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富有现代气息的宜昌市夷陵中学新校区,位于中轴线上的水景喷泉中央,有一个为承放雕塑而预留的平台。我一直在思考,选择什么主题来设计这个文化雕塑?直到去年发生的一件事触动了我。
去年九月,湖北省中小学全面复学,我以《涵养英雄气,厚植家国情》为题,为全校师生上了“复学第一课”。我带领大家回顾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依靠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中,夷陵中学的教师、学生、家长、校友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积极主动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疫情防控阻击战:组织爱心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参与志愿服务……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当我讲到由于美国政府抗疫不力,病毒肆虐,疫情泛滥,美国死亡人数已接近20万时,台下响起一阵欢呼和掌声,这不禁使我感到某种忧虑和不安。
学校定期开展校领导与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的午餐会。在当天的午餐会上,我和同学们边吃边聊,谈起今天鼓掌的事,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当我国遭遇疫情时,美国一些政客幸灾乐祸,后来疫情在美国泛滥失控,他们就造谣“甩锅”,这是他们搞“政治讹诈”的报应。有的同学则认为应该把少数美国政客与广大美国人民区别开来,感染新冠病毒致死的美国民众是值得同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实际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最后,同学们在对话中达成了共识。
夷陵学子不仅要心系家国,还要胸怀天下。夷陵中学的辦学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儒家先哲在《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中国知识分子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经过反复思考,我凝练出“思方行圆,家国天下”作为雕塑的主题,希望一代代夷陵学子以“思方行圆”为修身之要,以“家国天下”为济世之责。
按照这个构思,一个珠圆玉润、熠熠生辉的地球仪雕塑形象在脑海中浮现。于是,我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绘制出设计效果图。整个雕塑体现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的设计理念。雕塑上圆下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方”代表正直、坚守、原则性等含义;“圆” 则代表圆融、应变、灵活性等。雕塑基座由三个立方体印章构成一个“品”字(品德、品行、品位),三足鼎立,寓意夷陵学子为人品行须方直端正,方可承担家国天下之责,印章上的文字采用中国传统阳文镌刻。雕塑基座之上的地球仪不仅代表“家国天下”,也寓意待人行事须圆融通达。地球仪直径365厘米代表一年365天,24条经线代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12条纬线代表一年12个月,寓意夷陵学子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寒暑不惧,求索不止。雕塑与水景喷泉融为一体,兼具沉稳、灵动的特点,又有“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寓意。
设计方案在全校公示后,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同。老师们认为,应该把“思方行圆,家国天下”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题。学校党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将之确定为校训,大家还认为学校各项工作都应该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工作要“思方行圆”,在传承中守正,在改革中创新;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也要讲究“方圆”艺术,做到方圆兼济,把刚性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统一起来。
语文组的老师们出了一道情境作文题:“我校新建一座雕塑,底座上刻有‘思方行圆,家国天下’八个大字。作为夷陵学子,你对这八个字有怎样的理解、认识和思考?请以‘思方行圆,家国天下’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同学们各抒己见,佳作频出,绽放出思想的光芒。
1902班学生邓南孜在作文中写道:宜昌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思方行圆”的文化源远流长。屈原一生忧国忧民,竭忠尽智,品行高洁,九死不悔,是“思方”的杰出代表。昭君出塞,远嫁匈奴,换来安定和平,促进民族融合,是“行圆”的光辉典范。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是思方,“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行圆。1904班学生高诗雅写道:修身之道当济家国天下、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为学之法讲究中正大气、格物穷理;处世之方须以行圆容止、真诚宽厚。1901班学生刘凯迪写道:我们唯有以思方行圆为准则,才能齐家治国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要坚守真理也要灵活机智,两者兼备方可化危为机、化难为易、善作善成。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曲折时,中国共产党立足当下,遵循国情,守正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地坚持原则可能发展为教条主义,陈腐僵化。而一味地灵活则可能发展为漂浮无根的“九秋蓬”。愿我们思想刚正有原则,行为灵活懂变通,在坚守立场和审时度势中做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校园文化主体雕塑在2021年新年落成,作为新年礼物献给全校师生。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校长新年送出文化大礼》一文,被大量转发,引发关注和热议。一位网友留言说:“荀子曰:‘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人最大的帮助,最好的馈赠,并不是钱物,而是一个警句,一条格言,一首好诗,一句古训,或是一番忠告,一次开导。夷陵中学校长以文化人,借景启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在新年的国旗下讲话中,我进一步诠释了雕塑的教育意义。“思方”是指为人品行要正直坚毅,“行圆”是指待人行事要周全宽厚;“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行事的锦囊;“方”是严于律己,“圆”是宽以待人;“方”是循法守正,“圆”是应变创新;“方”是以不变应万变,是定力与坚守;“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是灵活与智慧;“方”是原则,“圆”是机变;对己要方,待人要圆;对内要方,对外要圆;在“方”中求真、格物致知,在“圆”中寻美、追求至善。
方圆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方行圆”是人生道德和智慧的至高境界。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座右铭和教子家训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句话讲的是做人做事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并济,做人要有脊梁、有血性,要有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志向和气度,但又不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韧性,方能善作善成,无往而不胜。
夷陵学子要心系“家国天下”,正如北宋大家张载所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人:“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立志如山是“思方”,行道如水是“行圆”。能成大事的人,必是胸中有志的人,立志如山,善养“浩然之气”,他们的志向就像一座山峰,迎向风雨、傲视霜雪而坚定不移。而行事做人又像水,不管怎么迂回曲折,终不改一路向前的大方向,不自卑不自傲,至柔至坚,能上能下,如水曲达,九曲到海。
我们身处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改革创新的大时代,我们既要守正又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我们唯有跟上时代潮流,时变我变,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奋进的征途上,踏平坎坷成大道。
今年是我们党百年华诞之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是新的征程全面开启之年。今天的青年一代置身伟大时代,身逢其时,使命在肩,既是追梦者又是圆梦人。希望青年学子们把“思方行圆”的校训化于心、践于行,方正立身,智慧行事,坚守初心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鄢志勇
去年九月,湖北省中小学全面复学,我以《涵养英雄气,厚植家国情》为题,为全校师生上了“复学第一课”。我带领大家回顾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泰山压顶的危难时刻,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迎难而上,攻坚克难,依靠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中,夷陵中学的教师、学生、家长、校友怀着浓厚的家国情怀,积极主动以自己的方式投身于疫情防控阻击战:组织爱心捐款、缴纳“特殊党费”、参与志愿服务……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当我讲到由于美国政府抗疫不力,病毒肆虐,疫情泛滥,美国死亡人数已接近20万时,台下响起一阵欢呼和掌声,这不禁使我感到某种忧虑和不安。
学校定期开展校领导与学生代表面对面交流的午餐会。在当天的午餐会上,我和同学们边吃边聊,谈起今天鼓掌的事,大家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当我国遭遇疫情时,美国一些政客幸灾乐祸,后来疫情在美国泛滥失控,他们就造谣“甩锅”,这是他们搞“政治讹诈”的报应。有的同学则认为应该把少数美国政客与广大美国人民区别开来,感染新冠病毒致死的美国民众是值得同情的。新型冠状病毒是全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实际上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各国人民团结合作才是战胜疫情的有力武器。最后,同学们在对话中达成了共识。
夷陵学子不仅要心系家国,还要胸怀天下。夷陵中学的辦学使命是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家国情怀、世界眼光的优秀人才,培养走向世界的中国人。
儒家先哲在《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寄语中国知识分子要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
经过反复思考,我凝练出“思方行圆,家国天下”作为雕塑的主题,希望一代代夷陵学子以“思方行圆”为修身之要,以“家国天下”为济世之责。
按照这个构思,一个珠圆玉润、熠熠生辉的地球仪雕塑形象在脑海中浮现。于是,我让有美术特长的学生绘制出设计效果图。整个雕塑体现中西合璧、古今贯通的设计理念。雕塑上圆下方,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方”代表正直、坚守、原则性等含义;“圆” 则代表圆融、应变、灵活性等。雕塑基座由三个立方体印章构成一个“品”字(品德、品行、品位),三足鼎立,寓意夷陵学子为人品行须方直端正,方可承担家国天下之责,印章上的文字采用中国传统阳文镌刻。雕塑基座之上的地球仪不仅代表“家国天下”,也寓意待人行事须圆融通达。地球仪直径365厘米代表一年365天,24条经线代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12条纬线代表一年12个月,寓意夷陵学子要珍惜时光,不负韶华,寒暑不惧,求索不止。雕塑与水景喷泉融为一体,兼具沉稳、灵动的特点,又有“上善若水任方圆”的寓意。
设计方案在全校公示后,得到了师生的普遍认同。老师们认为,应该把“思方行圆,家国天下”作为学校德育的主题。学校党委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应将之确定为校训,大家还认为学校各项工作都应该体现这一教育理念,学校工作要“思方行圆”,在传承中守正,在改革中创新;学校管理、班级管理也要讲究“方圆”艺术,做到方圆兼济,把刚性的制度管理与人性化管理有机统一起来。
语文组的老师们出了一道情境作文题:“我校新建一座雕塑,底座上刻有‘思方行圆,家国天下’八个大字。作为夷陵学子,你对这八个字有怎样的理解、认识和思考?请以‘思方行圆,家国天下’为主题,写一篇文章。”同学们各抒己见,佳作频出,绽放出思想的光芒。
1902班学生邓南孜在作文中写道:宜昌自古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思方行圆”的文化源远流长。屈原一生忧国忧民,竭忠尽智,品行高洁,九死不悔,是“思方”的杰出代表。昭君出塞,远嫁匈奴,换来安定和平,促进民族融合,是“行圆”的光辉典范。鲁迅先生“横眉冷对千夫指”是思方,“俯首甘为孺子牛”是行圆。1904班学生高诗雅写道:修身之道当济家国天下、摒弃精致的利己主义;为学之法讲究中正大气、格物穷理;处世之方须以行圆容止、真诚宽厚。1901班学生刘凯迪写道:我们唯有以思方行圆为准则,才能齐家治国兼济天下。治国平天下要坚守真理也要灵活机智,两者兼备方可化危为机、化难为易、善作善成。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曲折时,中国共产党立足当下,遵循国情,守正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值得注意的是,一味地坚持原则可能发展为教条主义,陈腐僵化。而一味地灵活则可能发展为漂浮无根的“九秋蓬”。愿我们思想刚正有原则,行为灵活懂变通,在坚守立场和审时度势中做好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为实现民族复兴伟大梦想贡献力量。
校园文化主体雕塑在2021年新年落成,作为新年礼物献给全校师生。学校微信公众号推送了《校长新年送出文化大礼》一文,被大量转发,引发关注和热议。一位网友留言说:“荀子曰:‘赠人以言,重于金石珠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给人最大的帮助,最好的馈赠,并不是钱物,而是一个警句,一条格言,一首好诗,一句古训,或是一番忠告,一次开导。夷陵中学校长以文化人,借景启智,这就是文化的力量。”
在新年的国旗下讲话中,我进一步诠释了雕塑的教育意义。“思方”是指为人品行要正直坚毅,“行圆”是指待人行事要周全宽厚;“方”是做人的脊梁,“圆”是行事的锦囊;“方”是严于律己,“圆”是宽以待人;“方”是循法守正,“圆”是应变创新;“方”是以不变应万变,是定力与坚守;“圆”是以万变应不变,是灵活与智慧;“方”是原则,“圆”是机变;对己要方,待人要圆;对内要方,对外要圆;在“方”中求真、格物致知,在“圆”中寻美、追求至善。
方圆哲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思方行圆”是人生道德和智慧的至高境界。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者、教育家黄炎培先生的座右铭和教子家训说:“和若春风,肃若秋霜;取象于钱,外圆内方。”这句话讲的是做人做事当方则方、当圆则圆、方圆并济,做人要有脊梁、有血性,要有金戈铁马、挥斥方遒的志向和气度,但又不墨守成规、拘泥于形式,要有圆融处世、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韧性,方能善作善成,无往而不胜。
夷陵学子要心系“家国天下”,正如北宋大家张载所说,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习近平总书记寄语青年人:“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立志如山是“思方”,行道如水是“行圆”。能成大事的人,必是胸中有志的人,立志如山,善养“浩然之气”,他们的志向就像一座山峰,迎向风雨、傲视霜雪而坚定不移。而行事做人又像水,不管怎么迂回曲折,终不改一路向前的大方向,不自卑不自傲,至柔至坚,能上能下,如水曲达,九曲到海。
我们身处百年未有的大变局、改革创新的大时代,我们既要守正又要创新,习近平总书记说:“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我们唯有跟上时代潮流,时变我变,在变局中开新局,在奋进的征途上,踏平坎坷成大道。
今年是我们党百年华诞之年,是“两个一百年”的交汇之年,是新的征程全面开启之年。今天的青年一代置身伟大时代,身逢其时,使命在肩,既是追梦者又是圆梦人。希望青年学子们把“思方行圆”的校训化于心、践于行,方正立身,智慧行事,坚守初心使命,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责任编辑/鄢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