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产奶粉一直面临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这其中,有个别唯利是图的“奶企”的责任,有监管的失职,也有信息不对称的因素。尽管事件发生后企业和政府部门做出了很多努力,一些乳业方面的专家也信誓旦旦为国产品牌担保,但那些专家基本上帮倒忙,越是说得天花乱坠,消费者越不信。
这样的尴尬处境,在前不久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洋奶粉还可信吗》专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专题的本意是借恒天然出事的“东风”,设置出国产奶粉“逆袭”的议程,可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并没有达到目的。现场有消费者表态说,恒天然只是一个“过失的事故”,而不是一个“蓄意的事故”。尽管恒天然也存在信息发布滞后的问题,但事故的曝光属自揭家丑,坦然面对,并采取措施进行了积极整改。
反观另一边,自称“良心奶企”的经理诉诸悲情,“恳请”给他们一个机会;乳协专家口若悬河,将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归咎于媒体的不实报道;更有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得意洋洋地反问:如果国产奶粉不可信,某些“奶企”每年上千亿的产值是哪来的?对此,一位女性消费者反击:本来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到了某些人嘴里反倒沾沾自喜。如果不是因为大多数父母买不起“洋奶粉”,试问,同样价格的奶粉,谁会选择国产的?
看到这3位代表的“代言”,我终于找到了国产奶粉难以赢回人们信心的原因。个别不诚信企业的缺德行为,败坏了国产奶粉的声誉,让“良币”受到了“劣币”的牵连。作为国产奶粉的“代言”人,非但不能一味责怪消费者“不给机会”,怪罪媒体“片面放大”,反而应该感谢消费者,感谢媒体。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谁敢对国产奶粉有信心?
奶粉本无土、洋之分,一堆没有外包装的奶粉摆在面前,人们不会在乎它是哪国的产品,只会在意其质量的好坏。国产奶粉与其争名,不如争气。争气不是争闲气,不是争与“洋奶粉”的一时之长短,而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监管,以公开坦诚的态度,欢迎媒体。
(摘自《成都商报》 )
这样的尴尬处境,在前不久凤凰卫视“一虎一席谈”的《洋奶粉还可信吗》专题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个专题的本意是借恒天然出事的“东风”,设置出国产奶粉“逆袭”的议程,可从现场观众的反应来看,并没有达到目的。现场有消费者表态说,恒天然只是一个“过失的事故”,而不是一个“蓄意的事故”。尽管恒天然也存在信息发布滞后的问题,但事故的曝光属自揭家丑,坦然面对,并采取措施进行了积极整改。
反观另一边,自称“良心奶企”的经理诉诸悲情,“恳请”给他们一个机会;乳协专家口若悬河,将国产奶粉的信任危机归咎于媒体的不实报道;更有商务部研究员梅新育得意洋洋地反问:如果国产奶粉不可信,某些“奶企”每年上千亿的产值是哪来的?对此,一位女性消费者反击:本来是一件值得悲哀的事,到了某些人嘴里反倒沾沾自喜。如果不是因为大多数父母买不起“洋奶粉”,试问,同样价格的奶粉,谁会选择国产的?
看到这3位代表的“代言”,我终于找到了国产奶粉难以赢回人们信心的原因。个别不诚信企业的缺德行为,败坏了国产奶粉的声誉,让“良币”受到了“劣币”的牵连。作为国产奶粉的“代言”人,非但不能一味责怪消费者“不给机会”,怪罪媒体“片面放大”,反而应该感谢消费者,感谢媒体。如果还是像过去一样抱着居高临下的态度,谁敢对国产奶粉有信心?
奶粉本无土、洋之分,一堆没有外包装的奶粉摆在面前,人们不会在乎它是哪国的产品,只会在意其质量的好坏。国产奶粉与其争名,不如争气。争气不是争闲气,不是争与“洋奶粉”的一时之长短,而是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监管,以公开坦诚的态度,欢迎媒体。
(摘自《成都商报》 )