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技术装备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保证。教育技术装备如何满足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教育现代化日益发展的需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我们深入到各县、校进行调查研究,与县、校装备部门同志共同探索,达成共识:只有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和使用,提高设备效益,才能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和改革服务,才能为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提供重要的物质保障,才能在新一轮的教育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的工作突出体现在“建、配、管、用、督”五字上。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建设,突出“建”和“配”
甘孜州于2001年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变更,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等等,对教育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力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建设:一是有计划地对“普九”县的理、化、生、自然实验室进行更新和改造,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二是在理科教学仪器的配备上,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理科仪器配备补充目录,按类别进行装备,并将其列入“十年行动计划”目标加以落实;三是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建设步伐,结合教育部、省厅有关精神,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提出的达标要求,每年按学校总数的5%—10%的比例加以落实;四是对图书的装备,提出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均建立图书室,按小学生均10册、中学生均15册的标准配备;并要求每年生均增加1册图书,改善藏书结构,有计划地购置电子图书,丰富图书室的资料;五是对体、音、美、卫、劳等器材的配备,根据四川省2000年颁布的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要求,按不同类别给予配备,学校每年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器材的补充,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州十八个县、已有九个县普及了实验教学,中小学教学装备总金额达860多万元,教学仪器装备达原国家教委一类标准学校功能的学校21所,二类标准的学校157所,图书78.2 余万册, 2所学校图书馆(室)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22所学校建有计算机室,计算机2500多台,2所学校建设了校园网,8所学校建设了双向网络教学系统,220所中小学完成农村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2所学校的教学装备达到省级示范学校或先进学校水平。
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发挥设备效益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发挥设备的效益是其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在“建、配”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和使用,以制度为保证,以“两率”(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为抓手,充分发挥装备的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育设备、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规范科学管理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完善而健全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制定了《甘孜州普教实验室管理细则》,并将国家、省、州有关管理和装备标准的文件编印成《甘孜州普及实验教学装备管理文件汇编》下发到全州中小学,同时还制定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体、音、美、卫等室的各项规章制度13个,并要求入框上墙;印制了实验室,计算机室,体、音、美、卫、图书、阅览、劳动技术等功能室的仪器设备专用账册;同时还印制了中小学计算机室使用登记册,要求学校计算机室有“一室一账、一机一号、一机一卡”,计算机使用有登记。这些都为我州中小学教育装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加强检查,促进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应常抓不懈。我们每年都要求学校自查、县检查、州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全州通报。我们还将此项工作作为每年对各县装备工作考核表彰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评比表彰,使“两率”深入学校、深入人心。“两率”具体内容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在“完好率”方面,要求学校实验室管理规范,一是教学仪器存放科学,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总账与明细账),柜卡、实物、与账三吻合;二是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实,注重过程管理,即实验室管理制度、赔偿制度、借用制度、实验通知单等制度健全,做到实物有登录、使(借)用有记载、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三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科技资料的整体归档。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使用率”方面,要求学校按学期、学科分别装订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分组实验教学记录、学生实验报告等,通过这些要求来检查学校对教学器材的使用情况。四是将“两率”延伸到对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农村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检查工作中。通过“两率”工作的推进,规范了装备日常工作的管理要求,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发挥了装备的效益。
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我们开始尝试用计算机进行装备的管理,各实验室、功能室仪器、器材建立电子账册,图书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师生进行全开架借阅,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上,本着“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原则,积极建设资源库和学校管理系统,发挥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 力求使我们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实效性。
加强督导评估,发挥行政职能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是具有行政职能的管理部门,承担着对全州中、小学装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督促的工作。要发挥好这个职能,就要用好督导评估这个机制,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实验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图书室等一系列管理及使用评估办法和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等级评估细则与州教育督导室配合,参加由州督导室组织的对全州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以此来提高全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要使教育技术装备发挥出真正效益,需要一支稳定的、有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搞好装备工作,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州、县、校三级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网络
州、县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均有专人负责,学校按编制配齐各室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保养、维护和使用。同时,发挥州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作用,组织实验、信息技术教育、自制教具、图书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必要的业务学习活动,通过定期开展活动,来带动全州教育技术装备的健康发展。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对装备部门的同志和学校实验教师、管理人员分州、县、片进行培训。培训中注意分层培训和基础培训、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及时掌握新仪器的操作技能,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实验、图书和计算机管理人员,既充实装备队伍,又不断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
规范采购行为,加强监管力度
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其科技含量高,更新速度快,产品日新月异。为规范市场行为,保证学校购置到性能好、价格低、服务有保障的教学设备、设施,我们对教学设备设施、计算机及网络供应商和生产厂进行认真考察后,一方面向全州推荐一批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生产厂和计算机网络产品供应商,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检查,一旦发现违规厂商将对其采取一定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招标、议标采购和集团采购,规范采购行为,要求各县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学校提供优质产品,对擅自购进质次价高或淘汰产品的单位,经检查核实后,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这项工作的推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州不论州、县还是学校,凡购置大型现代化教学设备均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受到学校欢迎。此外,为确保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程质量,保证学校购置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对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演播厅等系统和功能室进行工程质量评估,评定等级。要求学校凡装备以上系统均应组织专家进行工程质量的评估,保证学校购置的设备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新探索
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我国加入WTO后,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引进,必将对教育装备和资源配置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二是教育部提出的“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教育的两大任务(即逐步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教育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教育装备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教育装备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紧紧抓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好时机,与有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技术装备战线的人才与技术优势,作好县、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为全州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为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抓好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使技术装备工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实验室、计算机室、劳动技术室在活动课时间对学 生开放;将部分演示实验扩展为学生分组实验,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尝试和探索等。
尝试让部分教育设备如计算机、动植物标本、体育健身器材走出保管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课间参观、使用。同时,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课间、中午也对学生免费开放。
综上所述,我们在加强全州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探索,但与兄弟省、市(州),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把我州建设成为设备先进、设施一流、办学条件优越的民族地区现代化教育中心,还需不断努力工作。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州教学仪器装备站)
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建设,突出“建”和“配”
甘孜州于2001年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十年行动计划”,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材的不断变更,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力发展,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等等,对教育技术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们提出了大力推进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优化建设:一是有计划地对“普九”县的理、化、生、自然实验室进行更新和改造,使之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二是在理科教学仪器的配备上,根据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理科仪器配备补充目录,按类别进行装备,并将其列入“十年行动计划”目标加以落实;三是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建设步伐,结合教育部、省厅有关精神,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学校提出的达标要求,每年按学校总数的5%—10%的比例加以落实;四是对图书的装备,提出乡中心小学以上的学校均建立图书室,按小学生均10册、中学生均15册的标准配备;并要求每年生均增加1册图书,改善藏书结构,有计划地购置电子图书,丰富图书室的资料;五是对体、音、美、卫、劳等器材的配备,根据四川省2000年颁布的教学仪器配备目录要求,按不同类别给予配备,学校每年投入一定资金进行器材的补充,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
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州十八个县、已有九个县普及了实验教学,中小学教学装备总金额达860多万元,教学仪器装备达原国家教委一类标准学校功能的学校21所,二类标准的学校157所,图书78.2 余万册, 2所学校图书馆(室)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管理,22所学校建有计算机室,计算机2500多台,2所学校建设了校园网,8所学校建设了双向网络教学系统,220所中小学完成农村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2所学校的教学装备达到省级示范学校或先进学校水平。
强化教育技术装备的管理,发挥设备效益
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建设是前提,配备是条件,管理是手段,使用是目的。教育技术装备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为不断深化教育改革服务,发挥设备的效益是其最终目的。为此,我们在“建、配”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和使用,以制度为保证,以“两率”(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为抓手,充分发挥装备的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育设备、设施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
规范科学管理的关键是要有一套完善而健全的规章制度,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我们制定了《甘孜州普教实验室管理细则》,并将国家、省、州有关管理和装备标准的文件编印成《甘孜州普及实验教学装备管理文件汇编》下发到全州中小学,同时还制定了实验室,图书室,计算机室,体、音、美、卫等室的各项规章制度13个,并要求入框上墙;印制了实验室,计算机室,体、音、美、卫、图书、阅览、劳动技术等功能室的仪器设备专用账册;同时还印制了中小学计算机室使用登记册,要求学校计算机室有“一室一账、一机一号、一机一卡”,计算机使用有登记。这些都为我州中小学教育装备的配备、管理和使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加强检查,促进使用,充分发挥效益
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作为一项日常工作,应常抓不懈。我们每年都要求学校自查、县检查、州教育局组织人员进行抽查,并对抽查结果进行全州通报。我们还将此项工作作为每年对各县装备工作考核表彰的重要内容之一进行评比表彰,使“两率”深入学校、深入人心。“两率”具体内容是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在“完好率”方面,要求学校实验室管理规范,一是教学仪器存放科学,做到账、物相符,账、账相符(总账与明细账),柜卡、实物、与账三吻合;二是各项管理制度要落实,注重过程管理,即实验室管理制度、赔偿制度、借用制度、实验通知单等制度健全,做到实物有登录、使(借)用有记载、损坏有赔偿、不足有补充;三是仪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保修单等科技资料的整体归档。通过一系列措施保证仪器设备的完好率。在“使用率”方面,要求学校按学期、学科分别装订实验通知单、实验教学计划、教师分组实验教学记录、学生实验报告等,通过这些要求来检查学校对教学器材的使用情况。四是将“两率”延伸到对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农村远程教育等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的检查工作中。通过“两率”工作的推进,规范了装备日常工作的管理要求,使其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为素质教育服务,发挥了装备的效益。
利用计算机进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的实效性
我们开始尝试用计算机进行装备的管理,各实验室、功能室仪器、器材建立电子账册,图书实行计算机管理,对师生进行全开架借阅,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校园网的建设和使用上,本着“实用、够用、好用”的原则,硬件与软件并重的原则,积极建设资源库和学校管理系统,发挥校园网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中的作用, 力求使我们的管理达到科学化、规范化,具有实效性。
加强督导评估,发挥行政职能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是具有行政职能的管理部门,承担着对全州中、小学装备建设的指导、管理和督促的工作。要发挥好这个职能,就要用好督导评估这个机制,使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实验室、计算机室、语言实验室、图书室等一系列管理及使用评估办法和信息技术教育装备等级评估细则与州教育督导室配合,参加由州督导室组织的对全州中、小学综合办学水平的督导评估,以此来提高全市教育技术装备水平。
加强队伍管理,提高整体素质
要使教育技术装备发挥出真正效益,需要一支稳定的、有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的教师和管理人员队伍。加强这支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搞好装备工作,实施教育现代化的关键。
加强队伍建设,逐步形成州、县、校三级教育技术装备队伍网络
州、县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均有专人负责,学校按编制配齐各室管理人员,负责设备的保养、维护和使用。同时,发挥州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作用,组织实验、信息技术教育、自制教具、图书骨干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必要的业务学习活动,通过定期开展活动,来带动全州教育技术装备的健康发展。
加强业务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外出参观学习等形式,对装备部门的同志和学校实验教师、管理人员分州、县、片进行培训。培训中注意分层培训和基础培训、短期和长期相结合,及时掌握新仪器的操作技能,强化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知识培训,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同时,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特长的实验、图书和计算机管理人员,既充实装备队伍,又不断提高装备队伍整体水平。
规范采购行为,加强监管力度
教育技术装备特别是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其科技含量高,更新速度快,产品日新月异。为规范市场行为,保证学校购置到性能好、价格低、服务有保障的教学设备、设施,我们对教学设备设施、计算机及网络供应商和生产厂进行认真考察后,一方面向全州推荐一批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生产厂和计算机网络产品供应商,并对其产品质量进行跟踪检查,一旦发现违规厂商将对其采取一定的经济制裁;另一方面积极推行招标、议标采购和集团采购,规范采购行为,要求各县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为学校提供优质产品,对擅自购进质次价高或淘汰产品的单位,经检查核实后,将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严肃处理。这项工作的推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州不论州、县还是学校,凡购置大型现代化教学设备均采取招投标方式进行,保证了设备的质量,受到学校欢迎。此外,为确保计算机等信息技术教育装备工程质量,保证学校购置的信息技术教育设备能充分发挥作用,对综合布线系统、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教室、演播厅等系统和功能室进行工程质量评估,评定等级。要求学校凡装备以上系统均应组织专家进行工程质量的评估,保证学校购置的设备能较好地发挥作用。
面对教育改革的新形势,教育技术装备应用的新探索
教育技术装备作为教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面对知识经济的今天,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一是我国加入WTO后,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的引入,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引进,必将对教育装备和资源配置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冲击;二是教育部提出的“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和信息技术教育的两大任务(即逐步普遍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实施“校校通”工程),对教育装备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教育装备如何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思考和探索。
面对新形势、新问题,我们积极思考,努力探索新模式、新思路、新方法,发挥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对教育装备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
紧紧抓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大好时机,与有关部门配合,充分发挥技术装备战线的人才与技术优势,作好县、校信息化建设的指导和管理,努力实现资源共享,为全州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为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
为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切实抓好实验教学的普及和提高,使技术装备工作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上发挥重要作用。如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学校实验室、计算机室、劳动技术室在活动课时间对学 生开放;将部分演示实验扩展为学生分组实验,对学生自主实验进行尝试和探索等。
尝试让部分教育设备如计算机、动植物标本、体育健身器材走出保管室,对学生开放,让学生课间参观、使用。同时,学校图书室、阅览室、计算机室课间、中午也对学生免费开放。
综上所述,我们在加强全州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管理和使用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和探索,但与兄弟省、市(州),特别是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为把我州建设成为设备先进、设施一流、办学条件优越的民族地区现代化教育中心,还需不断努力工作。
(作者单位:四川省甘孜州教学仪器装备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