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啊找啊找幸福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FAM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积极心理学学者Martin E.P. Seligman在著作Flourish中,有这样一段话,提及父母对孩子的期待与学校所教内容的隔离:
  父母最希望孩子得到的,往往是“自信”“善良”“健康”等,简言之,就是幸福;学校最希望孩子学会的,则往往是“成就”“工作”“考试”等,简言之,就是成功的方法。
  可惜,按照目前国内的教育体系,往往成功还未能敲开幸福的大门之前,我们的孩子就已经失去了幸福的能力。
  这些孩子有哪些特点呢
  不清楚自己的优势
  他们总是习惯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放大自己的缺点或弱势,然后尽一切努力“取长补短”。这当然与学校的评价系统有关,因为我们的表扬比较笼统,不是等级就是分数,少有帮孩子客观地分析自己的长处,以及如何使用自己的长处。
  被剥夺了选择的权利
  虽然现在成才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对于大部分的家庭来说,沿着体制内的学习阶段走还是必经之路。为了走好这条路,考好每一场试,孩子们必须争分夺秒,必须取得好成绩,必须做“有意义”的事情。当我在北京做一个3岁小女孩的家教时,亲耳听到她奶奶苦口婆心地劝导:“宝宝,你都3岁了,不能再玩了!”
  希望总是在遥远的未来
  “考完期末,日子就好过了!”“升到好学校,一只脚就踏进大学了!”“高考之后,就自由了!”“保研之后,就解放了!”种种希望都寄托在未来,但快感的气泡持续不了多久,新的压力就扑面而来,将气泡击得粉碎。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我们的孩子从小小年纪开始,就已经失去了珍视今天、随时感恩的宝贵能力。
  在我工作的国际学校,墙上总是随性贴着很多有趣的图画和箴言。一天,我发现门上挂着一幅不起眼的小图:
  “现在是哪天?”小熊维尼问。
  “是今天。”小猪说。
  “今天是我最喜欢的一天。”小熊维尼说。
  你看,我们的孩子还不如维尼。
  我们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丧失幸福的能力,但眼下一些过时的教育理念和操作方法,却确确实实地在加剧这种倾向。其实,感知幸福的能力和取得成就的技能,二者并不冲突,我们所需要的,不过是一种积极的教育。
  下面这组镜头,就是我所工作的国际学校与孩子们努力进行的积极互动,目的是带他们走上寻找幸福的路。
  镜头1 每人被尊重,尊重给每人
  每天孩子们进入教室时,第一件事不是读书写字,而是空着手围坐在地毯上,和每一个班级成员问“早安”。在我们这里,问“早安”具有一种仪式的重要性,孩子们须做到三点:1.看着对方的眼睛;2.脸上带着微笑;3.要说出对方的名字。如果再加上彬彬有礼的握手或拥抱,就更好了。
  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确保每个孩子都被问到“早安”,每个孩子的名字都被呼唤到,让他们感觉到被尊重、被爱、被接纳,在接下来的一整天里,才会自发快乐地去尊重每一个人。
  镜头2 让一天在捕捉积极中结束
  在每天的课程结束之后,孩子们重新围坐在地毯上,思考自己今天最棒的三件事,比如“进校门前,爸爸亲了我一下!”“手工课上,我不用剪刀,也把纸分割得整整齐齐。”“找不到铅笔时有点难过,小沫把她的借给我了。”我们称之为“三件好事练习”。捕捉积极的能力和其他能力一样,如果没有使用就会衰退,这个练习正是为了让大家习惯挖掘生活中的美好。
  孩子们可以口头分享自己的“三件好事”,也可以写在本子上,慢慢累积为一个《好事本》,随时回看,随时感恩。
  镜头3 用VIA测试找到品格优势
  VIA测试是“24种积极人格测试”的简称,它包括了在世界范围内广受推崇的24种品格优势,比如诚实、忠诚、坚毅、富有创造力、善良、智慧、勇敢、公正等,然后通过一套科学准确的心理问卷,帮助大家发现并使用自己的这些优势,从而作出更大的贡献,产生更多的满足感。孩子们通过VIA测试找到了自己排名前五的品格优势后,怎么发挥作用的呢?有位老师分享了她的做法:一个学生经常不完成作业,于是她拿出学生的VIA测试结果说:“你看,毅力是你排名第三的品格优势哦,只要你愿意,一定可以每天坚持完成作业的。”从那天起,孩子的作业情况真的大有改观!
  镜头4 培养孩子选择的能力
  我们学校的孩子非常多元化,除了不同国籍的孩子以外,还有不少中西结合的混血儿。从4岁踏入中班起,我们便要求孩子们每一天的课程从自由选择活动开始——这是西方孩子最喜欢的时段,因为他们崇尚独立自由;但东方孩子却常常不知所措,有种“失去指令”的迷惘。上课时,老师也会给孩子一点选择的权利,比如“Daily Five”教学方法,要求孩子们在半天内完成五件工作:独自阅读、同伴阅读、听故事、写作练习和字词练习,但他们可以选择先做哪一件,再做哪一件,重要的不是顺序,而是选择之后要尽心尽力地做好。
  镜头5 在奉献中体会满足
  人不快乐,往往是因为把过多目光放在自己身上了。
  在我们学校,有一门创意制作课,学生的创作成果并非用来为自己成绩加分,而是向社区征集需要,为他人提供从设计到制作成品的全套服务。比如有一个老师的儿子是脑瘫患儿,我们便根据他的需要量身定做了一些小玩具,在服务他人的同时,孩子们也收获了分数都不能给予的满足。
  真正的教育,不仅是为了成功,更是为了幸福。
其他文献
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倡议鼓励孩子,表扬孩子,赞美孩子,认为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更自信,更阳光。  果真如此吗?就我自己而言,从小几乎都是在爸爸的严厉训斥和批评中长大。“表扬”和“赞美”,对每天只能享受“鱼刺”和“巴掌”的我而言,不是能否“兼得”的问题,而是连向往一下的机会都没有。  但我不自信、不阳光了吗?没有啊!我一样成长得乐观开朗、心宽体胖,为此还不得不拼命节食。  我举自己的例子,并不是要站
我们平时说的跑得快、跳得高,是身体素质的表现,是“果”而不是“因”。    大约一年前,我带女儿到纽约的蒙特梭利幼儿园上亲子课。第一节课上老师就拿出左图这样的一个工具。  孩子们推着这个小轮子满教室跑,玩得很带劲。过了一会老师在地上用胶带贴出一条直线,引导孩子们推着小滚轮走直线。看到我对这个训练很好奇,老师说,这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腹部力量。有的孩子入学后,写字会歪歪扭扭的;有的孩子在课桌前坐久了会累
孩子的画
期刊
不管是不是对美术有天赋,很多宝宝都会在自己能抓住笔开始,在纸上涂涂抹抹。孩子在不同时期的涂鸦有着不同的意义,对3~8岁的小朋友来说,学习美术的重点并不是掌握绘画的技巧,而是通过绘画舒展内在情感,把自已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知表达出来。在孩子涂涂抹抹的背后,有着爸爸妈妈想像不到的神奇世界,这个世界就是孩子的心——     每个年龄段的创作都各有特点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因为认知能力和生理发育情况的不同
在超市遇到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进门就兴冲冲地直奔冰柜。男孩左挑右选,好不容易选了一支巧克力味的雪糕,一旁的妈妈却打岔道:“这个不是上次吃过了吗?”  男孩听完只得放下,继而在选择中犯难了。徘徊很久后,拿了另两支口味的雪糕,结果妈妈脸上表情依旧不晴朗,连嗓音分贝都提高了许多:“干嘛拿两支?蛀牙怎么办?”  此时,妈妈明显开始不耐烦,不断催促儿子,而男孩则面露委屈之色,最后,他索性全部放回,胡乱拿了一
养育孩子需要掌握很多知识,从无知到精通,我花了很多心思。比如穿鞋这件看似简单的小事,里面其实也有很大的学问。根据这些年实战的心得体会,我为新升级的妈妈们整理出了一套完备的童鞋攻略——    0~6个月的婴儿  关键词:舒适、保暖  6个月以前的婴儿还没有开始学习走路,并不需要真正意义上的“鞋”,这时的“鞋”和袜子作用是一样的。  选鞋时,只需考虑保暖、透气、不会束缚脚等情况。鞋的整体要柔软,不需要
女儿幼儿园有个好朋友,她妈妈是全职妈妈。我们有时周末会一起出去玩。星期一早上,她见到我后,向我大倒苦水:“女儿昨天上午跟你们玩得好好的,下午不知为什么,就大发脾气,我都不知道哪里惹她了。”  我笑了,因为我太了解这种情形。  “我猜,问题不在你身上。”我知道她一定什么都做得很好,“没别的,可能就是因为她只跟你一个人在一起待久了。你以后约人来家里玩,或者带她去亲友家,一有别人就好了。”  估计这种情
夏日带宝宝出行,怕炎热怕蚊虫,何不自制一小瓶薄荷膏傍身?  薄荷是一种常见的草本植物,富含挥发性物质,既能食用,又能药用:食用部位为茎和叶,可以清炒或煮汤,可作为调味剂和作香料,还可配酒、冲茶等;其药用功效更为明显。整个夏天,绝对是宝宝的好伙伴,能够帮助宝宝度过苦夏。内服口含外用,样样都行  在古方里,薄荷常用于头面五官诸疾。因薄荷轻扬升浮,可清头目,利咽喉。李时珍在《本草纲目》薄荷一段中称“故头
在博物馆,我经常看到有些家长让孩子自由看,或者把他们丢在讲解员身后的队伍里,自己要么去参观其他的,要么索性坐在外面休息。  你相信吗?以我在博物馆工作、讲解11年的经验,我敢断言:这类孩子,很难真正爱上博物馆。因为博物馆陈列的东西,大多相对静态,如果没有足够的知识支撑,大人都可能觉得乏味,难以坚持看下去,更何况孩子——他们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如果不明白展品所包含的故事,不了解它们跟我们的关联
不论怎么翻来翻去,夹子还是这三个夹子。孩子从这个小游戏可以直观地理解:1 2和2 1都等于3。  多少次,和孩子急得面红耳赤:“为什么说了五分钟做完,你却还是磨磨蹭蹭?”可孩子一脸无辜——五分钟是多久?多少次,被孩子气得七窍生烟:“为什么把牛奶洒得满桌都是?”可孩子却一脸委屈——我还不知道液体会跟随重力往低处流这个物理常识呀。没错,在批评孩子之前先问问自己:“孩子有这个常识吗?”往往能够把握许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