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议论文有其相对于记叙文等体裁特有的文体特征,比如同样是叙事,记叙文要求叙事曲折完整、生动形象,而议论文的“叙事”其目的只是为了“喻理”,因此一般只要求“点到为止”。“摆事实、讲道理”的过程往往包括选例、引例、叙例和议例几个步骤,下面试就议论文写作的例证技巧解说如下:
选例贵在典型、新颖、得当。典型是指要选择能充分切合论点、论证论点的例子,而且要力求有代表性。新颖是由应试作文的性质所决定的,高考作文的特点是几十万人写同一题目,所以,如果大家都局限于选大家最熟悉的那么几个人(司马迁、鲁迅、爱迪生等)为例,就难免陷入“千篇一例”的僵局,其结果可想而知。选例得当还包括如下要求:一是例子要有深度。它必须切中论题,瞄准论点,具有“向心力”,而不是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擦边”材料。二是例子要有力度。它应该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例子要有广度。切忌引了司马迁再引曹雪芹,说了爱迪生再说爱因斯坦。它应该在类型上有代表性,体现不同的角度,如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人文的,也有科学的……
引例贵在自然、得法。在运用事例论证时,观点和事例之间往往需要有一些过渡性的话,即所谓“钩联”句。这样的引例贵在自然得法,如可直接点明例子和论点的关系,谓之直接钩联;用反问来强调例子和论点的关系,谓之反问钩联;当例子是用来比喻时,点明喻体与议论的本体的关系,谓之喻理钩联;还可以用警言、俗语等做桥梁加以钩联……总之,“钩联”句要集中,切不可兜圈子,东拉西扯,要三言两语便点到关键。
由于我们下笔前所选的原始事例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叙例追求的是简练概括、重心突出,所以务必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具体内容。当然,为了强化论证效果,议论文有时也作比较具体的叙述,但它仍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作绘声绘色的细化描写,否则会喧宾夺主。只要所举的例子能揭示问题实质,把道理说清楚就行。这就要求考生在叙例时应根据论点的指向和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描述为概括叙述,化面面俱到为定点列举。同时,一个材料,隐含的意义是多重性的,它可以证明这个论点,也可以证明那个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时切岂面面俱到,只要紧扣论点,侧重写出某一方面的事实就行。具体操作时可运用合理剪裁法、挖掘增补法、对比呈现法和概括排比法等。
而议例贵在揭示出例子与观点的本质联系,体现出例子与观点的一致性。有人说,议论文的例子应该像“高度浓缩的压缩饼干”。此话的确很有道理,叙例太具体,将会冲淡议论的成分,淹没文章的论点,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叙代议”。 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是说议论像劈柴,重要的是能够按照木材的纹理把它劈开,也就是剖析。议例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先叙述,后分析;二是寓分析于叙述中,给人似叙实议的感觉。而“析例”常用的方法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演绎分析法等。得力例子举出来以后,关键是要对其进行由表及里、切中要害的分析,把事例所蕴含的思想性揭示出来,使之与自己作文的论点巧妙挂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或观点与事例简单相加,“见事不见理”,出现“断层”现象;或就事论事,分析不到位;或东拉西扯,冗长繁复……结果,便使论证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
如笔者最近摘抄的一学生习作片段:“放弃使我迈上新的阶梯。正如古人云:取舍之际,必有得失。俄罗斯撑杆跳女王伊夫巴耶娃原本是一名体操运动员,教练却告诉她:你的身高不够,这是你无法弥补的缺陷,你将一事无成。面对如此的打击,伊夫巴耶娃毅然放弃了坚守多年的体操事业,即使多年的汗水付诸东流也在所不惜,最终成长为一名迷人的撑杆跳女王。有时放弃虽难以承受,正如登顶珠峰的那位攀登者,面对理想欲望和内心良知的艰难抉择,可当你迈出那一步,冲破欲望的牢笼,却可获得灵魂脱茧升华。”原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是说登顶珠峰的那位攀登者主动放弃眼看就要到手的荣誉,把它让给了当地向导。显然,伊夫巴耶娃的“放弃”(目标转向)与登顶珠峰者的“放弃”(让出荣誉和名利)内涵大不一致。而且,这位考生最后的析例也与他自己所写的上文不一致,“放弃使我迈上新的阶梯”,下文似乎没提到“我”;说伊夫巴耶娃的“放弃”是“面对理想欲望和内心良知的艰难抉择……冲破欲望的牢笼”,更是显得有点不着调。总之,这一段叙例和议例远未能揭示出例子与观点的本质联系。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
选例贵在典型、新颖、得当。典型是指要选择能充分切合论点、论证论点的例子,而且要力求有代表性。新颖是由应试作文的性质所决定的,高考作文的特点是几十万人写同一题目,所以,如果大家都局限于选大家最熟悉的那么几个人(司马迁、鲁迅、爱迪生等)为例,就难免陷入“千篇一例”的僵局,其结果可想而知。选例得当还包括如下要求:一是例子要有深度。它必须切中论题,瞄准论点,具有“向心力”,而不是与论点关系不大的“擦边”材料。二是例子要有力度。它应该具有强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三是例子要有广度。切忌引了司马迁再引曹雪芹,说了爱迪生再说爱因斯坦。它应该在类型上有代表性,体现不同的角度,如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有古代的,有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人文的,也有科学的……
引例贵在自然、得法。在运用事例论证时,观点和事例之间往往需要有一些过渡性的话,即所谓“钩联”句。这样的引例贵在自然得法,如可直接点明例子和论点的关系,谓之直接钩联;用反问来强调例子和论点的关系,谓之反问钩联;当例子是用来比喻时,点明喻体与议论的本体的关系,谓之喻理钩联;还可以用警言、俗语等做桥梁加以钩联……总之,“钩联”句要集中,切不可兜圈子,东拉西扯,要三言两语便点到关键。
由于我们下笔前所选的原始事例往往生动具体、篇幅较长,而议论文叙例追求的是简练概括、重心突出,所以务必舍弃与论点无关的具体内容。当然,为了强化论证效果,议论文有时也作比较具体的叙述,但它仍有一定的限制,一般不作绘声绘色的细化描写,否则会喧宾夺主。只要所举的例子能揭示问题实质,把道理说清楚就行。这就要求考生在叙例时应根据论点的指向和需要,对事例进行加工改造,变具体描述为概括叙述,化面面俱到为定点列举。同时,一个材料,隐含的意义是多重性的,它可以证明这个论点,也可以证明那个论点,因此,我们在叙述时切岂面面俱到,只要紧扣论点,侧重写出某一方面的事实就行。具体操作时可运用合理剪裁法、挖掘增补法、对比呈现法和概括排比法等。
而议例贵在揭示出例子与观点的本质联系,体现出例子与观点的一致性。有人说,议论文的例子应该像“高度浓缩的压缩饼干”。此话的确很有道理,叙例太具体,将会冲淡议论的成分,淹没文章的论点,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以叙代议”。 文学理论家刘勰说:“论如析薪,贵能破理。”是说议论像劈柴,重要的是能够按照木材的纹理把它劈开,也就是剖析。议例的形式主要有:一是先叙述,后分析;二是寓分析于叙述中,给人似叙实议的感觉。而“析例”常用的方法包括因果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假设分析法、归纳分析法和演绎分析法等。得力例子举出来以后,关键是要对其进行由表及里、切中要害的分析,把事例所蕴含的思想性揭示出来,使之与自己作文的论点巧妙挂钩,从而起到论证论点的作用。不少同学写议论文或观点与事例简单相加,“见事不见理”,出现“断层”现象;或就事论事,分析不到位;或东拉西扯,冗长繁复……结果,便使论证显得苍白无力,不能令人信服。
如笔者最近摘抄的一学生习作片段:“放弃使我迈上新的阶梯。正如古人云:取舍之际,必有得失。俄罗斯撑杆跳女王伊夫巴耶娃原本是一名体操运动员,教练却告诉她:你的身高不够,这是你无法弥补的缺陷,你将一事无成。面对如此的打击,伊夫巴耶娃毅然放弃了坚守多年的体操事业,即使多年的汗水付诸东流也在所不惜,最终成长为一名迷人的撑杆跳女王。有时放弃虽难以承受,正如登顶珠峰的那位攀登者,面对理想欲望和内心良知的艰难抉择,可当你迈出那一步,冲破欲望的牢笼,却可获得灵魂脱茧升华。”原作文试题提供的材料中,是说登顶珠峰的那位攀登者主动放弃眼看就要到手的荣誉,把它让给了当地向导。显然,伊夫巴耶娃的“放弃”(目标转向)与登顶珠峰者的“放弃”(让出荣誉和名利)内涵大不一致。而且,这位考生最后的析例也与他自己所写的上文不一致,“放弃使我迈上新的阶梯”,下文似乎没提到“我”;说伊夫巴耶娃的“放弃”是“面对理想欲望和内心良知的艰难抉择……冲破欲望的牢笼”,更是显得有点不着调。总之,这一段叙例和议例远未能揭示出例子与观点的本质联系。
★作者单位:江苏泰兴市第四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