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影兼具艺术性和商业性的特点,好的电影片名的翻译不仅能够忠实地传递影片的主题信息,而且可以体现一定的美学价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体验。在归化异化理论指导下,能够对提高电影影片片名翻译质量和水平有所帮助。
[关键词]归化异化 电影片名 翻译
在众多的影视广告海报上,片名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它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它简洁凝练地概括影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并激起观众的观赏兴趣。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统一,能使观众得到美的艺术熏陶,美的情感享受。好的电影片名的翻译会对影片的推广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如影片“Just Married”被译为“新婚告急”,喜剧片“Mrs Doubtfire”被译为“肥妈先生”,经典影片“Forrest Gump”被译为“阿甘正传”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
一、归化异化理论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The Translator’slnvisibility》一书中正式将前者定义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并将后者概括为“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以译入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较好地满足译入语读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韦努蒂同时明确指出,异化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这种通过异化处理而保留下来的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将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满足。归化异化理论为我们指明了翻译中的两条方向,我们可以以此为指导,根据现实的实际需要选择应用归化或异化理论来翻译电影影片片名,以期达到信息传递、美学享受和广告效应的完美统一。
二、归化理论在电影影片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理论要求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让翻译作品尽量接近读者,同时归化还指以目的语中富于文化色彩或内涵的意象来代替原语中特有的由于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宗教、历史、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独有意象(不同的语言往往使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或反映相同或类似的概念和事物)。影片“Waterloo Bridge”片名的翻译可以被称为上乘之座。影片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直译的片名更容易使中国观众联想到拿破仑惨败的滑铁卢战场,无法揭示作品本身的主体。现借用我国文化中的蓝桥相会传说,译为《魂断蓝桥》使观众联想起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及“许仙白娘子断桥之憾”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对这部影片所表达的悲剧色彩有了文化审美上的共鸣。而“魂断”作为“死”之雅称,既反映出影片的悲剧情节,又深切表达出哀怜之情,雅俗共赏,文采斐然。影片“The Bridges of MadisonCounty”在翻译时。也没有进行直译“麦迪逊镇的桥”,因为这个名称不会给中国观众带来任何特别的感受,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同。在翻译中。译者略去了地名,译作《廊桥遗梦》,利用“遗梦”二字给人带来浪漫而遗憾的印象,突出了影片所表现的人到中年的感情危机及在理性呼唤下爱情的挣扎、回归和无奈。影片“Bathing Beauty”,“Ghost”,“Blood and Sand”在进行翻译时也没有直接翻译为“浴美人”、“鬼”及“血与沙”。而是采用归化理论的翻译方法,将原影片的片名内涵、影片主题与中国观众的接受习惯很好的相结合,分别被翻译为《出水芙蓉》、《人鬼情未了》、《碧血黄沙》,既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能激起观众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了电影影片翻译的良好效用。以归化理论为指导翻译电影影片有助于拉近影片与本国观众的距离,选择本国观众易于接受的翻译语言便于电影影片在宣传营销方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异化理论在电影影片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异化理论要求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保留原文的意境、文化、语意,将读者或观众引入到原语言文化的氛围中,充分满足读者和观众的好奇心以及激起他们的新鲜感。异化可以包括语音层面上的异化,如英文中的laser、model、coffee分别被翻译为汉语的“镭射”、“模特儿”、“咖啡”,汉语中的“功夫”被翻译成英文中的“kungfu”等。异化同时还包括语意的异化,如汉语中的“武装到牙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被译为“armedto teeth”“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a tooth”等。异化理论在电影影片片名的翻译中应用比较常见。如Rain Man《雨人》Sleepless in Seattl《西雅图不眠夜》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Bodyguard《保镖》,The C rying Game《哭泣的游戏》Leon:The ProfessionaI《这个杀手不太冷》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My Best Friend’s Wedding《新娘不是我》等等已经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影片,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和一次文化畅游。
归化异化理论是指导翻译的重要理论之一,电影影片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品,在进行电影影片片名翻译的时候只有将电影影片片名所代表的文化底蕴、电影影片本身所反映的主体以及翻译译入国文化充分结合,利用归化异化理论的有关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和发挥影片片名的信息传递、美学享受和广告作用。
[关键词]归化异化 电影片名 翻译
在众多的影视广告海报上,片名都处于十分醒目的位置,它直接起着“导视”的作用。它简洁凝练地概括影片内容,言简意赅地揭示主题,隽永深长地激发观众的丰富联想,并激起观众的观赏兴趣。好的片名与好的内容的完美统一,能使观众得到美的艺术熏陶,美的情感享受。好的电影片名的翻译会对影片的推广产生积极的影响和作用。如影片“Just Married”被译为“新婚告急”,喜剧片“Mrs Doubtfire”被译为“肥妈先生”,经典影片“Forrest Gump”被译为“阿甘正传”等,都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作者的好奇心和观看欲望,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
一、归化异化理论
1813年施莱尔马赫在《论翻译的方法》一文中指出,对于具有文化内涵的地方,翻译的途径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尽可能让作者安居不动,而引导读者去接近作者;另一种是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引导作者去接近读者。”美国翻译理论家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在《The Translator’slnvisibility》一书中正式将前者定义为“归化法”(domesticating method)并将后者概括为“异化法”(foreignizing method)。韦努蒂认为,归化法是“采取民族中心主义的态度,使外语文本符合译入语言的文化价值观,把原作者带进译入语文化”。以译入语为中心的归化翻译追求译文符合译入语语言及文化规范,较好地满足译入语读者较少异味的阅读需求,易于使读者在付出最小努力的情况下便可达到最佳语境效果。韦努蒂同时明确指出,异化是“对这些文化价值观的一种民族偏离主义的压力,接受外语文本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这种通过异化处理而保留下来的原作中的异国情调,将在精神上给读者带来极大的满足。归化异化理论为我们指明了翻译中的两条方向,我们可以以此为指导,根据现实的实际需要选择应用归化或异化理论来翻译电影影片片名,以期达到信息传递、美学享受和广告效应的完美统一。
二、归化理论在电影影片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归化理论要求译者尽可能让读者安居不动,而让翻译作品尽量接近读者,同时归化还指以目的语中富于文化色彩或内涵的意象来代替原语中特有的由于不同文化、风俗习惯、宗教、历史、地域的差异而形成的独有意象(不同的语言往往使用不同的意象来表达或反映相同或类似的概念和事物)。影片“Waterloo Bridge”片名的翻译可以被称为上乘之座。影片讲述了一个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但直译的片名更容易使中国观众联想到拿破仑惨败的滑铁卢战场,无法揭示作品本身的主体。现借用我国文化中的蓝桥相会传说,译为《魂断蓝桥》使观众联想起中国传统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及“许仙白娘子断桥之憾”的故事,在很大程度上对这部影片所表达的悲剧色彩有了文化审美上的共鸣。而“魂断”作为“死”之雅称,既反映出影片的悲剧情节,又深切表达出哀怜之情,雅俗共赏,文采斐然。影片“The Bridges of MadisonCounty”在翻译时。也没有进行直译“麦迪逊镇的桥”,因为这个名称不会给中国观众带来任何特别的感受,难以获得观众的认同。在翻译中。译者略去了地名,译作《廊桥遗梦》,利用“遗梦”二字给人带来浪漫而遗憾的印象,突出了影片所表现的人到中年的感情危机及在理性呼唤下爱情的挣扎、回归和无奈。影片“Bathing Beauty”,“Ghost”,“Blood and Sand”在进行翻译时也没有直接翻译为“浴美人”、“鬼”及“血与沙”。而是采用归化理论的翻译方法,将原影片的片名内涵、影片主题与中国观众的接受习惯很好的相结合,分别被翻译为《出水芙蓉》、《人鬼情未了》、《碧血黄沙》,既给观众以美的享受,也能激起观众丰富的想象力,实现了电影影片翻译的良好效用。以归化理论为指导翻译电影影片有助于拉近影片与本国观众的距离,选择本国观众易于接受的翻译语言便于电影影片在宣传营销方面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异化理论在电影影片片名翻译中的应用
异化理论要求翻译者在进行翻译时,保留原文的意境、文化、语意,将读者或观众引入到原语言文化的氛围中,充分满足读者和观众的好奇心以及激起他们的新鲜感。异化可以包括语音层面上的异化,如英文中的laser、model、coffee分别被翻译为汉语的“镭射”、“模特儿”、“咖啡”,汉语中的“功夫”被翻译成英文中的“kungfu”等。异化同时还包括语意的异化,如汉语中的“武装到牙齿”“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被译为“armedto teeth”“an eye for an eye,a tooth fora tooth”等。异化理论在电影影片片名的翻译中应用比较常见。如Rain Man《雨人》Sleepless in Seattl《西雅图不眠夜》Singing in the Rain《雨中曲》Bodyguard《保镖》,The C rying Game《哭泣的游戏》Leon:The ProfessionaI《这个杀手不太冷》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肖申克的救赎》My Best Friend’s Wedding《新娘不是我》等等已经成为观众耳熟能详的影片,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和一次文化畅游。
归化异化理论是指导翻译的重要理论之一,电影影片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品,在进行电影影片片名翻译的时候只有将电影影片片名所代表的文化底蕴、电影影片本身所反映的主体以及翻译译入国文化充分结合,利用归化异化理论的有关指导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和发挥影片片名的信息传递、美学享受和广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