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的关系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x781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育通常亦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然而它涵绝不仅仅限于“审美”(即认识美)或“美感”(即感受美)。人们习惯的称谓,把美育叫做“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的话,就一定要明确美育作为人类全面教育的一部分,作为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所包括的全部丰富内容。美育在全面发展人的性格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使人完善品格,荡涤心胸,开拓思路,增长才干等。即培养和提高人们对美的感受力,鉴赏力和创造力。
  人的性格和智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的,人的发展也应该是多方面的。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说:“人不是在某一种规定性上再生产自己,而是生产出他的全面性;不是力求停留在某种已经变成的东西上,而是处在变易的绝对的运动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从而生产出他的全面性。”所以,美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一个不可缺少环节,它与德育、智育、体育是互相联系,互相储存、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我们知道,德育主要是对人们进行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方面的教育,解决人们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体现着“善”的要求。智育主要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规律性的能力,解决一个“真”的问题。体育则在于通过运动和锻炼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增进人们健康水平,使健全的精神富于健康的身体。与之相比,美育则是从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角度,通过审美实践陶冶性情,美化心灵,丰富人的精神生活,启发人的自觉性,提高对于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的能力。德、智、体四育相关联,相辅相成,同时又是互相不能代替的。
  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首先应该具有高度的思想觉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道德教育,主要是使人对善恶的原则界限加深理解,它偏重于说理,并要求人们用一系列的道德规范要求自己约束自己。美育主要是靠美的形象打动人,把思想品德教育富于美育之中,心美引善,使人在效仿榜样的潜移默化之中实现道德教育,使人乐善好为,美育在道德教育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善是指客观事物符合社会需要的功利性,包括对于人们的行为是否符合规范的社会评价,是人们的意志把握的对象。美则是表现一定生活内容的感性形象,是情感愉悦的对象。美和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美并不就是善,但它离不开善,善是美的灵魂,美的事物从本质上讲应该是善的。正因为美之中包含着善,所以历来重视美育的人也都重视其德育的效果,实施美育就是使人在对于美的追求中,明确善恶,振奋精神,使人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劳动,“归心”向善,从而乐于接受道德教育。启示人们认识和掌握事物规律性的智育,是教育活动的基本环节。
  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必须具有丰富的科学知识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美育对于智育的实施,也有着不可忽略的独特作。通过美育,能够心美导真,人们通过对于自然,社会美,艺术美的欣赏,可以在愉悦精神的同时,了解历史,自然,社会,获得各种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同时,审美需要和审美修养可以推动人的科学研究,这是为科学发展史上的许多整合所证明了的。世界著名科学家,相对论的发现者爱因斯坦,他的研究方法称为在本质上是“美善的,直觉的”,深信大自然定是合乎规律的,而事物的美和大自然的和谐是相一致的;因而能更深刻地反映事物的真。以美导真,吸引着科学家探索真理的奥秘,能够大大开拓人们的视野,充分调动人们学习,钻研的积极性。就在日常学校教育中,运用以美导真的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便于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内存规律,例如:对称、均衡,文艺作品的、美术写生、参观、浏览等等,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辨视事物的异同,发现特征,掌握变化,提高对新生事物的热情和敏感等。从而引导学生掌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提高驾驭客观变化的能力。
  美育与体育的关系也是十分密切的。通过体育训练,可能使人身体健康具备良好的速度,耐力、力量和技巧,具有发达的肌肉和匀称,健美的身体,通过美育活动,提高人的鉴赏美的能力,会促进人们对于健美的自觉认识,不断提高身体的健康素质。一个全面发展的新人,要求身心健康,精神充实,才会在体格、行为以至心灵各个方面都是健美的。健和美体现着人体的生理,心理的内在发展规律的要求,贯穿于一切体育训练和美育活动之中。从总要求来说,体育和美育是难以区分的。
  总之,良好的审美活动,可以使人们情绪饱满,积极向上,对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德、智、体、美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又是不可相互代替的。马克思说,人类是按照美的规律改造世界的。因此,要培养自觉地建设社会主义新人,就不能不发展美学,不能不发展审美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 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实施素质教育,不仅能够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体现,同时更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本文从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知识文化水平和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几个方面就如何加强小学生素质教育进行了浅析。  【关键词】 小学生 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  1 全面提高小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1.1 开展好情感
期刊
【摘 要】 本文对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了信息技术对课程结构要素的作用,提出了提高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整合的三种有效性方法,为同行进一步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结构 课程要素  1 课程结构的基本要素  在新时期课程改革下的课程结构包含四个要素,分别是:目标、内容、过程、评价。目标:指课程所需要达到的各类教学目标,按照布卢姆教学目标分类法,包括认知、情感态度、运动
期刊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在课堂45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就应该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新课标和新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这样才能将知识系统化,注意知识前后的联系,形成知识框架;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了解学生此阶段的知识水平,以便因材施教;再次要处理好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关系。多思考、多准备,充分做到用教材、备学生、备教法,提高自身的教学机智,发挥
期刊
英语哲学家培根说:“学史使人明智。”但今天的中国课堂是:“学史使人得分。”“死学”可以考更高分!致使本是中学基础学科,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历史课,因追求高分而使课堂变得“古板”、“乏味”,给人的感觉很“死”!  这是对历史学科的偏见,使得历史教师的地位很尴尬。根本的原因除了“唯分是从”外,也有压力之下历史老师自身的教学艺术欠缺。考试的改革道路漫长,因此作为历史老师,一定要在这种分数与气氛之中寻找
期刊
观察现象(一):《科学:天气记录》的主要目标是引导幼儿学习记录天气情况,其中包括日期、天气和温度记录,因为课程计划中的首周进行的《温度计》这一课被冲突掉了,考虑到孩子可能不会使用温度计,而且这也是一个很有必要掌握的知识点,所以我特意在课前进行了一些有关温度计的认识,为本节课做准备。有了这样的铺垫,我本以为活动目标的实施,应该不难。谁料到活动中,许多孩子还是完全进入不了状况。尤其是磊磊,对于温度计的
期刊
班主任是全班学生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对学生进行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重要助手和骨干力量。所以,班主任工作是最繁的、最累的。特别是小学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级所有的工作是不可能的,因为一个人的精力和体力是有限的,所以就得根据现代小学生的特点和社会的需要进行改革,由此,素质教育改革也需要对班主任工作进行从观念到实践的全面革新。新世纪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能力,是教育工作者全面开拓班主任工作的全
期刊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堪称生命的当然是质量,而质量的获得需要高水平的教师。如何管理教师,如何促进教师主动发展,是许多学校面临的实际问题。管理好一所学校,实际上是对教师的管理,教师管理好了,他们会成为优秀的教育者;优秀的教育者——教师再去管理学生,优秀的学生越来越多,学校的发展就有了希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对于教师的管理必须有健全合理的制度作保障。但在用制度管理的同时,我们还要在尊重、激励
期刊
由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一些数学概念或数学原理的发生、发展过程没有深刻的理解,一般的学生仅仅停留在表象的概括水平上,不能脱离具体表象而形成抽象的概念,自然也无法摆脱局部事实的片面性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学生在解决数学问题时,一方面不大注意挖掘所研究问题中的隐含条件,抓不住问题中的确定条件,影响问题的解决。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分析解决问题的推理方式和方法,变成了学生的思维定势。由于
期刊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它的基本特点。一直以来,我们传统的阅读教学都难以避免教师过多的分析、讲解,这样非但对学生语文能力没有提高,反而有阻碍,这有悖于新课程理念。在轰轰烈烈的语文课改中,我们应当注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变换解读视角,进行新的教学尝试。  【关键词】 探究 语言 表达 练笔  1 激发自主、合作、
期刊
对于现今的中学物理教科书,学生们普遍地感到头痛,似乎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障碍,甚至于有的学生惊呼:我在物理上花的时间和精力最多,而收获最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固然不少,但学生们的心理素质差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在课堂内外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培养,对于学习程度不同,甚至相差很多的学生都有一定收益。心理素质的培养,对学生来说要达到的目的是:①自觉;②果断;③敏捷;④坚韧;⑤自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