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ex_ju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7年的教学实践,24年的班主任工作,始终在诠释中学教师的职业内涵,“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是我教学实践的不懈追求。
  一、学高为师
  不断学习、拓宽视野、丰富自己是教师职业的重要内涵。要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就不能只是一杯水——教师本身就得是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教师不能仅仅教给学生一杯水,重要的是要教会他们如何去取水,使之成为河,成为海。我在教学实践中始终不断学习,拓宽视野,丰富自己的知识,提升教学能力,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学生观、课程观、人才观。在教学实践中,我以此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材施教,开拓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应用“5+30+10”的教学模式,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每节课实行目标教学,在单元教学的目标下完成每节课的教学目标。5分钟的时间教给学生相互检查课前预情况,并让学生轮流值日,值日的学生只需向教师汇报即可;30分钟的时间留给教师,这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这样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要做充分的教学准备,才能完成好本堂课的教学;10分钟是留给学生的,并在10分钟内完成该节课的教学效果反馈,把教学思路由主讲变成了主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教学质量稳步提高,我所带的教学班级的中考语文成绩在全区始终名列前茅。
  “让每一位学生在我的课堂上都有收获”是我多年来追求的教学目标。新的教学理论总是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应用。我一直在自己的教学中研究和实行“平台互动的教学模式”,精心备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同级、同组的语文教师通力合作,资源共享,实行年级单元备课,再实行班级个性化备课,做到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完成教学计划;并充分利用好课堂4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爱好学习、自觉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而教师重在指导学生学习。有时在学生的讨论中,教师也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有时教师也作为学生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学习,让学生自己归纳、自己总结。这样,就极大丰富了课堂教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我还在课外开辟“大语文课堂”,鼓励学生宽泛阅读,拓宽视野,积累知识。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时,我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准备,人人都要发言,在课堂交流中提升学习能力。如此,学生会很认真地做准备。有的学生除了大量阅读书本知识外,还从网络中查找材料,进行归纳。学生在这样做的过程中也就积累了学习的方法,提高了应用语文的能力,而我也从这个过程中极大地丰富了自己的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成绩。通过这样的平台,学生找到了自己的角色,教师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共同提高,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后来,我总结了自己的教学,进行必要的梳理,完成了两篇论文——《动课教学模式的尝试》、《字斟句酌,引诗入文》。
  二、德高为范
  教育中,最为重要的是品德教育。培养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语文学科是最善于塑造学生心灵的学科。语文学科中一个新的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中的人格修养始终贯穿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实际上,影响学生绝没有时空的局限,教师伏案苦读的身影,严谨、规范的教案,认真细致的作业批改,耐心细致的谈话都会根植于学生的心田,教师的一个眼神透出的关爱,一个手势传递的温情,一句“谢谢”、“对不起”体现的尊重,都会让学生铭记于心。
  在语文课文中的经典名篇里,师生追寻名人的历史踪迹,走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人格魅力,怀有敬仰之心,共同感受到心灵的洗礼,享受精神的熏陶。所以,课堂是教师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
  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的一言一行直接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可以说,教师的职业是塑造学生灵魂的事业。教育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在工作、生活中,我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要求学生遵守纪律,不迟到,不早退,往往是我自己先做——这样才能要求学生做到。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都为学生做出了表率:一贯早7点到学校,晚19点离开学校……平凡的工作岗位,琐碎的小事,构成了教师职业的方方面面。
  具体的工作中,主要是对学生的管理,管理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对学生心灵的疏导,这才是管理学生的重中之重。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具有叛逆的性格、张扬的个性、我行我素的作风、任性放纵的自我……他们需要的不是教师的说教,而是教师与他们心灵的对话、朋友式的沟通。只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去了解他们、认识他们,才能做好他们的工作,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育人。我在批评学生时,始终遵循“在不损伤学生自尊的前提下,进行教育工作”的原则,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我的眼里,学生与我人格上始终是平等的,我总是放大学生身上的优点,缩小学生身上的不足,让学生在自信中学习和生活。因此,我所带的学生总是充满阳光。
  我热爱我的事业,热爱我的学生。这是因为,我的教学生涯里有太多的挑战,学生是美丽的沃土,需要我们教师去耕耘、创造,在艰辛的耕耘中创造美丽的收获。
其他文献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而又非常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中有许多的定义、公式、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学生如何消化基础知识,掌握解题技巧和思想方法,进而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不但要靠“教”,更主要的是要使学生会“学”。在学的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必须在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上做好文章:加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增加学
期刊
【摘要】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只有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激励学生不断探索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尊重学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个体差异,才能实现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方法  课堂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主要场所,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执着追求的目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小学数学教师
期刊
一个优秀的班集体的形成是班主任工作成功的体现。据笔者的工作实践认为:班主任培养优秀的班集体应做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为班级提出共同的的奋斗目标  共同的目标是班集体形成和发展的动力。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热情高,班主任分阶段向学生提出奋斗目标,使学生有所追求、有所期望,就会激发学生的热情。奋斗目标应该有总体的大目标,也应该有切实可行的分目标。例如:开学初向学生提出争创“优秀班级”或争取每个月得到
期刊
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低年级的生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学生识字,学得快,忘得也快。为了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主动地识字,教师要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有意识地激发他们的识字兴趣,拓宽识字途径,培养识字能力。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低年级识字教学进行了探索:  一、根据儿童的思维特点,把抽象的符号具体形象化  识字本身是枯燥的,而对于枯燥的事物,人们的情绪总是消极和被动的。如果孩子们一味地被动
期刊
九年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是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已有的知识经验、指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成果的具有创见性的思维方式,它既有一般思维的基本性质,又具有自身独特的创造性、突破性、新颖性。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结合自已平时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  一、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了每一位学生的一切发展、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发展”。作为一个新时代的语文教师,我时常在想:现代社会是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将来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呢?在阅读了很多名家名师的著作后,我深刻地认识到:口语交际能力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口头表达能力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口头表达能力不佳的人在现实工作和生
期刊
高质量的教学过程,都必然存在着教与学双方的积极而有序的的交互关系。因此,在师生间构建教学过程的绿色环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一、构建师生互动的环境  根据新课标精神,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地开辟、发现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交流愿望,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参与、互动环境,使教学过程变成一个富有情感交流的师生双方的合作。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交替采用小组讨论的互助互学的合作学习
期刊
新疆的新课程实施已经三年了,新教材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自主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新教材从以往单纯规定和建议教学方法,发展到引导教师形成开放的、创新的教学方式,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今天,我就
期刊
考察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可以从数学知识的来源和数学学习的过程两个方面进行:  从数学知识的来源看,学生所学的是人类社会已有的数学知识体系,只要学好它们,就可以发展和形成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根据当代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数学知识体系既包含了数学的定义、公理、定理、公式、法则等“陈述性知识”,也包含了数学的思想、方法等“程序性知识”,还包含了关于如何进行数学研究、处理数学问题的“策略性知识”。因此
期刊
在现实的学校管理实践中,人们往往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学生管理方式、方法的研究上,而很少研究对教师的管理方式、方法,也可说是只研究如何使教师对学生实施有效的管理,而不研究如何对教师实施有效的管理,提到教育管理改革。在这种倾向下,往往是学校领导要求教师改变对学生管理的方式、方法,而忽略改变自身对教师管理的方式、方法。假如能改变一下这种不良思维和行为方式,学校管理将会产生更大的效能。教师作为教育工作的主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