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自愿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关键词】学生;活动;课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老师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人人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但我们却总会遇到课堂气氛沉闷,无人发言的尴尬情况。学生究竟是为什么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发言呢?我们又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探究原因
学生不爱发言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大,题海战术使学生失去了发言的激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说,学生习惯于听,造成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疏于思考和提问,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班级中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缺乏自信或教师的某次批评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和家长的传统观念——只重写不重说,等等。
二、办法措施
(一)师生平等对话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种“平等对话”指的是教师不仅仅要放下自己教者、长者的身份架子,平易近人地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允许他们犯各种在老师看来不该犯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才爱说,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二)多鼓励,勤表扬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找到他们行为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进步,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在表扬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上课时我们不妨多用“老师希望……”、“来,你一定能行……”、“不用怕,失败了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做得好”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打消思想上的顾虑。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对话氛围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发言。
(三)示范引路,提供方法
有时我们在课堂上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也想表达,但却不知该怎样说。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率先示范,及时地给予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教学中语文阅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但低年级的孩子朗读能力差,这时就很需要教师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在哪儿停顿,怎样换气,怎样读好儿化音等,遇到较长的句子教师还要示范朗读。例如在课文《妈妈睡了》的文中就有许多长句子:“像我睡着时妈妈常爱在身边看着我一样,我也看着妈妈”、“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像这样的长句子教师如果不加以示范指导,那么学生朗读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四)讲究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可以查漏补缺,进而教学反思;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举手发言,就要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第一,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学生的参与面太小,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严重时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第二,要旁敲侧击,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性,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拓展。第三,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理解分析能力等,设计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为学生搭建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第四,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做到了这几点,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紧张有序。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声音、视频、动画等课程资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和学统一起来。
总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自愿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刘宝瑞)
【关键词】学生;活动;课堂;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作为老师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课堂精彩纷呈,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人人参与,在轻松的氛围中收获更多的知识和快乐,但我们却总会遇到课堂气氛沉闷,无人发言的尴尬情况。学生究竟是为什么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发言呢?我们又该怎么改变这种现状呢?
一、探究原因
学生不爱发言其原因有很多,比如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大,题海战术使学生失去了发言的激情;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习惯于说,学生习惯于听,造成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学生疏于思考和提问,总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班级中没有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缺乏自信或教师的某次批评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和家长的传统观念——只重写不重说,等等。
二、办法措施
(一)师生平等对话
新的课程标准主张“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这种“平等对话”指的是教师不仅仅要放下自己教者、长者的身份架子,平易近人地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学习,更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允许他们犯各种在老师看来不该犯的错误。只有这样学生才敢说,才爱说,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二)多鼓励,勤表扬
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看到每一位学生的长处,找到他们行为上的闪光点,哪怕是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进步,老师都要给予表扬,在表扬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上课时我们不妨多用“老师希望……”、“来,你一定能行……”、“不用怕,失败了不要紧,老师相信你下一次一定能做得好”这样的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期望,使其受到鼓舞,打消思想上的顾虑。进而使学生在轻松的对话氛围中,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乐于发言。
(三)示范引路,提供方法
有时我们在课堂上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也想表达,但却不知该怎样说。这时就需要我们教师率先示范,及时地给予方法的指导。例如,在教学中语文阅读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我们要让学生进行充分的阅读,在朗读中感悟课文,在朗读中培养语感。但低年级的孩子朗读能力差,这时就很需要教师细致耐心地指导学生在哪儿停顿,怎样换气,怎样读好儿化音等,遇到较长的句子教师还要示范朗读。例如在课文《妈妈睡了》的文中就有许多长句子:“像我睡着时妈妈常爱在身边看着我一样,我也看着妈妈”、“她细软的头发粘在微微渗出汗珠的额头上”,像这样的长句子教师如果不加以示范指导,那么学生朗读起来就会有很大的困难,进而影响学生的理解和表达。
(四)讲究提问技巧
提问是课堂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提问可以温故而知新;通过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提问可以查漏补缺,进而教学反思;通过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要让学生在课堂上踊跃地举手发言,就要讲究课堂提问的技巧。
第一,设计的问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学生的参与面太小,势必会造成部分学生处于消极状态,严重时还会影响整个班级的课堂氛围。第二,要旁敲侧击,善于启发。在整体把握全篇的基础上,注重前后知识的联系,激活学生思维的灵性,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拓展。第三,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设计问题时要考虑学生的年龄和理解分析能力等,设计利于学生发展的问题,为学生搭建适合他们发展的平台,让学生有话可说。第四,还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做到了这几点,我们的课堂才会变得紧张有序。
(五)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充分利用声音、视频、动画等课程资源,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教和学统一起来。
总之,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他们自愿自觉地投入到学习中来,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活力。
(责任编辑:刘宝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