛中和赛后的系列培训和研讨。连续十年,学校科研处从赛事评价视点切入,将一些教研能力强、教学经验足的教师深入研读赛事评价要求和赛程规定,根据中职教育教学目标指向,立足于课堂教学设计,策划出“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确定”、“教学设计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学反思的意义和呈现形式”等系列赛前主题培训和赛后主题研讨。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移动互联格局的日趋完善,信息化教学资源更如雨后春笋,新的教学理念与模式纷至沓来,学校原有的教研培训和研讨的主题库必须要跟进扩容。于是,“‘翻转课堂’模式中‘理实一体’的嵌入”、“微课制作与录屏软件的运用”、“互联网 教育”等教研培训和研讨主题及时被纳入到校本研修活动内容中,并以此作为省赛赛前培训重点,再将这一培训成果呈现在省教学设计说课大赛中接受考量,赛后又将被认同和肯定的成果在校本研修活动中做进一步推介,对在赛中获得教学设计的新理念、新做法、新模式与本校教研实践中进一步对接和深入研讨消化,再形成自身新特点、新亮点。如此周而复始,循序推进,逐年更新,同步时代,不落后尘。使本校课程在师资需求上招之即来,来之能教,教之合规,规之有据,据之从新,新之入时。
所谓“招之即来”,是基于近十年的积淀。近十年来,学校科研处通过赛事平台,形成了一个培养教师的固定模式,即“传接培养”模式。具体的做法是,将每年赛事中获一等奖的教师确定为新一年参赛选手培训的传帮责任人,具体负责和组织历届教学设计获奖教师形成一个传帮团队,团队中的成员各有传帮主题,各有传帮对接对象。这个团队逐年扩充和累积,已达41人,参赛 50次,18人一等奖,18人二等奖,11人三等奖。这41个人不仅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求证锤炼,而且也在理论观念上历经多次碰撞融通,成为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切脉中职特点、自塑能力强、应对转型快的教师骨干。所以这些教师也就成了学校应对中职专业复杂课程调配的资源储备。
所谓“来之能教”,“教之合规”,不是说这些师资储备,任何一个教师都具备有相应的专业课程知识,调配到岗就能登堂入室了,而是说这些教师经过历练之后,在面对新课程时能在很短的时限内自塑转型以适应新岗位的要求,并能遵循中职课程标准,实施教學。
所谓“规之有据”、“据之从新”、“新之入时”,是说这些通过科研处有计划、有针对地训练和培植的教师团队,不仅对中职課程特点、教学要求、实践模式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而且在实践过程中能够自觉规范各个环节和细节,而这些环节和细节又都是在团队中根据最新、最前沿教育教学信息研读内化之后形成的共识,是与时俱进、紧切时代要求、富含前瞻性的先机占位与引领,正因如此,镇安职中在创建国家示范校及助动学校发展的项目争取上,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和胜出参数。同时,因有了这样一支团队,学校决策层在应对各种复杂的办学局面时,也就多了几分淡定和从容。
故此,学校通过科研处这个支点,紧握教研赛事这根杠杆,驱动整个师资力量在校本研修和系列主题教研活动中不断凝聚和提升,促成办学的宗旨和愿景,最终传导和惠及于入校的学子身上,进而又通过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成就,代言本校中职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就完成了学校持续发展的蓄力过程。近年来,我校学生要么通过对口升学、技能竞赛进入高校深造;要么通过学校安置就业,创收致富;有的毕业生更是事业发达,风生水起。而今,广大群众既往对职中教育的成见和偏见,已经在一桩桩一件件事实面前不仅得到了校正,更引发了他们密切的关注,这不正是职教人的期待和乐见吗?
当然,学校要把发展着力于科研处,必须要有抓手。这个抓手就是科研处职能界定和目标责任合同的确立。这需要一个从起始到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虽然没有终点,但却有视点。这个视点,一是科研处职能指向必须以提升教师素质为核心;二是目标责任是具体可量化的数据;三是考核有时限要求。因此,科研处职能岗位的人选就成了关键。事业心、责任心、担当意识、忧患意识、思考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感召能力甚至策划能力,都是这个职能岗位对素质的要求。
科研处职能岗位用对了人,那么科研处在传导学校作用力的时候,无论是制度建设还在实践活动,都会精准而有效。换句话说,之前所有的论证,最终得出的结论还要回归到“以人为本”上,或者说,这是对“以人为本”解读的另一版本。
参考文献:
[1]张瑞.职教师范生职业道德教育研究[D].天津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张晓华,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职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